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93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南京1号头骨和南京2号头骨.这2具头骨化石先后经过两次研究都被认为是属于直立人.近几年来,对南京人类头骨化石作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的内容可归纳为:1)对南京2号头骨作了复位和复原、进行了重新鉴定.对南京1号头骨作了颅容量计算;2)对南京1号头骨作了更广泛的比较,对比标本包括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印尼Sangiran 17直立人头骨、肯尼亚KNM-ER3733头骨和东非Bodo头骨;3)对南京1号头骨的适应性特征-鼻梁高耸进行了论证.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1)南京2号头骨应属于早期智人而不是直立人.南京1号头骨的颅容量,经计算,为871 ml.该颅容量与周口店3号头骨的相当,二者年代也应相近(周口店3号头骨的年代为57.8万年);2)南京1号头骨显示出地区性的形态特征.提示了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态差别早在南京直立人生活时期已显出端倪.南京1号头骨及和县头骨可能代表一类中国南方的直立人群,其形态与以周口店直立人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直立人群有些不同.南京1号头骨在脑颅上显示出较多的与KNM-ER 3733头骨相近的特征,但在面颅上二者相差较大,提示了直立人某些成员在至少1Ma期间脑颅形态保持稳定.南京1号头骨与Bodo头骨的比较结果与"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推测相符合,在东亚这个"边缘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可追溯到直立人群那里;3)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是适应性特征,是对寒冷或(和)干燥气候适应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西方血统".  相似文献   

2.
南京汤山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述了南京汤山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的经过j描述了头骨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认为,汤山直立人头骨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的相近程度大于其与安徽和县直立人的相近程度;据共生的哺乳动物分析,汤山直立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3.
南京汤山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简述了南京汤山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的经过j描述了头骨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认为,汤山直立人头骨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的相近程度大于其与安徽和县直立人的相近程度;据共生的哺乳动物分析,汤山直立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南京汤山直立人颅容量的推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3):201-205
以耳上颅高推算现代人颅容量的公式可适用于汤山直立人1号头骨的颅容量的推算。汤山直立人1号头骨的颅容量推算值为871ml,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的颅容量值相近,提示了汤山直立人的年代“早于40万年或更早”的看法更可取些。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学报》2003,22(2):120-120
《南京直立人》是一部关于发现于南京汤山葫芦洞的人类化石和伴生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专著 ,由吴汝康和李星学任主编 ,吴新智和穆西南为副主编。此书包含正文 8章 ,5页彩色插页 ,1 1幅彩色图版 ,9幅黑白图版 ,除前言外还有生物分类拉丁学名 -汉名索引以及英文节要。在每章之后附有参考文献目录。本书研究的主要化石共包括 1号人类头骨的 3块残片 ,2号人类头骨的颅顶大部 ,大量哺乳动物和孢子花粉化石等。第一章第一节介绍南京汤山自然地理 ,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和洞穴附近的岩溶特征 ;第二节为区域地质 ,包括区域地层、地质…  相似文献   

6.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7,26(3):237-248
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78百万年,1975年发现于肯尼亚。Walker和Leakey注意到这具头骨与周口店直立人的在脑颅形态上很相近,但二者在年代上相差大约1百万年,故认为直立人形态在这1百万年期间是稳定的。长期来此观点缺乏更多的人类化石证据来支持。1993年在中国发现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该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一样兼具脑颅和面颅,且都属于成年女性个体,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比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要晚大约1百万年。因此,南京1号人类头骨是目前所知的可用来验证直立人头骨形态是否在1百万年期间保持稳定的唯一合适的人类头骨化石材料。形态比较表明,这两个人类头骨化石的脑颅虽然在眶上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眶后收缩的程度、额骨横向隆起的程度、角圆枕和乳后突的发育与否、顶骨形状以及骨壁厚度的表现上有所差异,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相近。这些相近表现在脑颅的长、宽、高值上;颅容量上;脑颅的低矮性上;脑颅最大宽之位置上;额骨、顶骨、枕骨之矢弧值的比例上;眶上圆枕的纤细上;顶骨的大小和矢向扁平性上;颞线位置和颞鳞顶缘的形状上;枕鳞的低宽形状上;上枕鳞与下枕鳞之间的转折形状和比例上;枕骨圆枕和枕骨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上等。这两具头骨的面颅虽然有同属突颌型的面角、皆发育有鼻骨间嵴、两鼻骨组成的上部宽度与下部宽度皆差别很大,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面型上、颜面上部扁平度上、眶形和眶型上、上颌额突外侧面的朝向上、鼻骨横向隆起程度上、鼻梁外突程度上、鼻型上、颧骨下缘外展程度上、颊高上、颧上颌下缘的形状上、上颌颧突基部的位置上以及颧结节的位置上等。因此,南京1号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之间在脑颅上显示出较多的相近性状,在面颅上则显示出较多的相异性状。脑颅方面的相近性状大多具有分类上的鉴别价值。这两个头骨脑颅形态的相近支持把KNM-ER 3733头骨鉴定为"直立人"的观点;也提示了南京1号头骨的脑颅似乎保持着1百多万年前的"祖先"形态。如果直立人的某些成员在至少1百万年期间保持着形态稳定的话,则这种形态上的稳定主要是表现在脑颅形态上。这两具头骨的面颅形态上较大差异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南京直立人与印尼、周口店直立人的面颅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5,24(3):171-177
本文对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与印尼Sangiran17头骨和周口店11号头骨作面颅形态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与周口店11号头骨的有许多共同的形态:较小的面颅尺寸、眶下区呈扁平状、较扁平的上部颜面、眶上圆枕较纤细、中眶型的眼眶、发育有颧切迹、上颌骨颧突基部位置较高等。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在另外一些方面显示出与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上相近:阔上面型的面型、眶上圆枕内侧部比外侧部稍靠前、眶上圆枕下缘略呈平直状、鼻梁发育有中矢锐嵴、鼻梁横向呈峰状拱起、颧骨下缘外展、颧结节相对位置稍偏外侧、颧骨较高等。南京直立人面颅兼具周口店直立人11号头骨的和印尼直立人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从南京直立人的面颅形态可以推测我国南方的与北方的直立人群之间在体质形态上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地理变异。南京1号头骨面颅上的某些形态特征,如颧骨下缘外展等,可能反映了特征的梯度变异现象。这些特征的梯度变异的成因目前还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8.
邢松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12,31(3):250-258
德日进认为周口店直立人保持着形态上的稳定性; 这种进化上的缓慢性表明周口店直立人进化过程中无论何时都未曾发生过外来移民的闯入, 从而打乱、干扰或推进其进化过程。本项研究采用三维结构重叠和精确测量数据的方式对比了周口店第一地点晚期代表周口店直立人(ZKD)5号头骨相对于早期代表ZKD3的形态特征演化变化, 并与南京直立人(NJ)1和2号头骨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周口店晚期标本相对于早期标本来说, 头骨尺寸在各个方向上都有所增加, 但轮廓形状基本保持一致, 与同期的南京古人类的相比, 周口店直立人的演化速率显得很慢。这很可能是由于缺乏基因交流的缘故; 周口店直立人群有可能是一个相对隔离的群体。本项研究支持德日进等关于周口店直立人群缺乏基因交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徐机玲 《化石》2003,(4):26-26
我国科学家对南京直立人 (猿人 )头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可能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一重要发现 ,为中外学者近年提出的“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 ,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1 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 ,是我国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和县人之后 ,又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近年来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 3位中科院院士带领 2 9位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专家 ,对其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研究证实 ,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头骨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立人形态特征的变异——颅骨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武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2005,24(2):121-136
近年,亚洲直立人化石特征的变异及其意义引起了学术界较多的关注。不断有学者提出周口店直立人无论在非测量性特征,还是在测量特征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印度尼西亚及非洲直立人的表现特点,有人甚至对将周口店直立人化石特征作为直立人的典型特征的观点提出了置疑。为进一步探讨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33件非洲和欧亚地区直立人颅骨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亚洲大陆的周口店和南京直立人与生活在东南亚群岛的印度尼西亚直立人具有不同的颅骨测量特征。中国标本以较窄的前额部和枕部,以及宽阔的颅骨中部为特点。而印度尼西亚标本的额部和枕部的宽度与颅骨中部的宽度相对较为接近。非洲直立人在这些颅骨测量特征的表现上与印度尼西亚直立人接近,呈现出相对宽阔的额部和枕部。中国的和县直立人在颅骨测量特征的表现上与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直立人接近,而与周口店和南京直立人明显不同。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就直立人头骨测量特征的稳定性、周口店直立人颅骨特征的表现特点、东亚直立人的地区变异与时代变化、头骨形态与测量特征的对应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银运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1,30(3):241-249
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是1929年发现的, 被步达生鉴定为一青春期或成年期的女性个体的头骨。后来, 步达生改变了观点, 认为该头骨是代表青春期早期的男性个体。魏敦瑞同意步达生的意见, 但认为该头骨应属于8岁或9岁的男性个体。此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的性别和年龄的鉴定一直困扰着许多古人类学家。1993年发现的南京直立人成年女性头骨在形态上和尺寸上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有相近之处。本文对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与南京直立人等头骨作了形态和测量上的比较, 结果表明: 从头骨的尺寸大小, 眶上圆枕、枕圆枕和肌嵴的发育程度以及头骨骨壁厚度等来看, 周口店3号头骨有理由被认为是女性个体的。该头骨的鼓骨裂、下颌骨关节窝、泪腺窝、额窦、骨缝等都无法证明其是幼年个体。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应代表成年女性个体。  相似文献   

12.
张邦启 《化石》2019,(1):28-31
<正>2015年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出土20余件古人类化石,其中1件直立人头骨化石将被命名为"东至人"(通称,非学名)。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江苏南京之后,成为我国第五处发现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地点。结合近些年来东至华龙洞遗址考古一系列重要发现及科研成果,本文从遗址位置、化石类型、人属特征以及遗址地层发育、气候环境、动植物分布等角度,探析东至华龙洞遗址出土直立人头骨等人类化石的主要特色及重大学术价  相似文献   

13.
1966年在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的5号(ZKD-5)额顶骨和顶枕骨碎片是迄今唯一保存下来的周口店直立人头盖骨化石。以往研究发现,ZKD-5眶上圆枕处存在食肉类齿痕,该个体生前可能遭遇过鬣狗的捕食;虽资料记载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化石存在暴力冲突导致的创伤痕迹,但原始化石丢失,难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以ZKD-5额顶骨化石为研究材料,通过肉眼、体视显微镜和CT技术,对其表面痕迹及骨骼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ZKD-5额顶骨化石上除食肉类齿痕外,右侧眶上圆枕前侧及上侧存在多处不规则的创伤愈合痕迹,可能是暴力冲突过程中钝器击打所致的非致命伤,但不排除意外摔伤的可能性。ZKD-5的创伤痕迹是继南京人、马坝人及和县人之后,东亚地区中更新世古人类头骨创伤的新发现,为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古人类创伤记录增加了新的案例,为探讨周口店直立人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吴秀杰 《化石》2011,(4):14-18
北京猿人又名周口店直立人,生活在50多万年前。周口店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自1927年正式发掘以来,迄今周口店遗址已经发现代表40多个个体的6件头骨、8件下颌骨、150余枚牙齿,以及大量头后骨。在过去的8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化石材料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大量与人类演化相关的信息。周口店直立人共有6件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5.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银运  刘武  张罗 《人类学学报》2004,23(3):187-195
根据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有高耸的鼻梁,有人认为南京直立人有西方血统。但学术界对欧洲人类的基因流进入中国境内的时间似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远古人类的鼻骨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距今约20万年至180万年前期间,非洲尚未有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的化石证据;距今20万年前的欧洲也无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的化石证据。南京直立人生存的年代无论是距今58—62万年或是距今33—50万年,当时的欧洲、非洲和西亚都未出现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未必意味着“西方血统”。高耸的鼻梁,从其形成历史来看,有可能类似于同功特征。具有这一形态特征的东方人群与西方人群可以是血缘上并不一定相近但在各自谱系上都有过对某种气候的适应历史。  相似文献   

17.
郧县人类头骨化石与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郧县人类头骨化石与周口店直立人头骨作了形态上的比较以检验直立人特征在郧县头骨化石上的表现情况.比较项目包括眶上圆枕、枕骨圆枕、枕平面与项平面之间的转折情况、眶后收缩、颅骨最大宽位置、颅盖低平情况、前额后倾情况和颅容量.结果表明,在郧县人类头骨化石的这些特征项目中,有的因头骨破损和变形而难以肯定.其余的则应是早期智人的特征.从形态上讲,郧县人类头骨化石目前还难肯定是属于直立人,而有可能属于智人,如果认为“直立人”和“智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的话.  相似文献   

18.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主要记述了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一个猿人头骨化石。它是一个男性青年的脑颅,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性状,分类上当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初步研究表明,它在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猿人为进步的性状。因此,该头骨代表了一种进步类型的直立人。根据目前的认识,它的系统位置似应与较晚的北京猿人相当。  相似文献   

19.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9,38(4):473-490
以往,在东亚大陆发现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被分别归入直立人和古老型智人。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形态特征以及年代。魏敦瑞对周口店第一地点人类化石研究描述的一些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特征通常被作为判定直立人的标准。根据这些化石的年代分布,一般将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作为划分直立人与古老型智人的大致年代界限。近20年来,在非洲、欧洲和东亚新发现了一些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目前古人类学界对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特征及演化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最近对大荔、许家窑、盘县大洞、许昌、华龙洞等人类化石的研究显示,近30万年以来东亚大陆人类演化呈现复杂的多样性,将这一时期人类全部归入古老型智人难以准确反映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及规律。本文结合近年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演化研究进展,选择部分具有演化及分类价值的形态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在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化石的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做了尝试性探讨。本研究发现,周口店、和县、沂源、南京等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呈现有较多的区域性特征,形态特征表现相对稳定;而大荔、金牛山、许家窑、许昌、华龙洞、马坝、盘县大洞等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在化石形态特征表现复杂多样,变异范围大。此外,在这一时期人类化石上发现较多与生存活动、健康、环境适应有关的证据。根据这些发现,作者认为中国中更新世早期组人类演化以形态连续性为主;进入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性特征减弱,演化模式以多样性为主。一系列新的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据提示中更新世晚期东亚大陆可能生存有不同的古人类成员。根据目前掌握的化石形态和年代证据,大约30万年前是中国更新世中期演化变化关键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20.
再论南京直立人高鼻梁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2008,27(3):191-199
本文以周口店、南京、Atapuerca SH5、Petralona、Arago、Bodo、Kabwe的中更新世人类化石举例显示,在类似的环境中鼻梁高耸的程度可以不同,不同凉热可以有相似高耸的鼻梁,从而对南京直立人的高鼻梁不是由于对寒冷气候的适应的论点提出补充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应该考虑南京直立人鼻梁高耸的原因在于遗传的因素。本文试图探讨南京高耸鼻梁可能的基因来源,首先论证在中国化石人类中罕见高耸的鼻梁,更没有比南京更早的高耸鼻梁,而非洲和欧洲中更新世多见高耸鼻梁,这种状态在欧洲延续至今,而且非洲已经发现60万年前的比南京早的高耸鼻梁。最后讨论南京直立人的时代和与非洲、欧洲相距遥远的地理位置都不能否定本文的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