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质生物化学近期进展》创刊于1984年,现由世界著名的英国埃尔塞威尔(Elsevier)公司出版,其原名为CurrentAdvancesinBiochemistry,即《生物化学近期进展》(1984-1990)。它是一种题录型检索期刊,系《生物...  相似文献   

2.
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GS,indole3glycerolphosphatesynthase,EC4.1.1.48)在色氨酸与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生成吲哚3甘油磷酸。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对于阐明高等植物是如何调控色氨酸及生长素合成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已克隆的IGScDNA,构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glutathioneStransferase,EC2.5.1.18)与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导入到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能高效表达的IGS基因缺陷菌株trpC9800λKC大肠杆菌中。高表达的融合蛋白通过谷胱甘肽琼脂糖(glutathioneagarose)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后,用以免疫兔子制备抗血清。免疫印迹法分析表明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四种常用生态型只合成一种分子量约为40kD的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蛋白。在Ag+、紫外线等逆境条件下,IGS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IGS可能与植物的防御反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寒锻炼对冬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红  卢存福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2):1098-1101
通过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抗寒锻炼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苗质膜Ca2+ATPase的稳定作用,主要结果是:(1)正常温度(20℃)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未经抗寒锻炼),其质膜上有很强的Ca2+ATPase活性反应;当经过-9℃3h的低温处理后,质膜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在处理12h后,质膜的Ca2+ATPase活性进一步降低;当处理时间延长到24h,质膜的Ca2+ATPase完全失活,同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2)冬小麦幼苗在2℃低温下锻炼15d后,其质膜的Ca2+ATPase活性高于未经抗寒锻炼的小麦幼苗。抗寒锻炼后的小麦幼苗在-9℃处理3h后,质膜的Ca2+ATPase活性与低温处理前相比无明显降低;经低温处理12h,质膜仍保持较高的Ca2+ATPase活性,较同样低温处理(-9℃,12h)但未经抗寒锻炼的幼苗高;当-9℃低温处理24h后,质膜上仍可观察到Ca2+ATPase的活性反应,而且细胞的超微结构也未受到破坏。结果表明,抗寒锻炼可提高冬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在低温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1902 HERMANN EMIL FISCHER(1852-1919,德国柏林大学)他在糖和嘌呤衍生物合成上的特殊贡献得到认可。 1907 EDUARD BUCHNER(1860-1917,德国柏林农业大学)因为他的生物化学研究和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1915 RICHARD MARTIN WILLSTATTER(1872-1942,德国慕尼黑大学)因为他在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方面的研究。 1918 FRITZ HABER(1868-1934,德国 Kaiser-Wilhelm研究所)因为他发明了工业合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变化及有氧运动时LDLR活性调节的影响。发现,高脂(HC)组肝组织匀浆LDLR活性较正常对照(NC)组降低37%(P<0.05),同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高于NC组(P<0.01);高脂+运动(HE)组TC、LDLC及ApoB均明显低于HC组,而LDLR活性则较HC组增高26%(P<0.05)。结果提示:(1)高胆固醇负荷时细胞可通过下行调节影响LDLR活性;(2)运动可能通过增加对细胞内胆固醇利用和降解,反馈作用于下行调节过程影响LDLR的合成,增加对LDLC摄取而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细胞上存在Na+Ca2+交换系统,以3Na+:1Ca2+方式交换,产生Na+Ca2+交换电流(INaCa)。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Na+Ca2+交换体有11个跨膜片段,其功能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膜片钳制技术研究表明Na+Ca2+交换电流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和心律失常的产生有关。通过对Na+Ca2+交换系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研制和开发作用于Na+Ca2+交换电流的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对治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纤维结合素(FN)的双功能结构域重组多肽的两个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两个重组多肽:CH50(FN的Pro1239Ser1515经Met和Ala1690Thr1960相连)和CH56(FN的Pro1239Thr1960)。两个多肽都具有结合肝素的功能,可通过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得到纯品,所得纯品亦都具有结合细胞的功能。CH50和CH56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羊红膻(PimpinelathelungianaWolf)根的7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分,分得一化合物。经光谱(UV、IR、1HNMR、13CNMR、1H1HCOSY、1H13CCOSY和MS)分析,确定为新化合物2(1甲氧基2羟基)丙基4甲氧基苯酚,命名为羊红膻素E(thelungianinE)。  相似文献   

9.
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肺血管收缩反应的主要执行者,也是肺血管结构重建的重要参与者。本研究观察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缺氧对培养的新生小牛肺动肺平滑肌细胞(PASMC)钙内流以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ET1和缺氧可促进PASMC的钙内流,NO供应剂硝普钠(SMP)可抑制ETI诱导的钙内流,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NP还可以剂量依赖地抑制PASMC的胶原合成,而缺氧可促进PASMC的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0.
半胱氨酸预防FCCP所致体外大鼠肝细胞损伤研究张孝山生物化学杂志1996,12(1):99-103FCCP(CarbonyCyanideρ-trifluoromethoxyphenylhydrazone)是一种强力的ATP合成抑制剂。80μmol/L...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了缺氧对猪肺动脉内皮细胞的环氧合酶(COX)和血栓素合成酶(TXS)基因表达及其条件培养基中6ketoPGF1α和TXB2含量的动态变化。发现:6,12,24和48h缺氧组分别与常氧组比,COX1和COX2基因表达增加,并且COX2mRNA在缺氧6和12h就明显表达增加。在前述的不同缺氧时间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6ketoPGF1α含量也均显著高于相应常氧对照组(P<0.05);但TXS的mRNA水平及TXB2含量在缺氧48h才有明显增加(P<0.05)。结果表明:(1)缺氧可诱导肺动脉内皮COX基因表达和PGI2生成增加,在早期以COX2基因表达增加更为明显,提示可能在肺血管缺氧反应中起调节作用。(2)48h的缺氧可使内皮细胞TXS基因表达及TXA2生成增加,它可能在慢性缺氧肺血管反应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粘附分子(CAM)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传导信息,参与机体胚胎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主要的CAM分子之一,可表达于活化的细胞,内皮细胞等。人膜是母体与胚胎滋养层直接接触的特殊组织、已发现蜕膜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参与了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但对着床期ICAM1在蜕膜细胞表达的动态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别从整体和局部角度、着床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EC/DC)细胞ICAM1的不同表达特点进行了动态观察和对比性分析。结果发现,ICAM1在着床期PBLC及EC/DC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Tab.1;Figs.1&2)。ICAM1在PBLC中的表达于妊娠第一天(D1)即开始降低,D2降至最低;与此不同,ICAM1在EC/DC中的表达于D2开始降低,D4降至最低,D5开始恢复,但尚未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ICAM1在蜕膜局部的表达调节方式不同于外周血;ICAM1表达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蜕膜细胞均代表着活化的功能性细胞,这些细胞表面ICA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低氧性脑损伤发生过程中,Na+Ca2+ 交换体在细胞内钙超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在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上观察低氧对Na+Ca2+ 交换电流的电流电压(IV) 曲线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膜电位水平,Na+Ca2+ 交换电流幅值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正膜电位水平呈现一显著的外向电流。10 mV 时,电流幅值从(92 .83 ±20.8)pA上升到(130 .67 ±26.88)pA( P<0 .05) ,而在50 m V,其电流幅值从(- 74 .67 ±11 .84)pA上升到(- 58 .5±10 .71)pA(P< 0 .05)。结论:低氧时Na+Ca2+ 交换电流呈外向性,这种改变有利于低氧后通过Na+Ca2+ 交换的外向转运方式排出细胞内钠,并交换钙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14.
高产稳产聚羟基烷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MS174(pTZ18UPHB) 含有携带聚羟基烷酸(PHA) 合成基因( phaCAB)** 的质粒pTZ18UPHB,是很有潜力的PHA 生产菌,但存在着质粒不稳定和不能合成3羟基丁酸(3HB) 与3羟基戊酸(3HV) 共聚物[P(3HBco3HV)] 的缺陷。将RK2 质粒上的par DE 基因引入pTZ18UPHB 构成质粒pJMC2 ,该质粒可以在宿主E.ColiHMS174 中稳定遗传。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降至18 m mol/L,发现E.Coli HMS174(pJMC2) 能够以丙酸为前体合成P(3HBco3HV)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 % ~8 % 。在5L自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培养E.Coli HMS174(pJMC2) ,培养基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5 m mol/L,30 h 后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可达42-5 g,P(3HBco3HV) 占干重的70 %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4-9 % 。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本实验将地塞米松注入大白鼠侧脑室,2h 后经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了海马谷氨酸免疫反应性(GluIR)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GABAIR)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1)CA1、CA3 和SG区的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特别是CA1 区。经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1 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CA3区有显著性差异(001< P< 005),SG处无明显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GABAIR神经元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有增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作用。尽管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并不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是表达CD34+DRLin-的最早期造血祖细胞之一,它在体外的增殖分化能力可反映造血干细胞的某些特征。结果:本文研究了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在体外扩增和形成HPPCFC的能力。利用CIMS100免疫磁性分离术首先获得>90%的CD34+造血细胞以富集HPPCFC。在含有Epo+GMCSF+IL3+IL6+SCF(简EGIIS)的无基质液培条件下,CD34+造血细胞在四周内可持续产生单个核细胞和HPPCFC,并使其总量最高可达1770倍和8倍,以第2和3周为最佳时期,但不同个体CD34+造血细胞的这种能力差别较大。结论:高度纯化的人骨髓CD34+造血细胞能够在含有最佳组合造血生长因子的无基质液培条件下持续扩增,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美国Amgen公司的LaceyDL等首次克隆了osteoprotegerin的配体(OPGL),它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最近KongYY等通过基因缺失小鼠研究了OPGL的诸多功能。人OPGL和鼠OPGL分别为317aa和316aa蛋白质,为典型的Ⅱ型跨膜蛋白,N末端是短的胞内结构域,C末端是较长的胞外结构域,49位aa~69位aa为疏水跨膜结构域,C末端区域由两个结构域组成:主轴区域(Leu70→Gly157)和活性配体区域(Lys158→C末端)。此区域含9个保…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拮抗内皮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工作在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口注射内皮素1(ET1)900pmol/kg能引起室性早搏(PVC)、室速(VT)、室颤(VF)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评分(AS)为5.6±1.0;冠状动脉口单独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300-1200pmol/kg仅引起血压一过性下降,此后逐渐恢复,无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评分为0。用CGRP300pmol/kg预处理后再注射ET1900pmol/kg,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严重程度降低,AS为1.6±1.6。CGRP1200pmol/kg+ET1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ET1对照组(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CGR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很可能有部分是通过拮抗内皮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Wu B  Wang TH  Zhu XN  Pan JY 《生理学报》1999,51(1):19-24
本实验用无血清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探讨内皮素1(ET1)对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ET1可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表达的高峰在30min,2h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反应和被ETA的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Q123所阻断;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可诱导cfos表达,而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则可阻断ET1诱导的cfos表达;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吡啶预处理心肌细胞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的cfos表达无明显的作用。这些结果提示,ET1诱导cfos表达是通过ETA受体介导的,PK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胸腺是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源于骨髓的前T细胞。在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体的基质细胞作用下,增殖、分化、成为成熟T细胞,迁移至外周。胸腺基质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细胞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本文探讨了人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TECSN)对鼠胸腺细胞、85、Be13、HDMar、Molt4、Reh以及Jurkat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取人胸腺组织,用0.15%的胰酶消化组织块后,将其接种到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收集上清液。将TECSN加到鼠胸腺细胞悬液中,2h后加3HTdR,观察鼠胸腺细胞自发性掺入3HTdR有无改变。同时将TECSN+ConA加入鼠胸腺细胞悬液中培养48h,收获细胞前18h加入3HTdR,测定CPM值。此外,TECSN加入85细胞株及其它细胞株悬液中,观察TECSN对这些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上述各实验均设有对照组(Tab.1)。结果表明:TECSN本身能增强鼠胸腺细胞3HTdR自发掺入,其3HTdRCPM值明显大于对照组(Fig.1)。TECSN单独使用不影响胸腺细胞增殖,ConA单独作用能促进鼠胸腺细胞增殖反应,而TECSN与ConA共同使用,胸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