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复发患者63例记为复发组,另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57例记为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ALB、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基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复发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cy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ALB与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复发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脑血管病家族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复发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均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ALB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而血清ALB水平降低,上述三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可能共同促进了脑梗死的复发,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根据改良Ran Kin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症组(50例)及重症组(30例),对比两组间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对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同样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同时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与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例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ACS患者120例(为ACS组),另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0例(SAP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15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40例钙化斑块组、42例纤维斑块组及33例软斑块组,进行CT检查;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RANTES、Cys 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用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联合检测MCP-1、RANTES及Cys C预测ACS的效果。结果:与SAP组、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MCP-1、RANTES、Cys-C、Hs-CRP、LDL-C及空腹血糖(FBG)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HDL-C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纤维斑块组、钙化斑块组相比,软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钙化斑块组相比,纤维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血清MCP-1、RANTES、Cys-C预测ACS患者,阳性准确率为89.2%,阴性准确率为92.5%,综合准确率为90.8%,明显高于单纯Hs-CRP的检测方法(P0.05)。结论:血清MCP-1、RANTES及Cys C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检测Hs-CRP。该联合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对患者脑梗死程度进行评定,监测血浆Hcy、FIB、hs-CRP水平,随访1年,分析以上各指标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Hcy、FIB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与Hcy、FIB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0.43、0.39,P0.05);复发者FIB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FIB及hs-CRP水平越高脑梗死越严重,且脑梗死复发患者FIB及hs-CRP的水平显著上升,临床应紧密检测指标,尽早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Lp-PLA2、Hcy以及血脂指标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根据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将其分为轻型组60例,中型组55例以及重型组2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浆Lp-PLA2、Hcy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Lp-PLA2、Hcy水平以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浆Lp-PLA2、Hcy与HDL-C均呈负相关关系(r=-0.593、-0.701,均P0.05),而与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6、0.672,均P0.05)。重型组、中型组患者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同时重型组患者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Lp-PLA2、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DL-C均呈负相关关系,与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浆Lp-PLA2、Hcy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至96 h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分为进展组(45例)和非进展组(55例),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非急性脑梗死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Hcy、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TC、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Hcy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进展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LDL、Hcy、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HDL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Hcy、D-二聚体水平异常,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Hcy、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监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73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UA、Hcy、LD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A、Hcy、LDL-C联合监测对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173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HT,发生率为27.17%。与非HT组比较,HT组年龄更大,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随机血糖以及Hcy水平更高,而LDL-C及UA水平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NIHSS评分、溶栓前随机血糖以及Hcy水平为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而UA、LDL-C水平为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Hcy、LDL-C单独与联合监测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794、0.674、0.888,联合监测时的AUC明显更高。结论:血清UA、LDL-C低水平和Hcy高水平是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联合监测能提高对HT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组,其中包含64例脑梗死患者(CI组)、42例脑出血患者(CH组)以及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同时以同期1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cy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血清内维生素B12、叶酸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Hcy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叶酸及Vit B12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TC、TG、LDL-C等指标在组间存在差异(P0.05),两组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CH组、TIA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I组、CH组、TIA组三组相互对比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内Hcy浓度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NIHSS评分患者血清内Hcy浓度不同,评分越高,Hcy浓度越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性相关分析,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为高Hcy、高总胆固醇、高LDL-C、低叶酸、低Vit B1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类型脑卒中血清Hcy水平存在差异,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存在相关性,因此可以将血清Hcy作为脑卒中预测、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尿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胱抑素C(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肾功能正常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尿液spd-1、IL-18、Cys-C的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尿液spd-1、IL-18、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尿素氮(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液spd-1、IL-18、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液spd-1(OR=1.461,P=0.000)、IL-18(OR=1.742,P=0.003)、Cys-C(OR=1.241,P=0.002)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尿液spd-1预测急性肾损伤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特异度为0.640,灵敏度为0.646;IL-18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72,特异度为0.669,灵敏度为0.675;Cys-C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43,特异度为0.649,灵敏度为0.673;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792,特异度为0.667,灵敏度为0.917。结论:spd-1、IL-18、Cys-C在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尿液spd-1、IL-18、Cys-C增加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房颤组,n=112例),同期选取与房颤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发生房颤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收缩压(SBP)较高,高血压比例高、服用ACEI/ARB类药物偏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5)、左房内径(LAD)长(P0.05)、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提示:LAD、HbA1c、BNP、hs-CRP、尿酸是患者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服用ACEI/ARB类药物为保护性因素。结论:LAD、HbA1c、BNP、hs-CRP、尿酸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78例纳入脑梗死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SCH患者122例纳入合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受试者的甲状腺激素、血脂指标、BDNF、Hcy水平,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SCH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BDNF、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合并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合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合并组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BDNF水平低于脑梗死组,Hcy水平高于脑梗死组 (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SCH患者的TSH水平与TG、TC、LDL-C、Hcy呈正相关性,与BDNF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SCH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的血脂水平、BDNF、Hcy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推测SCH通过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升高Hcy水平、降低BDNF水平等途径,加重患者的脑梗死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对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治疗连续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血清Cys-C、IL-6、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IL-6以及NIHSS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ys-C、IL-6以及NIHSS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ys-C,IL-6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动脉介入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静脉内尿激酶溶栓,实验组24例予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较低,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推测其与降低患者血清脑钠肽及Hcy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脑梗塞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叶酸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调控血压,脱水降低颅内压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3.2 g/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cy水平均显著下降,叶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CT、Hcy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叶酸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能够显著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降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叶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相关。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具有差异。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联。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患者年龄、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脑梗死性质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