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野生秀珍菇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野外采集获得的1株野生侧耳属真菌为对象,对其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测序并分析后初步确定其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并与本实验室中现有的秀珍菇菌株序列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的综合分析后进一步确定该野生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是一株新的秀珍菇菌株。以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1号为对照菌株,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可在温度为5~45℃的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菌丝可生长的pH范围为pH 3~10,最适pH值为7。在含可溶性淀粉、酵母粉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该野生菌株生长所需的最适碳、氮源及生长条件与对照菌株相似,这为其进一步的驯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株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从大连湾原油污染海域生长的海绵中分离的原油降解菌2-9进行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DNAG+C含量测定、全细胞脂肪酸组成测定、碳源利用实验等多种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降解实验测定其对原油的降解情况.[结果]菌株2-9鉴定为Nitratireductor basaltis,革兰氏阴性,接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在GenBank中与其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最高的模式株为Nitratireductor basaltis J3T,相似性为99%.可生长的pH范围为6.0-10.0,最适生长pH值为8.0;可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生长温度为30℃; NaCl浓度生长范围是0-8%(W/V),最适生长盐度为2%.该菌株可以利用多种糖和有机酸的碳源,其DNA G+C含量为57.29 mol%,主要脂肪酸组成为ω7c-十八碳单不饱和脂肪酸(63.61%)、ω8c型环式十九碳饱和脂肪酸(16.97%)、饱和十八碳脂肪酸(4.28%)和十六碳饱和脂肪酸(3.39%).同时,考察了该菌株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在人工海水培养基中,14d内对原油(初始浓度为1 g/L)的平均降解率为63.5%.[结论]菌株2-9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原油降解菌.  相似文献   

3.
协同诱变法选育虾青素高产优良酵母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野生型菌株GH1为研究对象,选育虾青素高产优良酵母菌株,并初步研究其生长特性。对野生型菌株GH1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协同诱变,用抗霉素A筛选,选育出虾青素高产突变菌株GH1-7.1。突变菌株GH1-7.1的虾青素最高产量达1200μg/gDCW,比野生菌株GH1的虾青素最高产量271μg/gDCW高出4倍,并且生长加快,达到最高生物量和最高虾青素产量的时间比野生菌株缩短了24h;野生菌株GH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高于28℃则不生长,而突变菌株GH1-7.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比野生菌株GH1提高8~10℃。首次采用协同诱变的方法成功选育了虾青素高产酵母菌株,并且生长周期短,最适的生长温度提高,是适宜南方高温环境发酵工程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对1株从沤麻液中分离的果胶酶产生菌HDYM-02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大小为(1~1.2)×(2.7~2.9)μm,最适生长温度为33~3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7.0。以该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同源性高达99.5%。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AR326的最适生长温度、最适接种量、生长曲线、最适初始pH、胆汁耐受性、NaCl耐受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单菌株发酵酸奶的性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AR326生长较快,4 h进入对数期,14 h进入稳定期,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初始pH 3.0~7.0范围可生长,适宜的接种量为1.5%~2.0%,耐受胆盐浓度达0.2%,耐高渗透压能力强,可在含NaCl 8%的MRS培养基中生长。发酵乳中菌落数和对照组一致,脱水收缩性优于对照组,因而可用于商业上生产功能性酸奶。  相似文献   

6.
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一4℃冰箱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黑色素的地丝霉G014512菌株,经产孢结构、菌落特征及5.8S-ITS序列研究分析,鉴定为地丝霉属Geomyces的一个新种,贵阳地丝霉Geomyces guiyangensis。该菌株能在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15–25℃,生长上限温度为40℃。微生物产生黑色素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贵阳地丝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源自不同寄主的灰葡萄孢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分离自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株,从生长温度、pH适应性、碳源、氮源营养利用等方面对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相同,均为0-35℃;但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存在差异,来自和县番茄菌株HX12最适生长温度为2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10min,其余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均为48℃ 10min;不同菌株在相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pH对不同寄主来源灰葡萄孢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来自长丰辣椒的菌株LJ菌丝在pH2-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在pH3-6.5时生长较快,pH6时最快;其余4个菌株在pH2-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在pH3-9时生长较快,pH6左右最快。不同碳源、氮源营养对灰葡萄孢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在碳源、氮源营养利用差异均极显著。在相同碳源、氮源营养条件下,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的线性生长、菌丝干重和分生孢子产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六盘水地区的1株野生羊肚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田间驯化栽培提供参考。通过多基因(ITS、tef1-α、rpb1和rpb2)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该株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黄色羊肚菌支系,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最适碳氮比为5/1~20/1,最适生长温度20~25℃,最适pH值5~9。该菌株(Morel2018008)与菌株Mes-15基因型相同,但表型存在差异,其命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HN89菌株是从海南海泥中分离得到的1株海洋青霉,它的次生代谢产物(HN89A)对细菌、酵母、霉菌和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海洋青霉HN89菌株对碳源、氮源及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易培养。海洋青霉HN89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6~40℃,pH 2.4~8.0。最适生长温度为32℃,其产次生代谢产物的适宜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 6.0。合适的温度刺激能促进HN89A的形成。2%的海带汁、0.004 mol/LZn2 都能促进其次生代谢产物(HN89A)的产生。其次生代谢产物(HN89A)的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生活污水厂曝气池表面泡沫中分离到1株罕见的泡沫产生菌CU2,该菌为球杆状,通常成对排列,经鉴定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该菌大量繁殖,可产生严重的泡沫。对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CU2为兼性好氧菌,能在温度15~40℃,pH值3~11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2.5℃,最适生长pH值为10。致死温度为95℃,10 min。对次氯酸钠消毒液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一株反硝化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过量积累会对养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应用脱氮细菌去除亚硝酸盐是养殖水质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意在得到一株高效去除亚硝酸盐的光合细菌。【方法】采用软琼脂稀释法分离纯化光合细菌菌株,通过电镜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依据16S rDNA和光合反应中心M亚基基因(Gene coding for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subunit M,pufM)序列对其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淡水养殖塘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还原亚硝氮的光合细菌菌株wps。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杆状,大小为0.4-0.6μm×1.5-4.0μm,极生丛生鞭毛,片层状光合内膜,兼性厌氧光照条件生长,单菌落及液体培养物呈红色,含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最适生长pH范围为5.5-8.5,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0-2%,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8℃。菌株wps与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8.9%,光合反应中心M亚基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4.9%,但是二者在生物学性质上有较大差异,如菌株wps在pH5.5生长,不能光自养生长,不利用柠檬酸盐、甲酸盐进行光异养生长,需盐酸硫胺素和泛酸钙做生长因子等。【结论】菌株wps可能为Rhodopseudomonas属的一个新种,且在养殖水体水质调控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腾冲热海热泉中分离到23株产高温淀粉酶的菌株,选取酶活最高的一株菌株进行生长特征、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嗜热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命名为B.1icheniformis Tamy6。该菌株生长范围为37~70℃,最适生长温度为55℃。对该菌所产高温淀粉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70℃具有最高催化效率,在98℃保温30min,仍有45%的活力,其最适反应pH为5.0。通过Native-PAGE酶谱分析表明菌株Tamy6的粗酶液中含有一种类型的淀粉酶。通过TLC分析水解淀粉产物表明,其产物主要为葡萄糖、麦芽糖及3~5个葡萄糖基的寡糖,说明菌株Tamy6所产淀粉酶为高温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3.
一株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同化和异化代谢的微生物。从若尔盖高原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名为XN1的甲烷氧化菌,根据此菌株的形态与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属于Methylomonas属。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甲烷与甲醇共同作为碳源,硝酸钾和氯化铵共同为氮源时菌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6.5,培养基中CuSO4·5H2O和FeSO4·7H2O的浓度以0.03mg/L和0.4mg/L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能够高效净化甲醛的光合细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滇池湿地公园入口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光合细菌,将其命名为PSB2-3,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16S rDNA分子鉴定及净化甲醛能力的测定。结果经鉴定这株光合细菌为荚膜红假单胞菌。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厌氧条件,温度30℃,pH 7.0~8.0,接种量25%~3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CH3COONa和(NH_4)_2SO_4。在最适生长条件下,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浓度可达60 mmol/L,96 h可将其降解73.35%,64 h可将40 mmol/L的甲醛全部降解,32 h可将20 mmol/L的甲醛全部降解。结论菌株PSB2-3对甲醛具有很高的耐受浓度及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大宝山矿区硫化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酸兼性异养菌DBS4-1,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球状,菌体直径约为4.0±0.5μm;该菌株兼性异养,具有广泛的底物利用特性,可以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长,同时在自养环境中,还可以利用三价铁、单质硫获得能量进行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最适生长pH约为3.5;该菌16S rRNA序列与Thiobacillus acidophilus(D86511)同源性高达99%。结果表明DBS4-1属于嗜酸硫杆菌属(Acidiphilium sp.),嗜酸种(acidophilum)。  相似文献   

16.
产低温碱性蛋白酶海洋适冷菌SY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连云港海域、港口、远洋捕捞船及鱼市等地采集的海水和各类海鱼、贝类等样品中分离到217株产蛋白酶的细菌,并从中得到1株产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海洋适冷细菌—SY。研究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酶温度均在15℃左右,0℃下仍可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嗜盐性,无盐条件不能生长,在3%的NaCl盐浓度时,生长达到最高峰;最适生长和最适产酶pH均为8.0;SY菌所产的蛋白酶可能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9.0;酶的热稳定性差,50℃保温20min,酶活下降40%。  相似文献   

17.
用稀释分离法从广西象州温泉筛选分离到一株可水解淀粉的中度嗜热细菌GXS1,该茵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端生芽孢,细胞呈杆状,最适生长温度为60℃~65℃,最适生长pH为6.0~7.0.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茵株为Geobacillus sp.GXS1.对该茵所产高温淀粉酶的性质研究表明:酶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耐热海洋真菌,以1株近江牡蛎共附生耐热真菌C05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生理学特性及抗菌活性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8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05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3种培养基比较,适合基础培养基为PDA;生长温度范围为15~50℃,最适生长温度45℃,具有明显的耐热真菌特性;生长pH范围3~9,最适生长pH 6;生长盐浓度0%~16%,最适生长盐浓度3.5%,具兼性海洋真菌的特点。其发酵产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交替假单胞菌属SL-1(Pseudoalteromonas sp.)、金黄杆菌属SL-4(Chryseobacterium sp.)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2.15 mm,为耐热海洋真菌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农药厂排污沟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毒死蜱的新菌株,命名为R17,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Sphingopyxis terrae.R17可以利用毒死蜱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8,在此条件下培养28 h后,菌落浓度达9.18×108cfu/mL.研究了该菌在...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阿魏酸酯酶青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腐烂的木质纤维中筛选了一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HDFE1,根据其形态特征、rDNAITS1-5.8S-ITS2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HDFE1为青霉属的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菌株HDFE1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生长pH为6.0。该菌株在30°C、pH6.0、200r/min培养60h时,阿魏酸酯酶酶活力为最高,达20.75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