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血压的形成与调节机理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的节律性收缩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成分和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是保证血液循环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影响血压主要是二个因素:(血压=心输出量×总外周阻力)心脏的机能状态: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其他刺激引起心率加快,心室收缩力增强时,心输出量增加,相反迷走神经兴奋等因素可抑制心脏活动,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  相似文献   

2.
Zhao XY  Jiang ZY  Peng JZ 《生理学报》2000,52(6):473-478
在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左旋一叶Qiu碱(L-Sec),记录动脉血压(AP)、心率(HR)及肾交感神经放电(RSND),观察前脑室周系统GABA能紧张性活动改变引起的心血管效应。结果如下:(1)L-Sec可引起RSND增加、AP升高和HR加快,并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L-S盈余 于bicuculline(Bic)。(2)L-Sec既能拮抗muscimol(Mus),又能拮抗baclofen(Bac)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是很明显的,动脉硬化改变了后负荷以及左心室的形状.尽管左心室的心脏收缩功能仍然能够维持,但是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则大大改变.运动时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产生明显的改变,老年人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改善心血管功能.老化引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心脏疾病出现的阈值.对老年人在运动或休息时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P物质在脊髓水平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起源于延髓,下行达脊髓侧角的P物质(SP)纤维在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我们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上进行了以下实验:(1)在完整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15nmol/10μl),观察到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均有明显升高。(2)在颈_1(C_1)横断脊髓的大鼠,ith 相同剂量相同体积的SP 却引起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及平均动脉血压轻度下降,心率稍有增加。(3)C_1 横断脊髓的大鼠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SP 则引起平均动脉血压急速降低及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提示SP 在脊髓水平的直接作用系通过抑制交感传出放电而引起血压降低。(4)用ith PS 的1/10剂量、1/5体积给完整大鼠脑池注射(ici),观察到血压及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但心率没有变化。 上述结果表明,(1)SP 作用于脑和脊髓,对心血管功能可能有不同的作用。(2)ith SP对完整大鼠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5.
给乌拉坦麻醉六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动脉血压、心率和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同样剂量的SP静脉注射后却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预处理不影响SP的开心率作用。预先脑室注射0.25,4,64μg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SP的升压效应有剂量依赖式对抗作用。以上说明脑室注射SP 引起的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及外周血管紧张性增加的结果,并提示SP的中枢升压效应可能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枢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活动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GQ  Wa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4):343-346
血管紧张素(Ang)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对心血管活动和交感神经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侧区(RVLM)、延髓尾端腹侧区(CVLM)和室旁核(PVN)内Ang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Ang对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和心交感传入反射(CSAR)的调节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敲除研究,以及Ang与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substance,EOS)在中枢及外周广泛分布,对机体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就其心血管效应而言,休克等应激状态 EOS水平明显升高,可在心血管中枢、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末梢膨体、肾上腺髓质及心血管效应器官等多个环节程度不同地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参与抑制心血管功能。纳洛酮等阿片受体阻断剂可能通过上述环节程度不等地拮抗 EOS 的作用,部分改善休克个体的心血管功能而表现出一定的抗休克效应。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腺在维持机体的各项生理过程之间的平衡及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些关系中Cannon曾给予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以特殊的注意,而晚近多数内分泌学者又给予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以更多的注意。许多实验都已无疑地证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任何形式的“紧张性”刺激作用下发生机能增强的反应,所以这一系统机能的调节问题便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概况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失调的外周效应器机制假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及其同事曾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时的血液头向转移和重新分布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模拟失重下心肌与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联系20世纪90年代空间研究与地面模拟研究最新进展,多们认为,除血量减少因素外,心血管系统的两个主要效应器-心肌和动脉血管平滑肌,在失重时发生的适应性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近30年α_1-AR(a1-Adrenoceptor)介导交感神经对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针灸效应的研究情况,本文查阅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近30年关于α_1-AR介导的交感神经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及针灸效应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发现α_1-AR不但介导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变力变时效应,以及血管平滑肌、膀胱括约肌和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等生理效应的调节,还介导了心律失常、心肌肥大等病理过程,此外,α_1-AR还介导了针刺信号的传导,而且针刺还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张力。说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改变与α_1-AR及亚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深入研究α_1-AR将有助于阐释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也为有效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药理模型;对经脉穴位上α_1-AR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探讨及针刺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