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基因组右末端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章金钢 《病毒学报》1998,14(4):329-337
从中国发病鸡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ggDropSyndromVirus,EDSV)弱毒株(AA-2),其基因组全长约为33kb。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水解EDSV全基因组,构建了以pBluescriptⅡ(KS+)为载体的右末端片段的克隆。对其进行了序列 测定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76)基因组E1区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奇  李茂祥 《病毒学报》1998,14(3):253-256
EDSV-76病毒中国株AA-2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DNA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PstI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对其中PstI-G片段和PstI-A片段的正反链进行序列测定,获得EDSV E1区(0-8.8m.u)的核苷酸序列。经分析,EDSV E1区具有与其他腺病毒E1区类似的结构。以大于60个氨基酸残基为标准,EDSV E1区共有7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其中R1、R2、ElbsT和E1b1T  相似文献   

3.
减蛋综合征病毒100K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常规方法提取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分离株(AA2株)病毒DNA,分别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SphⅠ、PstⅠ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并对其中100K蛋白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EDSV100K蛋白基因位于减蛋综合征病毒基因组55.7~64.8物理图谱单位(m.u),共2091个核苷酸(nt),其编码产物由696个氨基酸(aa)组成,推测其分子量为77.7kD。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EDSV100K蛋白与人腺病毒(Ad2、Ad5、Ad12、Ad41)、Ⅰ群禽腺病毒(CELO和FAV10)的同源性为32.3~34.4%之间,而与羊腺病毒(OAV)的同源性达到56.4%。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发表的序列,分别在鸡贫血病毒(CAV)环形基因组DNA(全长2.3kb)的EcoRI位点和BamHI位点的两侧选择适当序列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技术,从斑点杂交检测到病毒核酸的CAV感染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包含EcoRI和BamHI分割开的病毒基因组两部分(1.5kb和0.8kb)约1.5kb和约1.25kb的两个片段。再将其中相应序列拼接克隆进pUC18载体,获得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DNA片段的克隆质粒pCAV2.4。酶切分析表明,该质粒具有预期的BamHI位点、PstI位点、HindⅢ位点,而预期的EcoRI位点消失。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的两端序列分析表明,质粒pCAV2.4是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序列中的EcoRI位点序列发生了一个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5.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主要蛋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株AA-2基因组全长为32838bp,其编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52/55K、Ⅲa、五邻体、pⅦ、pⅥ、六邻体、100k、pⅧ以及纤维蛋白等)的基因依次排列在基因组的中部,E2区编码DNA结合蛋白、DNA多聚酶、末端前体蛋白及IVaⅡ的基因也分别排列在EDSV基因的负链上。对这些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EDSV的主要蛋白与羊腺病毒(OAV)同类物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6.
系统感染TMV (tobacco m osaic virus)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胞外蛋白提取液经冰冻干燥浓缩、- 20℃丙酮沉淀、CM-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纯化,获得PAGE均一的β-1,3-葡聚糖酶.SDS-PAGE证明,它包含分子量为36 kD 和27 kD的两个同工酶.以昆布多糖为底物,酶的最适pH 在4.8—5.2之间,在pH 4—8稳定;酶的最适温度在30—40℃之间,在40℃保温1h 后酶活性不变;Km 值为9.2 m g/m L.在系统感染TMV 的番茄叶胞外蛋白提取液中,有分子量为22 kD、27 kD和36 kD的3个β-1,3-葡聚糖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7.
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的基因组ds-RNA的11个片段,分别在麦胚无细胞翻译体系中进行翻译。其翻译产物经SDS-PAGE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片段1、2、3、4、5、和10分别编码病毒核心衣壳的结构多肽VP1、VP2、VP3、VP4、VP5和VP10,片段6和7分别编码病毒外层衣壳的结构多肽VP6和VP7。片段8和9分别编码52kD和41kD的多肽,片段11编码两种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9kD和19.5kD,它们与病毒结构多肽无明显对应关系。病毒基因组与多肽大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AcNPVp74基因3’端的1.4kb片段,通过Southernblotting将SpltNPV的p74基因定位于XhoI(4.9kb)、EcoRI(4.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ExoⅢ和构建亚克隆测序法,对长2545bp的p74基因进行,其中1974bp的编码编码65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5.87kD,其编码蛋白与AcMNPV和CfMNPVp7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  相似文献   

9.
宁晓檬  赵晓岩 《病毒学报》1996,12(4):355-359
提取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MDV-I弱毒株814病毒DNA为模板,根据RBIB株gB基因5′及3′两端核苷酸离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我国MDV-I弱毒株814gB基因(2.9kb)将扩增片段平末端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SK中EcoRV位点,经BamHI,HindIII酶切鉴定得到不同插入方向的重组质粒。构建圹增片段的酶切图谱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与RBIB株gB基因无差异,显示了极高的  相似文献   

10.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gp64基因的克隆和全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m NPV gp64 基因在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AcMNPV gp64 基因为探针,杂交显示Bm NPV gp64 基因定位于其基因组Bam HI酶切的4 .2kb 和7-4kb 片段上,克隆阳性片段,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ZDBM42 和pZDBM74 。对重组质粒进一步杂交,将片断更精确定位于0-45kb 片段、0-75kb 片断上和1-15kb 片断上,将三个片断DNA 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m NPV 的gp64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 有1530 核苷酸,编码509 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Bm NPV gp64 基因和AcMNPVgp64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4-3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7 % 。Bm NPV gp64 基因C 端的信号肽序列和N 端的锚定序列对于Bm NPV 表达系统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