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西金线鲃属鱼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在中国广西隆林县天生桥镇红水河水系一洞穴采集到2尾标本。经鉴定为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1新种,曲背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flexuosdorsalis sp.nov.。新种背鳍分支鳍条8根,头背部交界处隆起,具前突状结构,并向下贴近顶骨。吻较长。这些特征可与属内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Zhu DG  Zhu Y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2):204-207
该文记述了采自广西贺州市贺江水系——洞穴的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黄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huangtianensis Zhu,Zhu et Lan sp.nov.)。新种眼睛正常,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缘无锯齿,与属内同分布在贺江水系的已知种季氏金线鲃及邻近漓江水系的桂林金线鲃相似,但新种侧线鳞为52~59枚,侧线上鳞17~23,侧线下鳞16~17,围尾柄鳞40~46,鳃耙9~10,眼径为体长的4.3%~5.4%,眼间距为体长的9.2%~9.6%,口宽为体长的6.0%~7.3%,与季氏金线鲃和桂林金线鲃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河水系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西畴金线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记述了采集自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干海子(红河水系)一洞穴的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西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xichouensis Pan,Li,Ya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眼睛正常,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变粗变硬,后缘3/5具锯齿,与属内分布在邻近南盘江水系的已知种大眼金线鲃(S.macrophthalmus)、圭山金线鲃(S.guishanensis)、狭孔金线鲃(S.angustiporus)、侧条金线鲃(S.lateristritus)、丘北金线鲃(S.qiubeiensis)、滇池金线鲃(S.grahami)、曲靖金线鲃(S.qujingensis)、麻花金线鲃(S.maculatus)、紫色金线鲃(S.purpureus)及疑似红河水系易门金线鲃(S.yimenensis)相似。籍第一鳃弓外侧鳃耙9以下的特征,可与大眼金线鲃相区别;眼间距为体长的8.1%~9.9%,吻须后伸超过眼后缘,口角须后伸超过前鳃盖骨后缘,可与圭山金线鲃相区别;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体侧沿侧线无黑色横带,可与侧条金线鲃相区别;侧线鳞74~88,侧线上鳞20,侧线下鳞16,可与滇池金线鲃相区别;侧线弯曲,侧线鳞74~88,围尾柄鳞48,可与曲靖金线鲃相区别;背鳍前距为体长的47.1%~53.7%,背鳍基长为体长的12.8%~15.8%,臀鳍前距为体长的66.0%~71.0%,臀鳍长为体长的13.7%~17.1%,胸鳍前距为体长的26.0%~29.5%,尾柄长为体长的19.3%~24.7%,下颌长为体长的4.7%~7.0%,明显区别于易门金线鲃;全身被鳞,具侧线鳞,可与其分布邻近的麻花金线鲃和紫色金线鲃相区别;背鳍前鳞35~39,鳃耙6,眼间距为体长的8.1%~9.9%,可与狭孔金线鲃及丘北金线鲃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西金线鲃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作者于广西环江县驯乐乡顺宁村采集到金线鲃属盲鱼5尾,经鉴定为一新种.新种眼睛完全退化,头后急剧隆起但尚未形成额骨突等体型特征与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 Chen et Chu,1988相似,而明显有别于属内其他物种.但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又存在明显区别:1)新种背鳍硬刺纤弱;而无眼金线鲃的背鳍硬刺比较粗壮;2)新种背部自额骨后隆起,但是额骨顶部并不隆起;无眼金线鲃则自眼眶上方的额骨顶部开始显著隆起,直至肩部;3)新种侧线平直;无眼金线鲃的侧线在腹鳍和臀鳍之间的上方有一比较明显的向上弯曲;4)新种胸鳍长,超过腹鳍起点;无眼金线鲃胸鳍不超过腹鳍起点;5)分布区亦有所不同,新种分布于柳江水系;无眼金线鲃则分布于南盘江水系.此外,在一些可测性状上二者亦有区别,在标准长与体高和头长的比例、尾柄长与尾柄高的比例、侧线鳞的数目等性状上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在中国广西隆林县天生桥镇红水河水系一洞穴采集到2尾标本.经鉴定为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1新种,曲背金线鲃Sinocyclocheilns flexuosdorsalis sp.nov..新种背鳍分支鳍条8根,头背部交界处隆起,具前突状结构,并向下贴近顶骨.吻较长.这些特征可与属内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描记2009年8月采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洞塘乡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命名为洞塘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dongtangensis Zhou,Liu et Wang,sp.nov,正模标本编号为:20091123005,全长213.02 mm,体长167.12 mm;副模标本编号:20091123002,全长182.36 mm,体长139.26 mm.背鳍ⅲ-8,臀鳍ⅲ-5,胸鳍ⅰ-15-16,腹鳍ⅱ-8,尾鳍分枝鳍条16,不分枝鳍条10,下咽齿3行,2·3·4-4·3·2.该种的胸鳍和臀鳍等性状以及体形大致与巨须金线鲃S.hugeibarbus、高肩金线鲃S.altishoulderus和尧兰金线鲃S.yaolanensis相似,但新种的侧线鳞和第1鳃弓鳃耙数与三者都有一定差距,新种的侧线鳞为6520-26/16-1867;巨须金线鲃为6628-31/14-16-v71;高肩金线鲃为5414-17/9-11-v58; 尧兰金线鲃为5220-21/10-1154.新种的第1鳃弓鳃耙数为15;巨须金线鲃为9~11;高肩金线鲃为10~12;尧兰金线鲃为12~14.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1月在广西都安县下坳乡一岩洞地下水中采到 1尾鱼类标本 ,经鉴定为金线属一新种。新种与大鳞金线S .macrolepis和陆良金线S .macroscalus相近。但新种在背腹鳍相对位置以及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后缘具锯齿等方面与上述两种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该新种仅局限分布于洞穴中 ,就其生境来说也与上述两种更为不同。此外 ,新种头长与吻长和头长与眼径的比例是目前该属内已知最小的 ,眼明显偏大 ,反映出其对弱光生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线鲃属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记采于广西凌云县泗城镇沙洞地下河中的金线属 1新种 ,以采集地县名命名为凌云金线Sinocyclocheiluslingyunensissp nov 。新种以侧线鳞 71~ 78对 48~ 5 0 ;背鳍最末不分枝鳍条下半部为硬刺 ,后缘有锯齿对纤细柔软 ,光滑无锯齿等特征区别于相近种季氏金线S jiiZhangetDai。  相似文献   

9.
广西高原鳅属鱼类一穴居新种记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红水河水系地下河采集到一批盲鱼标本。经鉴定,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天峨高原鳅Triplophysa tianeensis sp.nov.与个旧盲高原鳅T.gejiuensis、石林盲高原鳅T.shilinensis、阿庐高原鳅T.aluensis和南丹高原鳅T.nandanensis相似;本新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分枝鳍条16,可进一步与个旧盲高原鳅和石林盲高原鳅(腹鳍末端达到肛门,尾鳍分枝鳍条14-15)相区别;本新种背鳍起点位于体之中点、腹鳍起点之后,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可进一步与阿庐高原鳅(背鳍起点靠近吻端、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肛门距臀鳍起点仍有一段距离)相区别。本新种与同分布于红水河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riplophysa nandanensis Lan et al.较为相似;但二者区别明显:新种背鳍分枝鳍条7、胸鳍分枝鳍条9、腹鳍分枝鳍条6、背鳍外缘平截、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后者背鳍分枝鳍条8、胸鳍分枝鳍条10~11、腹鳍分枝鳍条7、背鳍外缘凹入、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此外,新种的穴居特征更为显著:眼极度退化、头长为眼径16.8—32.8(25.0)倍、部分个体无色素斑且各鳍无斑点,而南丹高原鳅眼小、头长为眼径4.7~9.0(7.5)倍、体和头背侧密布云状斑且各鳍均具点状斑。  相似文献   

10.
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年6月在贵州盘县一溶洞的水体中采到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角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angularis sp. nov.。本新种形状怪异,头背缘末端具一朝前的角状突,其内有顶骨突;眼正常;侧线鳞明显;鳔后室发达等特征而易与金线鲃属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Yang J  Wu TJ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5):566-571
2007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川山镇乐衣村附近一洞穴采集到一批盲鳅类标本。经鉴定,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一新种,被命名为环江高原鳅(Triplophysa huangjiangensis)。该新种以以下组合特征与高原鳅属的其他已知种类相区别:无眼;通体无鳞;尾鳍分叉;尾柄上、下叶具发达的软鳍褶;背鳍后缘平截;背鳍起点距尾鳍基的距离短于距吻端的距离;背鳍分枝鳍条数为8~9;胸鳍分枝鳍条数为10~11;腹鳍分枝鳍条数为6~7;臀鳍分枝鳍条数为6;尾鳍分枝数为13~14;胸鳍长为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距的52.3%~70.7%;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下方;外侧吻须最长,为侧面头长的47.0%~73.8%;前鼻孔位于一短管中,末端延长呈须状;鳔后室发达,末端可伸达腹鳍起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西金线鲃属盲鱼一新种及其生境(鲤科,鲃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8月28日在广西田林县平山乡一洞穴地下河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1新种,定名为田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tianlinensis sp.nov.。鉴别特征:眼退化;吻突出,呈鸭嘴状;头后部急剧隆起,形成一向前不分叉的额骨;新鲜标本体半透明。新种与白斑金线鲃S.albeoguttatus、鸭嘴金线鳃S.anatirostris、无眼金线鲃S.anophthalmus和透明金线鲃S.hyalinus较相近,而与其他已知种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阿庐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uensis Li et Xiao,2005)曾为狭孔金线鲃(S.angustiporus Zheng et Xie,1985)的同物异名。该文在比对采自云南泸西县城郊龙潭的金线鲃标本和狭孔金线鲃模式标本后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且稳定的形态差异,因此,阿庐金线鲃应为有效种。阿庐金线鲃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垂直线之后,可与狭孔金线鲃(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正相对或稍前)相区别,且前者眼径及眼球径较小,而眼间距较宽(阿庐金线鲃分别为头长的22.4%~29.7%、16.0%~23.6%及21.0%~32.3%,狭孔金线鲃分别为头长的26.4%~38.9%、21.3%~29.0%及19.7%~22.6%)。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在广西都安县下坳乡一岩洞地下水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金线Ba属一新种。新种与大鳞金线BaS.macrolepis和陆良金线Ba S.macroscalus相近。但新 在背腹鳍相对位置以及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后缘具锯齿等方面与上述两种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该新种仅局限分布于洞穴中,就其生境下说也与上述两种更为不同。此外,新种头长和吻长和头长与眼径的比例是目前该属内已知最小的,眼明显偏大,反映出其对弱光生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在广西都安县下坳乡一岩洞地下水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金线NFDA2属一新种。新种与大鳞金线NFDA2S. macrolepis和陆良金线NFDA2S. macroscalus相近。但新种在背腹鳍相对位置以及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后缘具锯齿等方面与上述两种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该新种仅局限分布于洞穴中,就其生境来说也与上述两种更为不同。此外,新种头长与吻长和头长与眼径的比例是目前该属内已知最小的,眼明显偏大,反映出其对弱光生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4年11月在广西富川县境内采到鲤科鲃巴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季氏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jii sp.nov.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尧兰村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命名为尧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yaolanensis Zhou, Li et Hou, sp. nov.新种的胸鳍、腹鳍和臀鳍等性状以及体形大致与东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donglanensis和高肩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tishoulderus相似.但是,新种的侧线鳞与二者都具有一定差距,新种的侧线鳞为52(20-21)/(10-11)54;东兰金线鲃为44(14-17)/(9-11)52;高肩金线鲃为54(14-17)/(9-11)58.  相似文献   

19.
广西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西江水系河池地区的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后鳍岭鳅,新种Oreonectes retrodorsalis sp.nov.与同属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背鳍起点的位置较后、背鳍和臀鳍分枝鳍条数目较少、尾鳍后缘凹入、头较小和属柄较短等方面。南丹高原鳅,新种Triplophysa nandanensis sp.nov.则以头较大、吻较短、眼间距较狭、尾柄较短且高、背鳍分枝鳍条较多、尾鳍深叉形等易  相似文献   

20.
经鉴定,采自广西天峨县溶洞的盲鱼为金线鲃属一新种,依形态特征命名为叉背金线Sinocylocheilus furcodorsalis sp. nov.,根据主要特征分析认为:新种适应洞穴环境相关性状特化程度大致与鸭嘴金线鲃相当;新种及其若干近似种的物种形成,是营半穴居生活的类似长须金线鲃的祖先适应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