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益微生物群(EM)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钉 《生物学通报》1998,33(5):24-24
EM生物技术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主持研究出来的微生物菌剂。EM是有益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型丝状菌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的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是一种厌氧性与亲氧性兼而有<特殊菌群。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态系统,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尤其是病原菌和腐败细菌的活动,促进植物茁壮成长。EM的功能主要有:(1)EM能促进作物发芽生长,预防某些病害的发生。国内试验证明,EM有促进甘蔗、…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是堆肥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其群落在堆肥过程中不断演替,进而影响好氧发酵进程和堆肥的品质。大量研究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促进堆肥进程,加快有机物分解和堆肥腐熟,消解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等作用。餐厨废弃物油脂、盐、水含量高和易酸化等问题会影响好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通过特定样品的富集驯化、选择性培养,并结合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具有不同降解功能的菌株,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微生物菌剂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餐厨废弃物用于好氧堆肥的限制性问题。主要阐述了餐厨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演替规律,构建微生物菌剂的菌种类型及功能和不同菌剂对好氧发酵的作用及潜在影响机制,以期能够为相关微生物强化技术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0):1602-1602
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根本途径。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产品中含有有机质、P、K等多种植物所需的养分,可以提高农林等产品的产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是堆肥过程的工作主体,早期对堆肥中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采用分  相似文献   

4.
牛粪强化高含油污泥堆肥生物处理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业废弃物牛粪为生物基质,与油泥废弃物按照质量1∶1混合为3 m×3 m×0.35 m的大型堆肥和1 m×0.5 m×0.35 m的小型堆肥,采用现场堆肥法研究了牛粪对石油烃各组分、生物毒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交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始C/N为26.4,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处理后小型堆肥的C/N为18.4,大型堆肥样品的C/N为18.5,堆体均达到了腐熟;小型堆肥处理堆至115 d后,总石油烃(TPH)降解率达到22.96%;石油烃各组分中饱和烃在堆肥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芳香烃在大型堆肥下整体呈升高趋势,小型堆肥下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芽指数结果显示,堆肥样品在开始有较大的生物毒性,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升高,堆肥结束后由发芽指数得出两种处理方式下的堆肥产物均达到腐熟;由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和图谱聚类分析得出,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群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堆肥与小型堆肥之间石油烃降解性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堆肥体积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吴薇  葛诚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104-107
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吴薇,葛诚(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北京100081)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菌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成本低,用量少,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国内外都在积...  相似文献   

6.
在烟草生产及加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烟草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以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成为烟草行业亟需解决的问解。研究发现,烟草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是规模化利用废弃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烟草农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有机肥堆肥制备技术、肥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从整体上展示了烟草废弃物堆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国内烟草废弃物源堆肥未来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分析发现,在堆肥制备技术方面,主要有微生物菌剂添加技术、共堆肥技术和烟草材料预处理技术3种,此外还衍生出液态有机肥和厌氧发酵联产有机肥技术;在堆肥肥效研究方面,烟草废弃物堆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物性参数、化学参数以及生物学参数,显著钝化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或品质,其中堆肥与化学肥料配施的效果相对较好;堆肥的多功能化是未来堆肥创新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接种技术应用于堆肥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自然发酵在堆肥化处理中的作用,综合介绍了接种有机物腐熟剂的研究情况及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在堆肥处理固体废物方面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微生物接种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对其应用于堆肥处理方面的广阔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琴  伍一军 《微生物学报》2008,24(3):355-362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构建出了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 这些基因工程微生物在实际应用时常受到限制, 因为它们释放到环境中有可能带来新的污染。为了减少或消除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这些基因工程微生物进行监测和安全控制。通常要求这类基因工程微生物带有便于监测的检测标记以及能进行自消亡的主动生物防御体系。对基因工程微生物的检测标记以及主动生物防御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构建出了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 这些基因工程微生物在实际应用时常受到限制, 因为它们释放到环境中有可能带来新的污染。为了减少或消除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这些基因工程微生物进行监测和安全控制。通常要求这类基因工程微生物带有便于监测的检测标记以及能进行自消亡的主动生物防御体系。对基因工程微生物的检测标记以及主动生物防御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本书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l)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分布规律、微生物的代谢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这些代谢的影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生命机理和这些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其中包括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某些微生物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抗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作用,污染物转化和降解作用与微生物质粒和染色体基因的相…  相似文献   

11.
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猪粪堆肥中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不同微生物复合菌剂及添加比例对猪粪与木屑混合(鲜重比为鲜猪粪∶木屑9∶1)堆肥过程中NH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NH3挥发主要产生在堆肥前期15 d的升温和高温期,添加3‰的微生物复合菌剂1、2和3对猪粪堆肥中NH3挥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轻氮素损失与堆肥恶臭,添加5‰复合菌剂1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2007,17(5):20-20
《生物技术》杂志是黑尼江省微生物学会、省生物工程学会、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生物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中旧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个旧内外藿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报道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及其产业化进展,刊登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工程、微生物、医药、农林、食用菌、环保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两种微生物菌剂对西番莲果渣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在西番莲果渣堆肥体系中加入两种微生物菌剂(福贝和榕风)后的温度、C/N、NH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及对西番莲果渣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番莲果渣中加入微生物菌剂能增加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加快物料C/N降低的速率,促进NH4^+ -N向NO3^- -N转化,加快西番莲果渣堆肥腐熟化进程.添加福贝和榕风菌剂后,堆肥高温持续时间分别比对照(4d)增加7d和8d;腐熟后堆肥的NO3^- -N浓度分别比对照增加58.0%和64.2%.添加菌种显著增加了西番莲果渣堆肥的N、P、K养分含量,降低了堆肥容重,提高了堆肥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改善了堆肥产品的品质.两种菌剂间对西番莲果渣高温腐熟进程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福贝菌剂更有利于改善堆肥品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175-175
沥青是在精炼石油过程中累积的浓缩残留物,主要由沥青烯(溶于苯,不溶于戊烷)和树脂所组成,还含有高比例的芳香族化合物。这类固态废弃物有其用途,如修道路、铺房顶及作管道涂料、农业上用的复盖物等等。然而,时间久之,这些固态废弃物的利用同样可遭到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破坏作用,而某些土壤微生物与这些沥青有着关联,几乎成为它们的栖息地,其中如假单胞菌、黄杆菌、微球菌和分歧杆菌(Mycobacterium)等属的微生物都是路面沥青分解的生物因素;管道涂上的沥青也可遭到解烃细菌的侵蚀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鸡粪堆肥发酵不同阶段微生物菌数和堆体温度及多种酶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堆肥发酵中微生物的作用,通过测定鸡粪堆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数和堆体温度及部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数量与堆体温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放线菌菌数与堆体温度无显著相关性;纤维素酶和总菌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过氧化氢酶与细菌菌数呈强正相关关系(P<0.01);脲酶和蛋白酶与菌数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生境系统的作用机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西瓜植株)、生物炭、覆盖三叶草、蚯蚓堆肥、覆盖三叶草+蚯蚓堆肥、生物炭+蚯蚓堆肥、覆盖三叶草+生物炭和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8个处理,比较分析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复合系统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主栽作物西瓜代谢组学特征。结果表明:(1)复合处理下,土壤容重降低,肥力提高,西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处理(WBV)处理综合表现最优;(2)WBV处理中微生物菌群丰富度下降,Shannon指数、Chao 1指数排序为BV>WB>CK>WV>WBV处理,与对照相比,WBV处理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以及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提升,而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3)WBV处理西瓜果肉中检测到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裂解型磷脂酰胆碱(17:0)(LysoPC(17:0))、磷酰肌醇酸(18:1(11Z)/0:0)(CPA(18:1(11Z)/0:0))等脂质化合物,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等氨基酸。研究发现,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复合系统可显著提高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营养含量,促进西瓜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改变西瓜植株脂质、有机酸及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提升西瓜植株生物膜受保护能力和细胞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其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地球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约99﹪的微生物目前还不能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得到纯培养物(即未培养微生物),给这些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环境基因组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不进行相关微生物培养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从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获得所有微小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并构建环境基因组文库;进一步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从文库中寻找编码产生新的有生物活性产物的基因;通过对系统发育相关锚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从而确定特定生态环境体系中未培养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组成及进化地位,并最终重建该体系中微生物群体的基本物质循环模式。此外,环境基因组学也可以在对未培养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合适的培养体系,最终获得某些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本文对环境基因组的构建及相关分析研究策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其在微生物分类及生态学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是新世纪实行绿色农业的重要技术保障,关键是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特定的肥效或其他生理功能,导致增产,微生物肥料包括根瘤菌肥,解磷菌肥、解钾菌肥、5406菌肥,植物根际促生菌,VA菌根等等,有机肥料堆制剂中含有多种降解农业有机废料的菌种,可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养份利用率,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殊性,相关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领域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出现明显的伪科学,科研、生产、行政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全民科普水平,健全市场监督机制,依靠专家设计严格试验,优选可靠技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堆肥中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其对有机物分解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 ,论述了分子生物技术中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的特点。将DGGE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 ,可用于研究自然菌种堆肥和人工培养驯化菌种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 ,为研究和筛选堆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加有效、快速的信息 ,促进堆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堆肥中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其对有机物分解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论述了分子生物技术中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特点。将DGCE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可用于研究自然菌种堆肥和人工培养驯化菌种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为研究和筛选堆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加有效、快速的信息,促进堆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