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尼酯X受体(FXR)特异性激动剂GW4064抑制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HT-29,应用GW4064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以四唑氮蓝还原法(MTT)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用transwell小室研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及浸润。用RT-PCR检测FXRm RNA及MMP-7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FXR及MMP-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GW4064作用于人结直肠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GW4064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浸润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GW4064促进FXR m RNA及蛋白表达,抑制MMP-7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W4064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上调HT-29细胞FX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HT-29细胞MMP-7 m RNA及蛋白的表达。FXR被激活后抑制结肠癌细胞转移,MMP-7可能是其作用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法尼酯x受体(FXR)激动剂GW4064对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 G2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GW4064。一周后,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CD31的表达,同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Western blot法检测其FXR和白介素-8(IL-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XR激动剂GW4064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FXR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CD31-MVD值显著降低,同时Ki-67、IL-8及CD3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FXR激动剂GW4064能显著增加FXR的表达,抑制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去泛素化酶YOD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YOD1基因设计单链向导RNA(sg RNA)识别序列,构建sg RNA质粒,与Cas9质粒体外转录、纯化后注射入受精卵,通过PCR和测序验证得到F0代阳性小鼠。配繁两代后,取同窝对照的野生型(WT)和敲除(KO)小鼠的主要组织器官研磨,使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各组织YOD1蛋白的表达,确证YOD1敲除小鼠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统计YOD1杂合子(HET)自交存活后代各基因型比例,分析是否有胚胎致死表型。解剖小鼠分析主要组织器官的表型,进一步利用H.E.染色分析KO小鼠是否存在自发的病理改变。通过血糖耐受实验(GTT)分析KO小鼠的血糖调控能力。结果:基因组测序和WB检测结果显示KO小鼠中YOD1被明显敲除,YOD1敲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YOD1杂合子自交后代各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KO小鼠非胚胎致死。YOD1敲除小鼠肝脏显著小于WT小鼠。GTT结果表明敲除YOD1不影响小鼠的血糖稳态。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YOD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正常出生,无任何胚胎发育缺陷。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脏显著减小,但无显著的自发病理变化,KO小鼠血糖控制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凝血因子8(F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验证。针对F8基因外显子1非编码区和外显子26下游序列设计sgRNA靶位点,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F0代阳性敲除小鼠,通过繁育及基因型鉴定获得F8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F8-/-小鼠);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主要组织中F8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中F8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测定实验检测F8基因敲除后小鼠凝血功能情况。PCR及测序结果表明F8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被成功敲除;RT-PCR 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中F8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WT小鼠)(P<0.000 1,P<0.01);APTT、FIB和滴血实验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血浆凝固时间显著高于WT小鼠(P<0....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 25只9周龄ApoE敲除小鼠(ApoE KO)随机选取5只ApoE KO小鼠进行最大跑速测试(以初始速度为4.8 m/min,坡度为0°,持续5 min后,每3 min速度增加1.2 m/min,直至力竭,最后速度为最大跑速,最大跑速的测试结果为(27.0±2.4)m/min,剩余20只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ApoE KO小鼠高脂膳食组(KO)和ApoE KO小鼠高脂膳食+有氧运动组(KE),每组10只,同时以10只9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WT)。高脂饲料成分:脂肪含量为21%(w/w),胆固醇含量为1.5%(w/w)。KE组适应性训练1周后开始运动干预,运动方案为:40%最大跑速(10.8 m/min),运动时间40 min/d,频率每周3 d,共计6周。待末次运动后48 h,所有小鼠麻醉后经心脏穿刺处死后迅速分离双侧腓肠肌;可见光比色法检测骨骼肌Ca2+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调控蛋白RyR、CaM、CaMKⅡ、SERCA1、SERCA2蛋白表达。结果: 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骨骼肌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肌浆网钙释放蛋白RyR、CaMKⅡ和钙回收蛋白SERCA1、SERCA2均显著降低(P< 0.05),但CaM蛋白无显著变化;与KO组相比,KE组小鼠骨骼肌Ca2+浓度和骨骼肌肌浆网钙回收蛋白SERCA1、SERCA2均显著升高(P<0.05),但骨骼肌肌浆网钙释放蛋白RyR、CaM、CaMKⅡ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脂膳食可使ApoE敲除小鼠骨骼肌Ca2+浓度降低、肌浆网钙释放作用和钙回收作用减弱,6周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其Ca2+浓度、促进肌浆网钙回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利用订购的Creg两端插入lox P位点(Cregflox/flox)的小鼠与肌型肌酸激酶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Cre重组酶转基因(Ckmm-cre)小鼠交配,获得Cregflox/+/Ckmm-cre小鼠。再利用Cregflox/+/Ckmm-cre小鼠互相交配,获得基因型为Cregflox/flox/Ckmm-cre的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Creg conditional knockout,Creg c KO)小鼠。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reg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心脏大小及形态。检测两组小鼠心电图。用小动物超声评价两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1经基因型鉴定,成功获得Creg c KO小鼠。2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g c KO小鼠心脏中CREG在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降低90%以上。3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 c KO小鼠的心脏大小、形态、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成功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Creg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颗粒体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但PGRN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无报道。为探究PGRN在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稳定敲低PGRN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B16-PGRNlow。MTS法和Brd U掺入结合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证明,敲低PGRN不影响B16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增殖。将B16-ctrl(对照)和B16-PGRNlow细胞分别皮下接种野生型(WT)和PGRN敲除(KO)的C57BL/6J小鼠,比较观察黑色素移植瘤体积大小。移植瘤形成20 d后,与B16-ctrl细胞接种的移植瘤比较,无论在WT还是在KO荷瘤小鼠,B16-PGRNlow形成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WT鼠:P<0.05;KO鼠:P<0.01)。然而,比较B16-PGRNlow或B16-ctrl在WT鼠与KO鼠形成的移植瘤体积大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B16肿瘤细胞PGRN而非宿主PGRN影响移植瘤的生长。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荷B16-PGRNlow移植瘤的WT型小鼠脾和淋巴结中,CD4+、CD8+T细胞数(百分比)比荷B16-ctrl移植瘤的WT鼠脾和淋巴结的CD4+、CD8+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而在KO鼠却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证明,敲低肿瘤细胞PGRN可抑制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上述结果还提示,抑制PGRN在黑色瘤的表达可引起脾和淋巴结CD4+和CD8+T细胞增加,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能力。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发现为PGRN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甾体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 SRC)显著提高各种甾体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在摄食、睡眠、应激反应和繁殖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前期研究发现SRC1/SRC2双基因敲除(SRC1/2 double-knockout,SRC1/2 dKO)的小鼠会出现分娩启动的延迟,部分原因是由于胎肺的发育不全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A, SP-A)、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分泌减少所引起。然而,对于SRC1/2 dKO小鼠胎肺基因表达的变化,尚缺乏全转录组层面的系统解析。本研究选用SRC1基因敲除(SRC1 knockout, SRC1KO)、SRC2基因敲除(SRC2knockout,SRC2KO)、SRC1/2dKO与野生型(wild-type, WT)小鼠孕18.5天胎肺样本,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m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的碱基质量值...  相似文献   

10.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是一种新型脂肪分泌因子,在动物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研究发现,利用慢病毒敲减CTRP6能够保护小鼠免于发生饮食诱导型肥胖。该文以CTRP6缺失的杂合子(KO)小鼠为材料,结合冷刺激手段,来确认CTRP6对小鼠体重和白脂"棕色化"的影响。首先通过Real-time PCR分析KO小鼠CTRP6表达水平,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 KO小鼠各组织中CTRP6表达显著降低。然后,取4周龄雄性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5只/组):4°C冷刺激组和25°C室温组,分别以WT小鼠为对照。6周后对小鼠体重、体脂进行分析。与WT小鼠相比,两个温度下KO小鼠体重和白色脂肪的质量均显著下降,棕色脂肪的质量显著上升。对脂肪组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 KO小鼠白色脂肪的UCP1、PGC1、PRDM16(棕色脂肪标志基因)以及Cyt c、NRF1、TFAM(线粒体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上述数据表明, CTRP6缺失能够抑制小鼠白色脂肪积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该研究为揭示CTRP6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代洁  林玲  周丹  艾青  葛璞  张力 《生理学报》2016,(1):35-40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重要的代谢调节酶及炎症调控新靶点。以往研究显示,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riboside,AICAR)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脂多糖/右旋半乳糖胺(lipopolysaccharide/D-galactosamine,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由于炎症可通过激活凝血反应加重组织损伤,本研究旨在以炎症诱导凝血反应为切入点探讨AICAR保肝效应的机制。腹腔注射LPS/D-gal建立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肝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以及细胞核内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m RNA表达,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乳酸(lactic acid,LA)水平。结果显示,LPS/D-gal可促进小鼠肝细胞内TF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上调HIF-1α蛋白及EPO m RNA表达,并提高肝组织LA水平;而AICAR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AICAR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TF表达及凝血活性,从而减轻肝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这可能是AICAR减轻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重要的代谢调节酶及炎症调控新靶点。以往研究显示,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riboside,AICAR)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脂多糖/右旋半乳糖胺(lipopolysaccharide/D-galactosamine,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由于炎症可通过激活凝血反应加重组织损伤,本研究旨在以炎症诱导凝血反应为切入点探讨AICAR保肝效应的机制。腹腔注射LPS/D-gal建立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肝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以及细胞核内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m RNA表达,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乳酸(lactic acid,LA)水平。结果显示,LPS/D-gal可促进小鼠肝细胞内TF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上调HIF-1α蛋白及EPO m RNA表达,并提高肝组织LA水平;而AICAR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AICAR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TF表达及凝血活性,从而减轻肝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这可能是AICAR减轻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素通道蛋白B(urea transporter B,UT-B)与海马内精氨酸酶Ⅰ(arginase Ⅰ,Arg Ⅰ)和一氧化氮(nitri oxide,NO)水平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Arg Ⅰ在野生型(wild type,WT)和UT-B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海马的表达,NO检测试剂盒测定两型小鼠海马NO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UT-B基因敲除小鼠海马Arg Ⅰ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弱,Arg Ⅰ和NO水平降低。结论海马内UT-B对Arg Ⅰ水平和NO生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研究由Gasdermin D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是否参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AKI,并探讨caspase-1、caspase-11焦亡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将小鼠分为4组:野生型(WT)组、野生型-LPS (WT-LPS)组、GSDMD基因敲除型(KO)组和GSDMD基因敲除型-LPS (KOLPS)组,通过腹腔注射LPS (40 mg/kg)构建脓毒症AKI模型,取血液样品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浓度;取小鼠肾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WT-LPS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浓度明显升高(P <0.01);与WT-LPS组相比,KO-LPS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 <0.01)。HE染色结果显示,GSDMD敲除后LPS诱导的肾小管扩张得到缓解。和WT组相比,WT-LPS组白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  相似文献   

15.
脆性X相关基因I(FXR1)发现于1995年,位于3号染色体3q28。其产物脆性X相关蛋白1(FXR1P)与脆性X智障蛋白1 (FMR1P)、脆性X相关蛋白2(FXR2P)形成一个RNA结合蛋白家族。目前认为这三种蛋白能输送mRNA分子并调控其翻译过程。FXR1的翻译产物(FXR1P)分子中存在两个KH结构域和一个RGG结构域,这两种结构域与FXR1P分子的RNA结合作用有关。FXR1P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组织特意性,在横纹肌中表达最高。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一种蛋白的功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FXR1敲除的各种动物模型如小鼠、斑马鱼、非洲爪蟾的近亲Xenopus tropicalis已经在不同的实验室建立。本文主要介绍了FXR1P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人凝血因子IX(human clotting factor IX,hFIX)的可行性,构建了包括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l、内含子1、外显子2共约6.7kb片段以及hFIX全长cDNA序列和部分经改造的内含子l的乳腺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12个原代转基因小鼠(9♀,3♂),整合率为11.2%.经EuSA和western b1ot鉴定8只转基因母鼠乳汁中有hFIX的表达并拥有很高的凝血活性,其中一只的表达量高达52.9mg/L,其凝血活性亦高达279.2%.FISH实验表明不同的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整合于小鼠的不同染色体上.结果证明所构建的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乳腺表达载体能有效指导hFIX基因在小鼠乳腺中高效表达,并能保持hFIX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是一种新型脂肪细胞因子,不仅对动物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还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该文以CTRP6基因敲除鼠(CTRP6–/–)为材料,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急性炎症反应模型,旨在分析CTRP6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首先,取2月龄雄性CTRP6–/–(KO)小鼠,随机分为2组(5只/组):L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以WT鼠为对照。利用Real-time PCR和ELISA分析LPS对WT小鼠机体内CTRP6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LPS刺激后WT小鼠各组织及血清中CTRP6的表达水平均下降,表明CTRP6基因与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接下来,对比两种基因型小鼠发现, KO组小鼠注射LPS后,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升高水平显著低于WT对照组。进一步通过肺部切片HE染色和肺组织干湿比评估炎症反应对肺的损伤程度,发现KO组小鼠的肺损伤程度显著低于WT小鼠。最后,在体外,利用LPS刺激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两种基因型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但CTRP6–/–型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升高水平以及NF-κB的磷酸化升高水平均显著低于WT型巨噬细胞。综上所述, CTRP6基因与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CTRP6基因缺失导致小鼠对LPS的应答减弱,缓解了急性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颗粒体蛋白前体 (progranulin, PGRN)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但PGRN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无报道。为探究PGRN在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稳定敲低PGRN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B16-PGRNlow。MTS法和BrdU掺入结合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证明,敲低PGRN不影响B16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增殖。将B16-ctrl(对照)和B16-PGRNlow细胞分别皮下接种野生型(WT)和PGRN敲除(KO)的C57BL/6J小鼠,比较观察黑色素移植瘤体积大小。移植瘤形成20 d后,与B16-ctrl细胞接种的移植瘤比较,无论在WT还是在KO荷瘤小鼠,B16-PGRNlow形成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WT鼠:P<0.05;KO鼠:P<0.01)。然而,比较B16-PGRNlow或B16-ctrl在WT鼠与KO鼠形成的移植瘤体积大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B16肿瘤细胞PGRN而非宿主PGRN影响移植瘤的生长。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荷B16-PGRNlow移植瘤的WT型小鼠脾和淋巴结中,CD4+、CD8+T细胞数(百分比)比荷B16-ctrl移植瘤的WT鼠脾和淋巴结的CD4+、CD8+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而在KO鼠却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证明,敲低肿瘤细胞PGRN可抑制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上述结果还提示,抑制PGRN在黑色瘤的表达可引起脾和淋巴结CD4+和CD8+T细胞增加,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能力。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发现为PGRN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RECS1(responsive to centrifugal force and shear stress gene 1)是一血液剪切力应答蛋白.RECS1基因敲除的小鼠年老时易患主动脉囊性中层坏死并表现有大动脉扩张症,暗示RECS1可能参与调控血管的发育重塑.免疫组化分析发现,RECS1基因敲除(RECS1 knockout, RECS1 KO)的小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但RECS1的结构与功能及相关作用机理仍不清楚.研究发现,RECS1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ucrosis factor receptor 2, TNFR2)的结合蛋白质.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表明,RECS1能特异地抑制TNFR2特异的激动性抗体或过量表达TNFR2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化.NPLY模体缺失突变的RECS1不能结合TNFR2,并丧失对TNFR2介导NF-κB活化的抑制能力.稳定表达RECS1的MEFS细胞中,TNFR2特异的激动性抗体诱导的IκB (inhibitor of NF-κB)降解和NF-κB靶基因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该研究揭示了RECS1通过与TNFR2的相互作用,负调控TNFR2介导肿瘤坏死因子信号传递的新功能及RECS1参与血管发育重塑调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赞  颜景斌等 《遗传学报》2002,29(3):206-211,T001
为探讨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lotting factor Ⅸ,hFⅨ)的可行性,构建了包括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1、内含子1、外显孔子2共约6.7kb片段以及hFLX全长cDNA序列和部分经改造的内含子1的乳腺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12个原代转基因小鼠(9♂,3♀),整合率为11.2%,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8只转基因母鼠乳汁中有hFⅨ的表达并拥有很高的凝血活性,其中一只的表达量高达52.9mg/L,其凝血活性亦高达279.2%,FISH实验表明不同的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整合小鼠的不同染色体上,结果证明所构建的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乳腺表达载体能有效指导hFⅨ基因在小鼠乳腺中高效表达,并能保持hFⅨ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