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昌鱼分类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文昌鱼是最接近脊椎动物直接祖先的现生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对文昌鱼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兴趣,然而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这类动物的分类学研究相对滞后。依据已有的中国文昌鱼资源调查资料,中国沿海文昌鱼的分布应当十分广泛,即只要有适合文昌鱼栖息的沙滩,均有文昌鱼分布的可能。根据目前的分类学研究成果和动物命名法中的优先权原则,建议将产于青岛等地的文昌鱼种名Brn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订正为B.japonicus,南方的文昌鱼保留其原种名B.belcheri。由此,目前分布在中国沿海的鳃口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至少有2种,侧殖文昌鱼属(Epigonichthys)有1~3种,漂浮文昌鱼(Amphioxides pelagicus)1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文昌鱼分类学研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昌鱼的进化地位十分重要,对其染色体的研究在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有重要意义。然而文昌鱼的染色体制备困难,使研究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文昌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以及用文昌鱼成体再生细胞制备染色体,首次获得了文昌鱼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标本,并观察了厦门2种文昌鱼的染色体,其中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二倍体2n=40,日本文昌鱼(B. japonicum)二倍体2n=36。再次从细胞分类学角度证实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作为两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3.
厦门两种文昌鱼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吕鱼的进化地位十分重要,对其染色体的研究在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有重要意义.然而文昌鱼的染色体制备困难,使研究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义昌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以及用文昌鱼成体再生细胞制备染色体,首次获得了文昌鱼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标本,并观察了厦门2种文昌鱼的染色体,其中白氏文吕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二倍体2n=40,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二倍体2n=36.再次从细胞分类学角度证实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作为两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胡继鹰 《生物学通报》1993,28(1):14-14,10
文昌鱼是典型的脊索动物,在生物进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被作为动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材料之一。文昌鱼在我国沿海地区如厦门、汕头、海南均有分布。但由于其数量的日趋减少,近年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雌雄异体,精巢是精子形成和排泄的雄性生殖器官,对其物种的延续和性状的遗传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文昌鱼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笔者曾对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lelcheri)精巢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索动物门(Phylum Protochordata)中的头索功物纲(Classe Cephalochordata),现在一般公认的仅有一科两属,即文昌鱼科(Famille Branchiostomidae)的文昌鱼属(GenreBranchiostoma Costa)和偏交昌鱼属(Genre Asymmetron Andrews)。文昌鱼属的厦门文昌角[Branchiostoma belcheri(Gray)]早在1923年就在我国厦门刘五店大量发现,它和它的变种青岛文昌鱼(B.belcheri var.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广泛地分布在中国海的近  相似文献   

6.
通过Cyt b基因同源序列比较评估厦门文昌鱼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 (Gray)在我国和日本沿海均有分布 ,由于南、北方文昌鱼形态学上有一定差异 ,且二者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 ,其分类地位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澄清。本文测定了厦门欧厝海域产的文昌鱼mtDNACytb基因序列 ,并与日本产的文昌鱼以及另外产于大西洋的两种文昌鱼Cytb基因序列比较。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 :厦门欧厝海域产的文昌鱼与日本产的文昌鱼平均遗传距离为 2 1 12 % ,达到了种间分化的水平 ;经过对已有文献和文昌鱼地理分布的综合分析 ,作者建议将原来的白氏文昌鱼青岛亚种B belcheritsingtauense提升为种 ,南、北方所产文昌鱼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种存在 ,即南方的B belcheri (Gray)和北方的B tsingtauenseTchangetKoo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的实验室繁育及子二代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鱼特殊的进化地位、简单的器官系统和终生透明的躯体等特征,使其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实验室模式动物。要实现文昌鱼的模式动物化,实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繁殖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采集产于厦门海域的2种文昌鱼,开展实验室内养殖研究。经过3年多的持续实验室养殖,继2005年夏季于实验室内繁殖出子一代文昌鱼后,又在2006年夏季成功获得了这两种文昌鱼的子二代,初步实现文昌鱼在实验室内的全人工养殖。对子代文昌鱼养殖的初步观察发现,不同水温对生长发育速度有一定影响,提示有可能通过水温控制实现文昌鱼一年多次产卵的目的。目前这两种文昌鱼子二代幼体已完成变态,进入亚成体生长发育阶段,其体长分别已达14.6mm(日本文昌鱼Branchiostomajaponicum)和6.5mm(白氏文昌鱼B.belcheri)。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昌鱼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十分珍贵的模式动物。近50年来,我国在文昌鱼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学者在文昌鱼发育、免疫和进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杜晓琪  赵博生 《四川动物》2011,30(3):344-347
为了探索文昌鱼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AdoHcyase基因在文昌鱼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反义RNA为探针,检测了文昌鱼AdoHcyase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表明,AdoHcyase基因在雌性文昌鱼的卵巢、肝盲囊和后肠杂交信号十分强烈,在内柱、鳃等组织中也有微弱信号表达,...  相似文献   

10.
文昌鱼特殊的进化地位、简单的器官系统和终生透明的躯体等特征,使其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实验室模式动物。要实现文昌鱼的模式动物化,实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繁殖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采集产于厦门海域的2种文昌鱼,开展实验室内养殖研究。经过3年多的持续实验室养殖,继2005年夏季于实验室内繁殖出子一代文昌鱼后,又在2006年夏季成功获得了这两种文昌鱼的子二代,初步实现文昌鱼在实验室内的全人工养殖。对子代文昌鱼养殖的初步观察发现,不同水温对生长发育速度有一定影响,提示有可能通过水温控制实现文昌鱼一年多次产卵的目的。目前这两种文昌鱼子二代幼体已完成变态,进入亚成体生长发育阶段,其体长分别已达14.6 mm(日本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m)和6.5 mm(白氏文昌鱼B. belcheri)。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发现,神经肽Y(NPY)和β-内啡肽(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在端脑前部和中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后脑,NPY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文昌鱼脑的各部分与神经元交错呈网状密集分布。神经管的背面与中部均可观察到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阳性纤维。β-Ep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定位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神经管,且分布范围明显小于NPY。文昌鱼哈氏窝也有NPY和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这些结果表明,NPY和β-Ep可能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像鱼类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为文昌鱼脑-哈氏窝复合体的密切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翁幼竹  方永强  胡晓霞  周晶 《动物学报》2001,47(3):304-309,T001,T002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文昌鱼神经系统和性腺中进行定位研究。免疫反应结果显示:DA和NE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广泛分布在文昌鱼端脑后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脊髓,我们还观察到,在文昌鱼漏斗部也有D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在中脑中部,NE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与另一个神经细胞相接触。此餐,文昌鱼精巢和卵巢中也存在DA和NE免疫阳性物,研究结果表明,DA和NE可有像在鱼类中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以及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3.
昌黎海区文昌鱼初步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描述了秦皇岛昌黎海区文昌鱼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测定了文昌鱼的种群结构、生物学特征等,并进一步对秦皇岛文昌鱼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秦皇岛文昌鱼与厦门文昌鱼及青岛文昌鱼同属于一个种,从亲缘关系上,秦皇岛文昌鱼与青岛文昌鱼要更近些。  相似文献   

14.
用兔抗人催乳素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催乳索受体单克隆抗体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其它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催乳素免疫活性细胞及催乳素受体定位在文昌鱼脑泡、神经管、哈氏窝、轮器、内柱、消化管和性腺(卵巢和精巢),表明催乳素在文昌鱼有广泛分布,并且从进化观点来看,证明催乳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古老激素。双重免疫染色进一步揭示催乳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共存于同一卵母细胞胞膜和胞质以及精巢中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和Sertoli细胞。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以及其它组织能够合成和分泌催乳素,表明像脊椎动物一样,催乳素可能参与调节文昌鱼体内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性腺发育,提示文昌鱼可能出现原始的脑泡-哈氏窝(催乳素)-靶细胞调控轴的雏形。本研究为文昌鱼哈氏窝内分泌学以及催乳素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文昌鱼—研究脊柱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久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和生活在约5亿年前的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相似。由于文昌鱼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它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近100多年来,文昌鱼作为研究对象曾数次受到动物学界青睐或冷落,大约10年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文昌鱼研究,又激发了动物学家对文昌鱼的研究兴趣,又一次出现在文昌鱼研究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样生物可能是环节动物样动物和最早的脊椎动物之间的进化中间体,因此,文昌鱼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好像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处,在被忽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占据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心舞台的位置,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16.
胡广伟  张珍珍  高焕 《遗传》2021,(2):134-141
两侧对称动物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研究是发育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文昌鱼(amphioxus)由于其特殊的进化地位以及与脊椎动物相似的胚胎发育模式和身体构筑方式,是研究动物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的理想模式物种。近年来随着文昌鱼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高效显微注射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在左右体轴建立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文昌鱼胚胎左右不对称发育特点出发,总结了近期文昌鱼左右体轴建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文昌鱼左右体轴调控网络图:纤毛运动导致Hh蛋白在文昌鱼中不对称分布(L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发现,神经肽Y(NPY)和β-内啡肽(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在端脑前部和中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后脑,NPY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文昌鱼脑的各部分与神经元交错呈网状密集分布。神经管的背面与中部均可观察到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阳性性纤维。β-Ep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定位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神经管,且分布范围明显小于NPY。文昌鱼哈氏窝也有NPY和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这些结果表明,NPY和β-Ep可能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像鱼类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为文昌鱼脑-哈氏窝复合体的密切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肌动蛋白是一种分布广泛而且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关键组分.肌动蛋白通常被分成肌肉型和胞质型两种类型,各自行使着不同的功能.在此,作者对弗罗里达文昌鱼基因组中的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文昌鱼中该基因家族成员多达30多个,其中很多都是连锁分布的.基因结构趋于多样,分别包含2~7个外显子.进化分析的结果显示,文昌鱼的肌动蛋白基因家族可能通过串联重复而发生了扩增.作者还克隆了厦门文昌鱼两个不同的肌肉犁肌动蛋白基因,并比较了它们在文昌鱼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图式.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表达上有着细微的差别,提示文昌鱼肌动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在功能上的分化.上述结果将有助于阐明肌动蛋白基因家族及其功能在脊索动物中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文昌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文昌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先后发现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能够合成类似哺乳动物和鱼类促性腺激素,文昌鱼体内存在LH-RH、性腺组织能够合成性类固醇激素,以及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存在多种与调节生殖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表明文昌鱼开始建立了类似脊椎动物,原始的生殖激素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文昌鱼是进化发育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目前实验材料均采自野外.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物种鉴定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分析十分必要.该研究扩增并测定了COX 1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数据库中的COX 1序列信息,对太平洋西岸文昌鱼的种类和地理种群分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来文昌鱼(Branchiostoma malayanum)、白氏文昌鱼(B.belcheri)和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这3个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大,再次证实3个物种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应当审慎对待NCBI数据库中文昌鱼的种名标注;太平洋西岸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的3种文昌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反映了海洋动物的基因交流较容易,不同海域隔离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