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雉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鸟类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因种而异 ,并会影响其繁殖成功。采用在巢内放置含有温度数据自动记录装置的假卵 ,通过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来监测雌鸟产卵行为的方法 ,对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森林鸟类血雉(Ithaginiscruentus)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鸟每次入巢产卵的时间是在 15 :16± 2 2min (13 :30~ 18:5 1) ,产卵高峰集中在 14:0 0~ 16 :0 0 ,每次在巢中停留 (2 2± 0 2 6 )h。产卵间隔为 (46 4± 3 0 8)h ,大多数 (75 % )产卵间隔 45 8~ 48 9h。由此推测 ,血雉产卵时间较为集中很可能与避开夜行性捕食者的活动高峰有关 ;而隔天产卵则是对高原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珍禽一般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珍稀和濒危鸟类.据统计,全世界共有鸟类9021种,我国产1186种,占世界鸟类的13%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属于珍稀濒危种类.例如朱鹮、黑颈鹤、白鹤、丹顶鹤、褐马鸡、藏马鸡、黄腹角雉、绿尾角雉、黑长尾雉、蓝鹇等. 拯救濒危灭绝的鸟类和繁衍珍稀种群的工作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积极开展深入调查,发现新的资源,建立野生鸟类的自然保护区之外,还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驯养和繁殖,争取繁殖出一定的数量,再把它们放回到野生的环境中去.本文就有关珍禽的驯养和人工繁殖方面的工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雉类在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中国共分布有55种雉科鸟类,其中20种为中国特有鸟类。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地少人多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野生雉类分布区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在2009年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雉  相似文献   

4.
2003年和2006年的繁殖季节,对笼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48 480次行为记录中,非繁殖行为主要以走动(32.34%)、站立(12.78%)、静卧(16.32%)和静栖(16.52%)行为为主,理羽(2.65%)、进食(8.01%)和观望(9.56%)行为较少发生.绿尾虹雉的求偶炫耀行为独特,交配行为历时一般不超过5 s,雌鸟产卵过程甚短,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与野生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园内饲养的鸡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四十年来,中国动物园内曾经饲养过的鸡形目鸟类有50种,38种达到产卵或繁殖成功。以国产鸡类为主,在22种特产种中,动物园饲养过的有15种,达到产卵或繁殖的有11种,为保护本国鸡类作出贡献。动物园的科技人员、兽医、饲养员,在野生鸡类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料,使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研究,总结出许多文章、论文,对我国野生鸡类饲养业的发展有一定价值,但多数发表在动物园系统“内部刊物”上,很少人知晓,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8,(10):62-63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的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拥有12属27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最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在2000年出版的世界受胁鸟类名录中,共列出29种雉类,其中中国12种,占41.4%。在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世界雉类保护行动计划》中,共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应优先支持的25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濒危雉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世界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有12属27种.包括19个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世界受胁鸟类名录》(BirdLfe International,2000)列出的29种雉类中,中国有12种。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和资料,对广西繁殖鸟类资源进行了整理分析。截至目前,广西共有繁殖鸟类20目67科428种,主要由347种留鸟构成(占81.07%)。列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4种;列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有68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0种,包括2种濒危(EN)、8种易危(VU)和10种近危种(NT)。区系上,东洋界种类最多(77.34%),广布种次之(15.42%),古北界种最少(7.24%)。在繁殖鸟中,有89.02%的鸟类偏好于林地生境,其中72.43%属东洋界鸟类,而古北界和广布种鸟类生境偏好则相对多样。在桂西南喀斯特地区和桂南沿海地区,繁殖鸟类非常丰富,其种类分别占整个广西繁殖鸟类的82.24%和61.21%。因此,建议在优先保护这两个地区的基础上,加强保护区外、尤其是林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 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由于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段化与丧失, 导致该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及局部地区种群灭绝, 为有效保护该物种。国内外学者针对白颈长尾雉生态学和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从种群生态、栖息地、迁移及活动区、食性及觅食、繁殖生态、遗传及生理、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白颈长尾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 对白颈长尾雉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横断山脉地区素有鹛类和雉类乐园的美誉,在这一地区,画眉科鸟类和雉科鸟类的种类极为丰富。全世界画眉科鸟类有259种,中国有117种,而在高黎贡山地区发现和记录的画眉科鸟类近90种。中国有62种雉科鸟类,高黎贡山地区就有18种。鹛类和雉类的某些种类在中国还只分  相似文献   

11.
几种笼养鸟的人工繁殖李雪,李福来野生鸟类的繁殖一般从春季开始。早春,随着日照时间延长,天气渐渐变暖,万物复苏,鸟类的体内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生殖腺发育,开始出现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一系列的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杨本清  窦亮  马洪  邓春国  李贵仁 《四川动物》2012,31(2):264-265,268
观察并分析了1993 ~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 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 (n=19).与北京笼养种群相关数据比较,其产卵数、产卵持续天数没有显著差异(均P >0.05),但受精率远低于北京种群(P<0.05).  相似文献   

13.
绿尾虹雉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珍禽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ll)的栖息地类型,繁殖期的活动规律、巢和卵、种群密度,及天敌等做了报道,为在原产地列野生种群繁殖习性的首次记述;并对绿尾虹雉野生群体的繁殖比率、配偶方式及该物种的濒危程度问题做了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环颈雉的配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旺 《生物学通报》1990,(4):11-13,29
环颈雉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鸟类,对其交配系统及配偶选择机制的研究近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雄鸟距的长度是一个不仅与雄鸟自身的存活力有关,而且与雌、雄雉的繁殖成功率都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是雌雉选择配偶的唯一的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鸳鸯利用城市建筑物繁殖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鸳鸯(Aix galericulata)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常在树洞里营巢.2008年7月,在广西桂林市城区发现鸳鸯利用居民厨房的通风道繁殖,产卵10枚,并孵出2只幼雏.这是鸳鸯利用建筑物营巢繁殖的首次记录,也是广西繁殖鸟类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一、候鸟及迁徒鸟类在适应环境季节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特有的生活节律,主要是繁殖、换羽和迁徙,每年周而复始,固定不变。在经过繁殖和换羽之后,许多北方的鸟类到了秋天便带着幼鸟成群结队的飞往南方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北方产卵育雏。鸟类的这种由于季节周期性的更替,而在繁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甸十种雀形目鸟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将作者1976年至1980年收集的高寒草甸10种常见的小型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特性作一概述,并对繁殖参数和影响繁殖的某些因素作一初步分析。此外,有关鸟类繁殖的许多指标,如种群中参加繁殖的雌体比例、繁殖期、产卵数、成活率等都是估测通过鸟类群落能量流的重要参数。因此,有关繁殖指标的数据将按估测能量流的要求处理(Wiens,1974),以供高寒草甸鸟类能量流的估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是我国盛产雉类的省分。其雉科的鸟类,已知有20种,占我国该科鸟类总数的40.8%。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是四川较为常见雉类中素为人们喜爱的鸟类。红腹锦鸡,在我国近代生物文献中有时称为金鸡。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则称为鷩雉、赤鷩、鵔、和文翰。在距今2500年的我国的《尚书·禹贡篇》中已有红腹锦鸡的记载。晋时,从魏安釐王(在位时间为元前276—241年)的墓中发掘出来的《逸周书·王会篇》中,更记有当时的蜀国贵族将之作为贡品,献给周朝天子周成王。据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我国自周代到汉代常以此雉的羽毛装饰冠冕。可见这…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的甘肃莲花山观鸟科学探索营。甘肃莲花山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了最有价值的野生生物栖息地。这里有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尾榛鸡和中国特有鸟类四川林鸮、血雉、鬼鸮,是鸟类自由驰骋的家园。这次夏令营让我更加亲近了鸟类,我们通过录音笔更加清晰地听到了鸟类的鸣叫,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兽类和鸟的多样性组成。调查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其中兽类和雉类的照片视频共67 086份,有效探测数16 129次,包括分属6目15科的野生兽类21种、野生雉类5种、家畜及家禽4种。记录到雉类以外的其它鸟类52种,分属6目15科。在野生兽类和雉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35%。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VU”的物种2种,“近危NT”的物种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27%。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动物1种,“易危”7种,“近危”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50%。独立探测数最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雉类为白鹇。调查显示古田山保护区内受威胁的野生兽类和雉类的比例较高。本次调查将红外相机均匀布设于整个保护区,持续时长一年,全面监测保护区内兽类和雉类的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为古田山保护区后续的科研项目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