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玉米α-微管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3 年在植物细胞中发现微管以来,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α_ 微管蛋白是组成微管的基本单位之一。本文综述了玉米α_微管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1963年在植物细胞中发现微管以来,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α-微管蛋白是组成微管的基本单位之一。本文综述了玉米α-微管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RAPD-PCR方法探讨广西3个不同生境下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RAPD扩增多态百分率为20.2%,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种群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95、0.169、0.26,平均遗传距离为0.208。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扩增多态百分率最高为37.28%,其次为20.93%,最小的为19.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3个种群分别为0.331、0.225和0.17,其大小顺序与多态百分率的结果一致。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比率为62.3%,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比率为37.7%。说明广西3个不同生境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周涵韬  林鹏   《生物工程学报》2002,18(1):51-54
从福建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白骨壤的隐胎生果实 ,在实验室分别置于 0‰盐度海水和 50‰盐度海水进行沙培。分别取叶片 ,提取纯化RNA。通过锚定引物OligodT12 GC反转录和 8个 10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 ,经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发现了 3个差异DNA片段只在高盐培养条件的白骨壤基因组中表达 ,而在无盐培养条件中没有出现。这 3个差异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srg1(600bp)、csrg2(550bp)、csrg3(480bp)。3个差异cDNA片段的RNA杂交结果显示 ,只有csrg1片段存在明显差异 高盐中有杂交斑点 ,无盐中无杂交斑点 ;而其余 2个片段在高盐和无盐条件下都没有杂交斑点出现。从而表明csrg1就是耐盐相关cDNA。进一步将csrg1片段克隆 ,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全序列在GenBank中查询后 ,未发现相关同源片段。耐盐相关cDNA片段的获得 ,将为分离全长耐盐基因 ,搞清该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树科7种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红树、红海榄、秋茄、角果木、木榄、海莲、尖瓣海莲等7种红树科植物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得率高、片段完整的基因组DNA。通过筛选出的15个有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探讨了7种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17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1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67.26%。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个分类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7个分类群分为A、B两个大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41。将得出的7个分类群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与传统的分类进行比较,发现结果相符。同时获得一个OPG05-900的差异片段可作为区分海莲和尖瓣海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通过Cyt b基因同源序列比较评估厦门文昌鱼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 (Gray)在我国和日本沿海均有分布 ,由于南、北方文昌鱼形态学上有一定差异 ,且二者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 ,其分类地位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澄清。本文测定了厦门欧厝海域产的文昌鱼mtDNACytb基因序列 ,并与日本产的文昌鱼以及另外产于大西洋的两种文昌鱼Cytb基因序列比较。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 :厦门欧厝海域产的文昌鱼与日本产的文昌鱼平均遗传距离为 2 1 12 % ,达到了种间分化的水平 ;经过对已有文献和文昌鱼地理分布的综合分析 ,作者建议将原来的白氏文昌鱼青岛亚种B belcheritsingtauense提升为种 ,南、北方所产文昌鱼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种存在 ,即南方的B belcheri (Gray)和北方的B tsingtauenseTchangetKoo  相似文献   
7.
随着PCR技术的出现(1985),在分子生物学界又相继出现了两个很有影响的新技术──RAPD技术(1990)和mRNA差示法(1992),前者用于分子标记,后者用于基因分离。mRNA差示法的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差别表达,既:单个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仅占基因总数的15%。这种基因的差别表达决定了生命的所有过程,如:发育和分化、对逆境的反应、细胞分裂、老化等,图一给出了该方法最初的技术路线。提取要比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样品的mRNAs,分别逆转录成cDNAs,经过PCR扩增后,直接进行测序胶电泳即可识别有差别的mRNA。其中、关键的是PCR扩增时两个引物的设计.3'端引物Oligo(dT)MN很容易与具有N'M'-poly(A)-3'末端的大多数mRNA结合,进行cDNA的逆转录合成。M、N提供锚定位点,防止3'端引物在poly(A)序列不同位置上的随机结合。5'端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这个经验上的碱基数值较理论的6-7个碱基(表一)更能满足测序胶电泳要求的条件:分子大小在500bp左右,每条泳道上条带数在100条左右。该方法近年来又有如下改进:一、PCR退火温度由42℃改为40℃,可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增加泳道上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