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细菌磷代谢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琪  姜卫红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81-283
细菌的磷代谢通常是由一种两组分调节系统即磷酸盐调节子(Phoregulcn)所控制。所谓两组份调节系统,是指控制一大类细菌适应性反应、由结构和功能类似的两种同源蛋白族的成员组成的一类信号传导系统。其中磷酸盐调节子是研究较为深人的一种重要的两组分调节系统,它为细菌的正常磷代谢提供了保证。l细菌两组分调节系统两组分调节系统在细菌中是很常见的,目前已在十多种细菌中发现,仅在大肠杆菌中就可能有五十多种[1]。近年来,类似的传导系统在真核生物中也有发现,如酵母[2.3]和植物[4]一般说来,组成细菌两组分调节系统的两种蛋白分…  相似文献   

2.
龋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细菌感染。在巴西和中国等众多国家该病甚至呈流行趋势。由于严重受累的人群多为儿童,因此亟需一种有效并可普及的抑制龋病流行的方法。研究发现,口腔中的一组微生物-变异链球菌属(MS)与龋病密切相关,临床前研究也证实了用免疫的方法干预此病的可行性。可用于防龋疫苗的合适抗原、适宜的目标人群以及合理的给药时间等问题已逐渐清晰。本文就防龋疫苗研究的必要性及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防龋疫苗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龋病是一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是引起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致龋菌之一。近年来天然药物对龋病防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而蜂胶是一种天然抗菌剂,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产酸、粘附、产胞外多糖及牙菌斑等方面有抑制的作用。本研究就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主要致龋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菌鞭毛研究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约半数的杆菌、极少数球菌和所有的螺旋菌及弧菌都有鞭毛。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并在感染与免疫以及分类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细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从细菌鞭毛的结构以及它在细菌致病性和免疫中的作用最新  相似文献   

5.
幽门弯曲菌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人注意到人的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细菌,其后陆续有类似报道,但均未引起人们重视。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报告,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这种细菌,提出该菌很可能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从而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这种细菌已被正式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简称CP)。国内外的研究提示,CP在胃炎及消化性溃  相似文献   

6.
抗微生物肽(antimierobial peptides,AMP)作为吞噬细胞的组分储存于胞质颗粒并释放至吞噬溶酶体中;而非吞噬细胞在应答有害刺激如细菌内毒素等则可诱导合成AMP,其非氧化杀伤作用在机体抗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MP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趋化分子和信号分子。本文主要研究AMP和细菌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LPS;或lipooligosaccharide,  相似文献   

7.
<正> 肠杆菌共同抗原(EnterobacterialCommon Antigen,ECA)是细菌的一种表面抗原。首先由等人在研究尿道感染的大肠杆菌等过程中发现的。肠杆菌共同抗原(ECA)几乎存在于所有肠杆菌科细菌中,而其它非肠杆菌科细菌一般不产生这种抗原。ECA的这种特异性使得它在临床诊新及细菌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由于对其化学及遗传学本质缺乏认识以及鉴定上的混乱,使ECA的研究进展较慢。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CA的化学结构,免疫机制和遗传学特性等方面。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介绍,同时对过去有关研究作适当简介。  相似文献   

8.
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约半数的杆菌、极少数球菌和所有的螺旋菌及弧菌都有鞭毛。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并在感染与免疫以及分类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细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从细菌鞭毛的结构以及它在细菌致病性和免疫中的作用最新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以供细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方法取1例健康成年女性龈上菌斑并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其龈上菌群组成。结果 1例健康人龈上菌斑细菌的种水平分类有62种,其中可以培养的细菌有34种而尚无法培养的细菌有28种(45.1%);新发现的细菌物种有17种(27.4%);缓症链球菌是克隆子数最多的优势菌种;链球菌属、奈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占文库的60%,为主要菌群;构建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覆盖率为95%,文库的均匀度值为0.016。结论 1例健康人龈上菌群中45.1%的细菌尚无法分离培养、27.4%的物种尚不清楚,未培养菌及尚不清楚的菌种中可能藏匿着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致病菌,全面地了解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有助于研究龋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外膜蛋白A是革兰阴性菌主要的外膜蛋白,是细菌入侵细胞的作用蛋白,也是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细菌的靶向识别蛋白;介导多种疾病的产生,同时也激活机体的免疫机制对抗细菌的感染;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并且在动物疫苗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对人类健康、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影响巨大。该文将就OmpA蛋白结构分类、性质、作用、实际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口腔中定植的细菌有700余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生态学联系。牙周病和龋病是人类常见的由口腔常驻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牙周病是宿主的龈下正常微生物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牙周袋的发生和牙槽骨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2.
引言 近几年,人们对呼吸道免疫的兴趣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用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实现大量人群的接种,另一方面,希望局部免疫可以通过呼吸道分泌免疫球蛋白(IgA型抗体),由此产生一道保护性屏障,以阻止微生物进入。病毒疫苗方面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Waldman等1968;Waldman,Mann和Small 1969;Perkins等1969)。就大多数研究而论,常用死的或减毒的干燥或液体的细菌和病毒疫苗,很少涉及类菌素。  相似文献   

13.
低龄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影响全世界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龋病并不是由单一致龋细菌引起,而是由微生物、宿主、饮食和时间,即"龋病病因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引起,其中微生物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口腔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关系,与宿主保持着和谐的生态平衡,一旦受到某种特殊环境改变的影响,这种平衡则可能被打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ECC的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很多,结果不尽相同,因此了解ECC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对于儿童龋病的预防和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ECC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一种直径为20~300 nm的膜性小泡。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RNA或DNA等组成。OMVs包含大量细菌抗原,通过启动信号转导通路增强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抗原呈递,有效激活免疫系统。OMVs中的毒力因子可以传递给宿主细胞,刺激细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内在的抗肿瘤活性。另外OMVs有利于进行工程设计,还可作为高效的药物运载体,实现免疫治疗和化疗-光疗的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抗癌能力。OMVs在肿瘤免疫、肿瘤工程疫苗和载药等方面具有良好前景,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新型手段。从OMVs的结构组分、产生机制和抗肿瘤机制等方面概述了OMVs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将来OMVs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RISPR-Cas系统是存在于部分细菌和绝大部分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使细菌在外源性基因入侵时具有免疫防御能力。此外,CRISPR-Cas系统对细菌自身生物膜的形成、耐药性、毒力等生理功能都有调控作用,这对于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细菌CRISPR-Cas系统及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展开论述,重点阐述该系统对细菌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性和致病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与细菌L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通过对98例鼻咽癌组织的切片革兰氏染色L型检查、电镜和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研究,发现鼻咽癌组织中细菌L型亦甚常见,切片革兰氏染色有78例查见细菌L型,其阳性率为79.6%;免疫细化染色L型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2.2%,电镜不仅在细胞间质见到细菌L型,而且在癌细胞、巨噬胞细等细胞胞质内也见到细菌L型。提示,细菌L型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很可能是鼻咽癌致癌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雪峰  彭练慈  方仁东 《微生物学报》2023,63(12):4482-4501
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 LPLs)是细胞膜中的一类脂质代谢中间产物,主要由磷脂分子被水解后生成。LPL的生物学功能与其前体磷脂有明显的区别。在真核细胞中,LPL是一种参与多种胞内生物信号调控的重要活性分子,但在细菌中,LPL的生物学功能还未被充分揭示。LPL通常是细菌细胞膜中的次要组分,在环境压力条件下其含量可显著升高。除了参与细胞膜磷脂代谢,LPL被认为在细菌环境适应性及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细胞膜中的累积可以显著提高细菌在环境压力下的存活及增殖效率,同时还是细菌感染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近期有研究表明,LPL可能是细菌新发现的潜在毒力因子。本文因此将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不同种类LPL的从头合成通路以及LPL在细菌抵御环境压力和细菌-宿主互作等方面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对细菌致病机制和防治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重组载体疫苗是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不仅在病毒载体和细菌载体选用的种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对载体疫苗的组合免疫策略和最佳免疫的选用方面已有全新的认识。本文就用于该病毒重组疫苗的病毒载体(包括痘病毒、α病毒、仙台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狂犬病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以及细菌载体(包括卡介苗、李斯特单胞茵、沙门茵和布氏杆菌载体)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固相免疫标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灵敏迅速、判定结果直观、无需特殊设备和专业人员等优点。胶体金检测技术一直以来在人类医疗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该项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兽医临床检测等方面中。目前在兽医领域内,该项技术已经在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虫性疾病等多方面都有应用。本综述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简述,并对该项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加以总结和展望,以期能为今后胶体金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大豆根瘤的超微结构时,也常常描述一些有关细菌结构的变化,但一般比较简单,且多指寄主细胞中的幼龄细菌和成熟细菌,而对于侵入线中的细菌和寄主细胞中衰老细菌却很少有详细报道,即使在其他根瘤,特别是球形根瘤也是如此。显然这对研究根瘤中细菌的发育和衰老是很不够的。丰收11号大豆产量高,抗干旱,其根瘤在超微结构方面有许多特点。为了了解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