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癌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易复发及易出现远隔转移,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肾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由于RECIST标准评价实体瘤疗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常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疗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颖的影像学手段如动态增强超声(DCE-U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可以更准确更早期地评价及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本文对肾癌靶向治疗的影像学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技术都可应用于人体组织的图像产生。其中X线放射成像是应用最古老且最广泛的技术,它根据人体吸收的X线的分布情况产生图像。测量X线吸收系数的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术(CT扫描)是一项可产生更多信息量的较新技术。其它技术有测量人体组织声阻抗变化的超声显像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技术、磁共振显像技术(MRI)和自动热摄影成像技术。电阻抗显像利用了电阻率作为测量参数,它通常称作电阻抗体层成像术(EIT)。 EIT(Electrical Impedance Imaging)是将组织的电阻作为测量参数,通过测量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其中A级32例为轻度肝硬化(记为A组),B级16例、C级12例为中重度肝硬化(记为B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进行DWI检查、CT及MR灌注成像,对比各组ADC值、肝脏动门脉灌注比率[SSr(ct)及SSr(m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ADC值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ADC值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Sr(ct)、SSr(m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Sr(ct)及SSr(mr)较A、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SSr(ct)及SSr(m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SSr(ct)与SSr(mr)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CT以及MR灌注成像均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且二者较DWI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参数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上间接反映前列腺癌微循环灌注水平与癌组织增殖的内在关系.方法:对前列腺癌病例49例,均使用GE Echo-speed1.5T超导成像仪行PWI和DWI.在工作站应用functool软件.获得PWI信号-时间曲线(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I-TC)图和各灌注参数相对值,并计算ADC值.结果: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组织的相对负增强积分(rNEI)依次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的rNEI与Gleason分级、TNM、PSA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ADC值依次升高(P<0.05).前列腺癌的rNEI与AD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联合应用PWI和DWI可以从影像学的角度上间接提示血流供应与前列腺癌组织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HCCLM3-fLuc-GFP肝癌的进展和血管生成的多模态成像分析,对肝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适应过程和级数生长特性,分别进行了生物自发荧光成像(bioluminescent imaging,BLI)研究、激发荧光成像(fluorescent imaging,FMI)研究和小动物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compu...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放射科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74例,包括病理证实为肺部良性病变54例(良性组)和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癌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增强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记录影像学特征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的病灶形态、边缘等MRI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值=0、600、800、1000 s/mm~2条件下,肺癌组的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都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肺癌组的病灶MRI增强Ⅰ型+Ⅱ型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MRI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1%和94.4%。结论:MRI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能反映病灶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与水分子活动状况,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短暂性脑缺血责任病灶的敏感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的39例资料完整的住院TIA患者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检查,对比不同成像序列对短暂性脑缺血责任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在39例TIA患者中,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和FSET2WI)检出TIA责任病灶9例(9/39);翻转恢复序列(FLAIR)检出11例(11/39);弥散加权序列检出15例(15/39).不同序列检出率比较运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显示有明显差异(P=0.001),弥散加权序列检出率最高.结论: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可为TIA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技术进行肝病诊断过程中不同探针及不同嵌入深度对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于2012~2014年,选取经ARFI诊断过的98例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对两种探针(凸阵探头C4-1 MHz和线阵探头L9-4 MHz)诊断下的相关数据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并与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进行对比。对不同嵌入深度的ARFI弹性成像的变异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根据Fibroscan成像结果,33例患者(34%)患有肝硬化,其余患者中27例(27%)患有严重的肝纤维化,38例(39%)未患。C4-1的传播速率平均为1.68±0.59 m/s,L9-4为1.93±0.76 m/s。两种探针检测结果彼此相关显著(P0.001,r=0.71),且二者均与Fibroscan结果显著相关(P0.001,r分别为0.79和0.81)。对于肝硬化或严重肝纤维化患者而言,L9-4探针诊断结果高于C4-1探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C4-1和L9-4探针的AUROC值分别为0.97和0.91,截断水平分别为1.68和2.01 m/s。C4-1和L9-4嵌入深度分别为3~6 cm和2~3.5 cm。结论: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在应用ARFI成像评估肝脏硬度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较而言,线阵探头诊断结果更高。且ARFI的测量操作不宜靠近肝被膜。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传统的基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计算平台难以满足OCT实时成像的需求。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在通用计算方面具有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可以突破OCT实时成像的瓶颈。本文对GPU做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GPU在OCT实时成像及功能成像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设计了一套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系统,由脉冲激光、阵列换能器、临床超声(ultrasound,US)主机、软件平台以及成像样品组成。系统的图像质量、最大成像深度等重要参数需通过实验进行确定。方法:使用本系统对黑色头发丝横截面进行成像,比较、分析光声(photoacoustic,PA)信号幅值的半极大处全宽度以量化图像分辨率。此外,使用系统对特定的光吸收体和鸡胸肉组织进行成像,确定系统的成像深度。结果:实验结果证明了PAI系统的实现,其PA图像的平均轴向和横向分辨率分别约为0.18 mm和1.44mm,系统的最大成像深度达到4.6 cm。结论:本PAI系统PA图像分辨率优于US主机获得的US图像分辨率,系统最大成像深度与其他国际研究组的系统成像深度的数量级一致。通过进一步优化与活体组织实验的开展,本PAI系统将有望实现临床成像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技术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ngiography,MRA)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活体动态监测兔VX2肌肉肿瘤生物学生长与血管生成,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每只均在右后腿肌肉内接种VX2肿瘤细胞1×107建立肿瘤模型。分别在肿瘤接种后第4、7、10、13、16天(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进行T1WI、T2WI、DWI、TRICKS动态增强MRA及T1WI增强延迟扫描,活体监测兔VX2肌肉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标本HE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验证。两位医师双盲法分别测量不同生长点肿瘤的长、短径及体积,并与大体病理标本比较;测定TRICKS增强动态MRA所能显示肿瘤血管的最小直径及形态变化;观察ADC值变化与肿瘤生长的关系。结果(:1)ADC值随着肿瘤体积的长大而逐渐增大。(2)MRI活体测定肿瘤大小与病理大体标本所测算肿瘤体积的差异无显著性。(3)TRICKS增强MRA动态显示肿瘤血管的最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I多b值DWI序列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CT检查发现并未经治疗的78例SPN患者,在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MRI胸部检查,根据结节直径分为三组:D1≤10mm、10 mmD2≤20 mm、20 mmD3≤30 mm,DWI扫描b值(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结节DWI图的信号评分和拟合ADC图的表观扩散系数(ADCtot值),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b值为4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6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D2、D3)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节信号强度越高其恶性可能性越大;在b值为8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恶性结节ADCtot值对比分析中发现,不同良性结节的ADCtot值均较恶性结节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为信号阈值,1.50×10~(-3) mm~2/s为ADCtot阈值,对SPN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信号强度评分升高(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评价SPN过程中,多b值拟合ADCtot值对病变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好。在b值为600 s/mm~2时,其信号强度差异对SPN的良恶性信号评价效能最佳,多b值DWI序列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MRSI与DWI结合诊断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患者共18例,术后确诊为前列腺癌16例、前列增生1例、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中度到重度炎症1例。其中3例已经确诊中央腺体癌为激素治疗后行MRI检查。比较患者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两组间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结果:无任何治疗的13例中央腺体癌区158个体素的CC/C值均值为2.684±1.7,非癌区196个体素的CC/C均值为0.49±0.08。(T值为2.778,P值均=0.0170.05),中央腺体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之间的CC/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激素去势治疗后癌区的CC/C均值为1.18±0.95,非癌区22个体素CC/C均值为0.46±0.255。(T值为1.196,P值均=0.3540.05)。激素治疗后中央腺体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之间的C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SI结合DWI显著提高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分子对比剂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 ography,OCT)技术中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迄今出现的几种不同的光学相干层析分子成像方法(m olecu lar contrast OCT,简称为MCOCT),讨论了MCOCT的几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对比剂的选择范围、激发光强的限制、各种方法灵敏度比较以及MCOCT应用于临床与生物学领域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肾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并明确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是否存在影响。方法: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的4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DKI扫描。按年龄因素分四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行t-test及方差分析及比较不同年龄因素对肾皮质和髓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MD)值、峰度各向异性(FAK)值、平均峰度(MK)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皮质的FA值、FAK值、MK值(0.327±0.047,0.325±0.088,0.688±0.087)显著低于髓质(0.389±0.062,0.396±0.091,0.802±0.124);而正常肾皮质MD值(1.633±0.157)显著高于髓质(1.588±0.16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FA、MD、FAK、MK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肾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肾脏DKI良好的揭示了肾皮质与髓质的水分子扩散特性;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尺度显微成像系统(M-PAM)被发展,并被用于成像从癌细胞到实体肿瘤的多尺度生物结构。该装置由二维运动平台,扫描振镜,物镜,聚焦超声换能器组成,其横向分辨率达到3μm。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对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与体内的黑色素瘤进行无标记成像。基于具有靶向性的探针,M-PAM系统可以对体外培养的U87-MG肿瘤细胞以及体内U87-MG实体肿瘤进行成像。综上所述,M-PAM系统将是研究肿瘤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128排)低剂量扫描参数下检查孤立性肺内结节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连续搜集我院低剂量(30m A)CT肺体检者,发现肺内结节病灶患者13例,对其进一步以常规剂量(350m A)CT精细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及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大小差异。结果:两种剂量扫描策略均检查出46枚结节。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各部位结节体积分别为:肺尖部:(431.3±92.8)mm~3,(658.4±94.4)mm~3,肺中部:(3025.8±526.7)mm~3,(2989.4±520.4)mm~3,肺底部:(1241.5±438.9)mm~3,(1266.0±447.6)mm~3,肺尖部肺结节大小差异明显,肺中部及肺底部肺结节大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结节体积(除外肺尖部位结节5枚)分别为,组1:(39.8±14.6)mm~3,(40.7±15.5)mm~3;组2:(202±106.3)mm~3,(204.1±103.6)mm~3;组3:(4179.7±4410.4)mm~3,(4190.5±4487.2)mm~3。三组组内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非实性结节密度[(-68.3±24.2)HU,(-64.6±22.8)HU]及实性结节结节密度[(97.5±69.5)HU,(107.2±90)HU]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更加有利于肺内孤立结节患者扫描复查病灶,可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腿肌肉注射法建立兔VX2肿瘤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14天及21天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MRI表现。并于造模后第21天对照大体标本测量结果比较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同时比较肿瘤实体部分与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显示,造模后第7天,12只模型兔MRI常规及DWI图像均可见成瘤;第14天,2例肿瘤内出现坏死灶;第21天,12例肿瘤内均出现坏死,DWI图像可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灶,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ADC值与原发肿瘤实体部分ADC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WI可以监测兔大腿VX2肿瘤生长,有效区分肿瘤早期坏死成分,并判断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肺癌的分期和疗效评估。其中MRI不仅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最常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最初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随着磁共振成像序列的不断发展以及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其在腹部和盆腔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然而胸部DWI成像仍待普及和更多认识。本文就肺部DWI成像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以及治疗疗效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领域出现的两种新的成像技术,它们各具特色。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对人脑相关任务激活区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并提供相关皮层区域的磁共振信号改变特征信息,但时于脑白质相关改变则不能提供任何信息;扩散张量成像则是目前能够在体呈现人脑解剖连接的唯一手段,采用它能对人脑组织,包括灰质和白质的扩散特性进行定量研究,并且能够形象显示人脑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纤维束形态、走行等,但扩散张量成像不能提供皮层功能情况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联合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也正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特点,二者结合应用的具体方法以及目前二者在神经科学各基础及临床学科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