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腺苷-磷酸(AMP)对4个快反应巯基被修饰的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而该修饰的酶受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脱敏。AMP对酶抑制为半部位反应,酶受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脱敏则表现为全部位反应。经枯草杆菌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Ki(AMP)增大10倍,但受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性质不变。经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活性不再为AMP抑制,但果糖2,6-二磷酸对该形式酶的抑制作用则明显增强,由于该酶失去受AMP的抑制作用,因此AMP促进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性质亦随之丧失。据此提出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中果糖2,6-二磷酸不是结合在AMP结合部位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果糖1,6—二磷酸酯酶中果糖2,6—二磷酸可能与底物抑制的作用方式不同,因为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pH9.2的活性受到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而不受高浓度底物的影响。K+能增强果糖2,6—二磷酸对酶活性抑制,并能较大程度地解除过量底物的抑制。快反应流基修饰酶不再受较低浓度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但高浓度果糖2,6—二磷酸仍能抑制酶活性,其IC50增大40倍。修饰酶受底物抑制的阈值不变。为胰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受过量底物和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行为也不相同。以上结果可能提示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酸中存在既有别于AMP,又有别于过量底物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3.
几种高活性形式的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紫外差光谱与酶在尿素或盐酸胍中差光谱相似,它们的酶学性质及巯基暴露的程度各不相同,提示这些高活性形式的酶的构象呈稳定的松驰状态,构象松驰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受果糖2,6-二磷酸、AMP的过量底物抑制的酶处于帮种不同的低活性状态,它们的构象特征与R态相反,提示此三种低活性酶构象处于较紧凑状态,这几种T态酶巯基暴露的程度,受蛋白水解酶限制性酶解的速度不同,说明  相似文献   

4.
几种高活性形式的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酸的紫外差光谱与酶在尿素或盐酸胍中差光谱相似,它们的酶学性质及巯基暴露的程度各不相同,提示这些高活性形式的酶的构象呈稳定的松驰状态(B态),构象松驰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受果糖2,6-二磷酸、AMP和过量底物抑制的酶处于三种不同的低活性状态,它们的构象特征与R态相反,提示此三种低活性酶构象处于较紧凑状态(T态)。这几种T态酶流基暴露的程度,受蛋白水解酶限制性酶解的速度不同,说明这些T态酶的构象的紧凑程度是有差异的。蛇肌酶的不同的活化状态所具有不同的稳定的构象状态,在能量上可能相差很小,便于受到多种因子的调节。这可能是别构酶所普遍具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照光和黑暗条件下玉米叶片果糖-6-磷酶激酶-2和果糖-2,6-二磷酸酯酶的活力变化。当玉米植株从暗中转入光下后,其叶片PFK-2的活力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FBPase-2活力变化不明显;从光下转入暗后叶片PFK-2活力明显上升,FBPase-2活力仍无明显变化;其PFK-2/FBPase-2比值在光处理时下降,暗处理时上升。同时叶片中果糖-2,6-二磷酸的含量与PFK-2/FBPa  相似文献   

6.
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及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二磷酸果糖(FDP)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进行了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和最佳条件的研究。筛选出菌株HY2具有较高的产1,6-二磷酸果糖酶活力,高达160mgFDP/g wet cells,菌体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糖度为12柏林,培养温度为28℃,pH6.0 ̄6.5,菌体收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1,6—二磷酸果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果糖1,6二磷酸的方法及其生产。用卡拉胶包埋方法固定化酿酒酵母,对含葡萄糖1.0M,磷酸盐0.8M的糖磷液,PH6.5在37℃下进行磷酸化反应。反复分批转化20天以上,可达到平均产FDPH4 27.58mg/ml。最高为59.94mg/ml。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FDP)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进行了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和最佳条件的研究。筛选出菌株HY2具有较高的产1,6-二磷酸果糖酶活力,高达160mgFDP/gwetcells,菌体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糖度为12柏林,培养温度为28℃,pH6.0~6.5,菌体收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9.
低纯度的NADP+ 中含有一种在pH 9.2能够激活蛇肌果糖- 1 ,6 -二磷酸酯酶活力的物质 .经过分离鉴定 ,证明它就是 5′- AMP .该激活作用只有当较高浓度的Mg 2+ 存在时才表现出来 .在AMP的存在下 ,果糖 -1 ,6 -二磷酸酯酶的行为很像碱性酶 .Mg 2+ 激活动力学表明 ,AMP和Mg 2+ 在对蛇肌酶活力调节上存在着竞争关系 .AMP能解除高浓度Mg 2+对酶在碱性pH活力的抑制作用 .以往认为果糖- 1 ,6 -二磷酸酯酶由中性酶变成碱性酶均是由蛋白水解酶限制性酶解引起的 ;现报道 5′- AMP也能将蛇肌酶变成碱性酶 ,指出蛋白水解酶限制性酶解作用不是造成该酶由中性酶变为碱性酶的唯一原因 ,并且也可能有生理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10.
从鸡肝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分离的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残基245~468)已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并经分离得到纯化,使用悬滴气相扩散法成功地培养出该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单晶.该酶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1212或P43212,晶胞参数为:a=b=10.02nm,c=13.98nm,α=β=γ=90°.晶胞内每个结晶学不对称单位含有2个果糖-2,6-二磷酸酯酶分子.利用日本 Photon Factory同步辐射光源收集了分辨率为 0.32 nm的母体衍射据.  相似文献   

11.
致力于建立一条控制或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途径,选择对 进行代谢工程以便改进其光合固定CO2的效率。作为研究的初始阶段,将编码丙糖磷酸异构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及果糖-1,6-二磷酸酶的3个基因构建进一个由启动子trc控制的表达质粒pTrcFAT,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上述3个基因的活性共表达。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1L培养液获得的破菌上清液每分钟可以催化二羟丙酮磷酸(DHAP)转化成700μmol果糖-6-磷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这3个基因共表达的大肠杆菌-蓝藻穿梭表达质粒,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活性表达,当外泊基因的操纵子与载体质粒以大于1:1的比例进行构建时,可显著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及相应的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精氨酸残基被苯乙二醛或2,3-丁二酮修饰后,可导致酶催化活性以及对AMP抑制的敏感性的丧失。在修饰时,有底物或AMP存在,可分别保护酶的这两种性质,表明与活力有关以及与AMP抑制有关的是两类不同的精氨酸残基。在底物保护了与活力有关的精氨酸残基后,可以观察到修饰引起酶对AMP抑制的脱敏,完全脱敏后,每一亚基有2个精氨酸残基被修饰。在本文条件下,K~ 对酶的激活作用以及K~ 存在时酶对AMP抑制敏感性增强等性质均不因精氨酸残基的修饰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FruP_2ase)在K~+存在下或经枯草杆菌蛋白酶或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后,其中性pH的活力均有2倍或2倍以上增加。三种高活性形式的酶其紫外差光谱都同酶在尿素中的差光谱峰形基本一致。它们在受底物抑制的阈值、Mg~(2+)活化行为、K_m值、最适pH、同DTNB反应的能力以及巯基修饰后酶活力的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说明三种高活性形式的酶构象呈松弛状态,但是在构象上是有差别的。受AMP抑制的酶2个快速反应巯基被DTNB修饰后,其pH7.5活力增加到对照酶活力的2.5倍,在这种条件下可反应的总巯基数为4,这时酶仍可保持在高活性状态。而底物抑制的酶,则观察不到快反应巯基,这种条件下,可反应的总巯基数为14。说明受AMP抑制的酶的构象比受底物抑制的酶的构象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14.
在别构抑制剂AMP或底物果糖1,6-二磷酸(FruP_2)存在下,磷酸吡哆醛(PLP)分别专一性地修饰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FruP_2ase,E.C.3.1.3.11.)的催化部位或别构部位。测得了修饰在催化部位或别构部位的PLP的荧光寿命及其连续分布。通过荧光寿命分布宽度的比较,认为该酶的活性部位柔性大于别构部位的柔性。  相似文献   

15.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精氨酸残基被苯乙二醛或2,3-丁二酮修饰后,可导致酶催化活性以及对AMP 抑制的敏感性的丧失。在修饰时,有底物或AMP 存在,可分别保护酶的这两种性质,表明与活力有关以及与AMP 抑制有关的是两类不同的精氨酸残基。在底物保护了与活力有关的精氨酸残基后,可以观察到修饰引起酶对AMP 抑制的脱敏,完全脱敏后,每一亚基有2个精氨酸残基被修饰。在本文条件下,K~+对酶的激活作用以及K~+存在时酶对AMP 抑制敏感性增强等性质均不因精氨酸残基的修饰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比较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别构抑制剂AMP和它的类似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的结果表引,5′-AMP的嘌呤环上6位氨基以及核糖上5′磷酸基团是抑制剂和别构部位结合所必需的。8-BrAMP和5′-AMP具有相似的抑制能力,表明嘌呤环上的咪唑部分对于AMP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5′-d-AMP对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抑制作用比较特殊,按照50%抑制该酶时的抑制剂浓度计算,得到的抑制常数为3×10~(-6)M,其数值和5′-AMP的抑制常数接近。但是当抑制剂浓度增大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抑制程度只有60%左右。表明5′-dAMP和5′-AMP结合后,对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催化部位的影响不同,2′羟基和酶的结合可能和别构部位的信号传导到催化部位有关系。被水溶性羰二亚胺修饰的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受5′-AMP的抑制作用和5′-dAMP的抑制作用相似,推测这个传导变构部位的信息到催化部位去的基团有可能和羧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鸡肝-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6PF-2-K/Fru-2,6-P2ase)的单克隆抗体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鸡肝6PF-2-K/Fru-2,6-P2ase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最后获得7株单克隆抗体.其中6株抗体的抗原决定簇位于6PF-2-K/Fru-2,6-P2ase的酯酶结构域部分,而另一株H2的抗原决定簇则位于其激酶结构域部分.7株单克隆抗体都能引起鸡肝6PF-2-K/Fru-2,6-P2ase的激酶活力提高2倍左右,而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大致相同.它们激活该酶的酯酶活力至4倍左右,但却不影响分离的鸡肝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的酯酶活力.以上结果再次提示6PF-2-K/Fru-2,6-P2ase双功能酶和分离的Fru-2,6-P2ase结构域的酯酶处于2种不同的构象和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无二硫苏糖醇(DTT)存在下得到部份纯化的氧化型PFP酶,在广泛的pH范围内(pH6.0~9.0)失去其大部分对果糖2,6-二磷酸的敏感性。活化效应可藉与DTT保温得到恢复而不改变其最适pH值。在与DTT保温过程中,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逐步增加。氧化型酶的K_a值(对果糖2,6-二磷酸)在酶与DTT保温(pH8)1h之后从1400nmol/L下降到约50nmol/L。 在DTT存在下纯化的酶(还原型)经低浓度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处理,在使酶活性迅速失活的同时引起酶对果糖2,6-二磷酸脱敏。这一过程可为DTT处理所回复。从小麦胚中纯化的硫氧还蛋白h在恢复酶活性和酶的果糖2,6-二磷酸敏感性的效应中表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可能藉以改变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而调节PF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菠菜叶片提取液经PEG-6000沉淀、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分子筛SephectylS-300凝胶过滤得到两种分子量不同的依赖ATP的磷酸果糖激酶(PFK)。一为大分子酸型,分子量大于2000kD,其活力可被Pi、3-PGA、柠檬酸激活,被PEP强烈抑制,Pi能减缓此抑制作用,Mg2+为必需金属离子,但其浓度高于0.5mmol/L时酶活力降低;一为小分子酸型,分子量为300kD,其活性受Pi、3-PGA、柠檬酸和PEP抑制,Mg2+亦为必需金属离子,Hill系数为0.67,表现负协同效应。实验证明小分子酸型可能存在叶绿体中,大分子酸型属于胞质酶。  相似文献   

20.
通过RT-PCR,结果RACE技术,得到了玉米(Zea maysL.)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的全长cDNA克隆。命名为mF2K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mF2KP蛋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C端包含高度保守的催化功能区。N端为植物中特有的多肽,将mF2KP基因中一段包含完整催化功能区的片段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融合蛋白具有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Northern杂交证明在种子活力不同的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种子活力越高,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