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的减肥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两组(n=20):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血液指标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明显下降(P < 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在运动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P < 0.0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有氧运动组TC明显低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实验后值(P < 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FIN、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结论:9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内脏的减脂效果更好,但在胆固醇降低方面不如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6周的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干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减肥公司2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周(每周训练6 d,每天上下午各90 min,具体运动时间段分为上午:9:30-11:00,下午15:30-17:00)的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干预,并在试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及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过6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后,肥胖青少年的各身体形态指标(除身高)较干预前均有显著的变化(P < 0.05);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试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同时血糖、甘油三酯与试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试验前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6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能明显的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及血液指标,对提高肥胖青少年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更佳的运动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滞血症23例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摘要)南京市钟山医院张思效本文对23例高粘滞血症患者在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以甲襞微循环进行对比观察,证明治疗后甲襞微循环状态有显著改善。从加权积分值变化可以看出;管袢形态P<0.005,管袢流态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种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按标准方法比较12名志愿者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无氧阈(AT)、单位功率摄氧量(ΔVO2/ΔWR)、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低值(Lowest VE/ VC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 VCO2 Slope)及截距(intercept)和无氧阈时的摄氧通气效率值(VO2/ VE@AT)和无氧阈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值(VE/ VCO2@AT)。对三组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各个指标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与比较低和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42.22±4.76 vs 39.54±3.30 vs 39.29±4.29)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小值(24.13±2.88 vs 25.60±2.08 vs 26.06±3.05)明显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与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单位功率摄氧量显著升高和降低((8.45±0.66 vs 10.04±0.58 vs 7.16±0.60)ml/(min·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氧阈值没有发生明显改变((0.87±0.19 vs 0.87±0.19 vs 0.89±0.19)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可以明显改变摄氧通气有效性、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单位功率摄氧量等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指标;选择比较低和比较高的功率递增速率和适度功率递增速率CPET相比明显降低了健康个体的摄氧通气有效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CPET规范化操作要求选择适合受试者的功率递增速率,这样得到的CPET亚极限相关指标才最能反应受试者的真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6周龄的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组)10只和Ⅱ型糖尿病模型组50只,N组大鼠不加任何干预,Ⅱ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1周后检测大鼠血糖大于16.7 mmol/L为Ⅱ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将4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糖尿病+有氧运动组(DE)、糖尿病+褪黑素组(DM)、糖尿病+有氧运动+褪黑素组(DEM),每组10只;DE组和DEM组大鼠采用20 min的递增负荷的方式进行跑台有氧运动,训练持续6周,DM组和DEM组大鼠每天灌胃40 mg/kg褪黑素,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脊椎骨以及左右股骨骨密度(BMD)、观察大鼠血糖、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总钙(Ca)、无机磷(P)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组大鼠体重、血清SOD、GSH-Px水平、血Ca、腰椎和左右股骨BMD显著降低(P < 0.05,P < 0.01),血糖、血清MDA和血PTH水平显著升高(P < 0.01),血P无明显变化(P > 0.05);与D组比较,DE组、DM组大鼠大鼠体重、血清SOD、GSH-Px水平、血Ca、腰椎和左右股骨BMD显著升高(P < 0.05,P <0.01),血糖、血清MDA和血PTH水平显著降低(P < 0.05,P < 0.01),血P无明显变化(P > 0.05),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同时干预效果更好。结论: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均能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且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更加显著,其可能与通过提高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调节糖的代谢从而有效地降低血钙和PTH,改善BMD来缓解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周低氧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相关指标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体育学院及其附属竞技学校20名男子足球运动员为受试者,平均分为训练组、低氧组、低氧训练组以及对照组。训练组进行每日60 min,每周5次,持续4周的功率自行车训练,运动强度为65%~75%最大摄氧量;低氧组进行持续4周每日60 min,每周5次处于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4.7%),不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低氧训练组在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4.7%)下进行与训练组相同条件的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影响。结果:经4周训练后,低氧训练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训练组以及低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低氧训练组VO2max水平和3 000 m跑成绩较对照组、训练组以及低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低氧训练组T淋巴细胞CD3+水平较对照组、低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相比于其他方式,每日60 min,每周5日,持续4周的65%~75%最大摄氧量强度低氧训练更有利于提高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并且可能有利于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探讨其对绝经期妇女体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绝经后妇女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60名受试者,年龄(54±;4.6)岁,随机分成3组(n=20):即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快走)及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组(快走加抗阻练习)。运动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运动,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5 h的快走或慢跑运动,每周运动3~5次;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组,每天上、下午各进行40 min的健步走运动+30 min的力量练习(上肢哑铃练习+腹部以仰卧起坐+下肢以负重提肩练习为主)及前后10 min的整理活动,每周运动3~5次;对照组正常生活,期间不进行任何系统的体育运动;各组均不作饮食方面的特别控制,整个试验期间3组都有专人进行跟踪监测,试验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进行体脂率、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及骨密度指标测试。结果:有氧运动组运动后体脂率明显下降(P<0.05),肺活量明显提高(P<0.05),但BMI和骨密度未出现明显变化;混合练习组运动后BMI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但体脂率和肺活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对照组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4个月的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运动对提高绝经后妇女的体质健康均有一定的的效果,但有氧运动对体质的影响偏向于减脂,而混合练习组偏向于瘦体重的增加和骨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评估不同负重量(0 kg、27.5 kg和50 kg)站立30 min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30 min静止站立,分别记录RR间期:包括安静状态5 min(卧位),静态站立30 min,站立后恢复期5 min(卧位),进行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站立中HR增加(P < 0.05),RMSSD降低(P < 0.05),负重量增加,SDNN、SDNN/HR和LF呈下降趋势,HF降低(P < 0.05),LF/HF增加(P < 0.05)。与负重0 kg和27.5 kg相比,负重50 kg E-POCPeak和TRIMP增加(P < 0.05)。恢复期,HR下降,但未能恢复至安静水平;RMSSD恢复至安静水平,SDNN增加(P < 0.05);负重50 kg,HR均高于负重0 kg和27.5 kg(P < 0.05)。结论:急性静力性30 min站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发生调整,随着负重量增加,整体HRV呈下降趋势,5 min恢复期,交感神经活性处在较高水平。不同负重状态下整体HRV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及运动中呼吸交换率(RER)的变化。以探讨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对CPET峰值运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种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按标准方法比较CPET数据主要峰值运动核心指标:峰值运动时的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负荷功率、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心率、血压和氧脉搏,运动持续时间和CPET各时段的RER。对三组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各个指标的差异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与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比较,比较低和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的峰值功率分别显著地降低和升高((162.04±41.59)W/min vs (132.92±34.55) W/min vs (197.42±46.14) W/min, P<0.01);运动时间显著延长和缩短((5.69±1.33) min vs (13.49±3.43) min vs (3.56±0.76) min,P<0.01);峰值RER(1.27±0.07 vs 1.18±0.06 vs 1.33±0.08,P<0.01~P<0.05)与恢复期RER最大值(1.72±0.16 vs 1.61±0.11 vs 1.81±0.14,P<0.01~P<0.05)均显著降低和升高。结论: 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显著改变峰值运动时的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峰值RER和恢复期最大RER。CPET规范化操作要选择个体化适合受试者的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而且也不能以某一固定的RER值作为保证安全、受试者达到极限运动和提前终止运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离心运动和热处理研究预热处理对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安静组(n=8),运动组(n=32)和预热处理运动组(n=40),运动组运动完成后分为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 h组(E2)、运动后48 h组(E3)和运动后6 d(E4)组,热处理组在4个周期热处理后分热处理安静组(HE)、热处理运动即刻组(HE1)、热处理运动后24 h组(HE2)、热处理运动后48 h组(HE3)和热处理运动后6 d(HE4)组;运动采用-16°坡度、速度20 m/min、时间120 min的一次性离心力竭跑台运动至力竭模型;预热处理采用每4 d为一个周期,3 d进行热处理、1 d休息,共4个周期,期间湿度控制在50%,肛温起始温度从39 ±0.5℃,依次递增到39.5 ±0.5℃、40.5 ±0.5℃和41.5 ±0.5℃,监测大鼠直肠温度达到预定值以后维持15 min。实验后取血和骨骼肌,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和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预热处理运动后不同时相血清CK、LDH值低于单纯运动组,其中HE1及HE2组与同时相的E1、E2的CK值都呈显著性差异(P < 0.05),HE1、HE2及HE3组的血清LDH值显著低于同时相的E1、E2及E3组(P < 0.05);HE2及HE3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都分别高于同时相的E1、E2组,并且两两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 < 0.05),HE2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值显著低于E2组(P < 0.05)。结论:运动预热处理对预防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诊运动康复和住院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患者36 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分为3组:对照组(n=12):进行除运动锻炼治疗之外的常规心脏康复指导;住院运动康复组(n=12)和门诊运动康复组(n=12):患者在我院分别住院或门诊进行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功率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负荷,30 min/d,每周5 d,共12 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QoL)评分等。结果: 所有CHF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康复组患者安全完成全程12 周运动康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住院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摄氧量(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峰值功率(W, %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较对照组升高(P<0.05),QoL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门诊运动康复组和住院运动康复组之间比较,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评分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运动康复组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 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 ml/(min·kg), %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 %pred)、峰值功率(W/min、%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QoL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门诊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与住院运动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门诊康复作为心脏康复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12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安静组(AC,n=10)及老年运动组(AE,n=10),另取10只2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为青年安静组(YC,n=10);安静组大鼠进行正常饲养,运动组大鼠进行坡度为5°,速度为15.2 m/min,第1天运动15 min、第2天运动30 min、从第3天开始每天运动45 min,每周6 d,共12周。12周后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取腓肠肌样本,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测定SOD和GSH-Px活性、MDA含量、三羧酸循环限速酶(CS、ICD和α-KGDHC)活性及呼吸链酶复合体(RCCⅠ~Ⅳ)活性。结果:①与YC组相比,AC组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CS和α-KGDHC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RCCⅠ、RCCⅡ和RCCⅣ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RCCⅢ活性显著升高(P<0.05);AE组骨骼肌线粒体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CS、ICD和α-KGDHC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RCCⅠ~Ⅳ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②与AC组相比,AE组骨骼肌线粒体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CS、ICD、α-KGDHC和RCCⅠ~Ⅳ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老年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三羧酸循环及呼吸链功能,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延缓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增殖、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关系。方法:用组织酶消化法获取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进行原代培养;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鉴定PASMCs;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4~6代PASMCs,随机分为7组进行造模:常氧对照组(N)、低氧组(H)、DM-SO组(D)、U0126组(U)、SB203580组(S)、Anisomycin组(A)、Staurosporine Aglycone组(SA);N组加入10%培养基后置于常氧培养箱中,其它各组分别加入含相应药物的10%培养基后置于低氧培养箱(3% O2,5% CO2,37℃)中,造模时间均为48 h。CCK-8法检测各组PASMCs增殖情况;TUNEL法测定各组PASMCs凋亡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H组PASMCs的OD值显著上调(0.990 ±0.041 vs 1.143 ±0.033,P < 0.01),凋亡指数没有明显变化(4.913 ±0.451 vs 5.452 ±0.557,P > 0.05);与H组相比,D组PASMCs的OD值和凋亡指数均无显著变化(1.143 ±0.033 vs 1.142 ±0.049,5.452 ±0.557 vs 5.402 ±0.651,均P > 0.05);U组PASMCs的OD值下降,凋亡指数升高(1.143 ±0.033 vs 0.985 ±0.078,5.452 ±0.557 vs 10.145 ±2.545,均P < 0.01);S组PASMCs OD值上调,凋亡指数明显下调(1.143 ±0.033 vs 1.295 ±0.039,5.452 ±0.557 vs 3.093 ±0.409,均P < 0.01);A组PASMCs的OD值下降,凋亡指数升高(1.143 ±0.033 vs 0.347 ±0.067,5.452 ±0.557 vs 25.753 ±1.262,均P < 0.01);SA组PASMCs OD值上调,凋亡指数下调(1.143 ±0.033 vs 1.685 ±0.100,5.452 ±0.557 vs 1.700 ±0.095,均P < 0.01)。结论:低氧对PASMCs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与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 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 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而运动后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独立相关。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心肺运动功能降低,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与心肺运动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受试者分别用上肢(臂力计)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自行车)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分析探讨上肢CPET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受试者(正常人6例和慢病患者9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不同的2 d里分别完成上肢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CPET,分析CPET数据、计算相关核心指标,探究上肢和下肢CPET的异同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全体15例受试者男8女7,其中6例正常人和9例慢病患者亚组相比仅年龄((33.2±12.7)比(53.6±8.5)岁)和无诊断疾病有显著差异(P<0.05)。②全体受试者上肢CPET峰值心率((131.0±19.0)比(153.0±22.0) bpm,P<0.05)和血压均低于下肢CPET,但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CPET的峰值潮气量((1.3±0.4)比(1.8±0.4) L)和分钟通气量((51.4±21.1)比(67.9±22.1) L/min)均显著低于下肢(P均<0.05),而峰值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肢CPET时,运动时间((6.4±0.6)比(8.5±1.2) min)要短于下肢CPET;峰值负荷功率((73.2±19.6)比(158.5±40.3)W/min)、峰值摄氧量((1.1±0.4)比(1.7±0.4)L/min)、无氧阈((0.6±0.2)比(0.9±0.2) L/min)、峰值氧脉搏((8.6±2.3)比(10.9±2.6) ml/beat)、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4.7±4.3比39.8±5.3)均较低,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32.6±3.8比28.7±4.9)及斜率(33.9±4.3比28.3±6.2)高于下肢CPET(P均<0.05)。正常人和慢病两亚组各自的比较结果与整体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③上肢CPET的运动时间,峰值心率,峰值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峰值负荷功率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峰值摄氧量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和百分预计值,无氧阈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峰值氧脉搏的实测值,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和斜率的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与下肢CPET的结果相关性较好,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作为下肢CPET的补充,上肢CPET用于整体功能状态评估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对于指导安全有效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补充,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临床受试者所完成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为最大极限运动,进一步设计完善Max试验验证CPET结果客观定量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及以某特定指标的特定数值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是否可行。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CPET和Max试验受试者216例。其中正常受试者41例,因CPET峰值呼吸交换率(RER)≤1.10,或运动中心率和血压不上升,对CPET极限运动结果存在质疑的临床患者175例进行研究。其中60例已初步报告,本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Max试验方法:完成CPET测试后,先蹬车≥60 r/min,再施加130%峰值功率的恒定功率,鼓励受试者运动至不能坚持的极限状态。计算分析Max试验30 s的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及其与峰值心率和峰值摄氧量之间的差值和百分差值。百分差值=(Max值-峰值值)/Max值× 100%。评测标准:①若心率和摄氧量任一指标的差值百分比≤-10%(Max测试的数值低于CPET峰值数据)则定义Max试验操作失败,否则为成功;2若心率和摄氧量的差值百分比均在-10%~10%,则Max试验操作成功,证明CPET数据为极限运动,CPET 峰值相关数据较为准确;③若心率和摄氧量差值任一指标差值百分比≥10%时,则Max试验操作成功,证明CPET结果为非极限运动。结果: 病例组峰值摄氧量(L/min、ml/(min·kg)、%pred)、无氧阈(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pred)、峰值RER、峰值收缩压(mmHg)、峰值运动负荷(W/min)、峰值心率(bpm)、摄氧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比值、%pred)低于正常组,二氧化碳通气有效性平均90 s最低值(Lowest Ve/VCO2)(比值、%pred)、二氧化碳通气效率斜率(Ve/VCO2 Slope)(比值、%pred)高于正常组(P<0.05)。所有正常组与病例组均安全无任何事件完成CPET和Max试验。216例受试者中,Max试验成功198例(91.7%),其中证明CPET为极限运动182例,为非极限运动16例;失败18例(8.3%)。结论: 在临床检查中,若对CPET结果是否为最大极限存在质疑,利用Max试验可验证CPET是否为极限运动。Max试验方法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运动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方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整体功能再提高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运动组(n=10)。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除运动康复之外的常规治疗指导;运动组患者进行12周个体化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介入前、介入后2周、康复后12周分别评估患者标准化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MWD)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组患者完成12周全程运动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显示,介入前和介入后2周,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CPET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kg))、氧脉搏(ml/beat)和6M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康复治疗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pred)、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和6MWD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氧阈(ml/(min·kg))和峰值摄氧量(ml/(min·k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康复12周后无氧阈(ml/min)和峰值氧脉搏(ml/beat)较介入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ET指标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运动康复是介入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硫脒联合阿维A胶囊对老年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头孢硫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及甲襞微循环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ηb、ηp、EAI、Tk值、Hct、血沉方程K值以及ES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微血管形态学指标如管袢清晰,畸形管袢减少,袢顶狭窄较少,输入枝血管直径增宽,输出枝血管直径变窄,管袢延长(P0.05);血液流态指标如血流速度加快,粒流以及粒缓流状态减少,微小血栓量减少,管袢周围视野较清晰(P0.05);加权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微血管形态学指标、血管流态指标、加权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头孢硫脒联合阿维A胶囊较单用阿维A胶囊可更明显改善老年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及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调控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对照1组(DC1)、糖尿病运动1组(DE1)、糖尿病对照2组(DC2)、糖尿病运动2组(DE2)5组(n=15)。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组用高脂高糖配方饲料喂养。经过8周高脂高糖喂养后,糖尿病2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2型糖尿病;糖尿病运动1组游泳的最后1周初和糖尿病对照1组同时注射STZ,注射剂量为35 mg/kg,3 d后尾部取血测血糖≥ 16.7 mmol/L为造模成功。运动干预8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骨骼肌中ERK1/2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对照组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P<0.01),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P<0.01),ERK1/2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糖尿病对照2组ERK1/2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②8周游泳运动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血液中TC、TG、FFA、LDL-C显著下降(P<0.05),FBG、FIN、HOMA-IR显著下降(P<0.05,P<0.01),ERK1/2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时间有氧运动,增加了骨骼肌ERK1/2磷酸化水平,改善了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状况,降低血糖。这可能是改善糖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exenatide)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8)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 mg·kg-1)建模,72 h后以血糖≥ 16.7 mmol·L-1为糖尿病成模标准,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0)、3 μg·kg-1艾塞那肽干预(Ex-1)组和6μg·kg-1艾塞那肽干预(Ex-2)组;艾塞那肽组连续皮下注射艾塞那肽(bid)12周,NC组和DM组注射等容积溶剂;测定各组大鼠糖脂代谢变化和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尿素氮(BUN)、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24 h UMA)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及ELISA法测定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艾塞那肽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值均下降(P < 0.05),肾功能指标明显好转(P < 0.05)且肌酐清除率下降(P < 0.05),提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同时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AGEs浓度下降(P < 0.05),氧化应激指标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 < 0.05)。结论:艾塞那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GEs生成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