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忠秀  唐忠敏 《蛇志》2016,(4):473-474
目的观察热敷联合握球活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早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置管后24h指导患者进行热敷及握球活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肢体肿胀情况及渗血发生率、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为22.9%,观察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1周导管体外刻度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患者早期进行热敷联合握球活动,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穿刺口渗血及导管脱出,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黄晓琴 《蛇志》2017,(3):335-33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PICC置入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如使用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观察组行PICC置管术后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护理措施,即将10cm×10cm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于置管部位上方约5cm处,置管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VT)的效果。方法将175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量化物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RVT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CRVT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41%,低于对照组的5.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物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侧肌群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在预防血液肿瘤患者CRVT发生率和降低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大肠癌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深静脉置管术的大肠癌患者301例次,干预组151例次,接受深部热疗;对照组150例次,术后不接受深部热疗,观察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22例次,发生率为14.6%,无导管相关感染;观察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52例次,发生率为34.7%,导管相关感染2例,发生率为1.3%。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Ⅰ级、Ⅱ级、Ⅲ级和IV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6%、7.3%、4.7%和0.0%,而对照组分别为4.0%、17.2%、12.2%和1.3%,各级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是预防大肠癌化疗深静脉插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回馈教学对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一二病区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8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干预患者,观察患者3个月导管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后握拳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学有利于提高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可加快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提高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7.
杨玲娟  邹金梅  倪雪梅  曹梅  熊玮 《生物磁学》2013,(34):6676-6678
目的:比较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三种不同途径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寻找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对2010年-2012年入住我科的15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种途径PICC置管成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的途径应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降低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15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进行观察并对各个阶段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共计3例,发生率为7.50%。结论为避免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静脉炎,应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IV3000、3M透明贴膜在PICC置管后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cm×12cm的IV3000透明贴膜换药,对照组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cm×12cm透明贴膜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及穿刺口局部皮肤感染率。结果皮肤过敏发生率对照组为21.4%,观察组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口局部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10%,观察组为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IV3000贴膜换药可降低PICC穿刺口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局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利庆华  黄德斌  李焱  谢绍英 《蛇志》2016,(3):331-332
目的探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实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并于置管后1、2、3、5天于穿刺口取样及拔管前取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PICC置管困难症状。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根据PICC置管困难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困难的老年患者,在准确分析置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86例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行PICC置管患者8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加以具体指导。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PICC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质量也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重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以传统模式由护理人员行PICC置管化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并按照维护手册的要求定期维护;观察组以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重干预措施的干预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围化疗期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PICC置管定期维护的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化疗的依从性、PICC置管定期维护的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化疗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患三重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依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999皮炎平外用联合口服维生素C用于鼻咽癌患者PICC敷料过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对3M透明敷料发生过敏的鼻咽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外涂999皮炎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换药+外涂999皮炎平联合口服维生素C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9皮炎平外用联合口服维生素C对PICC敷料过敏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简称肝素盐水)三种封管液对PICC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生理盐水、10 U/m L的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三组的配药时间、最大流速、导管有无回血、有无静脉炎、穿刺点有无局部感染。结果:配药时间上,Flush组为4.3±5.8 s,生理盐水组为38.7±17.4 s,肝素盐水组为94.2±27.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流速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在导管回血比较中,Flush组比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的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Flush组是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的EXP(-2.1038)=0.1220倍,肝素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没有差异,P〉0.05;使用三种封管液均无静脉炎和局部感染情况发生。结论: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对PICC导管进行封管,可以有效节省配药时间,有效减少PICC导管的回血;三种封管液间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和局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80例,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6.87±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2.7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3.15±0.5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42±1.20)分(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金银花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n=50)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6%;试验组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感染菌种没有太大的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有所下降,其他菌种没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结论 强化型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PICC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7,(4)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同步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牙隐裂伴牙髓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应用根管治疗联合树脂充填,观察组51例给予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效果确切,能显著去除症状,提高咀嚼功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