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HE主要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流行,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病例。HEV是一种非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四种基因型,仅有一种血清型,所以有望能够研究出对HEV所有基因型均有保护性的疫苗。因HEV尚无合适的细胞培养系,目前,戊肝疫苗研究开发主要集中于基因工程疫苗。戊肝病毒开放阅读框2(ORF2)含有重要的中和抗原表位,目前已有ORF2许多片段在不同表达系统中成功地进行了表达,如原核、昆虫、酵母、植物细胞等表达系统,且表达产物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虽然戊肝疫苗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迄今全球仍无戊肝疫苗被批准上市。但有两种戊肝候选疫苗现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成为预防戊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戊型肝炎通常呈急性感染病程,2008年以来陆续发现器官移植病人等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EV后可能迁延为慢性化。在无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器官移植病人感染HEV后迁延为慢性感染的比例超过60%,其中10%的病人慢性感染HEV后可能出现肝纤维化,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导致死亡。本文简要综述器官移植病人HEV慢性化感染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全球多地区大规模流行和散发病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我国是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流行的高发区.H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是人HEV病毒的主要储库,因而HE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的公共卫生问题.对HEV的病毒学和基因组特征、临床表征、流行病学、主要抗原表位以及HEV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戊型肝炎在临床症状上与甲肝相似,但病死率更高,妊娠晚期病死率可高达15%~25%[1].近年来,戊肝在世界各地暴发不断;而我国戊肝发病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普遍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引发全球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人兽共患病病原。HEV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基因型或基因亚型的流行与地理位置、宿主物种以及防控策略等密切相关。欧洲和美洲HEV流行株为HEV-3,包括3a-i亚型,而亚洲流行株含HEV-3和HEV-4;我国的流行毒株已从HEV-1进化到HEV-4。近年来,研究发现HEV进化的影响机制,包括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氨基酸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其中氨基酸突变是病毒持续流行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本文就HEV的分类、全球流行特征、进化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戊型肝炎的有效防控以及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戊型肝炎病毒防控及研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型肝炎为人畜共患病病原, 猪是主要的病毒储库。我国猪场戊肝病毒流行情况复杂, 猪感染率高, 同一地点存在3型或/和4型两种基因型混合污染。病毒存在基因重组和准种现象, 为病毒遗传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当前猪戊肝感染人的主要媒介为污染的猪肉及其制品, 其他感染机制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应加强对猪HEV与猪场其他流行病原体相互关系的研究, 同时应加强猪HEV相关信息的积累分析包括对猪HEV感染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实时监测, 将猪HEV流行情况纳入兽医公共卫生预警体系, 实现常态跟踪。  相似文献   

7.
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导致的疾病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HEV疫苗为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INNOVAX)研发的大肠杆菌表达的I型中国分离株ORF2 p239重组疫苗HEV 239(Hecolin),它能形成病毒样颗粒从而产生更好的免疫原性。该疫苗在HEV高危人群和高流行地区的使用将对戊型肝炎的流行起到积极的防控作用。回顾了HEV疫苗研究的历史过程,并探讨了目前HEV疫苗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发展中国家急性肝炎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细胞培养系统和廉价的小型动物模型,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病机理了解较少。近几年在HEV ORF3及其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深入了解HEV的感染和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13.0软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连云港市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26/10万,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县;病毒性肝炎型别构成中,戊肝的比例逐年上升;发病以中老年为主,45~65岁占52.2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54∶1),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3月、7月出现二个发病小高峰。结论应将戊肝作为该市重点控制的疾病,采取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卫生宣教和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较重,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散发的本土病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人群基数大,慢乙肝患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毒之后,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肝硬化、肝衰竭以及死亡的发生风险。本文拟对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肝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它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患者以中青年以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孕妇和肝脏疾病患者若感染HEV可能引发重症肝炎且病死率高。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死率可高达20%-30%[1,2]。戊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以散发多见,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发生的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是迄今世界上最大一次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3]。近些年来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戊型肝炎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控制该病已刻不容缓,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戊型肝炎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戊型肝炎治疗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部分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在上海部分地区流行的基因型,采用RT-nPCR的方法检验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HEV R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9例,测序证实8例为HEV的基因序列;其中1例为HEV 1型,7例为HEV 4型.提示在上海部分地区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中以HEV 4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戊型肝炎病毒 (HEV)在上海部分地区流行的基因型 ,采用RT nPCR的方法检验 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HEVRNA ,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 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 9例 ,测序证实 8例为HEV的基因序列 ;其中 1例为HEV 1型 ,7例为HEV 4型。提示在上海部分地区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中以HEV 4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人群中进行HE的诊断对于疾病传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HEV抗原新指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综述,同时将其与现有指标进行比较,对其应用前景和优化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部分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猪被认为是HEV的天然宿主。HEV可以跨种间传播,且已经证实生吃感染的猪肉会导致人感染。在中国西藏许多地区仍然有生吃猪肉、猪肝等的习惯,且不同种家畜混合饲养,极易造成HEV感染和传播。然而中国西藏地区猪HEV流行情况报道甚少。文中对中国西藏5个地区市(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和昌都)猪血清进行HEV Immunoglobulin-M(Ig M)和Ig G抗体检测,并通过逆转录巢氏PCR(RT-n PCR)进行HEV RNA检测和定量RT-PCR(q RT-PCR)进行病毒拷贝计算,首次报道了藏猪血清HEV RNA阳性率。结果显示,在西藏猪中HEV有较高的流行趋势。猪血清HEV Ig M抗体阳性率高达7.6%(26/340),HEV Ig G抗体阳性率为1.8%(6/340),HEV RNA阳性率高达7.6%(26/340),血清中病毒拷贝高达1.7×107 copies/m L,而且5个地区有不同的流行趋势。结果表明西藏猪HEV感染情况严重。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以避免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暴发。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疫苗获准在中国上市,为防控戊型肝炎的流行提供了有效办法。提升戊肝疫苗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不但对保证疫苗的质量,推动戊肝疫苗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同类重组疫苗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重组戊肝疫苗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并评价其预后。结果:该患者戊肝抗体长期阳性,被诊断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但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经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戊肝抗体Ig M也阴转。结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可同时出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戊肝抗体阴转,预后可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 IgM反应性,方法 用HEV E30、E42、E33合成肽和HEV ORF-2重组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抗-HEV IgM。结果60份抗-HEV阳性血清中,用E30、E42、E33及重组抗原包被检测抗-HEV IgM,阳性率分别为76.6%,26.6%,18.3%,66.7%。用E30抗原进一步检测肝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抗HEV IgM阳性率为90%及3.3%。结论 以HEV E30为抗原的EI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戊型肝炎早期诊断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猪戊肝病毒准种存在情况,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对四株猪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第2可读框(ORF2)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后,每个毒株分别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测序,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HEV不同克隆间的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9.7%、98.8%~99.7%、98.8%~99.7%和100%,有变异的克隆核苷酸序列与上海株(SAAS-JDY5)同源性为96.8%~100%。由此证实感染戊肝病毒的猪个体内存在HEV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