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1年1-12月调查分析了韶关市南水水库、瀑布水库和花山水库3座大中型饮用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 南水水库为贫营养型水库, 全年以适应低营养盐环境的Lo和A等功能类群占优势, 枯丰两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变化不明显, 全年低浓度的氮、磷营养盐是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重要影响因子; 瀑布水库和花山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 虽然枯、丰两期Lo和A等功能类群占优势, 但在丰水期, 适应富营养环境的X1、MP和J等功能类群也占优势, 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动态变化相对明显, 枯、丰两期氮磷营养盐浓度差异、水体稳定性和透明度变化是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功能分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国佳  李秋华  陈椽  商立海  张垒  欧滕  高廷进  李钥  邓龙 《生态学报》2015,35(17):5573-5584
为了解贵州高原水源红枫湖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红枫湖浮游植物与水体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25个功能群,其中S1、F、J、B、D、S2、Y、LM是红枫湖主要代表性功能群,而W1、A、W2、K、X3出现频率较低,主要功能群生境特征都适应于中富营养水体,S1适应于透明度较低、混合程度较高的中富营养水体,F适应于深层混合的中至富营养湖泊,J适应于混合的高富营养浅水水体,B对分层敏感适应于中营养水体;各采样点主要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大体相同,枯水期、平水期各采样点功能群较少,丰水期功能群最为丰富;水温是影响红枫湖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变化的主要因子;浮游植物生长策略变化规律为:枯水期CR/R/S策略藻种→平水期R/CR/CS策略藻种→丰水期R/CR/CRS/C策略藻种,水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在物质供给、能量输入均较理想的条件下能充分生长,随着能量限制程度的增加而较其他类群更具耐受性;通过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体环境相互关系可以得出:红枫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博斯腾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博斯腾湖大湖区17个采样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体主要理化因子进行了4次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17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7种(属), 其中优势种(属)9种。浮游植物群落全年均以硅藻为主导, 冬、春季节, 浮游植物组成呈硅藻-甲藻型, 优势类群主要为贫-中营养型浮游藻类, 到夏、秋季节逐渐形成硅藻-绿藻型, 以富营养型的浮游藻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512.95) mg/L, 生物量季节变动显著, 峰值出现在夏季, 冬季最低。基于Canoco的多变量分析表明: 环境变量共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总变异的54.5%, 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其次为枝角类丰度。水中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子, 同时浮游植物对水体有机物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浮游植物是水库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物组成,因其对水体环境的变化敏感而常被用于指示水体生态系统状态.为了解功能群(FG)和形态功能群(MBFG)两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在指示水库环境变化中的适用性和差异性,本研究以青狮潭水库为例,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对该水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应用两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分析了青狮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并比较了两种功能群分类方法在指示水库环境状态中的应用及差异.结果表明:青狮潭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09种,可划分为17个FG功能群和5个MBFG功能群.两种功能群分类法的结果都表明青狮潭水库为中-富营养水体;在一年周期的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中,FG优势功能类群指示大坝和库中群落分别经过8、9个演替阶段,而MBFG优势功能类群指示大坝和库中群落均经过8个演替阶段.冗余分析表明,在相同环境梯度上,FG功能类群的响应比MBFG功能类群更灵敏,尤其是对pH值和硝态氮浓度的响应.在探究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上,采用FG功能群分类方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高健  周敏  闵婷婷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3,32(5):540-546
】该文于2010 年5 月—2011 年3 月对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区和未修复区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修复区和未修复区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共计 21 个,其中修复区R1和R2分别有20 个和21 个,未修复区UR有18 个。在修复区,以适应生长在清水态、较低营养盐水平的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为主,而在未修复区以适应生长在浑水态、较高营养盐水平的功能类群为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适应生长在清水态、较低营养盐水平的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与沉水植物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关系;相反,适应生长在浑水态、较高营养盐水平的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与沉水植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总氮、总磷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营养盐的降低和沉水植物的出现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发生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南省主要供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2011年8月和12月对海南省五座典型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158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共鉴定出26个不同的功能类群,其中优势功能类群有7个,分别是以硅藻为代表种的C和P;以蓝藻为主要代表种的S1和K;以绿藻为主要代表种的J和F;以及以甲藻为主要代表种类的Lo。适应混合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P、S1和F,适应较高营养水平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K、J和C,以及大中型水体中广泛分布的功能类群Lo。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结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水期浮游植物主要以C、P和S1功能类群为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类群Q指数指出赤田水库和松涛水库丰水期为贫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石碌水库全年均处于中营养状态;永庄水库和万宁水库是丰水期为富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刺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刺参池塘养殖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水体氨态氮含量高、病害严重、单位产量下降等.传统药物弊端较多,微生物方法成为降解水体中氨态氮含量和预防病害发生的新的有效途径.综合阐述了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氨态氮对刺参的危害和微生物降解氨态氮的利弊,并介绍了水体中氨态氮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以及现有微生态制剂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方法降解刺参养殖池塘氨态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近年来北部湾常见的有害藻华原因种,涠洲岛海域作为广西沿海藻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该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探究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的状况及藻华的发生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2017年3月下旬涠洲岛周边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区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藻华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磷含量与细胞及囊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本次藻华主要受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含量影响,多个调查站点的无机氮/无机磷(DIN/DIP)<10,且硅酸盐/无机氮(SiO32–/DIN)>1,表明这些站点存在氮限制现象,而氮限制可能是本次藻华消亡的主要因素。调查区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8种,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04×108 cells/L,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8.28%。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有利于球形棕囊藻成囊的链状硅藻种类具有相对较大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9.
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对烟台四十里湾15个站进行了11个航次的浮游植物群落调查, 并同步监测其它环境因子(表层水温、盐度、透明度、无机氮等)。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39属82种, 其中硅藻13科30属68种, 是构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类群; 甲藻7科8属13种, 金藻1科1属1种。浮游植物丰度与种类多样性年度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模型, 种类数最高峰出现在9月(48种), 次高峰为4月(40种), 5月浮游植物种类最少(12种); 丰度最高值出现在10月(9264.9×104 cells·m-3), 次高峰3 月(1039.0×104 cells·m-3), 最低值同样出现在5月(31.5×104 cells·m-3)。调查期间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60%水平聚类分为四个类群: 类群I为5月浮游植物群落, 类群Ⅱ以11月至次年1月为代表的冬季浮游植物群落, 类群Ⅲ为7—10月的夏秋浮游植物群落, 类群Ⅳ为3、4、6月的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表层水温、盐度、磷酸盐和无机氮等环境因素影响, 其它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研究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2个生态类群:(1)暖温带近海类群,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拿卡箭虫(S.nagae)等;(2)暖水性外海类群,代表性种类有肥胖箭虫(S.enfla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等。结果表明,8月份南麂列岛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出现最高值,9、10月份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78~4.38,平均3.99;保护区内浮游动物数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乳山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1995年乳山湾6~9月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关系,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数量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无机氮和无机磷与浮游植物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80。而溶解氧和叶绿素-a与浮游植物呈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5。由N/P分析,除8月下旬外,其它月份无机氮对于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均显得相对紧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对饲料氮磷比(N:P 比)的响应,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集约化养殖池塘开展不同N:P 比饲料投喂的观测试验。设置两个处理组进行对比试验, 分别投喂N:P 比为4.74(A 处理)和8.63(B 处理)的配合饲料, 进行为期10 周的观测。结果表明, B 处理组观测到更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 推测浮游植物可能加速了水体食物链的物质循环效率,这解释了B 处理组具有更高饲料效率和更高鱼产量的原因。B 处理组中绿藻成为优势种类, 蓝藻相对生物量显著低于A 处理组, 生物多样性也较低。因此草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过低N:P 比的饲料不利于鱼产量提高, 合理的N:P 比(8.63)可以更好地促进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 抑制可食性较低的蓝藻生物量比例, 间接提高饲料效率, 达到养殖增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黑白瓶测氧法测定 ,山东省高青县赵店渔场盐碱池塘鱼类生长期内 (4— 9月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9 42± 4 2 1gO2 (m2 ·d) ,日P/B系数平均 0 2 4± 0 18,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平均 1 5 3%。无鱼对照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养鱼池。回归分析表明 ,浮游植物现存量、透明度、水温、盐度是决定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营养盐中磷比氮的限制作用大。文中探讨了养鱼池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对虾-鲻鱼(SM)、对虾-罗非鱼(ST)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含量、颗粒物质、浮游生物以及对虾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 研究了鲻鱼(Mugil cephalu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对虾养殖池塘内(1000 m2)的生态效益。实验时间为100 d。结果显示, 实验期间SM 和ST 组池塘水体中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在实验中后期, SM 组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NH4+-N、NO3 -N)低于ST 组, 然而TN 含量却高于ST 组, 且在实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同时, SM 组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含量高于ST组, 表明SM 池塘水体中较高的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2 个混养池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6.83 μg·L–1 和4.35-15.32 μg·L–1, 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 鲻鱼的扰动可以促进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NH4+-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 对虾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 鲻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 罗非鱼通过围网隔离养殖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鲻鱼和罗非鱼对养殖系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西溪湿地封闭水塘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于2009年9月对该区域费家塘生态保育区内31个池塘水体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并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观察到浮游植物124种,隶属7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61属;物种数上,绿藻门最多,蓝藻门和隐藻门的物种数虽少,但数量上却占优势;基于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利用双向指示物种分析(TWINSPAN)将31个样点分为4组,各组样点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第一轴上得到较好的分化,说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态氮、磷酸盐、透明度、色度、高锰酸盐等是影响区域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猫跳河是典型喀斯特河流,其下游水库为贵阳市重要饮用水源。为探究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基于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于2020年6月、8月和11月对浮游植物与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7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时空异构,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11×106~17.71×106 cells·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9.85~1256.16μg·L-1;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4个功能群,其中B、MP、S1、Y和D为猫跳河流域主要优势功能群,功能群D的生物量在8月达到峰值1256.85μg·L-1,主要优势功能群适应生境均为浑浊的中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显著时间演替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pH和电导率是影响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动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池塘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亭  张悦  刘云波 《植物研究》1991,11(2):101-108
本文应用黑白瓶法测定了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分析了初级生产力与主要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晴天,水柱的最高生产层常出现在水下0.5倍透明度左右的水层,此处光强约为20000Lx,补偿深度常随天气变化。#br#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与生物量和镁之间常表现出正相关。生长季节内单位水面下浮游植物的P/B系数为177.7,日平均1.4。浮游植物对总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31%。氮是三江平原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赵旭辉  孔繁翔  谢薇薇  史小丽 《生态学报》2012,32(21):6880-6891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CO2水平不断增加,预计在21世纪末将增至现有水平的两倍,达到750 μL/L。作为全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浮游植物应对CO2水平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必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和碳、氮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全球CO2水平的升高将显著改变水体的碳化学环境,淡水生态系统(湖泊和河流)由于容量小变化比海洋更为显著。水体碳化学环境的改变首先会影响浮游植物个体,在高CO2水平下,浮游植物的细胞会有变小的趋势,并且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细胞较小或者不具有碳浓缩机制(CCM)的浮游植物增加较多,此外浮游植物细胞的化学元素计量值也将显著改变。随后浮游植物个体水平上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例如水体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水体微食物网结构的变化等。此外浮游植物对CO2水平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程度还与水体的营养水平有关。总结了大气CO2水平升高对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黄柏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磷矿开采导致的颗粒磷排放、地表径流汇聚沉积等会对流域内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产生较大影响。为研究黄柏河流域磷矿开采后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0年的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分别对黄柏河流域10个监测断面水质和浮游植物采样。根据地区划分法和NMDS分析法将研究区分为磷矿开采影响区(A组)和非影响区(B组),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得到A组和B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A组优势属为隐藻(Cryptomonas)、舟形藻(Navicula)和小环藻(Cyclotella);B组优势属为隐藻(Cryptomonas)和针杆藻(Synedra),且B组中物种数多于A组。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氨氮、氟化物、总磷对黄柏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影响较大,且A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总磷、溶解氧和水温呈负相关,与氟化物呈正相关;B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溶解氧、总磷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虾贝混养池中的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转化过程影响因素仍以自然因素为主,放养青蛤对其变化规律影响不明显.放养青蛤的池塘水体和底泥总氮含量明显栽低于未放养青蛤的池塘,平均值分别为17.08 mg/l、0.075 mg/g和24.42 mg/1、0.11 mg/g.实验说明混养青蛤可以减少养殖池塘中总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