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RVVC、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探讨RVVC发生的原因。方法用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培养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菌株;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01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45株,VVC组51株,健康组5株。101株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6株,占85.1%(86/101),RVVC组45株中35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7.8%(35/45);VVC组51株中47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92.2%(47/51),健康组5株中4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0%(4/5)。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于VVC组。结论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假丝酵母菌,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低于VVC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集育龄期女性健康受试者(control,CN,n=50)、细菌性阴道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BV,n=5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n=48)、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 in combination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BVC,n=32)的阴道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而后应用25%~55%变性梯度的PCR-DGGE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阴道菌群指纹图谱结果显示,VVC组中阴道优势菌群与CN组基本一致,但与BV组和BV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调查妊娠期女性常见阴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孕检妇女、妇科病普查妇女各200例,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方法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200妊娠期孕检妇女中,检出清洁度Ⅰ~Ⅱ 88例(占受检人数的44%)、清洁度Ⅲ~Ⅳ 112例(占受检人数的56%),阴道感染患者57例(占受检人数的28.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7例(占受检人数的18.5%)、细菌性阴道病(BV)18例(占受检人数的9%)、滴虫性阴道炎(TV)2例(占受检人数的1%);200例妇科病普查妇女中,检出清洁度Ⅰ-Ⅱ 94例(占受检人数的47%)、清洁度Ⅲ-Ⅳ 106例(占受检人数的53%)、阴道感染患者59例(占受检人数的29.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4例(占受检人数的17%)、细菌性阴道病(BV)22例(占受检人数的11%)、滴虫性阴道炎(TV)3例(占受检人数的1.5%)。经卡方检验,妊娠期孕检妇女和妇科病普查妇女中VVC、BV和TV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兴区妊娠期女性阴道感染以VVC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方法假丝酵母菌(C)、滴虫(T)检测采用涂片法,细菌性阴道炎(BV)检测采用唾液酸酶法,淋球菌(NG)检测采用平板培养法,解脲支原体(UU)检测采用人工培养法,沙眼衣原体(CT)检测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结果 1 964例围产期孕妇中病原体感染者共360例,占总人数的18.33%(C 9.41%、T 0.46%、BV 6.36%、NG 0.00%、UU 4.53%、CT 1.73%)。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者为281例,占总人数的14.31%;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为79人,占总人数的4.02%。结论抚顺地区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构成复杂,病原体主要以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炎为主,其次是解脲支原体,部分孕妇可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对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乳酸菌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门诊治疗的妊娠晚期BV妇女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1粒/晨,1次/d)联合甲硝唑栓(1粒/晚,1次/d)阴道给药,对照组予以单纯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与用量同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观察阴道乳酸菌数量,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率。结果 1周后复诊,观察组患者阴道乳酸菌数量多于对照组(χ2=24.44,P0.01);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27,P0.05);早产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4.95,P0.05)。两组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产褥感染和低体重儿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诱发VVC2例(3.64%)和8例(14.55%),观察组VV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6,P0.05)。结论妊娠晚期BV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和甲硝唑栓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增加阴道乳酸菌数量,纠正阴道菌群紊乱,减少VVC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连总生物碱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VVC非妊娠期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使用黄连总生物碱阴道栓,对照组使用克霉唑阴道片,观察两种药物对VVC临床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3.67%,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为86.00%,总有效率96.00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分级正常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VC症状评分、分群密集度与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总生物碱治疗VVC的临床疗效基本等同于克霉唑,在乳杆菌分级方面优于克霉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合并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情况,对86例复发性VVC(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219例单纯性VVC患者以及健康妇女200例,分别进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检测;所有VVC病例均进行真菌培养。RVVC组和单纯VVC组与对照组之间Uu、Mh及Uu混合Mh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CT和CT混合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Uu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VVC患者合并Uu感染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假丝酵母菌与Uu混合感染可能导致VVC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9.
女性阴道乳酸杆菌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乳酸杆菌变化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对阴道分泌物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半定量检测。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乳酸杆菌半定量大部分集中在+-++范围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清洁、保持阴道处于酸性环境、预防阴道疾病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黏膜感染疾病,由于其相对高发病率及易复发的特点,可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代谢水平及免疫等方面的改变,阴道微生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孕妇易于受到病原菌的侵害,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较非孕期升高。以往的研究中,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研究热点为细菌性阴道炎,关于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如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该文从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其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诊断异常妊娠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异常妊振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5~13周的正常早孕妇为正常早孕组,同期选取稽留流产86例,先兆流产54例,异位妊娠76例为异常妊娠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PAPP-A水平,分析两组受试者各个孕周内的血清PAPP-A水平的差异。结果:稽留流产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9.500,8.113,3.511,9.538,8.504,P值均0.05);稽留流产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3.651,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7.976,9.030,9.941,11.625,14.079,12.569,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28.168,P值均0.05);先兆流产孕妇(除孕8周)与正常早孕妊娠血清PAPP-A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APP-A水平在异常妊娠如异位妊娠、稽留流产中显著降低,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辅助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产妇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直接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400例高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按照是否终止妊娠将400例孕妇分为终止妊娠组(200例)和未终止妊娠组(200例)。并对200例终止妊娠孕妇进行2年随访,按照2年内再妊娠情况分为再妊娠成功组(150例)和再次终止妊娠组(50例)。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0例终止妊娠孕妇中瘢痕妊娠60(30.00 %)例,死胎13(6.50 %)例,胎儿畸形25(12.50 %)例,子痫前期81(40.50 %)例,胎膜早破11(5.50%)例,妊娠意外事件10(5.00 %)例。高龄瘢痕子宫孕妇终止妊娠后再妊娠与教育水平、是否有固定职业、家庭月收入无关(P>0.05);与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手术史、终止妊娠病因有关(P<0.05);200例终止妊娠孕妇预后再妊娠与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手术史、终止妊娠病因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手术史、终止妊娠病因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瘢痕子宫孕妇终止妊娠的主要病因为瘢痕妊娠,死胎,胎儿畸形例,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妊娠意外事件。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手术史、终止妊娠病因是影响高龄瘢痕子宫孕妇预后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孕晚期妊娠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定植率及其耐药性,评估GBS感染妊娠妇女分娩期给予产时抗生素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行GBS筛查的691例怀孕35~37周的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将GBS筛查阳性妊娠妇女中采用顺产方式分娩的38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组,638例GBS筛查阴性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妊娠妇女给予IAP,对照组妊娠妇女不作处理。分析两组妊娠妇女GBS定植情况、GBS菌株耐药情况及给予IAP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691例妊娠妇女中有53例GBS培养阳性,GBS定植率为7.67%。全部GBS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1.48%和73.95%。研究组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7.8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3%,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为0.00%。对照组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3.1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63%,肺炎发生率为0.16%,新生儿脑膜炎及败血症发生率均为0.00%。两组新生儿在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沈阳地区妊娠妇女GBS带菌率较高,青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5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破膜时间将足月破膜孕妇分为3个亚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采用高敏CRP试剂盒,测定不同组别孕妇中CRP水平。结果:入院时,胎膜早破各亚组中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破膜时间的增加,各亚组中的CRP水平及WBC计数也逐渐升高,且3个亚组之间也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抗生素3d后,CRP出现显著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WBC计数在应用抗生素后的3d时间出现下降,但与入院前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RP检测在判断孕妇胎膜早破、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干预孕期运动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孕14周单胎孕妇按阶段分为两组各150例,干预组对孕妇进行评估,建立孕妇档案,孕期通过个体化运动干预,给予孕妇个体化、具体的适度运动处方及给予督导规律运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前检查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血糖变化、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空腹,餐后2h血糖值,妊娠末期体重,发生糖代谢异常,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护理对孕期运动进行干预,有效控制血糖值,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诊断敏感性为85.0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9例,诊断敏感性为98.3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四维容积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性都为100.0%。在60例孕妇中,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2例,心下型28例;心上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右上腔静脉22例、肺静脉-垂直静脉-左上腔静脉10例,心下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左头臂静脉-右上腔静脉6例、肺静脉-垂直静脉-门静脉22例。合并心脏畸形32例,合并畸形率为53.3 %;有51例孕妇终止妊娠,9例孕妇继续妊娠,其中8例未经治疗者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3月龄死亡。结论: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四维容积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可有效反映肺静脉回流情况,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FA)、内皮素(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即A组(40例)以及子痫前期、子痫组即B组(40例),60例正常晚期孕妇为C组,60例正常非孕妇为D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FA、ET-1、Hcy和VEGF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间血浆FA、ET-1和Hcy水平相比,B组的血浆FA和VEGF水平最低(P0.05),ET-1和Hcy水平最高(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妇女血浆FA和VEGF水平均低于正常晚期孕妇,ET-1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孕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ET-1、Hcy、VEGF水平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FA缺乏引起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VEGF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早期妊娠妇女梅毒感染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梅毒明胶颗粒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两项结果均阳性者诊为妊娠期梅毒,可采取驱梅治疗或终止妊娠。结果:3670例早期妊娠妇女中,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29例,其中TRUST滴度大于1:8的有8例,小于1:8的有21例;有12人接受驱梅治疗,有17人选择终止妊娠。结论:在早期妊娠妇女中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可及早采取措施,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早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选择在本院进行建档的孕早期孕妇120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含量,判断亚甲减发生情况。调查所有孕妇的流产等妊娠结局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在120例孕妇中,发生亚甲减18例(亚甲减组),发生率为15.0%。亚甲减组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非亚甲减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的血清TSH含量高于非亚甲减组,FT3值低于非亚甲减组(P<0.05),两组FT4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的流产发生率为38.9%,显著高于非亚甲减组的2.9%(P<0.05)。亚甲减组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亚甲减组(P<0.05)。在120例孕妇中,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流产与亚甲减、血清TSH、FT3值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孕早期亚甲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可导致流产发生率增加,也可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几率,亚甲减与流产存在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母儿的影响,及孕期筛查甲状腺功能有无意义。方法:对我院26例妊娠合并甲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6例妊娠合并甲减病例中有1例早产(孕33周),其余25例患者维持至足月妊娠,其中剖宫产17例(65.38%),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19.23%),妊娠期糖尿病3例(11.53%),羊水胎粪污染3例(11.54%),新生儿无先天性甲减。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剖宫产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羊水粪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但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正常孕妇,应加强对妊娠甲减的早期筛查及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减少先天性甲低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