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脲脲原体是条件致病菌。目前对其耐药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3种抗菌药物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以及生物膜对病原体相关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检验手段仍较为传统、局限,研究方案也仅停留在对前人实验的重复。近年来,有学者将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用于解脲脲原体耐药序列类型的研究。在完善耐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耐药株的快速鉴定,从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了4株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解脲脲原体在不含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加有青霉素3.1×103—1.2×104u/ml即可生长2—4代;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时,除指示剂变色外无肉眼可见生长现象。解脲脲原体不同株对醋酸铊敏感性不一,当浓度<0.1mg/ml时,无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Uu感染下生殖道可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而定植于新生儿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等。研究Uu感染的发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Uu感染的防治,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建立多种Uu感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及呼吸道感染模型。在Uu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雌二醇的预处理必不可少,实验动物首选BALB/c小鼠;而呼吸道感染模型不需雌二醇预处理,多位学者成功使用C3H/HeN小鼠建立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2008与2012年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UU药物敏感检测试剂对2008年450例和2012年459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观察UU阳性情况及UU对交沙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2008年分离到150例UU阳性标本和2012年分离到134例UU阳性标本分别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4种抗菌素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2008年46例和2012年38例男性患者阳性标本中分离的UU分别对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强力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8年104例和2012年96例女性患者阳性标本中分离的UU分别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4中抗菌素的敏感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年间UU药物敏感性发生了变迁;临床医师应该关注本地区药物敏感性变迁,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5):24-25,28
  相似文献   

7.
解脲脲原体(Uu)常寄居于人泌尿生殖道,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脑膜炎,尿道炎等疾病,也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研究表明,Uu的某个群或型与疾病相关,所以研究Uu的分群和分型方法对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对Uu的分子生物学分群和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它可以引起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中最严重的后果认为可导致男女不孕不育。支原体感染是否与男性和女性的不孕不育有关,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防治解脲脲原体感染,减少及避免不孕不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监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溶脲脲原体(Uu)细胞内微量ATP的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建立ATP定量法。结果 Uu标准血清型1(U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对82例自然流产,44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胚胎组织进行Uu的人工分离培养,并对部分组织的超薄切片及培养物负染片置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流产胚胎组织Uu的检出率为64.6%(53.82),与对照组相比6.8%(3/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电镜下观察,Uu检出阳性标本中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膜表面见大量的Uu颗粒,与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了颗粒相似,而Uu阴性对照标本中未见此颗粒,提示:Uu可引起宫内感染,损伤绒毛膜滋养细胞,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15.
溶脲脲原体的血清型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溶脲脲原体的分型分展历史,重点综述近几年有关Uu的研究及其精型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还涉及到Uu膜抗原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脲脲原体感染和不孕不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甲组)2181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1203例,阳性率55.16%。其中男性阳性率55.48%;女性为54.92%。正常生育夫妇(乙组)366例,阳性107例,阳性率为29.03%,其中男性18.93%,女性35.04%。两组比较,无论总阳性率,还是单独男性或女性,甲组均显著高于乙组(p<0.005)。经以强力霉素为主治疗后,转阴率达83.87%,其中妊娠390人,占38.65%。作者认为解脲脲原体感染和部分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对77例住院初产妇羊水进行溶脲脲原体(uu)检查,结果15例早产,5例uu阳性,阳性率333%;8例新生儿低体重,2例uu阳性,阳性率25%;死胎2例,1例uu阳性。胎儿正常者52例,2例uu阳性。结果显示溶脲脲原体感染可影响胎儿发育,应对孕妇及早检查与诊治  相似文献   

18.
解脲脲原体的生物群、血清型与致病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解脲脲原体可以寄居于人泌尿生殖道,在性成熟无症状妇女40%~80%子宫颈或阴道内携带解脲脲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青、多性伴及口服避孕药者.作为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女性子宫颈处的解脲脲原体不一定引起临床上可见的炎症改变,其致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宿主免疫力、性伴数、血清型别等,如果无明显的临床体征,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其致病性与可能血清型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解脲脲原体(Uu)生物膜的培养及药敏检测技术是继支原体体外游离药敏试验之后,探讨Uu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支原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由此成为决定Uu生物膜实验成功与否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对解脲脲原体生物膜的培养与药敏检测技术,从检测方法、常见污染途径与解决策略3个方面展开,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PCR-CE检测溶脲脲原体生物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通用引物-PCR-CE检测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方法,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的研究,并与通用引物-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通用引物-PCR-CE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在区分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能力上要优于通用引物-PCR-琼脂糖电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