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Biotin-Avidin-System)在免疫学技术中的应用,日益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这一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为微量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在探讨这一新的技术中,运用标记抗生物素和生物素法(LAB法),检测乙型肝炎e系统,初步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生物放大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新的检测细胞培养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抗甲肝IgG,与免疫偶联于固相的甲肝抗原作用,然后用亲和素-生物素辣根酶复合物(ABPC)与生物素化的IgG偶合,邻苯二胺(OPD)显色。该法在检测甲肝抗原中获得满意结果,灵敏度比普通ELISA法提高约10倍,非特异性显著降低。该法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高特异性的,灵敏的甲肝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八、生物素衍生物 (一)生物素化大分子 用于生物素化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最常见的是抗体。由于抗体分子上的氨基基团极易被活化生物素即生物素酸-N-羟基丁二酰亚胺(BNHS)所酰化,从而可使一个抗体分子接上多个抗生物素蛋白分子起反应。通常选用抗抗体(第二抗体)接上生物素,以便使用于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蛋白质生物素标记多采用体外化学修饰法,涉及生物素和蛋白质的活化、透析和纯化等多种处理,该方法步骤繁琐,且对目的蛋白的损失较大。本实验利用原核共表达质粒pCDFDuet-1,将含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人己糖苷酶D(hexosaminidase D,HexD)的cDNA与生物素受体多肽(biotin acceptor peptide,BAP)DNA进行PCR拼接,连入pCDFDuet-1的多克隆位点1(multiple cloning site1,MCS1);将以大肠杆菌Trans5α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的生物素连接酶(biotin ligase,BirA)基因连入MCS2,构建重组质粒pCDFDuet-hexD-BAP-birA。初步验证后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利用0.1 mmol/L的IPTG和80μmol/L的生物素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对HexD进行纯化,SDS-PAGE检测分子量的大小(60 kDa)和纯度(90%以上)。以anti-HexD和链霉亲和素-HRP为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exD-BAP表达正确,且被生物素标记;同时以4-MU-O-GalNAc为荧光底物,检测到生物素化标记HexD的糖苷酶活性为3.6 nmol/(min·μg),与未标记HexD的活性(3.06 nmol/(min·μg))相当。结果表明,可以利用BirA及其受体多肽,通过共表达质粒pCDFDuet-1,一步转化、表达和纯化,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生物素标记,且不改变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免疫标记、互作蛋白的捕获等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用于菌落原位杂交,结合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和生物素碱性磷酸酶系统检测显示信号。结果证明该法快速方便,杂交信号清晰,高度特异,完全可以取代同位素用于细菌分析和克隆筛选。  相似文献   

6.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缓激肽是一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其残基序列为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 从其大的前体多肽——激肽原而形成的.许多发病机理,如发炎、疼痛、哮喘等都与缓激肽有关. 它能与PC12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引起细胞器内的钙离子释放,在共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钙指示剂Fluo-3荧光增加来监测缓激肽的生物活性.在这项研究中,利用固相肽合成方法合成了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Biotin-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通过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发现:a.它能保持象天然的缓激肽那样的生物活性;b.由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与连接的生物素的结合引起的空间位阻阻碍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它的生物活性;c.在有自由的生物素存在的条件下,自由生物素与连接生物素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的竞争结合,能够使得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的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从抗生物素蛋白上脱离,因而恢复其生物活性.因此,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蛋白来控制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的生物活性.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系中生物活性的结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生物素化荧光素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体内实现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生物素酰化修饰,我们将大肠杆菌中编码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BCCP)C端87个氨基酸的功能域基因融合到萤火虫(Pyrocoelia pectoralis)荧光素酶cDNA的末端。经大肠杆菌生物素合成酶(biotin holoenzyme synthetase)的催化,生物素与BCCP上特定的赖氨酸(Lys)残基共价结合,由此与BCCP融合的萤火虫荧光素酶间接实现了生物素化的修饰。利用生物素与配体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耦合,可以将荧光素酶固定到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上,从而使荧光检测的应用更加灵活和方便。本文将就生物素化荧光素酶的克隆、表达以及功能检测进行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制备了生物素化的膜联蛋白V。为此,我们构建了膜联蛋白V与乙酰C0A羧化产生物素受体肽DCP87的融合基因,并在大肠力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经HPLC检测,我们发现大约有60%的融合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内进行了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膜联蛋白V经抗生物素蛋白亲和层析化后用于吗啡诱导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检测,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抗生物素蛋白结合蛋白的发现及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及日本血吸虫卵中,存在一种能与抗生物素蛋白(又称亲和素)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称为抗生物素蛋白结合蛋白。该蛋白质与亲和素的结合与生物素及亲和素的糖链部分无关,并能在高PH、高浓度盐及去污剂等条件下与亲和素结合。利用DEA-52离子交换柱及偶联有亲和素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从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中,分离纯化了该蛋白质。提纯的亲和素结合蛋白在SDS-PA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素标了己了花椰菜CaM。生物素标记的CaM具有与天然CaM相似的Ca2+依赖电泳特性,可激活CaM依赖性磷酸二酯酶,能够检测出50ng的磷酸二酯酶。利用它建立了检测植物CaM结合蛋白的生物素-覆盖法(Biotin-overlay)并证实酶标亲和素可与胡萝卜愈伤组织内64kD蛋白质非特异结合,因此将此法运用于植物材料时必需设置酶标亲和素处理的对照。用生物素-覆盖法检测胡萝卜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CaM结合蛋白时可检出2,4-D诱导的CaM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3.
生物素标记钙调素用于植物钙调素结合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生物素标记了花椰菜CaM。生物素标记的CaM具有与天然CaM相似的Ca^2+依赖电泳特性,可激活CaM依赖性磷酸二酯酶,能够检测出50ng的磷酸二酯酶。利用它建立了检测植物CaM结合蛋白的生物素-覆盖法并证实酶标亲和素可与胡萝卜愈伤组织内64kD蛋白质非特异结合,因此将此法运用于植物材料时必要设置酶标亲和素处理的对照。用生物素-覆盖法检测胡萝卜愈伤组织形态过程中的CaM结合蛋白时可检出2,4-D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非抗体依赖的检测外源性蛋白多肽分子代谢动力学血清浓度及动态变化的新方法.链亲和素为捕获分子,加入待测生物素标记蛋白或合成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亲和素为检测分子,构成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大分子-酶链亲和素的双夹心体系,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评价.本检测体系灵敏度高,可达0.3125 μg/L,且可通过改变亲和素包被浓度调整检出敏感度与检测范围.准确性回收率为97.82%~107.9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 5.76% 和< 8.42%,并成功应用在生物素标记人血清白蛋白(biotin-HSA)与生物素标记鸡卵黏蛋白(biotin-OVM)的小鼠血清浓度动态检测.本方法不依赖抗体与放射性核素,可望在外源性蛋白多肽大分子及其药物的体内定量检测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以无毒的生物素为诱导剂的哺乳动物细胞诱导表达系统。方法:通过基因组PCR或重叠延伸PCR获得该系统的三个基本构件:大肠杆菌生物素连接酶(BirA)、链亲和素-四环素依赖的抑制因子融合蛋白(SA-TetR)和生物素化信号-VP16转录激活结构域融合蛋白(Avitag-VP16)。将上述基因连入三顺反子表达载体,与响应载体一起共转染293f细胞,以EGFP为报告基因,检测EGFP荧光强度随培养体系中生物素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生物素浓度的增加,目的基因表达出现OFF-ON-OFF的变化,诱导状态下的EGFP荧光强度约为抑制状态下的3倍。结论:可通过调节生物素浓度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可逆的调节,该系统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诱导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6.
生物素化ATP硫酸化酶的表达、固定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规模焦测序技术的产生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得到高活性的、固定于磁性微球表面的ATP硫酸化酶.生物素化的ATP硫酸化酶可以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特异结合特性固定在包被亲和素的磁性微球表面,但是利用化学修饰法将ATP硫酸化酶进行生物素化修饰很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利用融合表达策略,将大肠杆菌生物素酰基载体蛋白C端87个氨基酸肽段(BCCP87)与ATP硫酸化酶在大肠杆菌内融合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4 ku,并且能够在大肠杆菌内被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ATP硫酸化酶能够与亲和素包被的磁珠结合,固定后的ATP硫酸化酶具有活性,并且能够用于定量检测焦磷酸盐(PPi)和焦测序,为今后建立高通量大规模焦测序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酶.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研究》2016,(1):16-20
建立基于生物素AP-tag标签的FOXM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性质对FOXM1蛋白进行纯化,为后续鉴定其互作分子的研究奠定基础。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AP-FOXM1和大肠杆菌生物素连接酶Bir 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ir A,将pcDNA3.1-AP-FOXM1和pcDNA3.1-BirA共转染人胚肾293T(HEK293T)细胞,用银染及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裂解液,确定相关蛋白表达;用链霉亲和素琼脂糖珠纯化生物素标记的FOXM1,并考察FOXM1的互作蛋白是否可以同时被洗脱下来。研究发现构建的生物素标签真核表达体系能有效表达生物素化的目标蛋白FOXM1;该蛋白在Western印迹、pull-down等实验中可实现无需抗体的一步法应用;该体系可用于FOXM1互作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建立了基于生物素AP-tag标签的FOXM1真核表达体系,为FOXM1互作蛋白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BAS用于固相免疫吸附试验,建立LAB-ELISA抗-HBc/IgM试验方法,并与普通ELISA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法敏感性较普通ELISA高2—4倍,检出率高出后者6.8%,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血清抗-HBc/IgM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改良过碘酸盐法制备酶标记抗生物素,以含A蛋白葡萄球菌菌体亲和吸附试验制备抗-μ抗体,在稀释液中加入凝聚正常兔IgG以克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考核方法的特异性采用了含A蛋白葡萄球菌菌体吸附试验及抗HBc-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生物索-亲和素系统(Bas)成套试剂的制备及其鉴定结果。活化生物素BNHs由生物素与羟基丁二酰亚胺脱水缩台而成。亲和素用cMc柱二次梯度层桁法从鸡蛋清中提取。生物素化羊抗兔(b—Sarg)和生物索化过氧化物酶(b-HRP)分别由Sarg和HRP与BNHs反应获得。经鉴定,上述四种试剂均符合要求。通过Abc ELIsA法检测兔抗人Ig表明,用全套自制的Bas试剂所得结果与进口产品一致,其灵敏度可达1:256000以上,超过常规ELIsA水平。现正进行Bas免疫酶法与其它免疫酶测定法的对比试验,并用Bas检测其它免疫反应体系,同时将研制成套Bas试剂盒。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亲和素和生物素特异性相互反应由Guesdon(1979)引入ELISA以来,此方法已被广泛采用为一种有用的技术,以检测和定量免疫球蛋白或抗原。用生物素标记的抗猪免疫球蛋白(Ig)抗体,结合酶标记亲和素结合物的ELISA,也已成功用到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