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BCG是世界范围内最常接种的疫苗之一,它除了对结核病(TB)有预防作用外,研究表明,接种BCG还具有许多额外、有益的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包括在高死亡地区降低由非TB引起的婴儿和儿童的整体死亡率。接种BCG引起的抗体应答,为研究BCG影响非相关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机会。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接种对已接种BCG和没有接种BCG的婴儿的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已接种BCG的婴儿来自于出生后就接种BCG的相关研究组,没接种BCG的婴儿来自于接种门诊。所有婴儿依澳  相似文献   

2.
<正>人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仍然是细菌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卡介苗(BCG)是针对这种疾病的唯一人用的许可疫苗。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将得益于卡介苗接种方法的改进,新方法既简化了接种程序、消除了皮下注射针头造成的危险,又不降低免疫原性。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个BCG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豚鼠模型初步评价抗生素联合卡介苗治疗结核病的可行性。方法用高剂量Mtb皮下攻击豚鼠2周后,将重组ESAT6-CFP10(EC)变态反应原皮试阳性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NS组、BCG组、抗生素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BCG组接受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喷丁(rifapentine,RFT)的联合化疗,1次/周,共3次,给药结束后,每只豚鼠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BCG组每只豚鼠仅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抗生素组仅给药INH和RFT,1次/周,共3次;NS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全部豚鼠于攻毒13周后安乐死解剖,评价肝、脾、肺的脏器综合病变指数,计算脾脏活菌载量(lg CFU),并对肝、脾、肺脏器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NS组、BCG组、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的脏器评分分别为83±8、81±10、45±28和33±14。其中,BCG组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q=6.84,P0.001;q=9.02,P0.001),两组与BCG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q=6.44,P0.001;q=8.63,P0.001);但抗生素组与抗生素+BC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BCG组豚鼠的脾脏活菌载量为(3.62±1.13)lg CFU,与NS组的(4.92±0.52)lg CFU和BCG组的(5.20±0.43)lg CF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P0.01;q=6.72,P0.001)。抗生素组脾脏活菌载量为(4.39±0.50)lg CFU,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组病变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BCG组NS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组。结论化疗后免疫1针BCG的治疗效果较差,多针次的BCG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暴露于HIV但未感染的婴儿中,对出生即BCG接种和8周龄BCG接种的BCG特异性的T细胞增殖和应答进行了对比评价。作者总结了8周龄的推迟接种并没有影响到BCG接种的免疫原性,实际上免疫原性可能更高。这个研究比较重要,因为根据现行WHO建议,暴露于HIV的无症状婴儿应出生即接种BCG,HIV感染婴儿和暴露于HIV的有  相似文献   

5.
<正> 曾接种过卡介苗(BCG)的第三世界民族的妊娠保健人员,其结核菌素(Tuberculn,TB)皮肤试验的转归,是复杂而具多因素的。主要问题有:(一)TB皮肤试验对孕妇是否安全?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结核菌素注射局部皮内后,在一小时内,大部分由淋巴细胞清除。剩余部分由巨噬细胞吞噬。未致敏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接种     
本世纪初,Calmette和Guerin就观察到结核杆菌在含有公牛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可以防止菌群失去其毒力,用这个方法经多年传代培养之后,于1921年建立了稳定的减毒新菌株,这就是熟知的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即,BCG)。1930年,在吕北克地区发生了不幸事故,给儿童接种了用强毒菌株制造之菌苗,使他们中的73人死亡;因此不得不推迟了BCG的广泛应用。确实,由于过分地谨慎使BCG在英国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和流感病毒灭活疫苗(IIV)可以接种于儿童。对接种LAIV一个月后再接种LAIV和接种IIV后再接种LAIV诱导产生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进行评估,用LAIV二次接种后病毒的回收率作为抗自然暴露感染的保护性的替代物。方法:15名儿童接种IIV后接种LAIV;13名儿童初始接种LAIV,11名儿童第二次接种LAIV。该  相似文献   

8.
The live vaccine 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provides variableefficacy against adul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Recombinant BCG,expressing either immunodominantantigens or Th1 cytokines,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a new TB vaccine.However,not much isknown about whether the introduction of cytokine and specific antigen genes concurrently into the BCGstrain could improve the immunogenicity of BCG.In this study,a recombinant BCG strain (rBCG) expressingthe fusion protein human interleukin (IL)-2 and ESAT-6 (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6 kDa) antigen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constructed.Six weeks after BALB/c mice (H-2~d) were immunizedwith 10~6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s) BCG or rBCG,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MTT[3-(4,5-dimethylthiazolyl-2)-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IL-4 and interferon (IFN)-γproducedby splenocytes were tes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the cytotoxicity ofsplenocytes from immunized mice to P815 cells (H-2~d) expressing ESAT-6 protein was measured usingCytoTox 96 Non-Radioactive Cytotoxicity Assay.Compared with native BCG-vaccinated mice,rBCG inducedstronger Th1 responses that were confirmed by high lymphoproliferative responses and IFN-γproductionto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CFP) or ESAT-6 protein.Moreover,rBCG induced significant enhanced CTLresponses against P815-ESAT-6 cells.Results from rBCG-immunized mice demonstrated that introducingthe il-2 and esat-6 genes into BCG could enhance Th1 type immune responses to ESAT-6.Further investigationis needed by introducing other Th1 cytokines and antigens into BCG to optimiz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against TB.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2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剂盒在结核病高发、卡介苗(BCG)高接种地区用于诊断儿童肺结核的价值,共入组临床怀疑肺结核患儿114例,其中45例行QuantiFERON-Gold In-Tube(QFT-GIT)检测,69例行T-SPOT.TB检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显示,QFT-GIT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1.3%、PPV为91.7%、NPV为76.5%。T-SPOT.TB的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93.7%、PPV为97.1%、NPV为53.6%。与未治疗患儿相比,激素治疗患儿QFT-GIT和T-SPOT.TB的阳性率显著下降。研究提示,QFT-GIT和TSPOT.TB较少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用于中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PPV。  相似文献   

10.
正结核病(TB)是世界各地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尤其是对于HIV感染患者。为了加强BCG已触发的免疫,TB疫苗的设计和开发一直是专注于改进卡介苗(BCG)和评估表达结核分歧杆菌(Mtb)蛋白的重组体和病毒载体,但通过这些方法,卡介苗预防感染或疾病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仍处于中等水平。2016年3月7-8日,美国国家变态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召开了关于"Mtb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省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例中儿童结核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湖南省13所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诊断为结核病的0-14岁儿童结核病例.结果:共调查到儿童结核病(不舍潜伏结核感染病例)195例,男□女为1.67:1,农村居住与城市居住结核病人数比为2.67:1;发病比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含结核性脑膜脑炎)、淋巴结核;患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6-14岁)最多,婴儿期最少;不同年龄段结核类型有所不同,学龄期儿童以肺结核为主,其他各年龄组则多为肺外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接触史者78例,有卡介苗接种史123例.其中.明确记录卡痕者62例;无卡介苗接种史或不详的患儿中结脑比率(36.1%)显著高于有卡介苗接种史患儿(28.5%);住院病例结核诊断手段多种多样,使用最多的为PPD皮试及淋巴活检.结论:我省综合医院住院儿童结核病患者并不少见,但危重结核类型比重大,其中以学龄期儿童患病人数多,卡介苗接种质量有待提高,我省儿童结核防治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直肠途径接种卡介苗(BCG),并与肠胃外途径接种进行比较对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的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实验选用动物为BALB/c小鼠、远交系Hartley豚鼠和恒河猴;BCG为Pasteur株1173P2;攻击用菌种为结核杆菌H37Rv.直肠免疫小鼠、豚鼠及恒河猴时分别接种2×109、2×1010和6×1010活菌单位的BCG;皮下注射免疫小鼠时接种100 μl BCG(含108活菌单位);皮内注射免疫豚鼠和恒河猴时分别接种5×106和1×109活菌单位的BCG.在两条途径免疫后不同时间,取豚鼠和恒河猴脾细胞在96孔微孔板培养,用3H TdR掺入法测定对PPD刺激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水痘疫苗发展的历史 真正的水痘疫苗的研制,可以说是从最近才开始的。但是,从很早以前,就进行了将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接种给健康儿童的尝试。1878年维也纳的Steinr曾记述将水痘患者的水疱液接种于10名儿童,经过8日的潜伏期后,有8名儿童发病。(4名发热并有水疱,4名仅有水痘)。1925年维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主要膜蛋白Ⅱ的免疫刺激活性。以前观察到麻风分枝杆菌(MMP-ML)的主要膜蛋白Ⅱ和它与牛型分枝杆菌BCG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融合物(Fusion-ML)都有免疫原性,能分泌这些蛋白的重组BCG都能有效地抑制麻风分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BCG)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唯一疫苗,为牛分枝杆菌减毒株,自发现以来接种达30亿剂,是应用最广泛的疫苗.尽管BCG应用了80多年,但其保护效果存在争议,从0至80%不等,原因有BCG有效抗原的丢失、环境分枝杆菌的干扰等.此外接种剂量、菌株及接种途径的影响也在受到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皮内接种BCG.  相似文献   

16.
耐药结核病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高谦 《微生物与感染》2008,4(4):252-253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让人谈病色变的"白色瘟疫".1882年德国科学家科赫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1921年卡介苗(BCG)的应用为结核病预防带来了希望,20世纪40~60年代链霉素(S)、利福平(R)、异烟肼(H)等药物的问世结束了结核病无药可医的局面.然而,人类与这种病原体之间的斗争注定是长期而持久的,时至今日结核病的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耐药结核病等问题的出现更对抗结核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2015年年底前在所有仅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的国家,应将1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用作脊髓灰质炎终结策略的一部分。将疫苗的低剂量用无针喷射器皮内投递给接种者(全剂量的1/5),可降低成本。但常规卡介苗(BCG)针头注射耗费时间,并且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作者在本项研究中对用卡介苗注射技术和三种无针喷射器进行接种的质量作了比较,并评估了生物工艺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的反应强度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342例的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了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分析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的T-SPOT.TB的免疫强度。结果 T-SPOT.TB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67%,79.19%,64.00%,93.84%。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中T-SPOT.TB免疫斑点数为抗原A(10,36),抗原B(11,50),在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15,50),抗原B(15,40);在陈旧性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6,20),抗原B(6,30)。比较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T-SPOT.TB的免疫斑点数,发现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与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免疫强度强于陈旧性结核病组(H_A=0.015,H_B=0.012,P0.05;H_A=0.006,H_B=0.006,P0.05)。结论 T-SPOT.TB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T-SPOT.TB阴性时可有效的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阳性时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tuberculosis,TB)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致,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TB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B发病机制、研发全新高效疫苗,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兔TB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物模型之一。综述了兔TB模型构建特点及应用进展,从免疫机制和可行性角度深入分析兔TB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同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构建兔TB模型用于药物研究、疫苗研发和TB治疗方案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对肺间充质干细胞(lung-resid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R-MSCs)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探讨LR-MSCs在结核病(tuberculosis, T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表面蛋白(CD45、CD19、CD34、CD14、CD90、CD105、CD29、CD44和CD73)、ELISA检测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STAT3、p-STAT3和TGF-β1)。结果 BCG对LR-MSCs细胞增殖(P=0.530,P0.05)、凋亡(P=0.650,P0.05)、表面标志物表达和相关蛋白STAT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BCG促进LR-MSCs细胞IL-10产生(P0.05)、TGF-β1和p-STAT3表达(P0.05)。结论 BCG感染可能通过促进LR-MSCs细胞IL-10和TGF-β1表达,激活STAT3磷酸化,从而影响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