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条件频率法的改进──加权频率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火苟 《昆虫知识》1994,31(5):305-307
条件频率法和综合相关法[1,2]都是将预报因子对预报对象的作用等同对待。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各预报因子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用条件频率法或综合相关法来预测,无疑会影响其预报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简便预测方法──加权频率法。1基本原理与方法首先将原始资料依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设有m个预报因子工人xj(j=1,2,……,m)分为s级,预报对象y分为r级。然后根据各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分级数码制作额数列联表,将xj处于k(k=1,2,……,s)级时的总个数,以nk·表示;将xj处于k级时,y=1(1=1,2…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糊数学预测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桂芝 《昆虫知识》1997,34(3):144-146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我国北方棉区年年为害较重。为此本人对棉蚜发生量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1资料整理1.1筛选预报因子据我站1982~1994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察资料,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高峰日期的蚜量为预报因子(l年间高峰期在5月15~对日),用单因子相关系数法,从14个预报因子中筛选出影响棉蚜发生量y的两个主要因子:4月份平均气温x1(y1=0.7258,P<O.O1)和4月份降雨量x2=(r2=0.7123,P<O.01),原始资料见表1。1.2预报要素分级预报要素确定后,采用点聚图法,不等距分级,将x1、x2和y分为5级,见表…  相似文献   

3.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4.
曾水盛 《昆虫知识》1998,35(6):321-323
二化螟Chilosopressalis(Walker)是建宁县水稻重要害虫,尤其一代为主害代。因此,准确及时预测其发生是测报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因二化螟越冬场所和越冬虫龄的复杂性,常给测报,特别是长期预报带来困难。基层测报现常用功臣法剥查越冬代化蛹进度,预测发生期,不仅工作量大,且难于准确,无法作长期预报.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利用10年资料,从35个气象因子中,采用普查法[‘]筛选出2个预报因于:x;——当年1月份降雨量(mm)。x。——上年间月份积温阳度),对预报对象少——越冬代二化螟蛾高峰(月、日)应用FuZZy分析[’,’]…  相似文献   

5.
多元模糊回归预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frucifera(Horvath)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以三、四代为主客代,以三代为主。本文试通过多元模糊回归分析[1],建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的模糊隶属函数集,对历史资料回代验证,结果拟合率达100%,对独立样本试报,预报趋势是正确的。1研究方法多元模糊回归分析是处理多元模糊变量的一种方法,它建立在模糊多变量关系基础上。具体步骤为:(1)把预报对象y的N个样本,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G个级别。再把M个预报因子的N个样本,根据分级后y的原样本序号,相应地划分为G个级别。(2)计算各预报因子的各级别…  相似文献   

6.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是曲阜地区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麦一叉蚜Schizaphum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等,其发生或早晚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依据本站1982~1994年系统观测资料,对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整理1.互选取预报因子据13年系统观测资料,以麦蚜发生期(蚜量始达500头/百株的日期)为预报对象(y),为研究方便,令4月25日为儿将历年发生朝代换成自然数值,然后用单因子相关法选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1(TACC1)和肠三叶因子(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乘积极限法及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C1和TFF3在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此外,TFF3在较大肿瘤(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TACC1和TFF3表达与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ACC1和TFF3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TACC1和TFF3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而且在胃癌组织中TACC1和TFF3共同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和尿酸(UA)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90例(UC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UC组按Truelove-Witts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和Mayo评分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STB和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STB和UA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的关系。结果:STB在UC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重度患者STB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ST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UA、TNF-α、IL-1β和IL-6在UC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ST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UA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TB和UA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UC的炎性反应过程,二者均与病情有关,可以用来辅助评估UC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综合客观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 ,用地面气象因子、5 0 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 ,在挑选了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又好的预报因子后 ,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 ,集成建立了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长、中、短期客观预报模式。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当年的 1月、3月和 8月中旬。这 3种预报模式对 1 985~1 998年的历史拟合和 1 999~ 2 0 0 2年的预报误差均在 1级以内。  相似文献   

11.
甘蔗实生苗的数量性状相关及选种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25个甘蔗杂交组合的2500丛实生苗的数量性状茎径、茎数、株高和锤度,进行净相关分析、各性状分级频率统计、多项式回归分析及多项式方程求解分析,结果表明:(1)各对数量性状的总体单相关,除茎数与锤度单相关接近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对数量性状的二级净相关,茎数与锤度达显著水平,其余的均达极显著水平;这四个数量性状的复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为甘蔗数量性状间是互相影响、互为矛盾,构成品质、产量性状间的矛盾与统一.(2)经标准化的茎数(x′2)、株高(x′3)和锤度(x′4)分别依茎径(x1)真值回归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为,x′2=10.543-14.534x′1+6.55x2^2-0.968x1^3; x′3=-0.573-1.654x1+1.249x1^2-0.185x1^3;x′4=-2.926+3.502x1-1.221x1^2+0.116x1^3.根据这些方程的升降性,分别组成联立方程组,寻找出这四个数量性状的数学摸型入选标准的最适值分别约为:茎径2.4cm、茎数4条/丛、株高180cm、锤度20.0%.最后根据茎径的标准差,求得甘蔗实生苗数量性状的入选标准数学模型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0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因子(5个指标)与不同耐胁迫类型植物的生理响应(7个指标)的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是:①羊草(敏感型)各生理指标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C/N比的相关水平较高(P〈0.01),其中以MDA和ABA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较高(P〈0.01)。②糙隐子草和冷蒿(积极忍耐型)MDA只与土壤C/N比关系均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ABA与反映土壤的5个指标的关系亦极显著相关(P〈0.01)。③扁蓿豆(迟钝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敏感性要高于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营养元素的衰减并没有成为制约其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另外在扁蓿豆的7个生理指标中MDA与土壤的相关性最高(P〈0.01),而ABA与土壤因子均不相关(P〉0。05)。④综合植物生理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多数植物的MDA和ABA在沙漠化胁迫环境下反应较强。⑤不同类型植物在沙漠化过程中对土壤因子的响应机制不同,其中敏感型对土壤水分、C/N比响应较强,而积极忍耐型对土壤反应的主导因素不突出,总体上土壤因子中C/N比与植物的生理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渗漏型蒸渗仪对梭梭和柠条蒸腾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非称量蒸渗仪对梭梭、柠条的蒸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的梭梭的单株蒸散量是515.3mm,3年生柠条的单株蒸散量是499.1mm。供水量和蒸散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3年生和2年生梭梭的单株平均蒸腾量分别是105.8mm和202.77mm;3年生和2年生柠条的单株平均蒸腾量分别为120.67mm和128.72mm。在3种供水条件下,柠条的蒸腾量都是梭梭的81%左右。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梭梭和柠条的蒸腾量呈单峰曲线;在土壤水分亏缺的情况下,它们的蒸腾量呈双峰曲线。在干旱胁迫情况下,柠条和梭梭的蒸腾量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它们分别是:ET=-33.29+3217.93x(r=0.8643)和ET=-35.63+1674.42x(r=0.8273)。全年的沙面蒸发量是104.6mm-131.6mm,6-9月份的沙面蒸发量占全年沙面蒸发量的76.84%。沙面蒸发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在供水条件下,沙面蒸发量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无供水条件下,降水量的90.88%用于蒸发,9.12%保留于土壤中。对3年3个不同供水量蒸渗仅实测值进行多因子回归分析,得出沙面蒸发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Ee=-42.5131+730.2497x1+0.7422x2+0.5494x3.其中Ee为月蒸发量,x1为0—40cm沙层月均含水率,x2为月均日辐射强度,x3为某月日平  相似文献   

14.
麦蚜复合种群动态预测的Fuzzy推理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了山东省曲阜地区1982-1994年共13年的资料,选用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气温(℃)和4月7上旬温湿系数作为预报因子,麦蚜蚜量始达500(头/丰株)的日期作为预报对象组建Fuzzy推理模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达100%。将1995年的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为麦蚜复合种群动态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灵山地区农耕干扰和环境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北京东灵山地区,选取10条样带、94个样方、15个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东灵山地区人为干扰(如农耕)及其造成的环境条件变化对植物α多样性的影响.(1)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归入4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撂荒地、灌丛和林地)中;(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尤其是海拔梯度与多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起决定性作用;(3)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都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依次为:林地〉农田〉撂荒地〉灌丛,且草本层对植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功能反应函数为kxθ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生物数学学报》2007,22(3):441-446
研究了具功能反应的一类食饵-捕食系统:x=x(a—bx^m-h(x))(z))-kx^θY,y=Y(-e+dkx^θ)(0〈θ≤1)并得到了系统在正平衡点外围的极限环的不存在性与存在唯一性的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17.
樱花花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正洪  肖玫  陈璇 《生态学报》2008,28(11):5209-5217
根据对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花期连续62a(1947~2008年)的记录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前54a(1947~2000年)花期变化趋势及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分析,寻找关键因子和关键期,建立了花期-气候因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模式,为气候变化提供有力证据,并对后8a(2001~2008年)花期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54a来,日本樱花始花日期显著提前,每10a提前2.17d,共提前11.72d;落花期略有推迟,每10a推迟0.34d,共推迟1.83d;开花期间持续天数显著增加,每10a增加2.50d,共增加13.55d,这些指标的年际变幅后期明显增大;(2)上年12月到当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与始花期均呈负相关,其中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达极显著,是始花期显著提前的主要原因,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分别提前1.66d和2.86d;(3)利用2月份、冬季平均气温建立了始花期的(非)线性关系模式,对后8a的始花期进行了预报试验和检验,平均误差3d左右,尤其是对2004、2007年的异常早花情况,非线性模式有较好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急进高原低氧环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6种血管活性多肽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人体在急性缺氧时的生理调节过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在海拔1100m世居地,进入海拔2260m3月、海拔3780m1d、5d和15d动脉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等物质的含量。结果:动脉血浆舒血管物质CGRP、CNP、β-EP和NT浓度明显增加。而缩血管物质ET的含量在进入海拔3780m5d时显著下降(与海拔1100m、2260m和3780m1d相比差别显著,P〈0.01),NPY含量不同海拔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脉血中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变化为血管舒张因子的含量显著增加,血管收缩因子含量明显下降,表明人体在急性缺氧时,血管扩张在肺循环对低氧的生理性调节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子午岭次生林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抗冲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正朝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6,26(10):3270-3275
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抗冲性决定着土壤的可蚀性.于2004年5月在黄土高原惟一的次生林区——子午岭林区,通过原状土冲刷实验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下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表层土壤(0~15cm)的抗冲性明显增大,但亚表层(15~30cm)和底层(30~50cm)土壤抗冲性则没有太大的变化;(2)植物根系能显著的增强土壤抗冲性,土壤抗冲系数与单位土体根系表面积具有极显著的(p<0.001)线性相关关系;(3)土壤抗冲系数随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其相关关系极显著(p<0.001).综合根系(x1)、水稳性团聚体(x2)以及微生物(x3)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建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抗冲性方程: y=-4.89+1.27x1+0.079x2+1.94E-3x3 (R^2=0.914 p<0.001).  相似文献   

20.
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的信号转导途径被异常激活,而这些信号途径在正常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经典的Wnt信号转导途径是其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目前认为其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外因子(Wnt)、跨膜受体(卷曲蛋白Frizzled,Fz)、辅助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和-6,LRP5/6)、β-链蛋白(β-catenin,β-cat)、结肠腺瘤样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T细胞因子(TCF)等一系列蛋白质.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的转化细胞存在APC基因缺失、突变或失活,导致β-cat在核内的累积,从而影响相关基因转录,这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Wnt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诊治手段提供新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