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发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的驻某地武警机关干部体质指数(BMI)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的1920名驻某地武警机关干部和270名地方机关干部的体质指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军人组超重率及肥胖率均低于地方组(P<0.01)。2.<50岁人群组随年龄增加,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P<0.01),40~49岁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50~65岁人群超重与肥胖率最低。3.两组机关干部随BMI升高,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增高(P<0.01);军人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地方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与地方超重组比较,军人超重组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4.在30~50岁的军人中,随着年龄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军人组超重与肥胖率均低于地方,但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肪肝发病率升高,故建议有代谢性疾病的军人限制饮酒可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北省贫困农村地区中抽取8个县(市)32所中小学校,共5 580名学生(男生2 847名、女生2 733名)。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结果:调查学生除6岁年龄组身高、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低于2010年全国农村同年龄段学生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为16.0%,其中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4.2%、12.6%,男生(18.7%)高于女生(13.2%);小学生(17.5%)高于初中生(12.9%);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9.1%、16.8%、11.2%。超重/肥胖率为9.1%,男生(10.5%)高于女生(7.5%),小学生(9.5%)高于初中生(8.0%);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8%、6.9%、11.1%。结论: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普遍低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问题堪忧;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亟需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职业学校1 912名住宿生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指标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81%和11.11%,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07%和6.91%,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高三年级超重和营养不良率最高、高一年级最低。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肥胖和营养不良率城市女生均高于农村女生。结论:该学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湘西地区农村7-15岁儿童体重指数、血压及其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怀化市,吉首市,张家界市农村地区,于2011年1月到3月对7-15岁儿童进行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体格检查法收集资料,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高血压诊断采用文献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价肥胖和高血压。结果:1755名7-15岁儿童中,男性938人、占53.4%,女性817人占46.6%。男性BMI正常组838人、超重组7人和肥胖组30人,SBP分别为101.1±23.5 mmHg、103.9±12.0 mmHg、106.9±8.8 mmHg,DBP分别为66.7±9.0 mmHg、69.8±7.4 mmHg、71.7±9.1 mmHg。女性BMI正常组768人、超重组43人和肥胖组17人;SBP分别为101.3±35.1 mmHg、104.5±18.0 mmHg、109.1±9.8 mmHg,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分别为66.2±8.1 mmHg、71.1±8.8 mmHg、72.0±7.9 mmHg,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年龄和性别后,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成独立正相关关系(P<0.05);BMI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SBP发生率分别是1.3%、7.1%和15.2%,高DBP发生率分别是4.5%、9.2%和17.4%,高SBP发生率分别是5.3%、13.3%和32.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BMI与SBP和DBP密切相关,儿童超重和肥胖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且高血压发生率随肥胖程度的增加呈现成倍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地区农村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全面地开展农村老年人营养健康保健体系的建设提供支撑。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农村为单位随机抽取调研点60岁以上老年,对其基本情况、体格情况、生活习惯、患病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吉林省二道白河地区农村老年人消瘦发生率为3.40%,超重发生率为23.76%,男性消瘦发生率高于女性,女性超重发生率高于男性,吸烟的老年人比例为13.43%,饮酒的老年人比例为61.42%,主要以啤酒、白酒为主,烹调方法主要以煎炒、蒸煮为主。高血压、慢性胃病、血脂异常是吉林省二道白河地区农村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患病率分别为25.46%、7.41%、6.48%。结论:吉林省二道白河地区农村老年人超重率较高,饮酒现象严重,烹调方式中煎炒比例较高,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应该重视加强老年人营养,改善老年人生活习惯,降低老年人高血压、慢性胃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描述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及特征。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0~5岁儿童和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中国30个省55个监测点6岁以下留守儿童共4 576人。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判定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事后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率为6.9%,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7.7%和5.6%,男童、女童超重率分别为7.7%和6.0%。农村留守儿童超重率在性别(P=0.0123)、月龄组(P<0.000 1)、三类地区(P=0.010 8)存在差异;6岁以下留守儿童肥胖率为2.3%,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2.2%和2.5%,男童、女童的肥胖率分别为2.6%和2.0%,农村留守儿童肥胖率在月龄组(P<0.000 1)、父母外出类型(P=0.000 9)存在差异。结论: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需要关注,加强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采用人体测量法,测量了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土家族成人的身高、体质量以及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和小腿内侧皮褶的厚度,并根据公式计算体密度、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瘦体质量和瘦体质量指数。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逐渐减小,肱三头肌、肩胛下和髂前上棘皮褶以及体脂率、脂肪质量、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和瘦体质量指数值先增大后减小,体密度值先减小后增大;各年龄组中体密度、瘦体质量及其指数值女性明显低于男性,4项皮褶厚度值以及体脂率、脂肪质量及其指数值女性高于男性;与布朗族等24个族群比较,湖南土家族成人皮褶厚度处于中等水平,与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彝族等族群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42例3~5岁健康查体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向儿童主要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母亲孕期、儿童早期喂养、身体活动和行为习惯、家庭情况和膳食情况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2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0.69%、肥胖率为1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出生6月内喂养方式、屏幕暴露时长、谷薯类食物食用频率4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出生6月内人工喂养、每日屏幕暴露时长≥1 h、每周食用谷薯类食物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黄山地区居民的超重/肥胖与膳食结构的关系,为当地居民超重/肥胖的膳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黄山地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的家庭中选择200户,称重法记录包括1个休息日在内的连续3日膳食摄入情况,根据标准人日数求出平均每人每天膳食摄入量。从每个家庭中选1名40岁以上者,问卷调查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结果:居民超重率为23.5%、肥胖率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蛋白质供能比过低(OR=1.325,95%CI=1.011~2.948)、脂肪供能比过高(OR=1.749,95%CI=1.064~3.69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高(OR=1.238,95%CI=1.057~2.853)以及食盐摄入量(OR=1.493,95%CI=1.270~1.755)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供能比过高(OR=1.281,95%CI=1.110~2.716)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因素对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腰围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籍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对天津籍汉族大学生的肥胖程度有直观的科学评价,为天津市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平衡、身体锻炼、体质发育提供科学参考。测量了天津籍汉族大学生22项身体成分指标,除体脂肪率、皮下脂肪含量、浮肿指数之外,其他体成分指标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浮肿指数与年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女性腰围、臀围、基础代谢和总能量代谢与年龄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根据BMI指数男性体重正常占52.54%,而女性则为73.60%,体重正常率明显多于男性。结果表明:天津籍汉族大学生的肥胖度大都在正常范围内,但男性的肥胖度明显严重于女性,这是由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塑身观念造成的,应多关注天津籍男性汉族大学生的身体肥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9—2011年间中国成年女性的体重变化与基线膳食能量供给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参加了2009年和2011年回访的18~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单位体重变化<-5%、-5%~-3%、-3%~3%、3%~5%、5%~8%、>8%分为6层,分析体重变化和基线膳食的关系。结果:1 130名18~44岁组体重增加>8%者的基线年龄、体重、BMI均显著低于其他组;1 370名45~60岁组体重和BMI较低者两年后体重趋于增加更多;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体重变化与脂肪供能比两年龄组均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两年龄组BMI与体重降低显著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单位体重的能量摄入、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与其体重变化无显著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我国居民摄入脂肪增加是其体重增加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漳州地区调查了322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49例,乡村汉族男性为173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64例,乡村女性为19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闽南人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1)闽南人有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眼裂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直鼻背,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型;鼻基部男性多呈水平,女性多呈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较宽;男性耳垂多为圆形,女性多为三角形;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男性薄型率、中等型均较高,女性薄型率最高,发黑,肤黄、眼褐。2)总体说来,闽南人头面部测量指标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3)从指数均数来看,闽南人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面型,狭鼻型。城市女性为狭头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为中头型。闽南人头面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4)从体部指标值和体部指数来看。闽南人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闽南人体质介于南亚与北亚类型族群之间,男性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相对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 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影响两地学生BMI合格状况的显著性因素。方法:以山西吕梁、湖南湘西两地4所农村小学862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统计学生的BMI合格率;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济状况较好的山西吕梁学生BMI总体合格率与湖南湘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超重及肥胖率显著增加,因此,经济条件的改善并不一定能改善农村儿童的营养和体质状况;计量结果显示,小学生“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状况对其自身的BMI具有显著影响,认知越高,营养和体质状况越佳。结论:建议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膳食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了解裕固族4~13岁儿童身高、体重发育现状,分析该儿童4~7岁组及7~13岁组生长发育随年龄的变化关系, 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84名儿童, 测量身高和体重。以全国身高体重值为参比值, 计算年龄别身高(HAZ)和年龄别体重(WAZ)值评价4~7岁儿童体格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状况; 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7~13岁儿童超重和消瘦情况。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身高均高于对比值, 4~7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3.45%, 偏瘦检出率2.30%; 7~13岁裕固族儿童营养不良人数占裕固族儿童总人数的36.90%, 严重消瘦的人数占13.10%, 其中女生的消瘦程度较男生差。所以, 儿童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符合一般生长规律。7~13岁裕固族男女生身体偏瘦人数较多的问题值得关注, 建议改善该人群营养膳食, 加强各项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安市居民膳食磷摄入状况及其与高血压罹患的相关关系,为制定高血压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调查西安市某社区18岁以上在该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共1 474人,采用健康危险因素问卷和膳食频率调查表获取个人基本信息、膳食磷摄入及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膳食磷摄入和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联。结果:西安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其中男性为30.9%、女性为22.7%。调查对象膳食总能量和磷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 260.1±866.0)kcal/d和(1 404.1±646.2)mg/d。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体重指数(BMI)和饮酒均会影响高血压患病和膳食磷日均摄入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以上混杂因素及膳食因素后,膳食磷摄入与高血压罹患风险正相关,磷摄入最高分位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最低摄入组的1.86(95%CI:1.01~3.46)倍。结论:西安市成人膳食磷摄入量与高血压罹患风险的增加相关,适量降低膳食磷摄入量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瓦人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调查了图瓦人159例(男55, 女104)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 计算出26项体质指数, 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1)图瓦人有上眼睑皱褶率为71.70%, 有内眦褶率为47.80%, 有耳垂率为55.97%, 肤色多为浅色, 发色黑色, 眼色褐色。鼻根多数中等或低, 男女均以中鼻型居多。鼻翼发育中等, 红唇发育中等偏薄, 男性耳垂三角形的最多, 方形次之, 女性以三角形和圆形为主。2)图瓦人男女身高均数分别为166.7cm和152.6cm, 体重均数分别为71.25kg和58.93kg。按指数分型标准, 中国图瓦人特圆头型率、高头型率、中鼻型率、宽胸型率、窄骨盆型率、中腿型率、长躯干型率、矮胖型率最高。男性还以阔头型率、中面型率、宽肩型率最高。女性还以阔面型率最高。3)图瓦人体质特征具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体质特点, 与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布里亚特人体质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肥胖与哮喘在肺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对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我院肺功能室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6例,年龄20-42岁,依据体重指数分级,分为正常体重组35例,超重组32例,肥胖组30例。进行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组比较。结果:(1)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2,P=0.002)。(2)FVC和FEV1/FVC在哮喘患者中下降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1)体重指数影响哮喘改善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改善率也相应增加(2)肥胖哮喘患者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