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益生菌粘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是它的一种益生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嗜酸乳杆菌NCFM对粘附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GO (Gene Ontolog) 分类筛选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中的粘附相关基因,通过体外Caco-2细胞培养模型和体内小鼠粘附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粘附相关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经NCFM作用后,12个粘附相关基因呈上调表达。利用Real-time PCR验证,12个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经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后亦均同样为上调表达,其中CCL2基因上调表达最为明显。【结论】经体内外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粘附肠上皮细胞后能够引起宿主粘附相关基因出现特定表达变化,为今后深入揭示其粘附作用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大鼠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AAR)的习得和消退为学习记忆的指标,研究了海马内生长抑素(SS)和γ-氨基丁酸(GABA)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经训练而建立了AAR的大鼠,其海马内SS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海马内GABA含量却明显降低;(2)海马内注入SS的耗竭剂半胱胺(Cys,20g/L)使大鼠AAR的习得受到明显损害,AAR的消退显著加速,海马内SS明显降低,而GABA含量却显著升高;(3)海马内注入GABA(200g/L)使大鼠AAR的消退显著加速的同时,其海马内SS含量亦显著降低。由此表明,海马内SS可能有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而海马内GABA升高则有相反的效应;二者在海马调控学习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嗜酸乳杆菌NCFM作为一株具有良好益生功能的模式菌株,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作用后的宿主细胞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生物、食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方法】将嗜酸乳杆菌NCFM和Caco-2细胞共同培养2h,提取Caco-2细胞的总RNA,并将RNA反转录成cDNA,与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后进行图像扫描和数据分析,并采用Real-time RT PCR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了Caco-2细胞经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2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为508个,其中有473个基因上调,35个基因下调,初步推测Caco-2细胞能诱导多个基因的表达,以发挥嗜酸乳杆菌NCFM的益生功能。并且经Real-time RT PCR验证,表达差异显著的3个免疫调节相关基因CCL2、PTX3和TNFRSF9的确在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期间高表达。【结论】以上这些结果促进了对嗜酸乳杆菌NCFM益生功能的认识,也为揭示该乳酸菌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沿368~591 mm降水量梯度选取7个调查地点、共63个调查样点,在每个样点选择恢复年限相近的林地、草地和农地,调查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分析气候、土层深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黄土丘陵区368~591 mm的降水量范围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8.70 g·kg-1)>林地(7.88 g·kg-1)>农地(7.73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草地(20.28 kg·m-2)>农地(19.34 kg·m-2)>林地(17.14 kg·m-2).林地、草地、农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分析表明,不同降雨梯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01),土壤有机碳含量(r=0.838,P<0.001)与年均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由北向南(以最北端鄂尔多斯为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沿着368~591 mm的年均降水量梯度的递增速率为0.04 g·kg-1·mm-1,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递增速率为0.08 kg·m-2·mm-1.年均降水量、土壤黏粒含量、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和农作物根系密度可较好地模拟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NCFM对肠道上皮细胞中免疫与炎症介质因子PTX3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调节机制。【方法】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0、2、4、8和12 h,提取细胞RNA,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PTX3基因的表达。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0、0.5、1、2和4 h,提取细胞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水平;用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PDTC预处理Caco-2细胞30 min,然后加入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2 h,提取细胞RNA,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PTX3基因的表达。【结果】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后能诱导PTX3的表达,并且在共培养4 h的时候PTX3的表达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嗜酸乳杆菌NCFM能快速的诱导NF-κB的磷酸化,并且在加入其特异性抑制剂PDTC后,PTX3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后能够通过迅速激活NF-κB途径暂时性的调控PTX3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观察了用强电刺激猕猴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对海马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海马单位放电频率,多数增加,部分减少,少数不变;侧脑室注射吗啡后,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增频反应的单位增多,减频反应的单位减少。(2)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明显拮抗吗啡的上述作用,使发生增频反应的单位减少,减频反应的单位增多。由此表明,迷走传入冲动可影响海马单位放电活动。并且提示,胆碱能纤维与海马脑啡肽能神经元之间存在着机能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克隆获得牛凝乳酶原基因的cDNA序列, 测序后与GenBank中凝乳酶原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比对统计分析显示, 该基因为牛凝乳酶原B基因, 与已知牛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凝乳酶原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8种哺乳动物凝乳酶原基因密码子一、二、三位点的碱基偏倚度分别为:6.227、1.042和1.456。这表明该基因具有整体保守性和突变位点偏倚性两个特征, 可以作为哺乳动物系统进化的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构建的该基因系统进化树一致表明, 偶蹄动物与灵长动物的亲缘关系比偶蹄动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比偶蹄动物与食肉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远, 并且18种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与动物种系进化关系一致, 为哺乳动物系统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佐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改良粗肋草叶色和优化粗肋草设施栽培体系,该研究以粗肋草品种‘吉利红''的水培苗为材料,设置6种光质(白光、R:B=1:1、R:B=1:2、R:B=2:1、R:B=1:3、R:B=3:1,其中R、B分别代表红光、蓝光)和2种光周期(8、12 h·d-1)交叉培养,测定粗肋草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和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PAD)值、花色素苷含量和叶片颜色参数(色相值a*、色相值b*、明度值L*、色调角h*),研究粗肋草对红蓝光质和光周期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1)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生物量的积累,其中LP11(R:B=1:3×12 h·d-1)处理的粗肋草苗木干重、鲜重均为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积累; 其次是LP5(R:B=1:3×8 h·d-1)处理。(2)相同光质条件下,8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SPAD值比12 h·d-1光周期处理高,12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高于8 h·d-1光周期的处理,LP11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花色素苷含量最高。12 h·d-1光周期培养的粗肋草叶片颜色参数a*、b*值比8 h·d-1光周期高,h*值比8 h·d-1光周期低。(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P11处理在促进粗肋草生长及叶色改良方面效果最好。综上认为,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的生长和叶片颜色变化,其中LP11处理为最佳光质和光周期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