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麻阶段性生物学积温的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麻GastrodiaelataBl.有4个变型〔1〕:原变型(红天麻)G.elataf.elata、绿天麻G.elataf.viridis、乌天麻G.elataf.glauca和黄天麻G.elataf.flavida。目前我国的商品天麻大部分是红天...  相似文献   

2.
不同海拔两种天麻仿野生栽培下产量和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黔西北天麻的稳产高产以及山区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天麻(Gastrodiaelata Blume)进行仿野生有性繁殖试验,探讨不同海拔下2个天麻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的变化,以及栽培天麻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上,海拔1400~1800 m范围内,红、绿天麻以1800 m处的产量最高,其中红天麻的箭麻产量(2836.80 g/m2)、麻种产量(3799.90 g/m2)和箭麻数(38.33个/m2)均显著高于绿天麻;在品质上,红、绿天麻以1800 m处品质最优,其中红天麻在折干率(16.33%)上显著低于绿天麻(19.25%),而在天麻素(4.43‰)和天麻多糖含量(36.63%)上则高于绿天麻(4.26‰,31.10%)。通过对不同海拔下2种天麻的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对黔西北地区来说,在海拔1800 m处栽培红天麻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天麻和乌天麻生长繁殖周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缩短天麻一代生长繁殖周期所完成的时间和季节历期的技术体系。具体方法是:(1)应用控温技术;(2)利用海拔(100~1 500 m)和气候(宜昌—海南岛)的差异,分段种植天麻。此法可将天麻箭麻—开花—种子—白麻这一生长发育阶段调控并固定在任一时间或季节里。运用此方法已将云南有性乌天麻箭麻的生长周期由28个月缩短到17个月,且保持品质优良;宜昌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种子—种子的生长周期由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升温时间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f.elata)箭麻生长习性、花期同步及杂交种子发育影响,为早期获得高质量天麻杂交种子材料,促进天麻杂交种高效育苗提供科学依据。对乌天麻和红天麻箭麻不同时间定植升温(22℃)下花茎出苗时间、始花时间、花茎高度、杂交种子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升温时间是影响箭麻出苗时间、始花时间的主要因素,乌天麻集中于2月中下旬出苗,红天麻升温10~15 d后陆续出苗;生态变型是影响箭麻生育期长短、花期花朵数的主要因素,乌天麻比红天麻生育期长21.47 d,对花期及蒴果采收期无较大影响,红天麻比乌天麻更易完成抽薹;不同升温时间条件下,乌天麻挂果率为87.76%,红天麻挂果率为94.53%;母本决定杂交种子质量,以红天麻为母本、乌天麻为父本所得杂交种子活性为94.32%,优于以乌天麻为母本、红天麻为父本所得杂交种子活性。因此,生产中应于1月中旬对乌天麻开始升温,待乌天麻出苗后(15 d左右)开始对红天麻升温催芽,使得乌天麻与红天麻于3月中上旬花期同步,4月初可获得优良杂交天麻种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对湖北西部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4种变型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在6个酶系统共检测到17个清晰位点和37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位点1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4,位点Acp-4和Prx-2的等位基因表现出变型特异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在物种水平维持着较高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56.3%,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2.1,平均预期杂合度He=0.222;但其变型水平遗传多样性较低(P=42.2%,A=1.7,He=0.146),其中乌天麻遗传多样性最高,药天麻最低。天麻变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3595,平均基因流(Nm)仅为0.4450,说明天麻变型间遗传分化较大,缺乏基因交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居群以变型为单元优先聚类而非地域优先聚类,揭示各天麻变型在遗传上是相对独立的进化显著单元,支持天麻种内变型的划分。红天麻与乌天麻两变型最为近缘,火天麻与药天麻两类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6.
黔产天麻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从黔产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含氮化合物,命名为天麻羟胺(gastrodamine,Ⅰ),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双-(对羟苄基)羟胺。除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外,同时还分离鉴定了3个已知化合的:L-焦谷氨酸(Ⅱ)、柠檬酸单甲酯(Ⅲ)、柠檬酸双甲酯(Ⅳ),其中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报道从天麻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7.
天麻3种变型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谱条带数在5~7条之间,且具有特征谱带。其中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带数相同,两者的酶谱条带数均多于绿天麻;绿天麻、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数依次分别为5条、7条和7条;其中基本酶带有5条,Rf值分别为0.06、0.24、0.83,0.89、0.98;乌天麻与红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86,说明这两个种亲缘关系近;乌天麻与绿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71,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8.
朝阳地区畦栽天麻技术王志学,周建树,邓春海,许景光(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天麻(Gastrodiaelata)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异养植物,体内含有溶菌酵素,通过吸收密环菌提供的养分生长,其地下块茎入药,属名贵中药材。朝阳地区栽培天麻的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蜜环菌菌株对菌材的侵染情况以及对红天麻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宜黔西北地区天麻生长的野生蜜环菌菌株。采用不同蜜环菌菌株培养菌材,并与红天麻伴栽,观察记录不同蜜环菌栽培种对青冈菌材的侵染情况以及不同处理红天麻的农艺性状,检测天麻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蜜环菌栽培种对青冈菌材的侵染情况不同,对红天麻农艺性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菌株MHJ-1满袋时间最短、上菌速度最快,对菌材的侵染效果最好,且能显著提高红天麻产量,每平方米鲜天麻平均产量为(8.78±0.38)kg,比对照菌株提高5%;其伴栽的天麻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天麻素含量、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24±0.43)%、(0.946±0.012)%、(1.140±0.009)%,且极显著高于对照菌株,仿野生栽培试验表现出良好的伴栽效果。结果表明菌株 MHJ-1与红天麻的伴栽效果最好,适宜用于黔西北地区红天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速生树种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 Winkler)和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经济树种核桃(Juglans regia Linn)为菌材,壳斗科菌材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为对照,分别设置不同的菌材用量和麻种用量水平,仿野生栽培红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和乌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分析不同菌材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高产的菌材种类、用量和天麻变型及麻种用量的组合,探讨亮叶桦、响叶杨和核桃代替壳斗科植物栽培天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材对红杆天麻和乌杆天麻产量的影响有差异。两种天麻变型对菌材的偏好不同,红杆天麻在白栎和亮叶桦菌材处理下的平均产量高于响叶杨和核桃菌材处理下的产量,而乌杆天麻在亮叶桦和核桃菌材处理下的产量高于响叶杨和白栎菌材处理下的产量。两种天麻变型的最高产量的组合均出现在亮叶桦菌材伴栽的处理中。响叶杨伴栽天麻,效果不及亮叶桦和核桃。4种菌材对天麻的折干率影响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以亮叶桦、核桃和响叶杨作为替代菌材是完全可行的。从72个处理中筛选出高产的组合,单位面积菌材和麻种用量分别如下:12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8 kg红杆天麻麻种,12 kg核桃菌材搭配0.6 kg红杆天麻麻种,14 kg响叶杨菌材搭配0.8 kg红杆天麻麻种;14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6 kg乌杆天麻麻种,12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6 kg乌杆天麻麻种,10 kg核桃菌材搭配0.8 kg乌杆天麻麻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采用从经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诱发同侧大脑半球脑血栓形成方法评价天麻醒脑胶囊的抗脑血栓形成作用。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从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0.5和1g/kg的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从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本品1g/kg时显著阻抑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1、2g/kg天麻醒脑胶囊组的右侧与左侧脑重差值均显著减小,显著降低右脑伊文思蓝吸光度与右脑重的比值。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减轻脑血栓形成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天麻多糖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巢蛋白(Nesti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w,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10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w;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2w.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针药结合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5).结论 电针与天麻多糖结合可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且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  相似文献   

13.
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cDNA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重组DNA 技术研究了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基因,从天麻(Gastrodia elataBl.)块茎中提取Poly(A) m RNA 后合成cDNA,构建成表达型cDNA 文库,用纯化的蛋白质探针通过免疫筛选找出对应的cDNA 克隆。在进一步证明所选用的cDNA 克隆含有重组的λ-phage DNA 后,提取和纯化含有插入片段重组子的DNA,用Eco RI酶切分析可见插入片段。已分离出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天麻属(Gastrodia)中国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 H. Jin)。该种于2017年正式发表,为缅甸北部发现的新种。其唇瓣分前后两部分,前唇密被黄色短毛,先端密被红色乳突,与天麻属中其他物种的区别明显。本文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花部解剖照片,可作为该物种的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天麻生长地局部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探索可能会影响天麻品质的土壤微生态因素。方法选择天麻采收期采集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样本,主要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总数及优势菌的构成状况,初步分析天麻生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状况。结果所采集天麻生长地土壤样本中,来自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细菌总数和细菌/真菌比值明显低于栽培天麻(P〈0.05),其他指标基本一致;野生天麻生长地局部土壤中优势菌的种类比栽培天麻复杂,且许多种类为非共有。结论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存在差异,可能是影响天麻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郭顺星  王秋颖 《菌物学报》2001,20(3):408-412
通过对不同菌株特性及作用研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能显著提高天麻种子发芽率及产量的优良菌株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该菌株伴播天麻种子后,种子发芽率高达84.18% 、播后1.5年天麻鲜产达16Kg / m2。其优良特性在实验室和天麻大面积栽培推广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7.
蜜环菌菌种分离新法——天麻组织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蜜环菌菌种分离方法——天麻组织分离法,并对此法与常用分离法——菌索分离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天麻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高(78%),远高于常用的菌索分离法(16%),且前者操作简便、难度低,所得菌种生活活力、生长形态均优于后法。  相似文献   

18.
一种简便的蜜环菌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简便的蜜环菌分离法张玉方(四川省药物种植研究所,南川648408)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Quel)既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又是贵重药材天麻和猪苓赖以生长的供养菌 ̄[1,4]。蜜环菌的分离可用其子实体、菌索和染菌天麻作为分离材料。一...  相似文献   

19.
羊角天麻中的两个新倍半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华  程菊英  吴大刚   《广西植物》1995,(3):252-253
羊角天麻中的两个新倍半萜刘绍华,程菊英(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吴大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关键词羊角天麻;倍半萜;羊角天麻素Ⅰ;羊角天麻素ⅡTWONEWSESQUITERPENESFROMDOBI...  相似文献   

20.
云抗10号良种茶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vitroRapidPropagationofCamelliasinensiscv.unkang10LIFu-Yuan(BaoshanTeacher'sHigherTrainingCollege,BaoshanYunnan678000)LIFu-Guo(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BaoshanYunnan678000)1植物名称云抗10号良种茶(Camelliasinensiscv.Yunkang10)。2材料类别云南省昌宁县茶科站于1979年7月从渤海(云南省茶科所)引入作区试茶株上取穗繁殖的第二代扦插苗,已在茶园种植5年,切取茎尖芽包。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和改良ER(增加8.3%NH。NO。,COCI。·6H。0全部去除,生根时大量元素减半)。(l)MS+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