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猫肾F_(81)传代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在猫肾F81 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猫肾F81 细胞上感染犬细小病毒 ,设计特异性引物 ,用直接原位PCR法在染毒 12h ,2 4h ,48h细胞片上检测出犬细小病毒 ,并与常规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染毒 48h的细胞片上 ,用阳性记分法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阳性细胞进行统计比较 ,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用原位PCR法所得出的阳性率高。结论 原位PCR法检测犬细小病毒具有敏感性高和组织定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方法——CB微核法。以该法评介了鼻咽癌细胞株及20例鼻咽癌患者活检标本的放射敏感性,随着剂量增加,微核率也明显增加。CB微核的剂量-效应与克隆法的剂量效应呈高度负相关(r=-0.970)。活检标本微核实验表明,20例中8例反应较高,7例中等,5例反应偏 低;随访表明,反应偏低者中已有2例有复发倾向。由于CB微核法具有简便、快速、正确性较高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染色体 9p2 1 2 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LOH)高频区 ,应用EST介导的定位 侯选克隆策略 ,用RT 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了 2 2个表达序列标记 (expressedsequencetag ,EST)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原代培养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并对其中一个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中表达下调的EST检测了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AF2 2 2 0 4 3.该基因cDNA全长 2 70 1bp ,其开放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 ,ORF)编码一个含 50 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55kD的碱性蛋白质 ,在蛋白羧基端含有 2个连续的重要UBA功能域 (ubiquitinassociateddomain) ,属于遍在蛋白相关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经国际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同意 ,将其命名为UBAP1 (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 1 ) .Northern表达分析显示UBAP1在所检测的人组织中广泛表达 ,但在人的心脏、骨骼肌及肝脏中的表达较强 .UBAP1基因在63 2 % ( 1 2 1 9)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表达下调 .UBAP1基因作为一个遍在蛋白相关蛋白家族的新成员 ,结合其在 9p的重要定位信息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表达下调参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  相似文献   

4.
用同位素碘化钠直接标记核酸。以细胞内原位杂交实验检查鼻咽癌上皮细胞中的EB病毒基因。共检查病理确诊的10例鼻咽癌活检标本的细胞涂片,其中9例直接证实有EB病毒核酸。本文建立并改进了细胞内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首先使用重组的单链DNA作探针,并将碘标记的核酸用于原位核酸杂交实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bcl-2/JH融合基因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应用兰套式原位PCR技术对41例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中bcl-2/JH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1例癌组织中bcl-2/JH融合基因阳性6例,阳性率为14.6%,bcl-2基因的两个热点断裂区mbr和mcr与免疫球蛋白重链JH形成的融合基因mbr-JH和mcr-JH各占50%。bcl-2/JH融合基因形成与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间无明显关系(P>0.05)。本表明bcl-2/JH融合基因与鼻咽癌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其中mbr-JH和mcr-JH同为bcl-2基因在鼻咽癌的两个重要基因异常改变形式。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im 等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及内标技术对58 例患者的鼻咽活检标本进行其端粒酶活性测定. 43 例鼻咽癌确诊患者标本的该酶阳性率为90.7% ,15 例鼻咽部慢性炎症(对照组)标本的该酶阳性率为6.7% . 3 例复发的鼻咽癌标本均呈阳性, 2 例治愈的鼻咽癌标本则属阴性.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 由于鼻咽癌组织的端粒酶活化现象普遍存在,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抑癌基因ING1是否在鼻咽癌和胃癌中存在基因突变,以确定该基因在鼻咽癌、胃癌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运用PCR-SSCP法分别对鼻咽癌和胃癌组织ING1点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对30例鼻咽癌组织和26例胃癌组织的ING1外显子1b扩增的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未发现所扩增的片段有泳运速率的改变,以上结果可以初步排除ING1在鼻咽癌和胃癌中以基因突变方式失活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水平 ,为胃癌及其发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 :应用PCR ELISA技术 ,把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技术与微孔液相杂交酶联呈色技术有机结合 ,检测胃肠癌组织和腹水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1 7例晚期胃癌组织标本中检出 1 3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6 47% ;2 3例中期胃肠癌组织标本中检出 1 9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8 2 6% ;66例早期胃癌组织标本中检出5 7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6 36% ;36例癌旁近端组织标本中检出 1 1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30 5 6% ;36例癌旁远端组织标本中检出 4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1 1 1 1 % ;2 6例胃肠癌腹水标本检出 1 9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3 0 8% ;5 4例正常人胸腹水标本中没有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胃癌组织标本中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发生的有效指标 ,而PCR ELISA技术可以定量评价作为端粒酶活性表达从而作为诊断胃癌发生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与泛肽途径可能相关的新基因UBAP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先前确定了鼻咽癌9p21-22区域的一个最小共同缺失区内的基础上,为了筛选和克隆鼻咽癌相关的修选抑瘤基因,应用EST介导的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用RT-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了22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原代培养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发现其中一个EST w56112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中的表达显著下调,RNA印迹显示其代表一转录本为2.7kb的基因。进一步运用cDNA测序和RACE方法克隆了该EST代表的基因全长cDNA,Genbank登录呈AF222043,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克了该基因在小鼠中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AF275549。该基因cDNA全长2.7kb,编码由502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kD的蛋白质。数据库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羧基段含有两个重要的泛肽相关结构域(UBA domain),属于泛肽相关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因此征得国际人类基因组命名委员会同意,将其命名为UBAP1基因。运用Northern杂交和 RT-PCR方法检测发现UBAP1基因在所检测的人和小鼠的组织中广泛表达。采用RT-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未能发现UBAP1基因编码区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10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存在突变。UBAP1基因作为一个泛肽相关蛋白家族的新成员,有可能参与泛肽信号途径;结合其在9p的定位信息及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下调。有等对UBAP1基因进行为精细的突变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其表达下调参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是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组织的显微切割及其 RNA 线性扩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微小体积鼻咽癌活检标本中获取纯净癌细胞一直是鼻咽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难题 . 为了寻找一种能从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获得高纯度、高质量 RNA 来完成 cDNA 微阵列 (cDNA Microarray) 实验的简便实用方法,采用 RNAlater 技术保存鼻咽癌活检组织,显微切割技术来获得高纯度鼻咽癌细胞,利用 RNA 线性扩增技术得到 cDNA 微阵列实验所需 RNA. 结果表明:利用 RNAlater 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持组织 RNA 的稳定,通过优化显微切割和 RNA 线性扩增的条件获得了 cDNA 微阵列实验所需的高纯度、高质量 RNA.  相似文献   

12.
选用Epstin-Barr病毒(EBV)基因组内部重复序列1(IR1)片断作为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引物,用于检测了31例不同病例活检组织和4例新鲜鼻咽组织经体外培养6周以上的新生上皮细胞内EBV基因,其中检出EBVDNA:高分化鼻咽癌5/5,低分化鼻咽癌4/4,何杰金氏病5/5,非何杰金氏病0/2,头颈其他肿瘤1/6,鼻咽慢性炎症0/5,正常鼻咽组织0/4;新生上皮细胞DNA抽提物;低分化鼻咽癌2/2,炎症0/1,正常人胚鼻咽上皮0/1;携带EBV基因组细胞系(Raji,B_(95-8)各1)2/2,致淋巴细胞转化之B_(95-8)病毒为10~(-4),PCR检测10~(-4)~10~(-6)均阳性,10~(-7)未检出。结果表明EBV与鼻咽癌与何杰金氏病有关,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仅8μm×0.1mm~2,贮存时间至三年仍可用于PCR检测EBV DNA,证实PCR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测捡EBV基因组的方法,可作为肿瘤和疚病病毒病因回顾性调直研究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力低下患者178例作为研究资料,各收集痰标本2份,其中一份用于PCR扩增,另一份经培养后若观察到真菌或可疑菌落,则提取后在此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3种方法对真菌的检出情况、真菌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78份痰标本经平板培养可观察到107份真菌生长,其余71份未见真菌生长。挑取真菌及可疑菌落行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15、63份。对痰标本直接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24、54份。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仅3份是曲霉菌感染。内对照扩增验证结果显示有1份阴性标本存在扩增抑制现象。3种方法的真菌阳性率: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方法诊断效能总体趋势: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其中直接PCR法与痰培养后PCR法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直接PCR法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结论: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直接PCR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树状DNA杂交(DDH)对生殖道尖锐湿疣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手术切除的5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提取基因组DNA,同时用树状DNA杂交(dendrimer DNA hybridizalion,DDH)技术和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50例尖锐湿疣中,以DDH方法检测,感染HPV6型者20例,感染11型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3例,总检测率达94%;以PCR方法检测,HPV6型感染者21例,11型感染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2例,总检测率为96%.15例正常人血清中,以DDH方法检测,HP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0%;以PCR检测,假阳性率为6.67%.还以HPV阳性标本对DDH方法做了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阳性病例DNA检测最低浓度为97.28pg/ml.研究表明,DDH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简便,可适用于基层中小医院较大样本量筛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C端区缺失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收集我国东北地区鼻咽癌石蜡组织22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26例,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LMP1基因的C末端,对其中有缺失的4例鼻咽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6%.其中8例存在缺失,缺失率42%.取4例缺失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并与B95-8原型LMP1做比较,结果显示:4例鼻咽癌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26例非鼻咽癌患者LMP1阳性扩增率为92.31%,无一例缺失.此结果表明:与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型和原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 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 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呈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并鉴别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片段类型 ,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一种补充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三对具有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 ,进行多重PCR扩增。这三对引物分别对应于分枝杆菌 6 5kD表面抗原、结核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6 1 1 0及人类β 珠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其扩增产物分别为 3 83bp、1 2 3bp和 2 6 8bp。此种多重PCR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 0 6pg。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 (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BCG)均可见 3 83bp、1 2 3bp片段 ,而非结核分枝杆菌 (鸟、龟、瘰疬、蟾蜍、堪萨斯、胞内、耻垢分枝杆菌 )仅见 3 83bp片段 (猿猴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相同 )。与上述相比 ,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标本分别增加了一条 2 6 8bp片段。对 2 0 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多重PCR检测 ,1 93例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肉芽组织、结核性肉芽肿性炎症病人的标本 ,检测结果符合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法制备28例鼻咽癌活检组织的染色体标本进行G带分析。结果表明,鼻咽癌染色体畸变具有类型广泛、畸变率高等特点。14、22、3及15号染色体丢失和额外19号的出现频率较高反映了染色体数目畸变的非随机性。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集中在1、2、3、5、7、12和14号染色体上,其中以1号受累最为突出。在发现的7种标记染色体中1q-的出现频率最高。1q断裂的热点分别在1q21—1q25和1q32。此外,过去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发现的3种异常染色体本实验均重复见到。显带分析结果表明,“巨A”的形成有多种来源,主要由A、B组染色体参与的易位和重组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定位在7q32染色体区域的鼻咽癌负相关ES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宁  谭国林 《遗传学报》1999,26(4):301-308
为了分离和克隆定位于7q32染色体区域的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抑瘤基因,检测了鼻咽癌活检组织及配对外周血标本中7q32微卫星DN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发现在7q32区域存在30%左右的杂合性丢失,从Internet中查询到定位于7q32区域的所有不同EST,对其中20个EST进行分析,RT-PCR和Northern杂交发现,AA070437,EST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中表达微弱,而在正常鼻咽上皮原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33例,收集其鼻咽癌组织作为观察组标本,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咽炎患者102例的鼻咽炎组织作为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患者鼻咽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鼻咽炎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0.00%(0/102),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69.37%(231/333),两组PD-L1蛋白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鼻咽炎组织中未见PD-L1 mRNA表达,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8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吸烟史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率和PD-L1 mRNA的表达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吸烟史患者(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呈现高表达,且其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