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I类分子主要递呈来自于细胞内的内源性抗原,而其递呈外源性抗原称为MHC I类分子交叉递呈。MHC I类分子交叉递呈的发现,为研究外源性抗原的递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MHC I类分子抗原交叉递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身又包括两种不同的途径,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d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依赖性途径和TAP非依赖性途径,并涉及到许多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分子伴侣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就MHC I类分子对抗原的交叉递呈的途径、与交叉递呈相关的细胞系以及一些影响交叉递呈途径的因素进行综述,展望了交叉递呈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MHC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的表达和调控影响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能够诱导肿瘤免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根据肿瘤免疫中涉及的MHC分子参与的抗原递呈及T细胞受体识别等机理,在临床上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因此,了解MHC分子与肿瘤免疫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非常必要。现从MHC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免疫及治疗领域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用中国人群常见的MHCⅠ类分子HLA-A2.1和HLA-B51限制性恶性疟CTL抗原表位, 构建了单表位重组疫苗pcDNA3.1/tr和pcDNA3.1/sh,再将上述表位DNA序列串联,构建成双表位重组疫苗pcDNA3.1/ts.将3种重组疫苗分别转染C1R/HLA-A2.1和K562/HLA-B51细胞后均证实表达.单表位重组疫苗pcDNA3.1/tr和pcDNA3.1/sh的表达分别促进细胞表面HLA-A2.1和HLA-B51的稳定性.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上述表位促进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组装,并提示特异性表位在细胞表面的递呈.双表位重组疫苗pcDNA3.1/ts在以上两个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与两个单表位微型基因的表达结果相似,证明双表位肽的串联编码构型不影响肽链中不同表位的特异性抗原递呈.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具有广泛覆盖率的多表位恶性疟重组CTL疫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与常规体外CTL实验不同,本研究观察微表位基因在表达特定MHCⅠ类分子的人细胞中进行内源性抗原递呈的过程,其方法更接近人体内环境,对于人类CTL抗原表位的确定和人重组CTL表位疫苗免疫原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Ⅱ类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及分子伴侣I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MHC Ⅱ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并着重对MHC Ⅱ抗原提呈通路中的分子伴侣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的结构、功能研究的近期进展作了回顾,对近年来开展起来的利用Ii链作为内源性靶向载体,将目的抗原表位内源性靶向MHC Ⅱ抗原结合凹槽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内源性靶向为疫苗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可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肿瘤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相似文献   

5.
很多研究表明T细胞免疫在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预防重症死亡中起到关键作用。T细胞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递呈的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结合的短肽,因此新冠T细胞多肽疫苗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三条C57BL/6J小鼠MHC II类分子限制性的新冠T细胞表位多肽分别结合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市使用的佐剂:铝佐剂,5’cytosine-phosphateguanine 3’oligonucleotide(CpG-OND,以下简称CpG)佐剂以及铝加CpG佐剂制备成小鼠新冠T细胞多肽疫苗,通过皮下、肌肉、滴鼻(CpG佐剂组别)三种给药方式两次免疫C57BL/6J小鼠,在二免后14 d和6个月(CpG佐剂组别)后利用荧光免疫斑点实验(FluoroSpot)评价疫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的辅助型T细胞1(T helper 1 cell,Th1)应答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  相似文献   

6.
分子佐剂C3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3d是补体C3不可再被酶解的最小片段,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建立之前,C3d可识别非已抗原并与之共价结合,增强了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能力、降低了B细胞的活化阈、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促进抗体亲和力成熟等。近年来研究显示,C3d还可以促进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改变机体免疫应答模式。所以,C3d是连接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本文对C3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作为分子佐剂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MHC-1类分子限制性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应答占有着重要地位,对其抗原呈递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基础免疫学研究的热点,MHC-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呈递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些伴侣分子如钙连接蛋白,钙网蛋白等在其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抗原多肽的处理,转运及其MHC-I类分子-多肽复合物的分泌表达等3个方面概述了当前对其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CD1分子是不同于MHC1类和Ⅱ类分子的第三类抗原 递呈分子,它能将脂类抗原递呈给某些亚群的T细胞,这些受CD1分子限制的T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T细胞发育、免疫调节、粘膜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辅助T细胞在淋巴结中识别树突细胞或B细胞表面的MHCⅡ分子呈递的抗原而被激活,从而启动免疫应答的后续步骤。但是MHCⅡ分子所呈递的绝大部分是自身抗原,大多数时候辅助T细胞只能遇到这样的MHCⅡ分子而不能激活。那么自身抗原在免疫应答中有什么意义呢?最近的一项研究中,Fischer及其同事首先报道了自身抗原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预测与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 *0201限制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方法 以国人常见的HLA-A*0201位点为靶点,依据生物信息学软件扫描烟曲霉特异性抗原Asp f16的全部427个氨基酸序列.使用HLA-A *0201转基因小鼠制备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和CTL.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MHC Ⅱ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的表达来验证其是否成熟.ELISPOT试验检测烟曲霉抗原多肽特异性CTL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四聚体(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CTL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亲和性.结果 根据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半衰期评分,选择了3个HLA-A*0201限制性抗原表位.流式细胞仪分析示成熟DC高表达HLA Ⅱ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高亲和性.ELISPOT实验结果 表明烟曲霉抗原肽体外可以活化CD8+CTL,被负载了抗原肽的DC刺激活化后可以产生IFN-γ.结论 本研究成功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可作为疫苗设计的候选表位,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烟曲霉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煜  封青  胡军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3):440-443
随着抗原递呈机制与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识别机制的揭示、众多重要的人细胞因子及其功能的发现、分子克隆与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肿瘤等疾病临床治疗新思路、新方法的研究热点,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也在近20年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此,我们简要综述近年来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T细胞在抵抗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宿主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MHC分子递呈下,外源抗原接触T细胞受体(TCR)从而启动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激活,并且这种激活也需要诸如CD28之类的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参与。这种TCR-CD28共刺激触发信号事件级联反应,启动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分化。T细胞激活后会引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会有效地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和发生病变的细胞,同时也通过区分自我抗原和外源抗原,避免  相似文献   

14.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磊  赵德  高凤山 《生命科学》2012,(7):686-69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首先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发现,进而以此命名。随着其抗原结合分子及T细胞信使生物学功能本质的揭示,关于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并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论述了近年来猪MHC(SLA)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SLA的分类及多态性、SLA分子结构特点、SLA分子功能及SLA分子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IITA)为非DNA结合蛋白,在MHC Ⅱ类基因的转录激活过程中以协同激活分子的形式发挥主导开关的作用。CIITA还可以调节其他与抗原递呈相关的基因,如H-2M基因、Ia相关恒定链(Ii chain)基因等。结构上,CIITA分子又是NOD样受体(NOD-likereceptor,NLR)家族成员之一,其功能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除此之外,CIITA在T细胞分化、FasL介导的细胞死亡、胶原的合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免疫相关抗原T细胞表位的鉴定与筛选是疫苗开发的关键之一。目前,基于对天然MHC配体或合成肽与MHC分子结合特性的分析,若干计算机算法已被用于MHCI/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预测。而且,基于对蛋白酶体裂解片段的分析,开发了预测蛋白酶体酶切位点的算法。为进一步证实预测的表位肽在体有效性及免疫原性,若干实验技术也被相继开发和应用。同时,若干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活化T细胞针对表达特定抗原靶细胞的免疫识别和T细胞活化后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产生。该综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一类定植于动物肠道,可辅助动物消化功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可影响肠道免疫系统,有益于动物健康的重要调节性菌群。该类菌群与动物肠上皮细胞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包括菌体表面分子如磷脂壁酸(phosphatidicacid,LTA)、表面层蛋白(Slayerprotein)等与宿主的粘附相关蛋白分子结合,通过占位效应抑制有害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益生菌还可刺激肠道细胞分泌B防御素2、细菌素和有机酸等可抑制甚至杀灭有害菌群;在益生菌作用下,肠道上皮细胞可增强粘液糖蛋白、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等分子的表达,加厚并加固肠道黏膜屏障;益生菌相关抗原可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TLRs等)分子结合,激活递呈细胞,启动各免疫细胞的交互作用,调节肠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脂筏与T细胞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通过MHCⅠ/MHCⅡ类分子提呈供T细胞识别。TCR对抗原的识别引起一系列下游信号事件的发生,最终使T细胞激活,但对TCR复合物结合抗原后引起胞内区磷酸化的早期事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最近的研究揭示脂筏参与了这一早期信号事件的发生。脂筏是一种膜脂双层内含有的特殊微区,T细胞膜表面参与T细胞激活的各种关键信号分子都定位于脂筏。T细胞激活过程中脂筏通过聚集和重分配形成一个信号转导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肽大部分来源于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抗原肽直接体现细胞内功能蛋白质的部分变化,蛋白酶体、氨肽酶和抗原转运体(TAP)参与调控抗原肽的生成。在MHC的组装、折叠过程中,抗原肽促进各亚基的结合和折叠进程;而在起始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肽不仅诱导T细胞抗原受体的特异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延长MHC同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结合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肽大部分来源于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抗原肽直接体现细胞内功能蛋白质的部分变化,蛋白酶体、氨肽酶和抗原转运体(TAP)参与调控抗原肽的生成。在MHC的组装、折叠过程中,抗原肽促进各亚基的结合和折叠进程;而在起始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肽不仅诱导T细胞抗原受体的特异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延长MHC同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结合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