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曲霉GD-6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GD 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通气量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GD 6的最适发酵温度为 2 8~ 3 0℃ ,产酶pH为 5 .5~ 6.0 ,摇床最适转速为 1 5 0r/min ,最佳接种量为 1 0 %。在以 6.0 %稻草粉为碳源、1 %豆饼粉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1 2 0h,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1 88.6U/mL ,FP酶活为 2 7.0U/mL。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碳氮源及无机盐对芽胞杆菌EA915产弹性蛋白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对弹性蛋白酶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初步研究了产酶条件,在初始pH为7.0、摇瓶装液量20mL/250mL ,37℃下发酵52h,酶活最高,达到160 U/m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 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96 h,最高酶活性可达78 U/L。  相似文献   

4.
对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液体摇瓶培养的碳氮源、接种量、装液量以及培养时间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茶树菇液体培养的适宜条件。尝试将外源植物激素应用于茶树菇液体培养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茶树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为:马铃薯20%+小麦粉2%+酵母粉0.1%+MgSO_4 0.3%+KH_2PO_40.2%+VB_1 10 mg/L。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20 mL,接种量10 mL/100 m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培养基中添加10 mg/L的外源激素NAA,能显著提高菌丝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碱性木聚糖酶在碱性条件下催化水解木聚糖,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着重对短小芽胞杆菌M-11产碱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了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最佳接种龄为16 h、最佳接种量为1%;确定最适碳源浓度为7%、最适单一氮源为氯化铵、其浓度为1.0%、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铁、其浓度为3 mmol/L;在此基础之上进行6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麸皮5%,接种量3%,氯化铵1.2%,氯化铁3.5 mmol/L,硫酸镁0.03%,氯化钠5 mmol/L,磷酸氢二钾0.4%;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龄16 h,初始pH 8.0,温度37℃,3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周期48 h.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使发酵液酶活达613 IU/mL.无机氮源为其最适氮源,因此短小芽胞杆菌M-11在碱性木聚糖酶的产品开发上优于短小芽胞杆菌M -26.  相似文献   

6.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食草动物的粪便中经筛选分离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spp.。对其在以秸秆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摇瓶发酵产酶条件为以硫酸铵为氮源,采用种龄72 h的菌液接种,在接种量10%、培养基装量1/10、培养温度30℃时,发酵60 h CMCase活力可达4.5 u/mL。  相似文献   

7.
营养物质对桑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桑黄深层培养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r/min、发酵时间为10d的条件下,以桑黄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或葡萄糖、酵母粉或酵母膏、KH2P04或MgSO4·7H2O;菌丝生物量分别达到1.51、1.31、1.69、1.52、1.52、1.36g/100mL;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ZnSO4·7H2O,胞外多糖产量分别达到0.49、0.45、0.22g/100mL。  相似文献   

8.
曲酶F_(23)是一株角质蛋白酶分泌型菌株。我们研究了各种发酵条件如碳源、氮源等对产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发酵条件。摇瓶发酵培养基以1%的玉米浆为氮源,1%的玉米粉为碳源,0.3%的羽毛粉为诱导物及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最适发酵pH范围为6.5~7.5,最适发酵温度为28℃~32℃,转速为180rpm,发酵102h左右酶活性达238ku/ml。  相似文献   

9.
多糖是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产生的重要活性成分。为提高其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产量,通过单因素轮换法、方差分析、正交试验对蛹虫草菌株YCC-H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适初始pH为5,最适葡萄糖浓度(质量分数)为6%,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装液量为8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2%;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变化较大;通过方差分析及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装液量(A)、氮源(B)、接种量(C)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影响程度为B>A>C,最佳条件组合为A2B3C2,即装液量80 mL/250 mL、酵母膏为唯一氮源、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2%,其余因素选择单因素中最佳水平。经验证,该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达247.06 mg/L,较未优化前胞外多糖的产量23.67 mg/L提高了9.43倍。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产胞外多糖液体优化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为指标对大球盖菇产胞外多糖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150 g/L,麦芽糖20 g/L,酵母膏1 g/L,KH2PO41 g/L,MgSO4.7H2O 2.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28℃,摇床转速160 r/min,起始pH值6.5,装液量100 mL/250 mL、接种量10%,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大球盖菇菌丝生物量及EPS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8%和51.6%。  相似文献   

11.
对瑞拉菌GAO-1-GR-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素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氮源以酵母粉和黄豆饼粉为宜;碳源以葡萄糖和饴糖最好,但考虑到发酵成苓,应选用葡萄糖2%。发酵培养基应呈中性,以采用自然pH为宜,pH超过8,或小于7,则会抑制发酵产物活性;通气量为1:0.5最好,能降低20%耗氧量;摇床转速140r/min,培养温度30℃,发酵周期72h。抗生素发酵原粉效价能达到4000μg/mL。  相似文献   

12.
将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响应面法相结合,对高产Monacolin K的紫色红曲霉Mp-24菌株进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通过摇瓶发酵对碳源、氮源、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培养时间等进行单因素优化,确定Mp-24菌株摇瓶发酵适宜条件:乳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源含量7%、氮源含量2%、培养时间12 d,Monacolin K产量为167 mg/L。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碳源(乳糖)8%,氮源(酵母膏)3%,培养时间11 d,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的含量达到247.8 mg/L,比优化前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长双歧杆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为发酵菌株,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以发酵液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添加实验考察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的种类,并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效果。结果优化后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酪蛋白胨、牛肉蛋白胨、水解乳蛋白,发酵液活菌数达到2.09×10^9CFU/mL,比原MRS培养基(1.22×10^9CFU/mL)提高了71.30%。结论优化后培养基优于原MRS基础培养基,可应用于长双歧杆菌的液态发酵。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发酵工艺及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系统地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以及种龄、接种量、摇床转速、摇瓶装液量和培养基 pH值等因素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粉、葡萄糖为最佳碳源 ,豆饼粉为最佳氮源 ,KH2 PO4 ,MgSO4 以及少量VB1的添加均使菌丝体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源、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几种碳、氮源中,麸皮为试验菌株合成漆酶的较好碳源;酵母浸膏、酒石酸铵、蛋白胨均是比较理想的氮源。不同的碳氮比对彩绒革盖菌漆酶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高碳高氮是其生产漆酶的最佳条件。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能合成高活力的漆酶,其酶活力可达298 U/mL以上,产酶周期为6~7 d。  相似文献   

16.
杀线虫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大孔树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 SMrs28分离自草原毒草瑞香狼毒根际土壤,其代谢产物有明显的线虫触杀活性。为了确定该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及初步纯化活性成分的树脂类型,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大孔树脂类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SMrs28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作为最佳碳源和氮源,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0%,温度28 ℃,转速180 r·min-1,150 mL的三角瓶装液量30 mL,初始pH 7.2。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显著优于XAD-4、HP20和AB-8,其解吸液的杀线虫活性明显提高。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明显提高了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为微生物杀线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冯杰  冯娜  贾薇  杨焱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16,35(6):722-733
以沪农灵芝1号为供试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用硫酸铵、氯化铵、鱼粉蛋白胨、胰蛋白胨和酵母粉作为氮源,研究不同种类氮源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过程的影响。首先,确定了N-10酵母自溶粉作为发酵的氮源,降低了发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次,考察N-10酵母自溶粉不同浓度对灵芝菌丝体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过程中菌丝体的生物量、葡萄糖消耗、灵芝三萜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N-10酵母自溶粉的适宜添加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4因素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N-10酵母自溶粉、磷酸二氢钾和七水硫酸镁的含量分别为31.06g/L、2.76g/L、1.77g/L和1.99g/L时,灵芝三萜的理论产量为21.166g/kg干菌丝体,实际发酵产量提高到21.153g/kg干菌丝体。与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灵芝三萜产量提高了6.22%。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本研究室已构建的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pBSMuL3-α/β-CGTase对产B.stearothermophilus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发酵产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培养基中重要成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有机与无机氮源质量比、碳源与氮质量比、金属离子种类等单因素对该重组菌产α/β-CGTase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对优化结果分析可知,重组菌B.subtilis/pBSMuL3-α/β-CGTase发酵产α/β-CGTase的最优培养基成本为:葡萄糖5 g/L,氮源(鱼骨蛋白胨∶NH4Cl=3∶1)25 g/L,1 mmol/L Mg^2+。在最优条件下发酵培养,α/β-CGTase的酶活由原来TB发酵培养基的9.20 U/mL提高至20.32 U/mL,是优化前酶活的2.2倍,为α/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rgot alkaloids were studied with Aspergillus fumigatus under submerged conditions of fermentation, in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Glucose in combination with mannitol and triammonium citrate were found to be the best sourc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kaloids.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of 4.16 : 1 was found optimum. Phosphate at elevated concentration inhibited alkaloi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离子注入选育高产木聚糖酶黑曲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曲霉A3为出发菌,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木聚糖酶高产突变株AN497,其产酶水平较出发菌从野生型A3菌株的405.6IU/ml提高到586.2IU/ml,即酶产量增加了44.5%;对高产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发现以玉米芯粉为主要碳源、用蔗糖代替葡萄糖作为附加碳源,对木聚糖酶的发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复合的无机氮源 (NH4)2SO4和NaNO3,(1: 2)浓度以10g/L为宜;菌株对发酵通氧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摇瓶转速在230r/min时的产酶水平较200r/min要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高产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可达671.1I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量提高了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