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坚平  郭明霞  贺运春  高瑞斌 《菌物研究》2007,5(3):129-130,133
从山西省13个主要土壤类型的1 012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镰刀菌333株,依据布斯的镰刀菌属分类系统鉴定其中1株为中国新记录种——柔毛镰刀菌(Fusarium flocciferum Corda),并对其进行描述和讨论。菌种保存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属(Fusarium)是真菌中危害性最大的一个菌属之一,其种类多,分布广,寄主范围大,有许多种是作物的重要致病菌,而且有些菌株能产生镰刀菌毒素。Ueno、Mirocha和Ellison等研究三隔镰孢(F.tricinctum)、拟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     
赤霉素(Gibberellin)有二大类:植物赤霉素(Plant Gibberellin)和霉菌赤霉素(Fungal gibberellin)本篇着重介绍霉菌发酵生产的赤霉素。赤霉素产生菌和赤霉素命名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刺激素之一,又称九二○。目前已发现62种,其中霉菌赤霉素二十余种。Wollenweber(1931)首先对霉菌赤霉素产生菌株进行分类研究,由于其产生菌孢子形似镰刀,故属于镰刀菌属,又将其无性生殖分生孢子期菌命名为Fusarium moniliforme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紫杉醇的丝状真菌的系统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的内共生真菌Y1117,通过产物、形态学(包括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包括18S rDNA、ITS和TB基因)的系统鉴定,确认其为镰刀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 Cheng L.et Tao WY.)。  相似文献   

5.
连栽杉木根际土壤镰刀菌属真菌群落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连栽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根际土壤镰刀菌属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应用DGGE技术研究连栽杉木根际土壤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在一代杉木人工林(first rotation Chinese fir plantation,FCP)、二代杉木人工林(second rotatio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CP)与三代杉木人工林(third rotation Chinese fir plantation,TCP)的组成及含量变化,并结合qRT-PCR技术测定杉木根际土壤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绝对含量变化,从而揭示杉木连栽障碍土壤微生态失衡现象。DGGE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后杉木根际土壤镰刀菌属真菌组成及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菌尖孢镰刀菌含量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区分FCP、SCP与TCP根际土壤镰刀菌群落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CP土壤镰刀属结构组成及百分含量与FCP、SCP差异显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连栽杉木土壤镰刀菌多样性与丰富度均呈现FCPSCPTCP。qRT-PCR分析表明,FCP、SCP与TCP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的绝对含量随栽植代数增加不断上升,进一步验证了DGGE结果。由此推测,杉木连栽障碍与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其中尖孢镰刀菌含量的上升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Booth对镰刀菌(Fusarium)的分类作出了最显赫的贡献,指出了分生孢子的形态是鉴定Fusaritan“种”的重要特征,但产孢细胞更为重要。在Booth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作者在研究菜豆枯萎病病原的过程中,以其病原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sp.phaseoli)为材料,详细观察了该菌产孢细胞形态发育及其孢子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与昆虫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种是昆虫致病菌,在农林业虫害的生物防治上有其应用价值。作者在研究中国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Fr.)分类的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用表面消毒法从中分离镰刀菌,累计得到了180多株,鉴定出16种和变种,其中1种和1变种是中国新记录,它们是:  相似文献   

8.
基于宏条码技术对采自贵州遵义县、湖南慈利县和四川旺苍县3个杜仲产地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根际土壤真菌有效序列共10 775条,聚类后OTUs对应的真菌类群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类原生动物门Rozellomycota的22纲、59目、103科、108个属的550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在属的水平上,湖南慈利样本(ECS)有119个属,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为16.31%,其次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14.67%)、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一未定属(13.01%)和木霉属Trichoderma(11.37%)等。四川旺苍样本(EWS)共有116个属,优势属为丝齿菌属Hyphodontia,相对丰度32.32%,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13.41%)等。贵州遵义样本(EZS)有110个属,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30.74%,其次是木霉属Trichoderma(25.96%)和镰刀菌属Fusarium(4.85%)等。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遵义样本(EZS)、慈利样本(ECS)和旺苍样本(EWS)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为:ECS(2.7661)> EZS(2.4841)>EWS(2.1326)。不同杜仲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及4个主要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主要活性成分皆为四川旺苍(EWS)产地含量最高,其次是湖南慈利,贵州遵义最低甚至不含京尼平苷。杜仲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及优势分类单元皆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及杜仲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结构谱是杜仲道地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镰刀菌属(Fusarium)通常是分12—16个组,李瑟组(Liseola)是其中之一。该组的重要性不仅分布极广,还包括许多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如引起水稻、棉花、甘蔗、玉米、香蕉等病害的病原菌外,还有污染食品和饲料的产毒菌,  相似文献   

10.
禾谷镰刀菌Tri101基因编码的单端孢酶烯3-O-乙酰转移酶可通过加乙酰基的形式使禾谷镰刀菌产生的单族毒素(如DON)转变为较低的毒性。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禾谷镰刀菌0623中扩增并克隆了Tri101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Tri101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1356bp(GenBank序列号:GQ907236),编码451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49.45kD,等电点为5.1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它与Kimura报道的禾谷镰刀菌Tri10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56%,与其它13种镰刀菌的Tri10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1%-75.68%。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usarium graminearium0623与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属于同一进化枝且与Fusarium asiaticum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F.oxysporum、F.moniliforme、F.nygamai、F.nisikadoi和F.decemcellulare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镰刀菌属(Fusarium)中虫生真菌有几个种的描述,能成功地将它们应用到田间防治菜青虫,国内目前未曾报道。几年来我们多次发现柳毒蛾(Leuccma cancliae)罹病虫体,经反  相似文献   

12.
<正> 镰刀菌属(Fusarium)是危害性最大的真菌之一,不仅侵染田间作物和库贮谷物,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产生毒素,引起人畜镰刀菌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被证实后,更引起世界各国对镰刀菌毒素及其中毒现象的重视(孟昭赫等,1979)。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其中 T-2毒素的毒性最强(Ronald,1981),它能引起兔子皮肤反应和抑制植物种子发芽等生物毒性效应(Burme-istes,1970;Ueno,1971)。国内尚未见人工培养产生 T-2毒素的报告。为给农业、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告 T-2毒素产生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促生长、抗旱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尤其对兰科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为进一步探究掌裂兰植物与真菌共生规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结果】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隶属于7门89属,优势菌属为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16.93%)、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10.41%)、酵母属(Saccharomyces)(5.73%)、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5.32%)和镰刀菌属(Fusarium)(5.12%),其中Epulorhiza和Ceratobasidium为兰科植物菌根真菌;根际土真菌隶属于11门269属,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8.09%)、丛赤壳属(Neonectria)(6.79%)、Plectosphaerella (3.39%)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3.01%)。通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根、茎和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出产油脂菌株且对其油脂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产油脂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从马尾松植株中共获得21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分离自根、茎和叶片的菌株分别为4株、6株和11株。有14株菌株的菌丝中有油滴;其中,分离自叶片的菌株ZP-1、分离自根的菌株ZP-2和分离自茎的菌株ZP-3的菌丝内油滴较多且油脂含量较高,平均油脂含量分别达到29.12%、25.03%和30.56%,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菌株ZP-1、ZP-2和ZP-3的形态分别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生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eg.)和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菌种的形态相似。与GenBank中相关真菌ITS序列的比对以及NJ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P-1与拟青霉属、菌株ZP-2与生赤壳菌属、菌株ZP-3与镰刀菌属间的ITS片段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在各自的NJ系统树上它们也分别聚在一起。初步确定菌株ZP-1、ZP-2和ZP-3分别属于拟青霉属、生赤壳菌属和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5.
<正> T-2毒素是镰刀菌属三隔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orda)Sacc.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隶属单端孢霉烯簇毒素。发霉大米中毒症及豆荚中毒症等均与单端孢霉烯簇毒素有关。张树荣等从真菌培养物M-20中提取T-2毒素成功,我们对其  相似文献   

16.
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蜀黍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3个菌株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9个菌株对玉蜀黍幼苗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菌株中存在强、中等、不稳定、弱至无四种致病力类型。串珠镰刀菌中的NF2109(分离白玉蜀黍杆腐病株)和哈医14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尖孢镰刀菌中的NF1800(分离自香蕉果柄)和NF109(分离自松林土壤)属于强致病力类型。尖孢镰刀菌中的NF03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NF245(分离自苹果烂根)、哈医142(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属于中等强度类型。其余5个试验菌株有2个不稳定,3个呈弱或无致病力类世。叙述了这些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的症状,并认为对玉蜀黍苗期的侵染,串珠镰刀菌的危在较之尖孢镰刀菌为大,并就试验菌林的致病力讨论了有关尖孢镰刀菌号化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获得对植物根腐病及食用菌腐败等有效的生防菌,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形态学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从1株野生偏肿栓菌Trametes gibbosa子实体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代号为18-21。筛选获得的这株生防菌对植物根腐病及食用菌腐败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的抑制率分别为56.7%、65.8%,并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侧芽胞杆菌(Bacillus laterspror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等病原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确定为渐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scens)。研究结果拓宽了生防菌的分离材料来源,丰富了生防资源,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甘蔗害虫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以来,我们对雷州半岛甘蔗害虫的病原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考查,发现一些比较重要的菌株。本文仅报道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串珠镰刀菌亚胶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var.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et thoM.)、多毛孢菌(Hirsutella  相似文献   

19.
马瑜  王莉衡  李英梅  孙超  李勃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235-2243
【目的】了解不同生境下库拉索芦荟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春、秋两季对云南、四川、广东以及陕西四地的多年生库拉索芦荟采样,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所得1 442株内生真菌可归于29个属,其中未发现有性世代及不产孢的占96.88%,子囊菌占0.83%,担子菌占0.07%,接合菌占2.22%。内生菌群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35.63%)、镰刀菌属Fusarium(12.69%)及拟茎点霉属Phomopsis(11.65%)为优势种群。【结论】云南与四川的样本菌群组成相似性最高(Cs=0.88),广东与云南的差异性最大(Cs=0.73)。在根部,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及丝核菌Rhizoctonia属为优势种群;叶中则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茎点霉属Phoma为优势种群。此外,不同季节间内生真菌的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春季以丝孢纲类居多(IF=31.42%),秋季则以腔孢纲类居多(IF=31.01%)。  相似文献   

20.
天山林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天山林区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了解甚少。为了解天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真菌的群落动态及优势菌属,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天山林区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对有效序列进行OTU聚类(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后共得到14121个OTUs,经注释划分为7个门、33个纲、109个目、255个科、444个属、677个种;(2)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是天山植物的优势菌门,灌丛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帚枝霉属(Sarocladium)、鬼笔属(Lysurus)、Microidium;云杉林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属有镰刀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丝盖伞属(Inocybe);(3)灌丛与云杉林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富度有显著差异,灌丛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云杉林中阴坡的土壤真菌丰富度较高而阳坡和林窗较低;(4)丝盖伞属(Inocybe)、被孢霉属(Mortierella)、赤霉属(Gibberella)、镰刀属(Fusarium)与云杉的生长可能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推测,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可能是导致云杉幼苗成活率低等更新障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