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索口服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OVA致敏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依据检测气道炎症情况和气道反应性确定哮喘模型构建成功.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和口服柔嫩梭菌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数目,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4、IL-5、IL-1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结果 验证OVA致敏哮喘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 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可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型双歧杆菌对气道过敏小鼠的气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哮喘组、婴儿型双歧杆菌预防组和婴儿型双歧杆菌治疗组。哮喘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用卵清蛋白(Ovalbvmin,OVA)进行致敏和激发诱发哮喘,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预防组第0至14天灌胃菌液;治疗组第15至28天灌胃菌液;阴性对照组和哮喘组全程灌胃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小鼠气道过敏表现;计数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评估气道炎症程度;肺组织行HE染色;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OVA特异性IgE和OVA特异性IgG1的浓度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5、IL-10、IL-13和IFN-γ的浓度。结果 (1)哮喘组小鼠在激发后出现搔抓口鼻、竖毛、打喷嚏、腹肌扇动、弓背直立、二便失禁以及体重下降等表现,预防组和治疗组的症状较轻。(2)预防组和治疗组BALF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3)肺组织HE染色后,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预防组和治疗组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4)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OVA特异性IgE浓度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并且预防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血清OVA特异性IgG1浓度明显低于哮喘组和预防组(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预防组(P0.05);(5)预防组和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含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IL-5、IL-10、IFN-γ各组浓度都较低,未测出有效浓度。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过敏症状,降低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抑制Th2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配体咪喹莫特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咪喹莫特组,每组12只。通过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气道纤维化的改变;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加重,而咪喹莫特组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均较哮喘模型组小鼠减少或降低。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而咪喹莫特治疗可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显著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气道重塑,这可能与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过敏原依赖和非依赖性哮喘模型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 cell)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的功能。方法滴鼻法制备过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和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25、IL-33)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左肺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右肺行流式细胞术,以分析在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Th2细胞和ILC2细胞数目和占肺组织总细胞比例,并对Th2型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加; HE染色可见OVA、IL-25和IL-33均可诱导哮喘典型病理学改变;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h2细胞与ILC2细胞均明显上升,数量上以Th2细胞为主,两者均可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且以Th2细胞为主。而在致哮喘样改变、促进Th2细胞和ILC2细胞在小鼠肺部聚集等方面,以IL-33的效应最强。结论在过敏原OVA和非过敏原IL-25、IL-33诱导的哮喘模型中,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均为Th2细胞,提示Th2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IL-33可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的关系。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12只/组。肺功能评价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浸润,AB-PAS染色观察气道粘液腺化生,Masson染色观察气道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气道平滑肌增生,Western blot测定组蛋白不同乙酰化位点的乙酰修饰水平。结果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气道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阳性染色增加,黏液高分泌;上皮下胶原沉积并纤维化;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组蛋白H3上不同乙酰化位点乙酰化修饰水平明显增加。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能参与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益肾平喘合剂防治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观察益肾平喘合剂对小鼠支气管的气道炎症、BALF上清液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血浆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益肾平喘合剂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降低血浆中MDA含量,使得GPx、SOD的含量趋于正常。结论:益肾平喘合剂可能通过抑制气道炎症,调整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在野生鼠和IL-6 缺陷鼠中设置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中,在第0日和第7日致敏小鼠(腹腔注射OVA 100 μg),从第14日起连续激发8 d(5%OVA雾化吸入,30 min/d,每日1次),末次激发24 h后取标本;对照组用PBS代替OVA做相同处理。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Q-PCR及ELISA检测小鼠肺匀浆、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用IL-13刺激A549或BEAS-2B细胞建立体外哮喘炎症模型,每组3个复孔,共4组:PBS处理组、IL-13处理组、IL-13与重组人PGRN蛋白(rhPGRN)共同处理组及p38磷酸化抑制剂(SB203508)处理组。0 min~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用Q-PCR及ELISA检测PGRN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的磷酸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匀浆和BALF中PGRN均显著降低(P< 0.01),血清PGRN有降低的趋势,然而哮喘小鼠BALF中IL-6显著升高(P<0.05)。与野生鼠哮喘组相比,IL-6缺陷鼠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数降低(P<0.05),PGRN显著升高(P<0.05),肺部病理损伤也减轻。体外实验中,IL-13处理组与PBS处理组相比,PGRN显著降低(P<0.05),IL-6显著增高(P< 0.05),p38的磷酸化增加;p38抑制剂处理组比未处理组中IL-6水平降低(P<0.05)。IL-13与rhPGRN共同处理组的IL-6显著低于IL-13处理组(P<0.05),p38的磷酸化降低(P<0.05)。结论: PGRN通过抑制p38磷酸化降低IL-6水平从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光散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5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实验组。模型组和药物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药物组在最后一次致敏后每天灌胃给予通光散汤0.72mL(相当于0.04g生药);对照组以等体积的Ns代替OVA致敏、激发。末次激发48h后处理小鼠:无创法测定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观察气道阻力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药物组小鼠气道阻力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②药物组BALF白细胞总数和Eos(%)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③模型组小鼠肺脏组织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向支气管和血管迁移,上皮细胞部分有脱落,部分可见黏液栓,血管壁明显水肿;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腔黏液分泌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气道粘液的分泌量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通光散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著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著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经粉尘螨刺激后,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对其产生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原代小鼠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ILC2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70%时,用IL-37预处理2 h,再给予粉尘螨粗提物刺激细胞,每种细胞均设PBS、IL-37及粉尘螨对照,并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沉淀和细胞培养液上清;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选ILC2细胞并检测ILC2细胞表面IL-37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粉尘螨粗提物可促进A549细胞、MLE-12细胞、RAW264.7细胞和ILC2细胞表达I L-6,且呈时间依赖的方式(P0.05)。IL-37可抑制粉尘螨粗提物所诱导的IL-6在A549细胞、MLE-12细胞和RAW264.7细胞表达(P0.05);但IL-37对粉尘螨粗提物刺激ILC2细胞分泌IL-6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IL-37可抑制粉尘螨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并可通过负向调控下调气道炎症反应,为IL-37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PNS)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哮喘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腹腔内注射氢氧化铝-卵清蛋白悬浊液(OVA-Al(OH)3)进行致敏,致敏完成后用2%卵清蛋白溶液(OVA)雾化激发,在激发前30分钟给药治疗,雾化激发6周。建模完成后,做心肺组织灌流,取左肺固定做HE染色,镜下观察评估气道病理学改变(气道狭窄阻塞率、气道上皮坏死糜烂率、上皮细胞杯状化生率、炎性细胞浸润率及平滑肌增生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测量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的含量;行特殊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基底膜厚度;取右肺组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白介素-17(IL-17)因子的水平。结果:1各组小鼠经心肺组织灌流后,与哮喘组比较,三七治疗组小鼠的肺部红肿减轻,肺表颜色较正常组略微泛红。2三七治疗组气道狭窄率、上皮细胞坏死率、炎细胞浸润率、平滑肌增生率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七治疗组气道上皮细胞TGF-β1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P0.001),肺组织白介素-17含量降低至哮喘组一半以下(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4,P=0.23)。4哮喘组、三七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支气管基底膜厚度分别为(0.7893±0.014)、(0.7216±0.016)、(0.5655±0.012)μm,哮喘组显著高于三七组和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建,并抑制其气道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小青龙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青龙汤低剂量组(C组)和小青龙汤高剂量组(D组)。B、C、D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OVA激发结束后2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小青龙汤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D、C组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结果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17A的表达、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24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组(B组),卡介苗(BCG)干预组(C组).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连续3次.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第1、8、15天每只小鼠分别给予鸡卵清蛋白(OVA)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给予1% OVA溶液雾化吸入激发.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行支气管粘膜下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和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G干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均高于显著增高,低于模型组小鼠.BCG处理小鼠支气管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比A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BCG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的IFN-γ显著相抵,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IL-17A浓度增高,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P<0.05).结论:BCG干预可抑制气道炎症,可能通过上调Th1型免疫反应增加IFN-γ浓度、减少IL-17A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清肺方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补肾清肺方低剂量组(C组)和补肾清肺方高剂量组(D组)。B、C、D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OVA激发结束后2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补肾清肺方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D、C组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结果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清肺方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抑制剂PCI-34051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测定气道阻力,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ELISA检测IL-4、IL-5、TGF-β1和IFN-γ。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AB-PAS和Masson染色测定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测定α-SMA和TGF-β1表达。结果与哮喘组比,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气道阻力降低,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IL-4、IL-5、TGF-β1表达下降。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HE染色气道周围炎症减轻,气道平滑肌增厚减弱;AB-PAS染色杯状细胞化生减轻;Masson染色面积减少。Western blot发现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TGF-β1表达下降,但α-SMA降低不明显。结论 PCI-34051能够缓解慢性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XB130在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和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36只C57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CON)、哮喘组(Asthma,AS)、腺病毒载体组(Ad-vector+AS)和腺病毒过表达XB130组(Ad-XB130+AS)。采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后两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Ad-vector和Ad-XB130。最后一次雾化吸入后24小时进行气道高反应试验,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 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XB130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的含量。直接计数法计算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数量。ELISA方法用于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FN-γ的分泌。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中XB130表达减少,过表达XB130其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XB130降低醋甲胆碱(methacholine,Mch)诱导的气道高反应。与载体对照组(48±3)相比,XB130过表达(17±4)EOS数量显著减少。同时,过表达XB130(0.051±0.002)较载体对照组(0.128±0.007)Ig E含量减少。此外,XB130抑制哮喘小鼠中IL-4、IL-5和IL-13并促进IFN-γ分泌。结论:过表达XB130可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麻黄碱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nuclear factor-κB,TGF-β1/NF-κB)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黄碱低剂量组、麻黄碱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并利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 OVA)联合氢氧化铝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哮喘模型。药物处理14 d后,通过无创性肺功能检测法测量小鼠气道反应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 staining)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情况,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分析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的炎症细胞比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小鼠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 E)的表达水平及BALF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GF-β1...  相似文献   

19.
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喘固本合剂治疗组(C),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及平喘固本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E)。用鸡卵蛋白(OVA)致敏建立昆系小鼠哮喘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并给与药物治疗10天。对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种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及IL-4、IL-4/IFN-γ明显降低(P<0.05),IFN-γ明显升高(P<0.05)。对于IL-4、IL-4/IFN-γ水平的比较C组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组与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C组、D组、E组较单纯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及黏膜肺组织水肿等炎症表现明显减轻。结论:平喘固本合剂对哮喘昆系小鼠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4的表达、炎性细胞聚积及促进IFN-γ的表达有关,并且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结构化合物FLLL31抑制卵白蛋白(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的活性,探讨FLLL31治疗哮喘的初步疗效。方法:雄性BALB/c小鼠(18~2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对照组(OVA组)、地塞米松组(1 mg/kg,腹腔注射)和FLLL31组(15 mg/kg,口服灌胃)。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 d和第14 d致敏,每只鼠腹腔注射20μg OVA和2.25 mg Al(OH)3凝胶,FLLL31自致敏第24 d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7 d;于第28、29、30 d以气管滴入OVA进行攻击,攻击前1 h给予受试化合物FLLL31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结果:小鼠肺灌流液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分析等实验结果证明,FLLL31以15 mg/kg连续给药7 d后,与模型组相比,抑制了小鼠肺部气道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明显改善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症状;ELISA结果证明FLLL31降低小鼠肺灌流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LLL31降低OVA致敏小鼠肺部白细胞介素6受体浓度,减少中性粒细胞标志物淋巴细胞抗原6G(Ly6G)的表达(P0.05)。结论:特异抑制STAT3的新结构化合物FLLL31在体内对OVA致敏小鼠模型气道炎症有较好的改善和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