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大剑纹夜蛾Apatela major Bremer又名桑夜蛾,是香椿树后期的重要食叶害虫,常将树叶食光,削弱树势影响生长发育。山西省祁县一带历年均受此虫为害,使香椿的产量与品质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和观察,此虫只为害香椿。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4—27毫米,翅展50—55毫米,灰色微褐,腹面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剑纹黑色,基剑纹树枝状,端剑纹两条;环纹灰白  相似文献   

2.
黄东林  蒋芳敏  徐波  陈军 《昆虫知识》2007,44(4):527-530
利用室内饲喂法,以高羊茅分别为对照,研究狗牙根(Cynodon dacyton)、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对淡剑纹灰翅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Butler)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淡剑纹灰翅夜蛾的化蛹率、幼虫成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幼虫历期显著长于对照组。用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幼虫时,淡剑纹灰翅夜蛾的蛹期、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成虫寿命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幼虫龄期明显增加。狗牙根、白三叶草饲喂的淡剑纹灰翅夜蛾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1)世代净生殖率(R0);(2)内禀增长率(rm);(3)周限增长率(λ);(4)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明显降低;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明显延长。由此可见,狗牙根和白三叶草并不是淡剑纹灰翅夜蛾喜好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3.
笔者1984年于江苏如皋县淡竹笋中发现一种笋夜蛾幼虫,经饲养获得成虫标本,由陈一心先生鉴定为Kumasia kumaso(Sugi),属夜蛾科(Noctuidae)剑纹夜蛾亚科(Acronyctinae),系中国新记录,中名由笔者拟定。此虫严重为害时蛀笋率高达50~90%,被害笋很少成竹。兹简述如下: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Sugi) 成虫:体长19毫米,翅展46毫米;头部灰白色,触角丝状,胸部背面淡灰褐色;颈板、翅基片淡灰褐色,端部略深,足灰褐色,跗节有淡棕色环;前翅暗棕色,基线以内棕色,臀摺处为一棕色带,基线黑色单线,弯曲,内  相似文献   

4.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2,35(1):92-94
本文记述夜蛾科3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白点风夜蛾Anartomor Pha albistigma新种 翅展33—36mm,雄蛾触角线形,复眼有纤毛,头部与胸部黑褐色杂有少许白色,颈板大部红棕色,下胸褐色,足外侧大部黑褐色,有小白点,前足胫节无刺,中、后足胫节具刺;腹部黄褐色,背面大部带黑色;前翅黑褐色,前缘区、后缘区、端区及亚中褶基部有明显的红棕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只达1脉,线间有少许白色,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剑纹  相似文献   

5.
1985年5月8日,第一和第三作者在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用黑光灯诱得一头雄蛾,经鉴定,为夜蛾科Noctudae的Baoris hierogltphica Moore,国内尚无报导,其种本名原意为“象形文字”,故中名拟为“象形文夜蛾”。砚将其形态特征简述本下: 体长约22毫米,翅展约52毫米,体翅白色,额的下部,唇基黑色,喙发达,黑色,触角丝状,柄节白色,鞭节黑色,但基部数节背面有与柄节相连向端部渐尖的白色楔纹。下唇须发达,贴颜面上弯,达复眼中上部,背面和墙部黑色,腹面白色,颈板和翅基片有黄带连成弧形,翅基片上各有小黑斑三个,胸背中区有四个小黑斑,前翅中  相似文献   

6.
<正> 蓖麻夜蛾Achaea meliccrta(Drury)又称拟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为害蓖麻叶,严重时对其产叶或产籽影响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成虫 头胸部红褐色。前翅灰褐色,自前缘至后缘有两条红褐色至灰褐色的波纹中线,中室有两个不很明显的黑点,外缘线波纹状明显,后翅黑褐色,中有带蓝色的白色宽大斑,外缘亦有三个稍带蓝色的白色近似圆形纹,翅基部暗褐色。  相似文献   

7.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2,(2):199-200
在整理西藏夜蛾标本中,发现二新种,隶属于切根夜蛾亚科,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西藏图夜蛾 Eugraphe xizangensis新种 体长16毫米;翅展46毫米;头部黑色杂少许白色,雄蛾触角线形;胸部背面黑色杂少许白色,颈板基部棕色,下胸黑色;腹部淡灰褐色,腹面黑色;前翅淡褐色,外线以内的前缘区赭黄色,基线外侧在中室后有一黑斑,基线与内线均双线黑色,线间淡赭黄色,环纹与肾纹均淡赭黄色边,环纹斜椭圆形,前端开放,中室黑色,剑纹仅端部现一淡赭色斜纹,其外侧带有黑色,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内一线细弱,外一线在各脉上有黑、白点,亚端线淡赭黄色,微锯齿形,前端有一黑斑,翅外缘一列三角形黑点;后翅淡灰褐色。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国际上已有五种昆虫病毒作为商品生产,供应防治害虫,为少用化学农药、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五种病毒都是核多角体病毒(Nec-leo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核多角体病毒是由被感染昆虫的细胞核内自己复制的,所含病毒颗粒是嵌入一种多角形的蛋白质模型或内含体中,颗粒含有核酸,由核酸而引发病毒病。 大约有83%的病毒是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分离而得。幼虫吃进有病毒的植物,在胃里溶解几秒钟后病毒颗粒就释放出来,穿过肠壁进入受感染细胞的核,进行复制,直至幼虫病死。 据报道,从夜蛾科实夜蛾属(HeliothiS)昆虫提取  相似文献   

9.
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baculoviruses)感染昆虫细胞会引发细胞凋亡,然而病毒为了确保自身的复制和繁殖会抑制宿主细胞的凋亡.杆状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凋亡抑制基因,如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 AcMNPV)中的p35基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HaSNPV)基因组中的IAP基因家族,以及莲纹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toralis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iMNPV)的p49基因等.尽管这些基因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但是作用途径和方式却各有差异.对杆状病毒3种抗凋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作一简单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石石泞‘汤.刁,,口.r..“924339杆状病毒至组体在受纳和非受纳昆虫细饱中的签娜表达〔会,英〕/Melntosh,A.H.…2 In vitro一1992,25(3),Pt .2一soA〔译自DBA,1992,11(11),92一06032〕 用携带在p10和多角体启动子控制下的声一半乳糖昔酶和荧光素酶基因的首蓓银纹夜蛾多核壳体核多角体病毒(Ac一Gal一Lu。)测定了报道基因在受纳和非受纳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所用鳞翅目昆虫细胞系为粉纹夜蛾(Tn一CLI)、草地贪夜蛾(少-LB一Sf21)等6种,还用了鞘翅目棉铃象的细胞系(AGE)。将细胞与Ae一Gal一Lul以ioMOI的量一同在28℃下保温72小时,然后…  相似文献   

11.
三种夜蛾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烟夜蛾H. assulta (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重要农业害虫雌、 雄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3种夜蛾雌、 雄成虫口器感器类型均无明显差异。棉铃虫和烟夜蛾口器感器在类型和形状上十分类似, 均具有毛形、 锥形和栓锥形感器; 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粗、 密, 棱纹明显。银纹夜蛾口器感器与两种铃夜蛾区别明显, 除上述3类感器外, 还具有腔锥形感器; 其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细、 疏, 棱纹不明显。结果显示口器感器可用于夜蛾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与宿主昆虫液化相关的杆状病毒基因及其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被杆状病毒感染后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有利于病毒向周围环境扩散。目前在杆状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GV中,发现与昆虫宿主液化相关的基因有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V-cath基因表达产物在苜蓿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AcMNPV)中能特异性降解昆虫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几丁质酶不仅参与了虫体体表面几丁质的降解,同时还参与V-CATH蛋白前体的加工过程,起分子伴侣的作用。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研究表明其FP25K基因表达产物通过影响组织蛋白酶的释放与分泌而参与虫体液化。简要综述了此3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功能与特性,并讨论了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人们早已发现,许多真核细胞DNA、动物病毒DNA和RNA肿瘤病毒基因组具有一种基因调控序列,能增加它所连接基因的转录效率,这种核苷酸序列称之为增强子或激活子(Enhancer或Activator)。最近,美国科学家Guarino和Summers等人首次发现昆虫杆状病毒苜蓿尺蠖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基因组中有散在分布的增强子序列。它们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核苷酸重复序列,可大大增加病毒延迟早期基因(Delayed-Early Gene)的转录效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治     
920202连续昆虫细胞生物反应器生产杆状病毒或盆组衍生物〔会,英〕/van Lier,F.L.J.一2 Ann.N .Y.Acad.Sci一2992,613一253~100〔译自DBA,1991,10(9),91一05063」 叙述了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如何生产用于昆虫生防的重组杆状病毒。此为连续操作系统,其中两个相连反应器的第一个用于培养昆虫细胞,在第二个反应器中,非封闭形首蓓银纹夜蛾(A“to夕ra夕无acal‘for。£ca.)核多角体病毒 (AoNPV)侵染昆虫细胞。细胞裂解前完成侵染周期。在剪切力最小的饱罩塔中反应,此模型用于气提式生物反应器。4周后,在上述二步反应器中,草地夜蛾(…  相似文献   

15.
昆虫杆状病毒是目前已知唯一编码泛素(ubiquitin)的病毒。迄今,已克隆了8种该类病毒的泛素基因。与真核生物Uba52(80)相似,这些基因在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都有不同长度的融合,其中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ubiquitingp37基因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基因。近年来,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泛素的定位与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我国绿纹蝗属5种,其中有1新种,即暗边绿纹蝗Aiolopus morulimarginis sp.nov,附有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暗边绿纹蝗,新种Aiolopus morulimarginis sp.nov.(图1~3)新种近似于芒康绿纹蝗Aiolopus markamensis Yin,1984,主要区别为:1)头顶侧缘隆线在端部弯曲,到达复眼前缘;2)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1.5倍;3)雌性产卵瓣端部钩状;4)前翅亚前缘脉域基半具白色纵纹;5.)后翅透明,沿外缘具烟色边;6)后足胫节黑色,中部具二宽黄色环。正模♀,陕西西安(陕西帅范大学长安校区),2007-08-30,孙慧敏;副模1♀,同正模。词源:种名以拉丁字"morul"及"marg"为名.  相似文献   

17.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1,34(3):352-355
本文记述狭翅夜蛾属4新种,全部采自西藏。新种的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明狭翅夜蛾 Hermonassa nitella 新种 翅展35mm。头部与胸部黄褐色,颈板基部杂有黑色;腹部褐色;前翅黄褐色,基线双线黑色,二齿形自前缘至1脉,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剑纹黑色,淡黄边,外端尖,环纹大扁圆形,黑色黄边,内外侧另有黑色弧形纹,肾纹短肥,半圆形,黑色黄边,内侧另有黑色弧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北美,现已入侵中国许多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杆状病毒是多种昆虫的病原体,对非目标生物无毒无害,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农药,其施用可大大减缓草地贪夜蛾对化学农药抗性产生速度.以往的研究发现,虽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可感染许多种鳞翅目昆虫,但对草地贪夜蛾口服感染能力较差.选择毒力增强的变异体是提高AcMNPV作为病毒杀虫剂应用的一个新方向.在本研究中,使用野生型AcMNPV在草地贪夜蛾2龄末幼虫中连续传代20次,并对亲本和后代分离株的毒力进行了评价.与野生型AcMNPV相比,后代分离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末幼虫毒力显著提高.由于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宿主细胞,受到草地贪夜蛾选择压力的影响,AcMNPV的基因发生变异.宿主适应性强的毒株在草地贪夜蛾体内的感染增殖能力较强,容易获得生长优势并成为优势毒株.更进一步,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了突变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可为生物农药生产提供高毒力毒株,也可在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和持续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9,(9):79-79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巨兔“本尼”体长竟达到2.8英尺(约合85厘米),目前正向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冲击。“世界最长兔子”的称号当前由体长2.6英尺(约合81.5厘米)的兔子“埃米”保持,但它已于今年明死去,这让巨兔“本尼”看到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包括CIBA-Geigy(北卡罗来纳,美国)的研究人员、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和Jawraharlal Nehru大学的New Delhi的一个研究小组报道了他们在新型病虫害防治物质方面的重要进展。方法包括用携带昆虫选择毒素(AaIT)的重组核多角体病毒(NPV)感染害虫,AaIT是从蝎子Androctonus australis中分离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NPV经口侵染一些重要的鳞翅目昆虫,包括实夜蛾属(Heliothis)、粉夜蛾属(Trichoplusia)和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的夜蛾。该病毒能有效的缩短致死时间,其2龄幼虫的LT50为88.0小时,相比之下野生型AcNPV的LT50为125小时。这表明AaIT以较低的浓度存在于幼虫的血淋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