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尽管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推广度及疗效仍极为有限。新近研究发现,经典抗疟一线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抗肿瘤活性。大量研究提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通过细胞毒性效应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也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另一方面,可通过凋亡、自噬、铁死亡途径导致细胞死亡。还可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然而,尽管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潜能,但其作用机制仍十分复杂。本文就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药及其天然活性成分为现代医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活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具有起效快、药效高、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如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目前,在认识青蒿素类化合物抗癌分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为新型一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的具有抗疟活性的药物成分,青蒿素内含的过氧桥结构可以生成大量的如蒿甲醚、蒿乙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目前已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寄生虫、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等多重功效。介绍了青蒿素在临床应用的近期情况,并对其在抗肿瘤等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这种价廉、低毒的药物在救治身患疟疾的濒危患者的同时,在抗肿瘤治疗等领域中也能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其衍生物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逆转肿瘤细胞的多重耐药;具有放射增敏效应.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安全低毒,有望成为新型的广泛、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的可溶性衍生物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以及白血病等多种人类常见肿瘤。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增敏抗肿瘤化疗药物等。近年来有新的研究表明,ART亦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作用,且抗氧化可能也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本文对近年来ART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作了全面的归纳分析,并对ART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类不仅本身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发现其经过修饰后的衍生物也具有独特的作用.糖类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对寻找新型糖类抗肿瘤药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酮的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个亚类,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等.本文以化学修饰的黄酮衍生物为例,综述了具有抗多药耐药、抗肿瘤、抗菌等活性的黄酮衍生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及其半合成衍生物(ARTs)是一类有效的抗疟药物。最近研究显示,ARTs具有抗癌作用,其主要机制是产生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和阻滞细胞周期等。ARTs能抑制实体肿瘤的生长,表明其可用于抗肿瘤新辅助疗法中。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在体内实验中对乳腺、肺、胰腺和神经胶质瘤癌细胞有很好的化疗效果,提示其可用于联合抗癌疗法中。现就ARTs的抗癌机制以及其作为抗癌剂的疗效、安全性和剂量范围等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异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大豆苷元的生物利用度以改善其抗肿瘤活性,利用前药原理对大豆苷元进行修饰。本文根据前药原理成功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衍生物(3~7),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MS、元素分析和。HNMR确证。体外细胞初步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标题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植物作为一类有益健康的天然产品受到诸多关注。其中,褐藻科植物和褐藻的粗提取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显示出极大优势。鉴于此,褐藻粗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褐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引起制药领域的极大兴趣。褐藻多糖包括褐藻胶、岩藻聚糖和褐藻淀粉等,主要来自海带、巨藻、泡叶藻、墨角藻等海藻植物。研究发现,褐藻糖胶的衍生物及海藻酸钠的衍生物具有降血压、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的人工合成多肽受到广泛的关注.尽管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抗肿瘤肽类药物的半衰期较短,但抗肿瘤肽类药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分子量小、抗肿瘤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并且易于合成和改造.目前,多种抗肿瘤肽及其衍生物已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以肽为基础的治疗不仅高效低毒,还可以增加肿瘤对其他治疗方法的敏感度,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将具有重要价值.综述了诱发肿瘤坏死活性肽、细胞凋亡肽及功能阻断肽等几种新型天然抗肿瘤活性肽诱发肿瘤死亡的作用,并归纳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药用真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且有副作用小或食药同源等特点。但目前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而复杂,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该文主要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真菌种类、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药,临床治疗和动物试验中发现肝素还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在肝素多种抗肿瘤相关的生物活性中,竞争性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的黏附作用最为关键,决定了肝素抗肿瘤转移能力的大小,这种与肝素的抗凝机制不同。通过对肝素分子基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消除其副作用的危险,得到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的肝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差、系统毒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利用聚乙二醇材料构建前药或合适的 递药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备受广大药学研究者的关注。以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分子荧光特性的阿霉素为例,综述聚乙二醇在化疗药物 前药和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制备等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斑蝥素(Cantharidin)是一种可从昆虫斑蝥虫体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因其毒性强烈,受限于临床应用。人工合成的斑蝥素衍生物如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甲基斑蝥胺等,毒性低,疗效显著。本文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充分利用斑蝥素这一中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如绿原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等具有天然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炎等重要的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药用开发前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或者化学合成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存在含量低、提取效率不高、催化成本高昂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异源合成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的研究已逐渐展开。对微生物异源合成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合成途径的最新进展以及代谢工程策略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15个新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其结构都通过1H NMR、13C NMR、IR和HR-MS鉴定。所有衍生物采用MTT法对A431和H1975两种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大多数衍生物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对硫辛酸进行酯化修饰不仅可以提高它的脂溶性,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硫辛酸衍生物,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硫辛酸衍生物的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硫辛酸衍生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原子水平上揭示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抗疟活性之间的关系,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青蒿素及其类似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分子的平衡构型、Wiberg键级、溶剂化能、偶极矩和静电势等方面分析了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疟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结构中七元环上的过氧桥键、醚氧键以及六元环上的内酯结构是其抗疟作用的关键活性位,过氧桥键处负的静电势越多,青蒿素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越强,分子的抗疟活性越强。理论预测四个药物分子的抗疟活性顺序为:青蒿素<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与实验活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药物,常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包括心肌毒性,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在维持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其心脏毒性,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监测技术的进展、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心肌保护剂的进展.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使得对心肌损伤的监测更敏感、更便于操作.抗肿瘤药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如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Z)及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anthracyclines)等高效低毒药物在增强了其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其心肌毒性,减少了心肌病的发生率.另外制定化疗方案前应充分评估患者高危因素,限制累积剂量的应用也明显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心肌毒性.心肌保护剂的应用也已成为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的有效手段,如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表明DEX的使用并不影响抗肿瘤药物原有的抗肿瘤活性,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