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都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家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占该公约应保护植物的90%以上,是植物保育中的"旗舰"类群。因此,依托现有资源开展兰科植物研究和保育,对其保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兰科植物研究及保育研究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广东省的兰科植物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育, 保存我国重要野生植物资源, 在2017-2019年间,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手段、专家快速评估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评估技术以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Friedman检验的统计方法, 对广东省自然分布的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濒危等级评估, 并对其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中的就地保育情况和全国植物园中的迁地保育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广东省分布有兰科植物80属235种, 其中广东特有种20种; 广东兰科植物受威胁物种有186种, 其中极危11种、濒危114种、易危61种; 就地保育的兰科植物有111种, 迁地保育的兰科植物有156种, 就地和迁地共同保育的兰科植物有96种, 保育的有效程度较低; 另外, 就地、迁地、就地和迁地共同保育的兰科植物之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保育工作缺乏选择性和针对性。基于此, 我们建议广东兰科植物的保育工作应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持续的野外监测、提高保育物种的数量、优化迁地保育物种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完善迁地保育和就地保育之间的协同性, 同时也应重视立法和公众教育, 并构建广东兰科植物保育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3.
高越  郭顺星  邢晓科 《菌物学报》2019,38(11):1808-1825
自然环境下,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需要和适宜的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因而与真菌有天然的共生关系。自身繁殖率低加之近年来栖息地环境破坏导致兰科植物资源更加濒危,而通过筛选适合的真菌进行种子的共生萌发可以有效地实现兰科植物的种质保育及濒危种类野生居群的生态恢复。本文对地生型、附生型以及腐生型等兰科植物已发现的萌发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发现担子菌门的胶膜菌科、角担菌科以及蜡壳耳目真菌为已报道共生萌发真菌的主要类群;同时对兰科植物种子的共生萌发机制,包括形态学机制、营养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论述,但是当前关于兰科植物和真菌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对共生萌发真菌在兰科植物保育和繁育中的应用以及共生萌发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超  刘锋  安明态  杨焱冰 《广西植物》2022,42(2):240-246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有较高的环境要求和较强的生态系统依存性.由于很多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各地采挖频繁,导致其受威胁十分严重,已成为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该文基于文献资料和近年来课题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贵州省野生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状况、就地保护现...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连续检索表相比,基于计算机等数字终端的多通道交互式检索表具有很多优势,如易于携带、实时更新、界面直观、使用方便、用户广泛、产生新数据集且便于研究以及能够推动分类学知识的普及等。本文以兰科植物为例介绍了交互式检索表的特点、程序建立和应用。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旗舰类群,具有很强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中国兰科植物种类繁多,分类困难。我们在自主研发交互式检索表软件MagIden的基础上,以《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的描述为依据,制作了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电子检索表,为分类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鉴定中国兰科植物的中英文双语工具;同时,交互式检索表生成的MVSP和Bayes形态特征数据集可用于聚类分析和分支分类学研究。交互式检索表在数据积累、更新和分析利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提高传统植物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兰科植物属的界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736属28,000种(Chase et al.,2015,Dressler,1993),广泛分布于大部分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尤其以热带地区最为丰富。兰科植物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类群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全世界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为《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占该公约保护植物种类的90%以上。中国是野生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兰科(Orchidaceae Juss.)是被子植物最大科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具生态、观赏、药用、食用、文化、科研等多重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保护类群。中国是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从原始类群到高级类群的一系列进化群以及复杂多样的地理分布类型。对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和濒危、保护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并针对未来兰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发布打开了我国兰科植物保护新局面,加强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和散落民间的相关传统知识的归纳整理及科学普及,重视兰科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并根据传统知识线索,探索兰花新品种和药食新资源,不仅可能成为兰科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动力,也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拟兰亚科是兰科中最为原始的类群,其形态特殊、种类稀少,是研究兰科系统进化的重要材料。本文报道2013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发现一种拟兰亚科植物,经鉴定为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这是拟兰亚科植物在福建省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大陆拟兰亚科出现的最高纬度记录,这将为拟兰亚科的地理分布及兰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
兰科( Orchidaceae)植物是一类特殊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类群[1],物种数量多、生活型多样且进化水平高,中国分布有兰科植物194属1388余种[2]1,是单子叶植物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个科;同时,野生兰又是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类群之一,全部种类都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约占该公约涵盖的保护植物数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3]。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间断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名录整理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植物间断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同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19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隶属于56科129属,其中蕨类植物86种,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56种,单子叶植物53种;两地异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22属,隶属于15科,其中蕨类植物6属,裸子植物1属,双子叶植物7属,单子叶植物兰科8属。间断分布类群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是蕨类和兰科植物。间断分布类群在台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到东北部,在大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川东–鄂西地区、川西–滇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和滇东南–桂西–黔西南地区。在垂直高度上,海拔1,550–2,350m是间断分布类群最集中分布的海拔范围。我们推测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间断分布类群有3种来源:北半球温带、中国西南和热带亚洲来源。  相似文献   

11.
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有、濒危植物的再引入,是在条件成熟时,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重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再引入技术的目标在于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它是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保护策略之外的一种新兴的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方式。国际上再引入技术的研究刚起步,高度成功的还不多,目前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通过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若干珍稀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案例,重点介绍国内外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研究现状、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讨论了再引入技术的类型和方法,并总结了可能影响再引入成败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了适用于兰科植物的再引入技术要素。由此提出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重要现实意义,为今后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利于指导其他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规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1,334种兰科植物就地保护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中国543个自然保护区内兰科植物数据的分析,对我国1,334种兰科植物的就地保护状况进行了逐一评价。我们根据有记录分布保护区的数量,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将兰科植物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较好保护"、"一般保护"、"较少保护"、"保护状况不明"和"未予评价"6个等级。结果发现:有676种兰科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就地保护,占所评价兰科植物总数的51.9%;但有626种兰科植物保护状况不明,尚未受到就地保护,占总数的46.9%。另外有32种仅分布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本研究中未予评价,约占总数的2.4%。根据评价结果,就兰科植物就地保护中存在的基础调查不足、受关注程度低、受保护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5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1)加强兰科植物的调查监测;(2)提高兰科植物的保护级别与受关注程度;(3)进一步完善兰科自然保护区建设;(4)规范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5)定期评价我国兰科植物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3.
Speciation in the Orchidaceae: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eakall R 《Molecular ecology》2007,16(14):2834-2837
The Orchidaceae is renowned for its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19,500) and its many diverse, even bizarre, specialized pollination systems. One unusual feature of orchids is the high frequency of food deception whereby animal pollination is achieved without providing nectar, pollen or other food rewards. Food-deceptive pollination is estimated to occur in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all orchids. Equally intriguing is pollination by sexual deception whereby pollination is achieved by the sexual attraction of male insects to the orchid flower. Sexual deception is found in several hundred species representing multiple lineages. Given their rich species diversity and extraordinary plant-animal interactions, orchids clearly offer exciting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pollination biology,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nd speciation, yet surprisingly they remain under-represented in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both in these fields and more generally. In this special issue of Molecular Ecology, Moccia et al. provide an exemplar study that combine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to illuminate the mechanism of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two closely related food-deceptive orchids. Thei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any of the challenges that confront orchid researchers and imped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peciation in the Orchidaceae can be overcome by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both old and new tools in ecology and genetics.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区域的优先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科是显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类群,世界约有800属25 000种,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中国是野生兰科植物最重要的多样性中心之一,约有171属1 247种。作为中国的典型热带地区,海南岛具有丰富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该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信息,以海南岛19个行政县为基本分布区,构建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数据库,采用特有性简约分析(Parsimony analysis of endemicity)和互补分析(Complementarity analysis)两种方法,探讨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低保护区组合和区域保护优先序问题。结果表明:海南岛约分布有野生兰科植物77属202种(30个中国特有种),其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为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基于物种相似性,两个区域被建议作为优先保护区域:一个是以保亭、三亚和陵水为代表的区域,另一个区域以昌江和乐东为代表;基于互补性原理,最低保护区组合为10个分布区,按照其保护优先序依次排列为保亭、三亚、五指山、陵水、白沙、乐东、琼中、东方、昌江和琼山等地,其中陵水、保亭、琼中、乐东、三亚和五指山等6个分布区就包含了30个特有科在内。我们认为,基于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建立优先保护区域,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的保护,是一个较为合理、科学和高效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Mycorrhizal association is known to be important to orchid species, and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gi that form mycorrhizas is required for orchid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Liparis japonica (Orchidaceae) is a widespread terrestrial photosynthetic orchid in Northeast China. Previously, we fou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is species has been reduced recent years due to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fragmentation, but little was know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orchid species and the mycorrhizal fungi. The Rhizoctonia-like fungi are the commonly accepted mycorrhizal fungi associated with orchids.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diversity and specificity of culturable Rhizoctonia-like fungi associated with L. japonica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seven popul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Among the 201 endophytic fungal isolates obtained, 86 Rhizoctonia-like fungi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molecular methods, and the ITS sequenc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these Rhizoctonia-like fungi fell in the same main clade and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of Tulasnella calospora species grou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e high mycorrhizal specificity existed in L. japonica species regardless of habitats at least in Northeast China. Our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this fungal partner, and implied that the decline of L. japonica in Northeast China did not result from high mycorrhizal specificity. Using culture-dependent technology, these mycorrhizal fungal isolates might be important sources for the further utilizing in orchids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
广西雅长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有52属156种,其中雅长保护区几乎每座山头都有兰科植物的分布,但其种类与居群基株数量等分布不均匀,且不连续,呈现出破碎化现象,其中面积较大的局部密集分布区有16处.文中根据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针对目前兰科植物保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人畜干扰及自然条件变化等不利因素,从兰科植物维持机制角度出发,提出雅长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育为辅的保育措施与策略:保护区应加快建设的步伐,构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对密集分布区在人畜干扰大的区域,优先拉设铁丝网围护,并派专人巡护,重点保护,确保野生兰科植物及基因库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金佛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兰科植物48属114种;金佛山兰科植物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兰科植物47种,3种为金佛山特有;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资源保存状况更好.对造成兰科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6属,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3属,25.00%)、世界分布(2属,16.67%)和旧世界热带分布(1属,8.33%);种的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9种,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5种,27.78%)和北温带分布(4种,22.22%)。松山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北沟和小海坨山。通过综合分析松山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生境评估、种群动态监测、建立迁地保护资源圃和加大宣传等都是切实加强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