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单型属,仅桃儿七(Shexandrum)一种。桃儿七的根茎和果实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种群恢复较慢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论文中,学名Shexandrum和Semodi常被混用,这使得有必要考证桃儿七学名的命名学历史,确认正确的学名使用。查阅原始文献发现,Shexandrum的基名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发表于1834年,而Semodi的基名Podophyllum emodi Wall. ex Honigberger到1852年才合格发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Hooker和Thomson在1855年合格发表),因此,名称Shexandrum比名称Semodi具有优先权。名称的混乱起于1979年应俊生建立桃儿七属时,他提出组合“Semodi (Wall.) Ying”作为桃儿七的学名。另外,由于他未引证Honigberger或Hooker和Thomson的文献信息,所以组合“Semodi”没有被合格发表(规则415)。随后,1985年出版的《西藏植物志》桃儿七属中,应俊生发现之前的错误并采用名称“Shexandrum”取代了“Semodi”。遗憾的是他虽然意识到该名称是新组合,但未引证基名Phexandrum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使得组合“Shexandrum (Rolye) Ying”没有被合格发表。近年来出版的《云南植物志》、《青海植物志》、《中国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未发现该错误,一直认为“Shexandrum (Rolye) Ying”合格发表时间是1985。实际上,在1993年由于编写格式要求,应俊生在王文采和武素功主编的《横断山区维管束植物》中引证了基名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因此,该名称的合格发表时间是1993年,而不是常认为的1985年。  相似文献   

2.
桃儿七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植物名称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Wall.)Ying]。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八角莲(Dysosma tsayuensis Ying)和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材料,构建其根及根茎的SSH文库,从中筛选鬼臼类植物属种间与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01个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到183条ESTs。去除载体序列和冗余序列,聚类拼接得到17个西藏八角莲的unique ESTs。经BLAST同源比较和功能查寻,有功能注释的unique ESTs共12个,占70.6%,所编码的蛋白涉及光合作用、合成代谢、转录调控等功能;无功能注释和匹配结果的共5个,占29.4%。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西藏八角莲和桃儿七SSH文库,为进一步揭示鬼臼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舒婷  曹明  邓敏 《广西植物》2015,35(1):15-19
竹叶青冈为我国南方及中南半岛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为该区域的重要材用树种。中国植物志中文版采用Cyclobalanopsis bambusifolia(Hance)Chun ex Y.C.HsuH.W.Jen作为其学名,但是基源名Quercus bambusifolia Hance由于错误鉴定1857年并未合格发表,随后基于同一模式和不同的模式,这一种加词先后多次被发表,其中涉及多个裸名、晚出同名、新名称、新组合,学名变化复杂,但其正确学名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数据库中并未采纳,正确学名在生态学等研究中亦未采用。因此,对竹叶青冈而言,其学名还存在众多疑问。为了澄清该种的学名,作者通过文献考证和标本核实查阅,对竹叶青冈学名变更历史进行追溯并根据最新的《藻类、真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简称墨尔本法规)对各变更学名进行了评述。本研究结果支持Q.neglecta(Schott.)Koidz作为竹叶青冈正确的学名。但由于国内植物学名仍以中国植物志为主要依据,而中国植物志仍采用狭义栎属Quercus s.s.的概念,为避免造成更多学名混乱,竹叶青冈的学名可沿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学名Cyclobalanopsis neglecta,但中文版所采用C.bambusifolia为错误学名,应该弃用。  相似文献   

5.
耿玉英 《广西植物》2010,(4):458-461
就 《中国植物志》 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6.
就《中国植物志》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监管的法定技术标准,作为保障药品质量的法典,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然而,历版药典一直未对收录的动物药材基原物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进行审查和修订,《中国药典》中一些遗留的基原物种名称引证不规范现象不断积累.作者根据《中国动物志》、《动物学中适用名称目录》以及国际权威动物名录数据库进行比较,并核对原始文献,统计分析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收录的动物药材基原物种学名和中文名引证不规范的现象,并提出修正建议,旨在引起中药研究者的重视,维护药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8.
小檗科鬼臼亚科种子大小变异式样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4个属代表植物桃儿七、川八角莲、南方山荷地以足叶草种子大小及共变异式样并对该变异式样的生物学意义予以分析。结果显示:(1)在4种植物干种子中,以川八角莲最重,为37.24±6.71mg,桃儿七镒之,为36.56±4.54mg,足叶草最轻,为19.01±3.21mg,南方山荷叶较轻足叶草稍重,为23.22±3.26mg;(2)每种植物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活力低下种子,其中以桃儿七最低  相似文献   

9.
孙茜  林祁 《植物研究》2007,27(4):390-392
由于Rudolf Gorz在1935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植物学)第6卷第1期“中国柳属增志”一文中对2新种、2新变种和1新变型植物名称发表时引证了2号或2号以上的标本,但没指定主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则8.1、9.4.9.9,9.10和辅则9A.1、9A.2、9A.3、9A.4的精神,对这些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10.
耿玉英 《广西植物》2010,30(4):458-461
就《中国植物志》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11.
假巴戟(Morinda shuanghuaensis C.Y.Chen et M.S.Huang)和糠藤(Morinda howiana S.Y.Hu)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的两个中国特有种。发表于1976年的假巴戟的名称因原作者指定了两份标本作为模式标本(花模式和果模式)而为不合法名称,本文将其合法化,并根据原始描述将其果模式指定为模式。同样,糠藤也被指定具有两个模式,但是因其发表时间早于1958年1月1日,因此并不违背最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但是为了规范植物名称,避免更多的混淆,我们依据其原始描述将其花模式指定为后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晚古生代圆印木属(石松纲)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晚古生代木本石松植物圆印木属Cyclostigma命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4个方面:1)圆印木属的合格发表和作者引证;2)圆印木属的异名、同名和替代名;3)圆印木属的保留;4)圆印木属的模式。基于相关原始文献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文中澄清了这些命名问题。Hecr在1871年最早合格发表了,圆印木属.故该属应被引证为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cer.1871.(或Cyclostigma Hcer,1871).而不是文献中通常引证的Cyclostigma Haughton.1860(或1859)。圆印木属不宜归入具叶舌的窝木属Botkrodendron Lindlcy et Hutton.1833.二者相关的生殖器官特征差别也较大。圆印木属的3个同名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1842(夹竹桃科Apocynaccac).Cyclostigma Klotzsch ex Sccm,.1853(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Cyclostigma Phil.,1870(茄科Solanaceae)住现代被子植物中已不再使用.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被提议废弃,后两者为非法名称.这3者分别是更早合格发表的属名Voacang Thouars.1806.Croton L,.1753和Leptoglossi,Benth.,1844的分类学异名。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eer因住化石石松植物中广为使用已被提议为保留名,它的模式种为基尔托克圆印木C kiltorkense Haughton ex Heer.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植物群的重要组分或标志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比较而言,圆印木属的替代名Jurinodendron Doweld.2001日后被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保留广泛使用的圆印木属Cyclostigma有利于命名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命名。由于圆印木属模式种的原始标本下落不明.一份保存在爱尔兰部柏林三一学院地质博物馆的标本TCD.6012(采自模式产地)被选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块菌属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国报道的块菌属(Tuber)有35个名称,其中21个具有标本引证的支持、有3个缺乏明确的标本引证、3个与国际上已有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1、个鉴定时使用的是暂定名而有待进一步查证、还有2个名称已被证明为异名、5个名称为不合格发表而不应再继续使用。作者对我国的块菌属研究概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有关种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分布进行了介绍,同时也整理和修订了这些种的汉语学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学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相关报道和文献,发现一些入侵植物的学名使用比较混乱,一个物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依据最新植物志资料,对国内30种外来人侵植物学名进行了考证,包括中名、基名(若存在)、异名、原产地以及在中国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5.
为何Tutcheria championii Nakai (1940) 发表较晚, 却被《中国植物志》等志书作为正确学名;而 T. spectabilis (Champ. ex Benth.) Dunn (1908)这更早发表的名称却成了异名? 笔者在本文解释,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因T. championii这后出替代名发表时曾引用Camellia spectabilis Champ. ex Benth.,而主模式标本因此已包含在内,所以在Tutcheria属内,具相同主模式的T. spectabilis是合法名也具有优先权,应为正确学名。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第6.4条, 我国两种银杏目植物化石具有不合法的形态种名。Sphenobaiera biloba S. N. Feng (1977)和S. rugata Z. Q. Wang (1984, Dec.) 分别为S. biloba Prynada (1938)和S.? rugata Z. Y. Zhou (1984, Mar.)的晚出同名。兹遵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7.3和53.1条)为上述两种植物分别建立新名称。另两个形态种名Ginkgoites elegans S. Yang, B. N. Sun & G. L. Shen (1988)和Baiera ziguiensis F. S. Meng (1987)在发表时都未曾明确指定模式标本, 因而是不合格发表的名称(法规第12和37条)。本文为之分别指定主模式, 并建立新种。Ginkgoites elegans Z. Y. Cao (1992)一名虽然被Ginkgoites elegans S. Yang, B. N. Sun & G. L. Shen (1988)先期占用, 因其为合格发表名称, 仍可应用, 而后一名称不是合格发表的, 并不具备命名上的优先权。  相似文献   

17.
探索适宜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种子超低温保存的条件,为桃儿七种子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支撑。以桃儿七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硅胶干燥法、自然阴干法及浸泡法获取1.6%、9.6%、20.9%、30.5%的4种不同含水量种子,并通过直接冷冻、缓慢冷冻及玻璃化冷冻3种方式对其进行超低温保存,同时测定超低温保存前后桃儿七种子生活力及其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含水量的桃儿七种子经3种超低温冷冻方式保存后,种子生活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含水量为1.6%、9.6%和20.9%的桃儿七种子经缓慢冷冻后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种含水量的桃儿七种子经超低温保存后,其种子内可溶性糖和总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而种子内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含水量为1.6%和9.6%时降幅较小,丙二醛含量在含水量为1.6%和30.5%时呈上升趋势,而在含水量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记载的丝盖伞属Inocybe(Fr.)Fr.共有98个分类单位,包括90种5变种3变型。根据CABI数据库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订正了文献中的部分拉丁学名,将曾经报道的、但应作为属内异名的名称列在其正名之后,错误拼写和错误引用均在相应名称后有所说明;已组合到其他属和不合格发表的名称补充于名录之后。在以往报道的名称中有16个为属内异名,1个已被组合到其他属,5个拉丁学名存在错误拼写,1个为错误引用,4个为不合格发表名称。订正后的名录含丝盖伞属88个名称,包括78种7变种3变型,并记载了各分类群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9.
云南产轴鳞蕨属(三叉蕨科)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E.Holttum与P.J.Edwards1986年提出的轴鳞蕨属Dryopsis的概念,对云南产的轴鳞蕨属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云南产轴鳞蕨属植物共有8个种,其中,独立江轴鳞蕨Dryopsis dulongensis(S.K.Wu et X.Cheng)S.Y.Dong为新组合,Dryopsis fengiana(Ching)Holttum et Edwards为新异名。并列出了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0.
许为斌 《广西植物》2020,40(10):1389-1392
苦苣苔科植物是个研究活跃的类群,近年来随着新类群的报道和分类系统的变动,在该科的分类学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学名的种加词的性和属名不一致或出现拼写错误的情况,虽然这些错误不影响该名称的合格发表,但还是有必要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进行改正。该文就苦苣苔科植物中属名以-stigma结尾的学名、属名以-cheilos结尾的学名、根据属名词尾不容易判断出性别的学名、拼写错误的名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13个不符合法规的名称予以改正。此外,还就苦苣苔科植物学名的合格发表和规范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