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植物抗逆性的机理,鉴定和提高抗逆性的技术和理论,以促进有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高抗丰产的工程植物的创造,第三届中国植物抗逆性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8月23日—27日在沈阳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召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受托筹备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5名,来自14个省市16所大学和5所科研单位。大会收到论文70篇。大会安排了6个综述报告:植物抗冻生理生态研究进展(陶大立);植物冷害和活性氧毒害研究进展(刘鸿先);种子吸胀冷害机理研究进展(邹琦),利用组织培养研究植物耐盐机理与筛选耐盐突变体的进展(周荣仁);植物逆境蛋白与抗逆性(王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单克隆抗体及酶免疫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1月20至24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22个单位共258人。大会收到应征论文221篇,其中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有91篇,酶免疫技术的有105篇,其它25篇。大会分国内外研究进展报告和分组专题论文报告共计交流81篇。这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及其应用专题学术会议于1992年4月21~26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50篇,选入论文摘要汇编133篇,到会代表114名。大会综述报告有:植物快速繁殖的趋势和问题(陈维伦);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及大田生产(曾碧露);薄层培养(李文安);组织培养中的分化问题(韩碧文);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和利用(赵成章);植物抗性突变体  相似文献   

4.
简讯     
全国植物代谢与贮藏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代谢与贮藏专业委员会召开,于1991年9月11~16日在兰州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80名,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其中代谢52篇,贮藏58篇。有65篇分别在代谢和贮藏两个分会上进行了交流。大会专题报告有:呼吸氧的产生和转化(王爱国);果蔬贮藏逆境效应和应用前景(刘愚);RubisCO的装配研究(李立人);甜菜碱代谢及其遗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协会于1987年11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植物激素学术研讨会。出席代表共127人。大会报告5篇。这些报告介绍了植物激素作用中提出的新观点、国际动向与进展,以及许多激素在我国农业、园艺应用中已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状和前景。会议收到论文95篇,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1) 乙烯利和赤霉素在玉  相似文献   

6.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91年9月18~21日在山东蓬莱县联合召开了首届植物抗性生理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除四省外,还有北京和内蒙,共140人。会议收到论文88篇,内容涉及抗盐、抗旱、抗寒、抗高温、抗病、抗冻、大气污染、光逆境等方面。大会报告有:植物抗寒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简令成);干旱对植物蛋白质组分及诱导特异性蛋白研究概况(李云荫);高温对小麦的生理障碍及其伤  相似文献   

7.
受国际植被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egetation Science)委托,华东师范大学会同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十五届国际植被学会议。本次会议是国际植被学会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年会。大会于1992年9月2l日—9月25日在上海召开,其中9月26日—10月5日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野外考察。到会的代表来自17个国家,共98人,其中中国代表45人,外国代表53人。本次会议主题为:“应用植被生态学”。大会共收到论文103篇,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六部分:有关植被科学的一般性讨论(4篇);植被科学与林业(30篇);植被科学与草地管理和农业生产(25篇);植被科学与自然保护(15篇);植被科学与城市生态(15篇);植被研究方法及其他(14篇)。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植被生态学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同时也对地植物  相似文献   

8.
这次大会上,神经生理的论文占大多数,包括中枢神经(66篇)、痛觉与镇痛(46篇)、外周神经(11篇),共123篇。其中有2篇在大会报告,85篇分别在两个分会场报告。现就较突出的几方面作简要介绍。一、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二届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会议于1992年5月21~26日在桂林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2篇,与会代表76名,分别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大会的专题报告有: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沈允钢);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许智宏);空间生命科学(汤章城);脱落酸作用的分子基础(宋平);植  相似文献   

10.
科技消息     
第六次国际辐射研究大会已于今年5月13-1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包括大学生代表)共1,400多人,来自46个国家。我国派出了以朱壬葆和沈淑敏为正副团长的15人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辐射研究的学术会议,引起与会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这次会议上共有大会报告4个(6篇),它们是:(1)聚变技术的进展和它的辐射问题(分两篇)(2)癌症放射治疗中的实验前景(Kaplan 教授)(3)广岛和长崎30年研究的述评(分两篇)(4)辐射,环境突变物和人类的生存(遗传问题)整个大会分29个专题讨论会,共111篇报告,125次分组论文报告会,提交论文830篇。我国科学工作者提交了8篇报告,会议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物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主办、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和第三届学术大会于1999年11月1~5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参加大会的共401人(包括来自海外者21人),交流论文摘要600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中国、美国学者各2人,瑞典、日本各1人);...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23日—2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到会人数共7500人,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大会共收到论文4094篇。其中在大会上报告的综述论文157篇,分组报告的原著论文1743篇。中国学者提供的论文70篇,参加分组报告的有4篇。诺贝尔奖金得主Susumu Tonegawa,Georges J.F.Kohler,David Baitimore及Baruj Benacerraf等均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于1988年8月14—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316(?)余名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提交给大会的论文共3096篇。我国的参加人员共30余人(其中包括台湾代表5名),共提出论文85篇(其中台湾省8篇)。8月1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 David L.Brown 担任这次大会主席团(执委会)主席。39名主席团成员中有我国的4位科学家,即罗士伟教授、姚鑫教授,薛绍白教授和左嘉客教授。大会的学术活动分四种形式进行:(1)大会报告;(2)分组专题讨论会;(3)小型专题讨论会;(4)论文墙报。大会报告共7个,报告的题目是:(1)控制胆甾醇的基因和膜蛋白。(2)鸟类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体内和体外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出席了1986年8月3—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会议。到会代表来自80多个国家多达1252人,比上届(来自46个国家,663人)增加了近一倍。共提出824篇论文,比上届(420篇)也增加了近一倍。分为30个专题进行大会和墙报交流。在开幕式上共有三位专家做了报告:一是瑞士的Potrykus,题为“直接基因转移:植物基因转移的一简单途径”,二  相似文献   

15.
在1962年10月日本植物学会第27次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会上共发表了126篇论文,举行了11个讨论会;现将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讨论会的报导摘录如下。 1.愈伤组织讨论会在这个讨论会上着重报告了组织培养物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i Union of Pharmacology,IUPHAR)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药理学大会于1987年8月23至28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自24日起大会进行了5天学术报告和交流。会场分别设在悉尼歌剧院等4处。每天分为专题讨论会、大会报告、口头交流会和招贴交流4段时间进行。大会报告共20个,专题讨论会共40次(175篇),口头交流会共80组(471篇),招贴交流74场(每天15场,每场展示半天,共1537篇)。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229人。我国代表团有62人(50人来自国内,12人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团长为王振纲,副团长为刘干中、穆晓枫。我国台湾省有21人出席。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代表人数最多。在所有代表中,美国最多(570人),其次为日本(540人),依次为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收到论文47篇,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代表52人。会上,有32人做了报告,主要集中在植物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昆虫信息素的释放、鉴定和生态作用,农田病虫害防治的化学生态学的研究等;在植物化学生态学方面,会上概括的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内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植物学会于1982年11月在省科学馆召开了解放后第三次较大规模的学术年会。这是一次检查广东植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成绩的大会。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香港、海南、中山以及广州市的会员代表170余人,参加年会的论文和报告共140多篇。属于植物生态及地植物学的论文和报告35篇,其中:调查研究报告7篇;个体生态研究12篇;抗大气污染植物研究5篇;群落分析研究3篇;实验群落研究2篇;森林生态系统研究2篇;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2篇;有关学术评论、讨论和新概念的2篇。从数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1—6日,中国植物学会在苏州召开了中国首次植物化学分类学学术讨论会。同时,还召开了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会议和编写《中国植物芳香油成分志》筹备会。代表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冶区。共43人。大会共收到论文31篇。在会上,有五位代表作了专题报告,17位代表作了学术交流报告。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2 0 0 3年度学术年会于 11月 7~ 10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省各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等专科学校等 2 0个单位从事植物生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 10 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大会专题报告 5篇 ,论文摘要 71篇。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秘书长魏家绵先生莅临大会表示祝贺 ,并作了“叶绿体ATP合酶亚基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专题报告 ;洪法水先生、施卫明先生和余伯阳先生分别作了“稀土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植物无机营养分子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遗传突变体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