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n =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组(T+D组)。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后,在慢性束缚的第0、7、14、21天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并对大鼠的宏观表征、饮食量、粪便、小便、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第21天利用行为学设备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检测大鼠的抑郁程度,验证评价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成功。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后,T+D组大鼠的毛发散乱,无光泽,活动迟缓,进食量、饮水量增加,粪便尿量增加,精神萎靡。第0、7、14、21天T组和T+D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1d慢性束缚刺激后,T+D组体重比T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0、7、14、21天,T组和T+D组大鼠血糖均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21 d慢性束缚刺激后,第21天T+D组大鼠血糖比T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5 min内总移动距离有变化,与N组相比,T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组相比,T组大鼠5 min内移动速度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天慢性束缚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该文旨在探讨不同频率声波加载对SD大鼠抑郁症行为学、海马体分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 DA)和对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在音乐解析的基础上,对音乐的节奏要素进行了研究,运用作曲、编曲软件Finale2011创作系列模拟声波。以大鼠常有的正常、麻醉、应激三种状态下的心率频率作为标准,分别模拟出频率为350 beats/min、300 beats/min、400 beats/min三种单音声波的音频文件加载于SD大鼠后,用试剂盒检测海马体左右两侧的5-HT和DA的浓度。免疫荧光强度分析D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300 beats/min组的大鼠行为学变化更为积极,体重、糖水偏好率均明显增加,同时5-HT和DA浓度增加,分别增多0.098 8 ng/mL(P0.01)、808.5 ng/mL(P0.01); 350 beats/min组和400 beats/min组行为学变化偏向抑郁,体重和糖水偏好率明显下降, 350 beats/min组5-HT和DA分别下降0.005 3 ng/mL(P0.01)、308.5 ng/mL(P0.01); 400 beats/min组分别下降0.031 5 ng/mL(P0.01)、1 067.5 ng/mL(P0.01);此外,频率为300 beats/min的声波加载使D2受体表达明显加强(P0.01),其他两组频率声波加载表达减弱。该研究结果得出,不同频率的声波加载对SD大鼠行为学变化、体重、糖水偏好率和5-HT、DA的分泌有不同的影响,对大鼠加载频率接近于大鼠麻醉状态心率时的声波,更有利于海马体行为学的变化和体重、糖水偏好的增加以及5-HT和DA的分泌和D2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秋茄枝乙醇提取物(EEK)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大鼠分为为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二甲双胍组、EEK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4周后处死,取肝脏和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随着EEK剂量的增加,大鼠肝脏和胰岛组织的病理损伤逐步减轻。结论:EEK有助于修复STZ诱导的T2DM大鼠受损的肝脏和胰岛组织。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6.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Fat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mmol/L)占7/18;B组(FBG10~19.9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d的O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糖代谢特征分析   总被引:79,自引:8,他引:71  
目的 建立一种接近于人类普通型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8周龄SD大鼠高热量饮食喂养 2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建立 2型糖尿病模型 ,然后进行胰岛素 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免疫组化及其图像分析 ,并与大、小剂量STZ、单纯高热量饮食等各组大鼠相应指标比较。结果 高热量饮食一段时间后给予小剂量STZ的大鼠模型外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相对于单纯高热量饮食组大鼠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该模型大鼠具有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仅轻微受损等特征 ,具有类似人类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有助于该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杏仁核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Control)、慢性束缚应激组(CRS)、CRS+氟西汀(FLU)组(CRS+FLU)、CRS+生理盐水组(CRS+NaCl)、CRS+SIRT1过表达组(CRS+AAV-SIRT1)和CRS+空载体组(CRS+AAV-EGFP)。除了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均接受慢性束缚应激造模21 d。造模结束后,氟西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氟西汀(10 mg/kg)或生理盐水(10 mg/kg),持续3周;SIRT1过表达组和空载体组大鼠分别脑立体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AAV-SIRT1或AAV-EGFP于杏仁核,待病毒表达3周;正常组和抑郁症组大鼠则不给予任何药物。应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杏仁核中SIRT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杏仁核中SIR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S抑郁大鼠杏仁核中SIRT1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和情绪心理行为的变化,结合大鼠海马5-HT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改善情绪心理障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针“百会”、“足三里”组(以下简称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治疗组捆绑束缚进行电针处理.治疗结束后,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和旷场实验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5-HT的水平.结果:(1)内脏敏感性评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腹部抬起与背部拱起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腹部抬起与背部拱起值明显升高(P<0.01,P<0.05);(2)旷场实验测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值减少(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值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水平活动值与垂直活动值升高(P<0.05).(3) 5-HT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中5-HT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5-HT水平降低(P<0.05).结论:针刺“百会”、“足三里”穴位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降低海马5-HT的水平,进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情绪心理行为变化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亚麻酸(ALA)对糖尿病大鼠体内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ALA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ALA治疗组(500μg/kg.d)。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sP-selectin和sICAM-1的含量增加,血清NO含量下降而MDA升高,同时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降低;ALA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NF-α、sP-selectin和sICAM-1的含量(与STZ+vehicle组相比,P<0.01),增加血清NO水平并减少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与STZ+vehicle组相比,均P<0.05)。结论:ALA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提示ALA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在糖代谢异常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糖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病理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耐量受损(IGT)模型组(n=20)、2型糖尿病(T2DM)模型组(n=20)、IGT对照组(n=10)及T2DM对照组(n=10),高脂饲料喂养复制IGT大鼠模型,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T2DM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结果 IGT大鼠及T2DM大鼠肝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IGT组和T2DM组肝组织MIF基因表达较各自对照组明升高(P0.01),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IGT组相比,T2DM组caspase-3、MIF、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JNK磷酸化水平是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可能与MIF、caspase-3、JNK表达水平的升高及JNK磷酸化水平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脂喂养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的高脂饲料,以及不同周龄的大鼠对于该模型的造模成功率和模型病变特点的影响.方法 将26只3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一组(N1组)、模型一组(M1组)和模型二组(M2组);26只5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二组(N2组)、模型三组(M3组)和模型四组(M4组).M1组和M3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一喂养,M2组和M4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二喂养.4周后,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STZ溶液35 mg/kg.连续观察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 5周龄SD大鼠的FBG水平在注射STZ后两周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高脂饲料配方二使大鼠的进食量和体重增加明显,并且成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结论 选取5周龄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并给予配方二高脂饲料喂养,所建立的大鼠模型具备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不同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诱发型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动脉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结扎单侧肾动脉后,DN1组及DN2组分别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或8周,其后予STZ 30 mg/kg腹腔注射,比较两组大鼠在STZ注射4周后及实验结束时的UAER,观察两组大鼠血糖、体重、HOMAIR、肾指数及肾脏病理等情况。结果 STZ注射4周后,两组大鼠均可出现UAER的升高,且DN2组UAER明显高于DN1组(P0.01)。第12周末,DN1组与DN2组肾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小囊腔狭窄等病理改变。DN2组体重高于DN1组(P0.01),肾指数低于DN1组(P0.01),而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UAER与DN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延长高脂饲料喂养时间能够加重DN肾损害,但有可能会推迟干预时间,因此在试验中应权衡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给予姜黄素处理的糖尿病组(DM+Cur组)。免疫印迹法(WB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法)检测凋亡执行者caspase-3在大鼠大脑海马各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一个月后,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血糖升高,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大鼠出现类似于2型糖尿病的症状,通过WB检测,DM组大鼠海马的Bcl-2/Bax比值较Con组明显下降(P0.05),而给予姜黄素处理16周后的DM+Cur组大鼠可明显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而减弱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两者比值增大(P0.05);另外,通过IHC法检测发现,DM组大鼠海马各区的caspase-3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而DM+Cur组可减弱caspase-3的阳性表达。结论高糖高脂饮食结合STZ腹腔注射可诱导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姜黄素能通过调控DM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中药代平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STZ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代平颗粒分为高、低两个剂量组给糖尿病大鼠灌胃,以二甲双胍为阳性药物对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代平颗粒高剂量组能较好的降低STZ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修复胰岛损伤.代平颗粒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修复链脲佐菌素所致的胰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样病变的作用及机制。喂养SpragueDawley(SD)大鼠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T2DM模型,用DHM (每天125或250 mg/kg灌胃)处理24周,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中脑多巴胺能(dopaminergic, DA)神经元细胞变化和自噬启动相关蛋白ULK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中脑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蛋白表达和AMPK活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长期患T2DM的大鼠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中脑α-syn聚集增加,TH蛋白表达水平下调,DA能神经元数目减少,AMPK活化水平降低,ULK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24周DHM (每天250 mg/kg)处理明显改善T2DM大鼠上述PD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HM)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首先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8):普通饲料喂养;2型糖尿病模型组(n=32):高糖高脂联合100 mg/kg的STZ处理(造模过程中死亡5只,不成功3只)。24只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3组:T2DM组、T2DM+L-DHM组和T2DM+H-DHM组,3组小鼠高糖高脂喂养,同时分别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25 mg/(kg·d)的DHM和250 mg/(kg·d)的DHM (1次/天,灌胃)处理16周。正常对照小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天,灌胃)处理16周。16周后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和相关行为学实验。最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高脂联合100 mg/kg的STZ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1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显著升高,糖耐量显著异常;而T2DM+DHM组相比T2DM组小鼠体重却显著增加、空腹血糖降低,且H-DHM可显著改善T2DM小鼠糖耐量异常。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T2DM组相比,T2DM+DHM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且H-DHM组更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DHM组相比T2DM组小鼠其BDNF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二氢杨梅素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通过降血糖作用,并激活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模型组(CUMS组)、模型+二甲双胍组(CUMS+MET组),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用3周时间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两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1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之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变化、糖水嗜好、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旷场实验等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5),糖水偏爱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5),大鼠海马的形态结构有所变化,证实CUMS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CUMS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对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糖水摄入、不动时间和自发活动(P<0.05),并能修复CUMS大鼠海马的异常形态结构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