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是侵染飞虱和叶蝉等重要作物害虫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在液体及平板培养中研究光周期对菌丝及菌落生长量、产孢节律和产孢量的影响,作者发现光照对液培菌丝的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长光照液培菌丝的产孢延迟并且产孢量减少,而全黑暗液培菌丝产孢早且产孢量大。但是,光照明显促进全黑暗下液培菌丝的产孢。在平板培养中,长光照能促进菌落生长和产孢;半光照半黑暗虽有利菌落生长,但产孢量很低;光照9h和18h产孢量较大,但菌落生长较小。无论液体还是平板培养,飞虱虫疠霉均生长良好,但建议在全黑暗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在长光照下进行平板培养。  相似文献   

2.
用丙烯酰胺淀粉凝胶包埋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液培菌丝,制成含营养和不含营养的虫霉凝胶,并测试其产孢能力及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侵染力。经持续9 d产孢观察,相同菌丝量条件下,含营养的虫霉凝胶的累计产孢量(1910.9 个/mm2)为不含营养的虫霉凝胶的3.14倍(608.5个/mm2)和对照(纯液培菌丝)的4.69倍(387.5个/mm2)。用虫霉凝胶的“孢子浴”接种桃蚜居群(成蚜与不同龄期若蚜的混合),在2.23个/mm2的剂量下,接种后第7 d的死亡率达82.3%。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淀粉凝胶作为载体材料,与飞虱虫疠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相容,对虫霉的剂型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飞虱虫疠霉液培菌丝的凝胶化及其杀蚜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丙烯酰胺淀粉凝胶包埋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液培菌丝,制成含营养和不含营养的虫霉凝胶,并测试其产孢能力及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侵染力。经持续9d产孢观察。相同菌丝量条件下,含营养的虫霉凝胶的累计产了解量(1910.9个/mm^2)为不含营养的虫霉凝胶的3.14倍(608.5个/mm^2)和对照(纯液培菌丝)的4.69倍(387.5个/mm^2)。用虫霉凝胶的“孢子浴”接种桃蚜居群(成蚜与不同龄期若蚜的混合),在2.23个/mm^2的剂量下,接种后第7d的死亡率达82.3%。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淀粉凝胶作为载体材料,与飞虱虫疠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相容,对虫霉的剂型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飞虱虫疫霉Erynia delphacis (Hori) 是水稻害虫稻褐飞虱的天敌,在田间常造成流行病,使大量褐飞虱死亡。在研究利用真菌防治害虫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并获得大量可以保存的孢子然后用于田间。本试验的重点在于用液体培养的方法获得这种菌的分生孢子,并测定了液体和固体培养的产孢量和产孢时间。  相似文献   

5.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  相似文献   

6.
哈茨木霉的培养及其对烟草疫霉生长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的伸长,TH-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12.7%,对芽管生长长度的相对抑制率为63.1%。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显示,TH-1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纤维素酶,从而使烟草疫霉菌细胞壁的消解,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飞虱虫疠霉 (Pandoradelphacis)与其它几种常见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新蚜虫疠霉(P .neoaphidis)、安徽虫瘟霉 (Zoothphoraanhuiensis)和根虫瘟霉 (Z .radicans)对桃蚜 (Myzuspersicae)毒力 ,证实了该菌的杀蚜应用潜力。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分析表明 ,飞虱虫疠霉杀蚜的各项毒力指标与其它几种虫霉相似或略高 ,但杀蚜速率更快。同时对培养性状、产孢特性和生长适温等的比较研究发现 ,该菌具有易发酵生产、产孢能力强和温度生长范围宽等特点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望研制开发成杀蚜真菌制剂的病原菌。此外 ,根据虫霉孢子主动弹射的生物学特性 ,提出了该菌的适用剂型 ,并对它们的流行学特性及其在设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观察飞虱虫疠霉侵染水稻害虫褐飞虱(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湘  王大伟  郭恺  毛胜凤 《菌物学报》2014,33(4):819-826
稻飞虱如褐飞虱频繁威胁东亚和南亚的水稻生产。化学杀虫剂作为控制虫害的主要手段时常引发环境问题和害虫抗药性。昆虫病原真菌飞虱虫疠霉是稻飞虱的天敌,了解该菌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是开发其生物防治潜能的必要前提。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飞虱虫疠霉侵染寄主褐飞虱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观察。飞虱虫疠霉的分生孢子接触到褐飞虱体壁后可迅速萌发产生侵染性芽管,侵入虫体。经过4d左右的体内潜伏期,飞虱虫疠霉菌丝重新在寄主体表出现。最先突破坚硬体壁的部位为虫体腹部。3种特化菌丝形成于虫体表面,包括假囊状体、假根和分生孢子梗。假囊状体向虫体四周空气中伸出,很可能是帮助真菌探知周围空气湿度状况并吸收湿气用于开启新一轮的侵染循环。假根将虫尸固定在原位植株上,利于之后分生孢子梗主动弹射侵染性分生孢子感染附近健康寄主。这次观察结果显示飞虱虫疠霉具备用于稻飞虱生防的潜能,有必要开展其扩大培养和剂型化研究推进该生防菌的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茂业  林华峰  金立  张松影 《昆虫知识》2011,48(5):1412-1416
本实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分生孢子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多分布在褐飞虱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主要以芽管或产生附着胞入侵,然后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菌体进入寄主血腔后,利用体腔内营养大量增...  相似文献   

10.
徐佳  王燕春 《菌物学报》2020,39(2):312-322
桔梗匍柄霉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病原菌为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本研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为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孢温度;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4,而最适合产孢的pH值为8;24h黑暗处理,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都最有利;PCA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桔梗汁液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最有利;可溶性淀粉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蔗糖最利于病原菌产孢;乙酰铵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都最有利;26.8μg/mL氟硅唑对桔梗匍柄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毒力持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光照对安徽虫瘟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惠萍  冯明光 《菌物学报》2000,19(3):348-353
在不同温度(10~30℃)与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离体产孢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安徽虫瘟霉产孢的温度为10~20℃,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快和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能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安徽虫瘟霉产孢的高温极限。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说明光照对产孢具有刺激作用。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计产孢量最高且持续产孢时间最长,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很低,显示光照在偏低温度下是影响安徽虫瘟霉产孢的关键因素。概而言之,光照主要影响安徽虫瘟霉的产孢量,而温度主要影响其产孢速率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温度与光照对安徽虫瘟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惠萍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0,19(3):348-353
在不同温度(10-30℃)与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离体产孢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安徽虫瘟霉产孢的温度为10-20℃,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快和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能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安徽虫瘟霉产孢的高温极限。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虫霉目的一个新种和3个新记录种。新种叶蝉虫疫霉(Erynia cicadellisLi et Fan sp.nov.)是我国南方稻叶蝉虫霉流行病的病原之一,与近缘种飞虱虫疫霉[E.Deiphaeis (Heri) Humber et Ben-Ze’ev]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孢子较大,且不具有假根。蚜虫疫霉[E. aphidis (Hoffm.) Humber et Ben-Ze'ev]系世界不常见种,国内首次在陕西岚皋及福州的桃蚜上记录;飞虱虫疫霉和佩氏虫疫霉[E.Petchii Ben-Ze'ev et Kenneth)皆系南方褐稻虱虫霉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田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罹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黄绿绿僵菌Mf82,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8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褐飞虱成虫毒力和几丁质酶活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侵入昆虫表皮的过程和体表的形态变化,进而分析侵入能力与几丁质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Mf82累计校正死亡率和几丁质酶活力均最高,为82.1%和9.78U/mg,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同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Mf82分生孢子既可以由褐飞虱体壁节间膜和凹陷处侵入,还可以从含几丁质较多的胸部背板侵入。比较9株绿僵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初始时间、产孢量和萌发率显示,Mf82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初始时间短、萌发率高和产孢量大等优点,可见筛选的Mf82菌株致病力强,在褐飞虱的微生物防治方面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草坪草离蠕孢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草坪离蠕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的致死温度则为55℃;该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中性偏酸性的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有利,而pH值为8.0时最易产孢;各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很大,单糖和双糖利于产孢,多糖对产孢的影响不大。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非常重要,无机氮效果较好,硝态氮好于氨态氮,有机氮效果最差。花粉、叶面物质和草坪草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铧  王松  张扬  温志强 《菌物学报》2014,33(2):440-448
通过菌丝对峙、双重培养,以及对发病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显微观察,探讨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MP0012)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在菌丝对峙生长阶段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不侵入双孢蘑菇菌丝体内,两者可交叉生长,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峙与双重培养均显示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会产生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双孢蘑菇菌丝扭结断裂。同时试验证实了双孢蘑菇菌丝会促进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和萌发、菌丝生长和发育。侵染实验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可直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引起双孢蘑菇子实体病害;对罹病子实体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发病前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绒毛状病原菌丝,菌柄中空,菌褶褐变腐烂并长出病原菌丝;发病中期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菌丝组织会出现萎缩裂解现象,在近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一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细胞壁被降解;发病后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组织基本消失。由此初步判断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寄生类型偏向于死体营养型。  相似文献   

17.
木霉菌T25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对T25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30℃时菌丝生长最快,25℃时产孢量最大。T25在pH值2~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5~6时生长最快,pH值为6时孢子产生量最大。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显著,并且明显促进孢子产生。淀粉、蔗糖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铵和蛋白胨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作用不同,VB1 VH、VB6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有利。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a2 有利于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2011年在韶关市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田埂杂草上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早稻上大量的褐飞虱1~2龄若虫被淘汰,3龄以上若虫及成虫不断转移扩散致使附近晚稻秧田和杂草上褐飞虱虫量突增;晚稻移栽之后,杂草及晚稻秧田的褐飞虱又向新插秧的晚稻进行转移,但成为有效虫源的虫量较少,因此,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晚稻秧田和田埂杂草可作为褐飞虱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栖息场所,在褐飞虱虫量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飞虱虫疠霉分生孢子在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下的存活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染色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0-30℃)和湿度(51-100%RH)组合条件下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分生孢子的存活率。在无放回抽样观察中,孢子弹射后第24h的存活率在51%、74%、85%、90%、95%和100%RH与不同温度的组合中分别为42-81%、69-89%、70-95%、67-100%、76-100%和56-100%。存放4个月后,不同温度下的孢子存活率在51%、74%、85%和90%RH下分别为55-74%、52%-87%、38-73%和1-65%。而在≥95%RH下孢子存活率24h后锐减,至第7d几乎全部失活。以上结果表明,弹射后的飞虱虫疠霉孢子在头24h的存活易受低湿影响,但存活下来的孢子能继续在低湿下存活较久;饱和或接近饱和的高湿度最不利孢子长久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