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0— 2 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为展示近年来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大会特别委托吴新智院士主持了主题为“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专题讨论。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文博系统的 50多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在一天的研讨中 ,共 1 2人做了专题报告 ,内容涉及东亚古人类体质特点、生物演化趋势、文化行为模式、年代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人类演化环境背景等大的议题和水洞沟人类化石的新发现、百色石器研究、柳江人年代测定等专题。吴新智院士作了…  相似文献   

2.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4,23(4):343-344
张森水先生是著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第2代的杰出代表。他从1956年开始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近半个世纪来脚步未停,笔耕不辍;主持过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在野外考察和材料发现方面成就斐然;发文著书成果丰硕,提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区域渐进说”和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南北主工业二元结构,区域内若干文化变体”等理论,在阐释中国旧石器文化传统和人类技术与行为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他最早将“区系类型”等概念引入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倡导并力行实验考古学,推动石器使用痕迹分析,将统计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应用到旧石器考古研究,促进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和方法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高星 《人类学学报》1999,18(1):1-15
本文探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包括研究历史、资料现状、年代学手段、石器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变化,以及与西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历史渊源及现状比较。通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术语的来源及其所涵盖的时限及文化内涵的演变,对这一时代界定所采取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的考察,作者认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不是一个严格和有意义的学术概念,因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应摒弃传统的3期断代模式,而改为早、晚两期的2分法。文章并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时间的长久和晚期出现新的文化内容的动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学报》2012,31(3):317-319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学报》2011,(2):241-242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4)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5)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6.
考古发掘报告是遗址原始资料公布的主要形式,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以专著形式发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相对较少,且随着从业人员的多样化,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体例和内容不一,部分报告缺失基本信息,不利于构建有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文在回顾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编写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在以遗址和人类行为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下,遗址发掘报告需“由表及里”地报道遗址的基本信息。内容至少应包括遗址的地理位置,发现、发掘和研究历史,地质、地貌,发掘方法和流程,地层、年代和古环境,出土遗存(遗迹和遗物)情况等。作者希望本文可促进同行思考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方式,以达成及时有效交流新考古发现所蕴含考古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的转变,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周口店遗址发掘方法的改革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史上的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基础。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在泥河湾地区的开展使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与国际接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进入21世纪,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使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发掘的记录方法更加多样化、提取的遗存信息更加科学化、综合化。本文以周口店遗址和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历史为主线,简要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变革;以东谷坨遗址的新发掘为例,介绍该遗址发掘和记录的一般规则和具体方法,呼吁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包容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从1990年至199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面积近100平方米,地层堆积厚达20多米,划分为23层,其中第21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第18层向下含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制品。发掘出土石制品6546件和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通过对部分古脊椎动物化石和遗物的分析,它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经对石制品初步研究,它具有中国北方以小石制品为主的旧石器时代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敏 《化石》2011,(3):76-78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宁夏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88年,水洞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星 《化石》2002,(4):2-4,7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它起始于人类诞生之日 ,终止于距今1万年左右 ,占人类历史的99 9%以上 ,涵盖地质历史中的上新世晚期和整个更新世。如果将人类的全部历史比喻为划分成24小时的一天 ,那么我们祖先在距今400多万年前直立地走出非洲丛林的那一刻是这一天的开始。从那时起人类艰难而顽强地进化和发展 ,经三更 ,过黎明 ,到晌午 ,达黄昏 ,入深夜。当子夜的钟声即将敲响的一刹那 ,人类终于走出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 ,健步迈入了新石器时代的门槛 ,并向文明社会大踏步前进了。对这一历史阶段从事研究的主要学科是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学报》2019,(1):I0001-I0002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4)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5)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学报》2019,(3):I0001-I0002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4)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5)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起源、体质演化、行为特点和文化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第四纪科学的重要分支。她紧紧围绕人类生物特点、文化行为、演化过程及其动因这一核心开展学术研究,其成果不断加深人类对自身的来源、演化历史、在多样的生物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星 《化石》2013,(2):83+1-3
谨以此专辑纪念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90周年水洞沟,一个略显土气的名字,但却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符号,在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1988年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藏着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静卧着见证过沧海桑田变迁的诸多文物古迹,印满了中外学者名流前来探考踏访的足迹,还因为神奇瑰丽的地貌景观成为当代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多样,包括普通石核与石片、棱柱状石核、石叶、两面器、细石叶石核、细石叶、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原料种类多样,尺寸、形态、技术变异大。从技术与类型判断,这些不同地点的文化材料时代跨度较大,较早的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甚至旧石器时代中期,较晚的则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较早阶段的石制品组合与中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同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也与我国水洞沟遗址的石叶遗存有一定联系。骆驼石遗址及其丰富的勒瓦娄哇制品及大型石叶制品是本次调查的最大收获。本次调查的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迁徙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人类技术、文化特点和适应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与信息;很多地点具有与欧洲、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欧亚大陆古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猫猫洞的骨器和角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所记述的、磨制的骨器和角器是本省兴义县猫猫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首次发掘的重要成果。由于这里发现的骨器和角器在数量上超过以前全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同类工具的总和,从而为我国旧石器时代骨器和角器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新资料。新的骨器和角器的发现和研究,增加了对当时人制造这类工具工艺的了解和丰富了我国旧石器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 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 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 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 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 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 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 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 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 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森水 《化石》2006,(2):38-40
秋天,色彩斑斓、沉稳、成熟、丰富。2002年10月金秋,我们踏上尚未发现旧石器、文化历史没有突破万年关的浙江,希望消除中国最后一个省级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空白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南方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寥寥无几,发现人化石地点多于发现石制品地点。出土人化石  相似文献   

20.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1,30(4):368-370
2011年7月4日—10日,由亚洲旧石器联合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过渡阶段的特征——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iddle to Upper Paleolithic transitionin Eurasia: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volution of Homo species)"在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召开。阿尔泰山位于北亚和中亚联接的位置,该区域内出土了大量富含科学信息的考古学材料。2010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古DNA学研究表明,阿尔泰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着区别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一个新的人种或亚种-德尼索瓦人(Homo denisovans or H.altaiensis)。此次会议就在德尼索瓦(Denisova)考古营地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