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褶纹冠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枰  李家乐  郑润玲  汪桂玲 《遗传》2010,32(2):153-162
采用LA-PCR(Long amplific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扩增方法首次获得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全长15 712 bp, 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6个长度为2~328 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组成分别为36.54%、27.22%、23.22%、13.02%。大部分基因在L链编码, 其中ND3~ND5、ND4L、COI~COIII、ATP6、ATP8、tRNAAsp和tRNAHis在H链编码。基因排列与同科的射线佩饰真珠蚌(Lampsilis ornata)一致, 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在COII和12S rRNA之间存在差异。13个蛋白质基因具有I(AUU、AUC)、V(GUG)、M (AUA、AUG)3种起始密码子, 除ND2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 其余基因均为典型的UAA或UAG。22个tRNA中, 除tRNAThr、tRNALys、tRNASer(UCN)、tRNAAsp、tRNAArg、tRNATyr和tRNAMet之外, 其他15个tRNA都具有典型三叶草结构。与其他淡水双壳贝类一样, 褶纹冠蚌具有ATP8基因, 该基因可能与细胞质的渗透压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疫苗     
940236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脑膜炎双球菌运铁蛋白结合的蛋白一1是表面曝露的运铁蛋白并和人运铁蛋白结合〔英〕/Palmor,H.M.…/FEMS Mierobiol.Let七一1993,110(2)一139~146【译自DBA,1993,12(16),93一09208〕 在噬菌体补Zapll中建立了脑膜炎双球菌SD(B15pl.16)DNA的基因库,根据与运铁结合蛋白一1(TBP一1)的前21个N一末端氨基酸密码子为基础的63bp DNA探针杂交证明,含编码运铁结合蛋自DNA的克隆为一种疫苗候选物。含最天的插入片段 (2 2.3kb)的质粒pxl.6的定序证明,所有的基因间DNA(贯穿运铁结合蛋白一2基因3产端的tbp一1上游)…  相似文献   

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 GSTs) 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 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 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dual-spike-in qPCR)方法, 用 5×10-1, 5×10-2, 5×10-3 ng/μL 3 个浓度芸香苷溶液处理家蚕5龄幼虫, 并对各组织中 GSTs Epsilon 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浓度为 5×10-2 ng/μL 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s 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中肠中, BmGSTe1, BmGSTe2 和 BmGSTe6的诱导转录水平较高, 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值; 在脂肪体中BmGSTe1, BmGSTe6和BmGSTe7的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且分别在诱导后 2 h, 2 h和4 h 达到最大值; 而GSTs基因在马氏管中表达量均很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与 5×10-2 ng/μL 浓度相比, 5×10-1 ng/μL 的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 而 5×10-3 ng/μL 浓度的芸香苷溶液并不能使GSTs基因的诱导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结果提示, 家蚕 GSTs Epsilon 家族基因对芸香苷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小檗碱低剂量组(BBR-L,25 mg/kg)、小檗碱中剂量组(BBR-M,50 mg/kg)、小檗碱高剂量组(BBR-H,100 mg/kg),每组各1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处理。于造模成功2 h后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组按上述方法同体积给予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梗死率;采用ELISA法检测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细胞因子TNF-α、IFN-β、IL-6和NO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及CD4+/CD8+血清含量;进一步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内NF-κB-NLRP3信号轴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升高(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BBR-H、BBR-M、BBR-L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下降(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5.
郭雨辰  雷秉坤  邓小龙  余垚  吕红 《遗传》2014,36(7):723-731
遗传相互作用(Genetic interaction, GI)直接提示了生物体内各个基因在功能上的关联性, 为研究一个基因的潜在功能提供了线索。遗传筛选是研究基因遗传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文章以SAGA(Spt-Ada-Gcn5 acetyltransferase)复合物去泛素化模块亚基基因sgf73+为查询基因, 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进行了大规模遗传筛选。结果显示, 164个基因与sgf73+具有负遗传相互作用, 42个基因具有正遗传相互作用。GO(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基因富集于染色质修饰、DNA损伤修复、压力应答、RNA转录等生物过程。通过组蛋白修饰检测实验首次发现, sgf73+的缺失导致组蛋白H3K9、H4K16位点乙酰化水平下降, H3K4位点甲基化修饰水平上升。此外, 系列稀释实验显示sgf73∆菌株对DNA损伤试剂HU和CPT的敏感性提高, 并且Sgf73参与高氧胁迫应答。这些结果显示sgf73+参与了染色质修饰、DNA损伤修复和高氧压力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文超  周欢  余垚  吕红 《遗传》2014,36(9):943-951
在氮源缺乏及信息素存在的条件下,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进行减数分裂并完成产孢。在此过程中,信息素介导的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信号通路调控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Spk1是MAPK通路的核心成员,通过蛋白磷酸化的方式激活转录因子Ste11,从而激活mei2+、mam2+和map3+等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尽管组蛋白H3K4甲基化参与基因转录激活、染色质重塑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但其在裂殖酵母产孢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文章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裂殖酵母Ash2作为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的亚基具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内参与H3K4的甲基化修饰。ash2+的缺失引起裂殖酵母在氮源缺乏时产孢过程的延迟及产孢率下降。ChIP、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sh2+的缺失降低了spk1+编码区H3K4的二甲基化水平,造成spk1+mRNA水平的明显下调。在ash2Δ细胞中,虽然ste11+的转录水平没有变化,但Ste11的靶基因mei2+、mam2+和map3+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在裂殖酵母中,组蛋白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的亚基Ash2通过调控二甲基化水平修饰从而调节MAPK信号通路,参与裂殖酵母的有性生殖,为建立表观遗传修饰与减数分裂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H2S信号在苜蓿(Medicago sativa)体内调节气孔运动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H2S与Ca2+的关系,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野生型和钙离子转运体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从转录水平、细胞水平和生理水平开展研究。采用qRT-PCR比较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荧光探针显示体内Ca2+含量、电极法测定H2S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气孔孔径等。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突变体NF3011和NF2734体内H2S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H2S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钙离子转运体编码基因MTR_6g027580的表达;外源生理浓度H2S熏蒸可诱导蒺藜苜蓿气孔关闭,与Ca2+通道阻断剂LaCl3联合处理对野生型气孔运动未产生影响,而在突变体中的结果截然相反;利用荧光探针测定保卫细胞内的Ca2+含量,所得结果与气孔孔径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综上所述,H2S信号促进叶片保卫细胞内Ca2+的含量增加,最终表现为植物气孔孔径变小,在此过程中胞内Ca2+含量变化主要通过Ca2+转运体进行,少部分依赖Ca2+离子通道。该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H2S信号的作用机制,更具应用于苜蓿生产实践并推广于其他作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植物抗旱的调控机理, 对复苏植物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的一个编码C2结构域小蛋白的基因BhC2DP1进行研究。Real-time PCR和ProBhC2DP1:GUS报告基因检测显示, 该基因只在干旱早期和外源Ca2+处理0.5小时时受诱导表达; 分别施加Ca2+螯合剂EGTA和逆境激素ABA均抑制该基因表达, 但二者同时处理则显著诱导其表达, 表明ABA对该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是Ca2+依赖型的。过表达BhC2DP1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对ABA的敏感性增强, EGTA处理可消除其与野生型的差异, 表明Ca2+是BhC2DP1蛋白参与ABA反应所必需的。综上所述, ABA和Ca2+信号途径的精细调控可能是决定干旱诱导旋蒴苣苔中BhC2DP1基因表达时间、丰度和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BALB/c小鼠脾细胞白介素(IL)-17和Sma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脾细胞悬液,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进行培养,以不加任何干预为对照组,囊液处理组为实验组.定时取样提取总RNA,经反转录成cD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L-17和Smad2基因的表达.结果:小鼠脾细胞IL-17表达在囊液处理6h和12h后升高(1.000±0.207 VS 3.672±0.746和1.000±0.154 VS 5.525±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脾细胞Smad2表达在培养1h后升高(1.000±0.077 VS 2.069±0.098)在12h后降低(1.000±0.110 VS 0.247±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分析发现IL-17基因与Smad2基因的表达变化呈现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1.结论: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小鼠脾细胞IL-17和Smad2基因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宿主抗棘球蚴感染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氮添加是提高退化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养分管理措施,而过量的氮输入会导致土壤酸化、增加硝酸盐淋溶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旨在明确草原割草利用下土壤氮、磷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规律,为定向调控打草场土壤氮、磷转化过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N2O排放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打草场设置了5个施氮水平(0、1.55、4.65、13.95、27.9 g N m-2 a-1)和3个磷水平(0、5.24、10.48 g P m-2 a-1),裂区试验设计,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土壤氨氧化(amoA-AOA和amoA-AOB)、反硝化(narG、nirK、nirS和nosZ)和磷转化(phoD)基因丰度。结果表明,土壤氮转化基因丰度受到氮、磷添加的调控,而氮、磷添加对土壤磷转化功能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氮添加可提高amoA-AOB基因丰度,增加氨氧化细菌调控土壤总硝化速率的相对重要性,因此能增加硝酸盐淋溶损失潜势。高氮处理下添加磷可降低...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LM1212菌株与典型的Bt菌株表型不同,可分化形成芽胞、形成细胞和晶体产生细胞。在LM1212菌株中,转录因子CpcR不仅参与了细胞分化过程,而且能够激活晶体蛋白基因cry35-like的启动子(P35)。【目的】筛选cpcR同源基因,验证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本研究克隆了2个cpcR同源基因,来源于蜡样芽胞杆菌的cpcR-c1和来源于东洋芽胞杆菌的cpcR-t,将cpcR及其同源基因分别构建在pHT304-P35-gfp、pHT304-P35-lacZ报告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入无cpcR基因且无晶体蛋白基因的Bt HD73菌株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菌HD(cpcR-c1-P35-gfp)和HD(cpcR-t-P35-gfp)的细胞表型并进行芽胞计数实验。测定HD(cpcR-c1-P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肌力改善、细胞免疫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ICU-AW患者14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康复前后,考察两组肌力改善、气道阻塞、睡眠情况及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康复后各项肌力得分、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中心气道、周围气道阻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ICU-AW患者肌力,缓解气道阻塞,纠正细胞免疫因子失衡,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调控的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基因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海马区和新皮质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功能作用提供动物模型.将引进的GABRG2 fl/wt转基因小鼠与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表达Cre +/+重组酶工具鼠分别进行繁配和鉴定,然后再将2种小鼠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其子代基因型为GABRG2 fl/wtCre +的小鼠为构建的海马区和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ABRG2基因在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PCR结果显示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GABRG2 fl/wtCre +;海马与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GABRG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热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小鼠癫痫发作更明显.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海马与新皮质GABRG2基因敲除小鼠,可为进一步研究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是机体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采用CRISPR/Cas9技术,利用非同源重组修复引入突变的方式,使基因蛋白读码框移码造成PD-1功能缺失,建立P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探究Pd-1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针对Pd-1基因2-4号外显子设计并合成2对sgRNA片段,与编码Cas9片段共同体外转录,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将两者mRNA混合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经PCR产物测序鉴定获得F0代小鼠,之后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F1代小鼠自交即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品系(Pd-1-/-)。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刺激Pd-1-/-小鼠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分别检测Pd-1-/-小鼠中Pd-1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d-1-/-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2/IL23及TNF-α等因子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Pd-1通路在T细胞反应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刺激的响应情况。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在小鼠基因组中Pd-1基因2-4号外显子被成功敲除;Real-Time PCR实验和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d-1-/-小鼠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和血液各组织中Pd-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双抗夹心ELISA测定结果显示:Pd-1敲除后经ConA刺激,血清中IL-6和IFN-γ表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P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Pd-1缺失能够上调IL-6和IFN-γ对ConA刺激的响应,增加ConA引起的炎症反应,为Pd-1的体内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a(lysine demethylase 4aa, kdm4aa)在斑马鱼(Danio rerio)低温耐受能力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dm4aa-/-斑马鱼中kdm4其他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和低温处理后野生型(wild type, WT)斑马鱼中kdm4aa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系统检测低温下kdm4aa-/-幼鱼的运动能力;采用逐级降温方法检测kdm4aa-/-斑马鱼低温耐受能力;通过DCFH-DA荧光探针、 ATP检测试剂盒、 Western blot检测低温下kdm4aa-/-斑马鱼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磷酸化组蛋白H2A.X(gamma histone H2A.X,γH2A.X)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并鉴定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 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学特征。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打靶基因敲除技术,得到F0代的GSK-3βflox/flox(GSK-3βf/f)小鼠;再采用Cre-LoxP系统进行小鼠的繁殖;PCR鉴定,筛选出基因型为GSK-3βf/fFoxN1-Cre+/-(GSK-3β-/-)小鼠,即为在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的小鼠。观察基因敲除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率。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比较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免疫器官结构、胸腺、脾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及增殖能力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GSK-3β-/-小鼠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子代存活率> 90%;衰老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copG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检测其嘌呤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特性。方法: 从pCDH-CMV-MCS-copGFP载体中扩增copGFP编码区DNA序列,从pLKO.1载体中扩增PuroR编码区DNA序列,运用重组PCR方法,扩增copGFP与PuroR基因融合编码序列并克隆至经BamH Ⅰ+Sal Ⅰ双酶切的pCDH-CMV-MCS-copGFP载体片段中,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载体的融合标签序列进行测序确证;将该载体用辅助包装质粒PLP1、PLP2、VSVG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慢病毒后感染肝癌细胞MHCC97H,检测感染细胞对嘌呤霉素的抵抗作用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为验证该载体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有效性,将Sp1编码区DNA序列插入该载体中包装成慢病毒,用对照及表达Sp1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MHCC97H,感染细胞经1 mg/ml嘌呤霉素筛选7 d后获得稳定感染细胞株,提取稳定感染细胞的总RNA及总蛋白,分别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1在对照及表达Sp1的慢病毒感染的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该载体与辅助质粒包装出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感染细胞同时具有嘌呤霉素抗性和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特性;将Sp1编码序列插入该载体,包装慢病毒并肝癌细胞,Sp1 的mRNA水平对照细胞相比分别升高3.3倍,蛋白水平升高2.2倍(P<0.01)。 结论: 成功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该载体编码的融合双标记基因具有嘌呤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特性,可高水平表达长片段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Bombyx mori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在镉胁迫下的酶反应及相关的基因表达。【方法】给家蚕幼虫期全龄添食镉(Cd2+), 调查不同性别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2+胁迫对雌雄家蚕MDA 含量均具有浓度效应关系, MDA含量随Cd2+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d2+胁迫下, S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和CAT活性变化有显著相关性(雄: R=0.770, P=0.001; 雌: R=0.854, P=0.000)。雌性家蚕脂肪体中CAT活性变化和Cat mRNA水平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12, P=0.003)。雄性家蚕脂肪体中GSH-Px活性随Cd2+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显示浓度 效应关系, 12.5~50 mg/kg Cd2+胁迫组GSH-Px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其活性和GSH-Px mRNA水平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834, P=0.000); 雌性家蚕脂肪体中GSH-Px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12.5 mg/kg Cd2+胁迫组GSH-Px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结果表明, 急性镉胁迫对家蚕脂肪体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脂质过氧化加剧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家蚕对重金属镉的解毒机制有性别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草莓果实膜联蛋白基因(annfaf)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关林1杨怀义1,2*夏然1 方宏筠1景士西3  相似文献   

20.
设置4个营养水平(I: 0.5 mg N·L-1, 0.1 mg P·L-1; II: 1.5 mg N·L-1, 0.3 mg P·L-1; III: 4.5 mg N·L-1, 0.9 mg P·L-1; Ⅳ: 13.5 mg N·L-1, 2.7 mg P·L-1), 研究了水体营养水平、物种组合及其交互作用对入侵漂浮植物凤眼莲、本地扎根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生物量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水平的升高,4个营养水平的凤眼莲和黄花水龙单种和混种的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都呈上升趋势,凤眼莲和黄花水龙的总生物量在Ⅲ、Ⅳ处理下平均比Ⅰ、Ⅱ处理下分别增加了54.47%和102.63%;不同植物组合下,苦草各部分生物量呈下降趋势,Ⅲ、Ⅳ处理的总生物量比Ⅰ、Ⅱ处理平均降低了45.88%;经双因素分析,水体营养水平对凤眼莲和黄花水龙生物量有极显著的正影响(P<0.01),对苦草生物量有极显著的负影响(P<0.01);而植物组合的影响随目标植物的不 同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