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26(2):123-123
俄罗斯专家最近利用坚固而且具有惰性的热解碳开发出一种由3个瓣叶组成的人工心脏瓣膜。瓣膜病病人接受这种人工心脏瓣膜移植治疗后,可有效避免红细胞溶解及血栓形成等瓣膜移植引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 (IBED)方法 :即在氧气氛中 ,通过惰性气体Xe+离子轰击和Ti的电子束蒸发进行了氧化钛薄膜的合成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合成的薄膜为金红石结构 ,具有 ( 10 0 )择优取向 .用背散射技术分析了薄膜的成分 ,发现薄膜的O/Ti基本上接近 2∶1.薄膜中含有一定量的Ti2 +和Ti3+.体外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结果表明 ,金红石型氧化钛薄膜具有比目前临床应用的热解碳更好的血液相容性 .并认为 ,金红石型氧化钛覆膜热解碳极可能成为新的人工心脏瓣膜材料 .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理论上能克服机械瓣及生物瓣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瓣膜支架材料的选取及制备、种子细胞的选择和种子细胞的种植及培养等三方面。本文将分别就这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韩玮  申双和  谢祖彬  李博  李玉婷  刘琦 《生态学报》2016,36(18):5838-5846
生物炭被认为是土壤碳封存的有效手段,但是关于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密度组分有机碳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以南方稻麦轮作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物(CK)、玉米秸秆还田(CS)、施用300℃热解生物炭(300BC)、施用400℃热解生物炭(400BC)和施用500℃热解生物炭(500BC)处理对土壤轻重组分质量比例,土壤轻重组分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轻组的质量比例和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为500BC400BC300BCCSCK,对重组有机碳影响不显著,但重组有机碳在土壤中占重要比例;2)施加生物炭后土壤微生物量相比对照也有提高,但是与施加秸秆处理相比,微生物量提高幅度较小。研究表明,生物炭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尤其提高了土壤轻组有机碳的累积,但由于生物炭特殊的芳烃结构,其轻组组分化学性质稳定,这与传统的土壤有机碳轻组理论不同。与秸秆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具有较低的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商,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地表死可燃物是森林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表死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和气体释放对探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和碳平衡的影响及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黑龙江省6种乔木(樟子松、红皮云杉、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和白桦)地表凋落的叶片进行热重分析和气体释放分析,探究森林可燃物的热解过...  相似文献   

6.
1952年,Hufnogel把第一只人工机械心瓣膜植入人体,这只笼罩式球瓣被植入到主动脉瓣返流病人的降胸主动脉内。此后不久,采用了心肺旁路使得在原解剖位置切除并置换病变心瓣膜成为可能。1960年,Harken等报道了在下冠状位置用笼罩式球瓣置换主动脉瓣的7例病例中有2例存活。在1961年Starr和Edwards报道了8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后有6例存活。自从这些早期报道后,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机械心瓣膜问世。目前在美国就有9种供临床使用的机械瓣膜。本文将着重论述目前在美国常用的机  相似文献   

7.
心外带瓣管道材料可为人工血管和同种血管,其临床应用给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目前国内外应用同种带瓣血管日趋广泛,本文报告应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8.
两种钙藻热解产出的气态和液态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至400℃高温和还原条件下分别对仙掌藻和乳节藻两种钙质藻类进行热模拟降解实验,分离获得气态和液态烃类化合物。随着热解温度升高,两种钙藻产烃气量明显上升,其中甲烷与乙烷气的增加最多,同时两种钙藻产出的乙烷与乙烯比值都有规律地增加,但仙掌藻产烃气量高于乳节藻。这表明钙质藻类可能是天然气的一种重要母质来源。虽然这两种钙藻随温度增加热解产出的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它们的正烷烃分布特征具有相类似的变化。未经热解时它们都以C17为主峰的低碳数正烷烃占优势;当热解温度从200℃增加到400℃时,它们都又表现出以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这与富含钙藻化石的沉积岩样品中正烷烃的分布特征相一致,说明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可能是钙藻热解有机质的一种判识标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尽管已研制出许多新型机械瓣但终究未能解决瓣膜置换术后终身抗凝这一难题。故生物瓣的研究再度受到重视。目前所用异种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均为戊二醛(GA)处理的生物组织(牛心包或猪主脉瓣)。其植入体内后所发生的钙化一直是生物瓣过早损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这种钙化最初多发生在细胞成分较多的组织部位。考虑到碱性磷酸酶在正常骨骼钙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生物瓣的钙化很可能与其组织碱性磷酸酶有关。故对GA处理的牛心包片和经抗钙化处理的牛心包片(Triton X-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海桑林和无瓣海桑林根际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林龄无瓣海桑(1、2、7、10、14年生)和海桑(1、4、7、10、14年生)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呼吸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龄海桑和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中性偏酸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总氮、总磷含量均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少。海桑和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随林龄增大,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趋势一致,也是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值。相同林龄的海桑根际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小于无瓣海桑,海桑的呼吸强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无瓣海桑的呼吸速率在7年生林达到最高。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与土壤有机质、pH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国产C—L单柱瓣(C—LM瓣)体外流体动力学研究随机选择3只C—LM瓣,用C—L标准瓣(C_LS瓣)作对照,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静态泄漏、定常流、脉动流测试静态泄漏率C—LM瓣与C—LS瓣相近,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定常流跨瓣压差C—LM瓣小于C—LS瓣,P<0.01。流场模型显示C—LM瓣瓣后流场涡流明显小于C—LS瓣。脉动流跨瓣压差C—LM瓣小于C—LS瓣,P<0.05有效开口面积、机械效率、功能指数、流量系数C—LM瓣大于C—LS瓣,P<0.05,返流率C—LM瓣大于C—LS瓣,P<0.05,与Bjork—Shiley单柱瓣相近。结果表明:C—LM瓣为流体动力学性能优良的一种新型国产机械瓣,与Bjork—Shiley单柱瓣性能相近,较C—LS瓣为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培养试验,利用13C标记技术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和亚热带人工林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生物质炭制备材料分别为木荷(阔叶树种)和杉木(针叶树种)凋落物,培养温度为25 ℃,时间为112 d.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阶段,与对照土壤相比,不同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规律,具体表现为杉木生物质炭处理仅在培养0~3 d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在7~112 d均呈现为显著抑制作用,而木荷生物质炭处理则在培养0~14 d表现为促进作用,在28~112 d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培养结束时,3种杉木生物质炭(350、550和750 ℃)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2种木荷生物质炭(350和550 ℃)处理也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木荷生物质炭和杉木生物质炭的分解率介于0.8%~2.8%,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分解率呈下降趋势,且同一热解温度下木荷生物质炭的分解率显著高于杉木生物质炭.上述结果表明,原材料和制备温度是生物质炭影响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和生物质炭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深圳福田红树林植被碳储量和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树林是滨海湿地“蓝碳”的主要类型之一.准确和定位评估不同植物群落的固碳能力,对于红树林保育管理和恢复造林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对深圳福田红树林4种代表性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海桑群落、无瓣海桑群落)的各个植被碳库组分(乔木植物生物量碳库、林下灌丛碳库、呼吸根碳库、枯立木碳库、枯倒木碳库和枯枝落叶层碳库等)进行调查,计算各群落的植被碳储量,并通过生长增量-凋落物产量法计算得到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 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的植被碳储量分别为28.7、127.6、100.1、73.6 t C·hm-2,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8.75、7.67、9.60、11.87 t C·hm-2·a-1.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红树林,每年固定大气CO2高达4000 t.本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蓝碳”碳汇功能的评估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红树林碳汇林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ALI/ARDS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在提供可接受的肺部气体交换的同时治疗基础疾病,但机械通气本身也会引起肺部损伤,即机械通气性肺损伤(VILI)。而通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减低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程度,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28天死亡率,明显改善ALI/ARDS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最大程度地肺保护作用。本文从气道平台压,通气容积,呼气末正压等几个不同通气参数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讨论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肺部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异交率短翼瓣型蚕豆材料的发掘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平均异交率30%左右,高异交率导致其在推广应用中品种一致性、稳定性降低。受媒介及气候因素影响,由传统种质中选育得到的低异交率品种稳定性差。选育具有特殊花器结构的蚕豆品种,减少虫媒觅食授粉,可降低自然异交率,使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得以稳定保持。本研究从云南地方资源中发掘自然变异短翼瓣型蚕豆材料1份,命名为81-37。短翼瓣型花器可避免虫媒与花器接触,即短翼瓣花器结构不利于虫媒驻足采蜜,大幅减少虫媒为介质的异交现象,实现自花授粉,使异交率由30%左右降低至5%以内。以短翼瓣型蚕豆材料、普通型蚕豆材料为亲本进行杂交或回交,从子代中选育具有短翼瓣型花器结构的高产优质蚕豆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使品种熟期、花色、种皮种脐颜色、子叶颜色、株高、荚形及营养品质得以稳定保持,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固产量;使品种抗逆性、适用性得以稳定保持,增加原种使用年限,推进产业发展。为蚕豆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提供优良材料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徐磊  段林  陈威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05-212
碳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工程碳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这些材料向环境中的释放,可能带来环境和生态风险.一方面,碳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环境毒性,另一方面碳纳米材料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因此会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目前,对碳纳米材料生态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纳米材料对生物体可能的毒性,而对其自身环境行为以及影响污染物迁移归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简要概述了碳纳米材料的来源、暴露途径、环境行为以及对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阐述了这些研究对于评估碳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风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机械心脏瓣膜的主要问题是血栓栓塞和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其缺陷在于瓣膜开启时,碟片和支架将瓣膜的整个血流通道分隔成三至四个较小的血流通道。在这种受阻隔的血流通宫,形成容易诱发血栓的高剪应力区、紊流和滞流区。我们研制的两种机械心脏瓣膜在瓣膜开启时,没有任何支架和碟片分隔瓣膜的血流通道,使血流与天然心脏瓣膜中的相类似,可减少对血液的危害,从而可减少换瓣病人对抗凝治疗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菜地和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材料制备的生物炭(马尼拉草、阔叶和竹叶),热解温度为350℃,研究不同材料制备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土壤 CO 2释放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分解速率快,后期缓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28 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 CO 2释放速率下降趋势逐渐降低.在不同土壤培养条件下,均是添加阔叶生物炭后土壤 CO 2-C 累计释放增多,果园和菜地土壤 CO 2-C 累计分别达到482.57和424.72 mg·kg-1.添加不同的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只有添加阔叶生物炭之后,差异才会达到显著(P <0.05).研究结果为正确利用生物炭和评价其在土壤碳库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菌株日益增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甘氨酰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多重耐药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临床应用备受关注。一方面,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替加环素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及使用剂量缺乏统一的定论,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到不同疾病及同种疾病病程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所以,开展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研究及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并探索最佳PK/PD参数实属必要。本文将对当前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及其TDM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行研制明胶碳粒用于细菌鉴定中的明胶液化试验。将明胶碳粒加入基质中,经37℃16~20h培养后,如细菌具有明胶酶,基质即变黑色,反之明胶碳粒在基质中沉淀,基质不变色。经接种标准菌株和临床常见菌203株,试验结果表明,该明胶碳粒使用简便,容易判定,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质量稳定,可以代替国外同类产品。有助于提高细菌鉴定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