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杜仲腰痛丸治疗,每次8粒,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39/53)](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和无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丝线悬吊和微型钛板两种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丝线悬吊)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固定),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并发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差异(86.36%vs.81.41%)(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观察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Z=-2.024,p=0.043)。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分别丢失了1.30%和4.62%,观察组颈椎曲度丢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本研究说明,在应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与丝线悬吊椎板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可明显减少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例)和对照组(n=36例)。两组入院后或术后予以控制颅内压及血压、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治疗,百普力肠内营养液恒速灌注,开始为500mL/d,后逐渐加量至1 500~2 000mL/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630mg研磨水化后自鼻饲管内注入,3次/d,连用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后GC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及胃肠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和前降钙素(PCT)]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GCS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清IL-6和TNF-α指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清D-乳酸和PCT指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其GCS评分,下调血清促炎症因子IL-6和TNF-α指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并可降低血清D-乳酸和PCT指标,保护与修复其胃肠黏膜屏障,改善其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08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6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研究组给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3月、6月、12个月JOA评分、颈椎总活动度、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升高(P0.05),术后12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总活动度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降低(P0.05),但是术后同时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曲度与颈椎节段高度术后3月、6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且颈椎曲度和节段高度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并比较其治疗成本。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评分以及颈部浅表肌肉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χ~2=9.012,P0.05);观察组颈椎功能各维度(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与总评分、颈部浅表肌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011、3.536、3.467、4.697、4.123,P0.05)。观察组总治疗成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0.05)。结论采用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患者颈部浅表肌肉疼痛,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肠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值、CD4+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乳糜漏、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CD4+细胞含量分别为36.34±7.83%和33.66±9.82%,都明显高于术前的30.33±6.49%和30.49±5.33%(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术后14 d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其应激反映,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椎板开门角度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28°~47.5°, 49例)和B组(47.5°~67°, 43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5神经根麻痹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B组(20.93%)(Z=-1.967, p=0.049)。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曲度指数分别丢失了1.04%和3.88%,B组术后显著低于A组(p0.05)。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椎板开门角度不影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但开门角度过大容易造成颈椎曲度丢失程度增加,并增加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白介素7受体(IL-7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射频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IL-7R、TNF-α、I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和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较高的疗效,但脉冲射频术的治疗周期更短,更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临床上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取椎间孔镜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联合超前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手术方式联合术后口服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嗜睡、便秘、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以及术后7、14d的JOA评分情况。结果:术后4、12、24、48、72 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7%(4/55),对照组为30.91%(17/5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x2=13.624,P0.05),术后7 d观察组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措施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改善术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宫颈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可随年龄、月经周期、妊娠、外源性因素等原因而发生动态变化,这种平衡对于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宫颈微生态包括菌群、局部pH、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等,其中大量定植的宫颈菌群是微生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发生感染、局部pH改变、雌激素减退等情况时,菌群生态平衡可被破坏,致病菌可过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同时提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风险,引起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癌等等。研究认为,宫颈微生态的改变与HPV感染、宫颈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然而国内关于宫颈微生态与宫颈疾病的直接关系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就宫颈微生态失衡与其引起的常见宫颈疾病,如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X线侧位片C2椎体与颅底连线的夹角(Cobb)、C2椎体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椎体上缘的长度(SVA)、T1椎体上缘线和水平线的夹角(T1-Slope)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升高量为(2.6±0.2)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1%,术后SF-36、N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手术前,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2-C7 SVA、C0-2 Cobb夹角以及T1-Slope均有显著升高,C2-C7 SVA升高量与C0-2 Cobb夹角、T1-Slope的升高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5,P0.001;r=0.327,P=0.003)。手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一定负相关(r=-0.229,P=0.032),手术后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显著影响颈椎矢状面平衡,以颈椎前倾为主要表现,而引起患者颈椎肌肉持续性收缩、上颈椎过度前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宫颈癌基因(HCCR)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CCR蛋白进行检测,其中正常宫颈上皮脱落细胞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宫颈癌(CCa)15例。所有标本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果HCCR基因在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不表达或阳性率较低,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随病变加重而逐级升高。结论HCCR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CCR蛋白的水平对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联合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妇科保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140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表达情况,采用PCR检测HPV16、HPV18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40份标本中,HPV16与HPV18的阳性率为62.9 %与61.4 %;CIN 1级标本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26.8 %和24.4 %,2级标本分别为62.7 %和58.8 %,3级标本分别为93.8 %和95.8 %,对比有差异(P<0.05)。C-MYC阳性率为83.6 %,不同CIN分级程度的标本组织中C-MYC阳性率对比有差异(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HPV16、HPV18、C-MYC阳性率与CIN分级呈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HPV16、HPV18、C-MYC阳性率都为影响CIN分级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HPV16、HPV18的阳性率也在升高,同时伴随C-MYC的过表达,两者具有相关性,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body fusion devices (IBFDs) are utilized to provide stability while fusion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pathology. For a manufacturer to market a new cervical IBFD in the United States,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to a cervical IBFD previously cleared by FDA must b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510(k) regulatory pathway. Mechanical performance data are typically provided as part of the 510(k) process for IBFDs. We reviewed all Traditional 510(k) submissions for cervical IBFDs deemed 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and cleared for marketing from 2007 through 2014. To reduce 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test methods and results, analysis was restricted to cervical IBFD designs without integrated fixation, coatings, or expandable features. Mechanical testing reports were analyzed and results were aggregated for seven commonly performed tests (static and 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 compression-shear, and torsion testing per ASTM F2077, and subsidence testing per ASTM F2267), and percentile distribution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were calculated. Eighty-three (83) submissions met the criteria for inclusion in this analysis. The median device yield strength was 10,117 N for static axial compression, 3680 N for static compression-shear, and 8.6 N m for static torsion. Median runout load was 2600 N for 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 1400 N for dynamic compression-shear, and ±1.5 N m for dynamic torsion. In subsidence testing, median block stiffness (Kp) was 424 N/mm.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data presented here will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ervical IBFDs by providing a means for comparison for design verific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关节的方位及其对颈段脊柱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E6蛋白的表达,从而为探求一种简捷、无创的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11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并以导流杂交检测标本中HPV DNA作为对照。结果在宫颈癌组和CINII/Ⅲ组,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水平(75%、6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P(0.05;而CINI组(3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V16/18 E6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及CINII/Ⅲ的发生密切相关;利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对宫颈鳞癌及CINII/Ⅲ的诊断及无创性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4v17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CD44v17si RNA、CD44v17、生理盐水转染至传代后的人宫颈癌细胞。检测细胞转染后存活率;检测细胞凋亡率。在裸鼠左肩背部注入人宫颈癌细胞悬液,随机分为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对照组。在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注入CD44v17病毒颗粒、CD44v17si RNA病毒颗粒。检测瘤体的质量与体积。选取疑有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组织8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组织l5例、CIN II级15例、CIN III级组织15例和宫颈癌组织20例。检测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D44v17si RNA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19.20±2.14%)高于CD44v17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6.13±1.08%)(P0.05)。CD44v17组裸鼠瘤体质量(15.9±3.4)g高于对照组裸鼠瘤体质量(11.8±2.7)g(P0.05)。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按正常宫颈、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发展过程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CD44v17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通过降低CD44v17表达量可能是遏制CIN向宫颈癌发展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蕾  王霞  张珊  杨彦华  石纳玉  蔡广彦 《生物磁学》2011,(20):3878-3881
目的:探讨ProExC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oExC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ProExC在宫颈炎、C1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51.7%,77.9%,90%,93.8%,且其表达在宫颈癌及CINⅡI级病变与宫颈炎及CINI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CINⅠ级组织中表达低于CIN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ProExC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确诊的宫颈病变临床资料320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癌组(59例)、癌前病变组(138例)以及宫颈炎组(123例),检测并比较三组HPV阳性检出率、HPV相对含量以及HPV-DNA亚型情况。结果:宫颈炎组HPV阳性检出率、HPV相对含量及HPV-DNA各亚型阳性率均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且癌前病变组均显著低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有助于鉴别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炎,对宫颈病变治疗和预后具有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