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 GP73)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膜上的糖基化跨膜蛋白,其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目前研究表明, GP73可作为辅助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血清学标志物。随着GP73的深入研究,与GP73有关的微RNA (microRNA, mi RNA)也逐渐被挖掘出来。GP73相关mi RN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mi R-212、mi R-27a等mi RNA能抑制HCC的侵袭及转移, GP73与mi R-27b、mi R-493-5p等能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因此, GP73相关mi RNA用于肝癌的诊治是有前景的。本文总结了GP73及其相关mi RNA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希望为肝癌的机制研究和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一直是当今世界最难攻克的顽疾之一,肿瘤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等特点为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的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小的、进化保守的非编码RNA,负性调节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转录因子的表达,是各种细胞主要调控者,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多种肿瘤均存在大量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的mi RNA的表达失调,而这些表达异常的mi RNA已成为人们研制肿瘤靶向治疗的又一新工具。因此本研究就近年来mi RNA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统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参与调控生物体的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包括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目前研究认为,mi RNAs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mi R-124是mi RNAs家族的一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mi RNA,在多种肿瘤包括消化系统肿瘤的细胞或组织中均表达下调,扮演着类似抑癌基因的角色,在该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 R-124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MicroRNAs(mi RNAs)在人类肿瘤致瘤生长机制的作用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已经通过基因增殖和功能性研究所证实。肝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s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有密切关系,其中较为独特的是上调的miR-221/222。MiR-221/222是高度同源基因,在HCC中明显上调,被认为是致瘤基因。本文对miR-221/222的分子及生物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新的HCC诊断及治疗工具的可能性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肝癌基因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湘琼  连保峰  林勇 《生物工程学报》2016,32(10):1322-1331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基因调控网络(HCC regulatory network,HCC GRN)是研究肝癌分子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节点包括肝癌相关的分子,如mi RNA、TF等,网络的边由节点间相互作用关系构成。基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构建的肝癌基因调控网络其类型及特征各有不同。综合近年来肝癌基因调控网络研究发现,由TF与mi RNA构建的肝癌转录调控网络更能揭露肝癌关键基因,反映关键基因在调控网络中的扰动情况。整合基因变异信息与调控网络成为研究肝癌基因调控网络的趋势,但相应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本文从HCC GRN的数据来源、分类及特征,及各类型调控网络的近年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相关研究工作对肝癌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对前景进行展望,为这一领域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患者病死率高。对HCC发生发展机制的认知局限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基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表观遗传、转录调节和转录后调节等方式调控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近年来,Lnc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为HCC早期诊断、病情控制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就LncRNA在H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作为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献表明,mi RNA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调控肿瘤的机制之一,与CREB密切相关。该文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对CREB及其相关mi RNAs独立和联合效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croRNAs,mi 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1到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mi RNA通过与靶m RNA 3′UTR(3′-untranslated region,3′非编码区)完全或不完全结合,抑制翻译或直接诱导其降解,发挥转录后负调控作用。mi RNA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且可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参与各种信号通路,影响血管生成。mi R-378属于诸多mi RNAs中的一种。目前已知mi R-378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发生及血管生成、心血管疾病和脑缺血等病理过程,其中与肿瘤发生及血管生成相关研究居多。mi R-378在不同肿瘤中的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在脑胶质瘤,肺癌,横纹肌肉瘤等肿瘤中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在卵巢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但是,mi R-378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mi R-378在四种肿瘤(脑胶质瘤、肺腺癌、卵巢癌和横纹肌肉瘤)中调控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脂代谢相关mi R-369-3p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解析mi R-369-3p在HCC细胞中的作用性质及相应分子机理。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 R-369-3p在HCC病理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Spearman's法分析mi R-369-3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CCK-8检测、Transwell穿透小室实验和裸鼠荷瘤实验检测敲低内源性mi R-369-3p表达后对HCC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瞬时转染、定点突变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分析mi R-369-3p对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的转录后调控作用。结果:mi R-369-3p在HCC病理组织(n=68)和细胞中异常低表达,且此低表达趋势与HCC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关系(x~2=6.907,P=0.0086);敲低内源性mi R-369-3p可显著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性;参与调控这一抑瘤效应的关键分子机制可能是miR-369-3p与FGF9的3'-UTR区直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FGF9 m RNA的稳定性,进而抑制后者表达水平。结论:miR-369-3p可通过靶向FGF9信号在转录后调控水平负性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在肝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PEG10基因是由反转座子衍生而来的遗传印记基因,研究表明,PEG10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在绝大多数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具有作为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新靶点的潜力。本文概述PEG10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其作用与肝癌的机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肝癌的标志物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mi RNA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细胞转化、组织重构、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均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这提示,mi RNA不但可以作为探索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且可能成为子宫肌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新靶点。该文就近年来mi RNA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生存率较低,一般为5年时间。分子靶向治疗作为晚期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HCC患者都会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特异微小RNA通过影响多类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CC靶向药耐药的调控,已成为肿瘤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微小RNA调控HCC耐药性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HCC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问题找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RNA分子,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等基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是一类结合和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肿瘤中通过IGF依赖或非依赖的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肿瘤中,IGFBPs和mi 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IGFBPs能够作为mi RNA的直接靶因或者下游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文总结了mi RNA在脑、胃肠道、肝胆、妇科等多种肿瘤性疾病中对IGFBPs的调控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等的探索提供全面、专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目的是寻找HCC相关的mi RNA预后生物学标志物,预测HCC患者的风险程度和生存时间,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使用4种方法从TCGA中识别差异表达的mi RNAs(DEMs).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从DEMs中筛选肝癌预后相关的mi RNA.最终4个HCC的预后mi RNA生物学标志物(hsa-mi R-132-3p、hsa-mi R-139-5p、hsa-mi R-3677-3p、hsa-mi R-500a-3p)被筛选出来组合成一个风险评分模型.目前还没有实验证据表明组合中的hsa-mir-3677-3p与HCC相关,是本研究新发现的mi RNA.生存曲线、ROC曲线、卡方检验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该模型计算出的风险分值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风险程度(P<0.000,风险比=2.551,95%置信区间=1.751-3.717).低风险组HCC患者1-5年生存率比高风险组高20%-30%.通过与临床数据分析发现,组合的生物学标志物较其他临床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最后,预测了4种mi RNA的靶基因,包括AGO2、FOXO1、ROCK2、RAP1B、CYLD等,并在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肝癌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的总生存率也很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总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最早发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癌基因,AFP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文中简述了AFP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中的作用,着重阐述AFP作为重要的肝癌靶标分子在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RNA(micro 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核苷酸,能在转录后水平抑制蛋白的翻译而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确诊后一般为晚期,且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差,治疗后易复发,预后不良等特征。目前用于治疗NSCLC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 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未建立系统规范的使用mi RNA对NSCLC诊断、治疗、预后的标准化方案,临床实施难度大。本文就近几年来mi RNA在NSCLC诊断、治疗及预后功能上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促进mi RNA在实际临床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细胞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细胞发育、脂肪代谢、器官生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等。研究表明,mi 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mi RNA表达水平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目前mi RNA的检测分析技术众多,但是对于mi RNA多态性和突变的检测技术还不甚成熟,而且生物样本中微量mi R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亦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就近年来mi RNA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旨为相关的检测技术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s(mi RNAs)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影响生物体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调控机体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等过程。新近研究发现,循环mi RNA由于具有取样方便和高度稳定性等优点,迅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micro RNA-155(mi R-155)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循环mi R-155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一种分子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该文围绕循环mi R-155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阿霉素诱导引起的DNA损伤压力下,肝癌细胞Hep G2中参与DNA损伤应答的mi RNA,并分析这些mi RNA靶基因参与肝癌DNA损伤应答相关的生物学进程与通路。通过小RNA测序检测阿霉素处理肝癌细胞Hep G2前后mi RNA的差异表达情况,使用GO与KEGG通路富集方法对差异表达mi RNA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出显著表达差异mi RNA 68个,其中上调13个,下调55个。mi RNA靶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53条mi RNAs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细胞周期等与DNA损伤应答以及肿瘤相关的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包括p53信号通路、癌症通路、Wn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研究表明,在阿霉素诱导下,Hep G2中的差异表达mi RNAs与DNA损伤相关的肿瘤生物学进程以及信号通路显著相关,预示这些mi RNAs在阿霉素引发的肝细胞癌DNA损伤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目前缺乏灵敏的早期诊断指标,许多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导致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低。因此,找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将有助于早期肝癌的诊断。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牛磺酸上调基因1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下调TUG1可以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增殖等能力,还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TUG1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该文将重点介绍TUG1作为癌基因在HCC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作为HC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