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骨转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1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18,对照组,n=42。对照组开展伊班膦酸+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开展替雷利珠单抗+地舒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骨密度水平、骨相关事件、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控制率为82.86 %,对照组治疗控制率为54.76 %,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右足SOS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22.22 %,对照组为50.00 %,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及抑郁自评表(SAS)、(SD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44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2.38 %,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提升实体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提升骨密度,降低骨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提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其中46例使用唑来膦酸治疗(A组),40例使用伊班膦酸钠治疗(B组),对比两组疼痛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简明健康状况测量量表(SF-36)评分,同时汇总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A组疼痛控制率为82.61%,与B组的8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品成本(C1)和总成本(C)分别为(4052.50±80.50)元、(4453.87±123.56)元,高于B组的(2025.50±70.15)元和(2395.44±109.1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效用比(CUR)采用SF-36量表评分评判为4189.94,B组为2829.17。结论: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及经济性,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份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31例,均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其中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例。21~28 d为一个疗程,这些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的联合化疗,并且2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①本研究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 16例(51.6%),部分缓解PR 10例(32.3%),疾病稳定SD 2例(6.5%),疾病进展PD 3例(9.7%),总体反应率ORR 83.9%。②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血液学毒性29.0%(9/31),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等。其次为感染19.4%(6/31)、消化道症状16.1%(5/31),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等。所有常见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仅有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3.2%(1/31),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国产利妥昔单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疾病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50例RR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ORR)为70.9%,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月。两组在年龄、复发次数、溶骨性病变比例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免疫分型、HRCA、贫血、肾损害、髓外病变比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复发次数、溶骨性病变比例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免疫分型、HRCA、贫血、肾损害、髓外病变比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发次数是影响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缓解率的危险因素(P=0.019,OR=1.956)。结论: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其疗效可受到复发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收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或注射用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NLR、CAR,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NLR、CAR、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鳞NSCLC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LR、CAR。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鼻咽癌(NPC)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发转移NP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化疗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1年,观察组化疗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1年。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5+B细胞、CD5+CD19+ B细胞、CD3-CD56+NK细胞占比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5+B细胞、CD5+CD19+ B细胞、CD3-CD56+NK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一线维持治疗复发转移NPC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anti-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4月~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88例)、康柏西普组(90例)和阿柏西普组(90例),雷珠单抗组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康柏西普组行康柏西普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阿柏西普组行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其术前、术后7 d和28 d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眼压。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VEGF、EPO水平明显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治疗7 d后BCVA水平明显低于阿柏西普组;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CMT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三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28 d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治疗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在减少黄斑厚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而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在改善视力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利妥昔单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利妥昔单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与检测血清RBP、微循环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 %(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水平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高,且利妥昔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管绊形态、流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RBP含量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状态,抑制血清RBP的表达,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改善肾功能,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sTim-3)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行TACE治疗2个月,采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根据不同疗效分为疗效不良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治疗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ACE治疗,62例患者疗效良好、32例患者疗效不良,治疗有效率为65.96%。疗效良好组术前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显著长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显著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2.1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可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且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1例VBIV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45例和46例。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倍他司汀、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及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68.89%)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椎动脉(左侧、右侧)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HSV)、红细胞压积(HCT)、丙二醛(MDA)、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低切黏度(LS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VBIV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专利信息对我国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基于incopat和TDA两大专利分析平台对中国3D生物打印的专利发展态势从专利统计分析与专利计量分析两个维度进行了跨库组合分析,总结了我国3D生物打印技术的专利前沿动态特征。结果:研究发现,中国3D生物打印技术从2013年起进入专利激增态势,中国作为潜在技术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本文还从专利申请人、技术领域分布、专利文本关键词聚类、专利价值、专利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分析。结论:最后,结合对中国3D生物打印专利申请人的专利产业化案例深度分析与专利特征总结,为中国3D生物打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联合槐耳颗粒治疗的疗效及对Th1/Th2免疫平衡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02月期间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GP方案治疗)和研究组(40例,槐耳颗粒联合G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Th1/Th2免疫平衡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卡式评分(KPS)、Th1、Th1/Th2高于对照组(P<0.05),Th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A125、CYFRA21-1、CE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槐耳颗粒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有效降低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改善Th1/Th2免疫平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金天格胶囊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术后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1-2015.01来我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共计136人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钙剂+维生素D+唑来磷酸+金天格胶囊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予金天格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了12个月的系统随访观察。观察和进行比较的指标主要为疼痛(VAS),骨密度,Macnab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结果:在术后3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在疼痛、骨密度及腰椎功能评分等方面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在上述指标中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在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的比较中,则未发现疼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安全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可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N端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密度(BMD)检测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均行IGFBP-3、N-MID及25(OH)D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GFBP-3、25(OH)D及N-MID、BMD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相应指标水平(P<0.05);实验组患者IGFBP-3、25(OH)D及N-MID、BMD变化水平相互为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BMD的主要因素中,IGFBP-3、25(OH)D、N-MID均为骨质疏松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IGFBP-3、25(OH)D及N-MID检测可切实观察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利于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HA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参考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对照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0.18±0.98)d、(11.57±1.34)d、70.00%、82.50%、7.50%,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6.45±1.46)d、(18.03±1.92)d、30.00%、60.00%、25.00%。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更短,缓解率及总反应率更高,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优于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Endocrine practice》2013,19(1):46-50
ObjectiveOsteoporosis is often under-treated, and hip fracture is frequently its first manifestation. Hospitalization for a hip fracture is an opportunity to initiate osteoporosis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simple intervention improves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a recommended osteoporosis treatment.MethodsOne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with low-impact hip fracture were given a 10 minute explanation about osteoporosis and its treatment during thei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received an explanatory brochure and a letter to their primary care physician that included an article on fracture rate reduction with osteoporosis treat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rapy was assessed by a telephone survey 3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ho had not received treatment at 3 months were given a repeated explanation. The historical control group was comprised of 100 hip fracture patients with simila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ho were operated on and discharged with the standard care recommendation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ResultsAt the 3 month follow-up, the therapy rate in both groups was similar (19%). Fifty-eight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had no recolle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However, after a repeated explanation, at the 6 month follow-up, 39%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received drug therapy for fracture prevention (P<.001).ConclusionA simple intervention enlisting the patients' help to involve their primary care physician can increase treatment rates for osteoporosis following a hip fracture.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have difficulty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Therefore, repeated communications are recommended. (Endocr Pract. 2013;19:46-50)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李红英 《生态学报》2014,34(23):7137-7147
着眼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之路的科学预测与分析,借鉴传统环境负荷模型以及资源与经济脱钩理论、区位熵理论等,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有关绿色经济指标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2001—2010年全球及中国有关绿色经济指标,依照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预计"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成本、人均绿色GDP将分别达到3.11×1012美元、0.37×104美元,生态负荷强度、资源脱钩指数及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分别为0.38、0.66、75;2020年中国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关口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生态系统压力逐年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绩效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逐渐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仍需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权责纷争;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本病治疗与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与本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相关血液指标水平变化,CD4+、CD3+、CD4+/ CD8+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应用谷丙转氨酶(ALT)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AST)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应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来评价患者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眼花、怕冷、睡眠障碍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WBC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ESR、hsCRP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和CD4+/ CD8+数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者SCr、BUN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相关中医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能够轻度提升患者肾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对原发性高血压(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58例E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miR-122检测,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水平差异,分析血清miR-122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单独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敏感度、特异度;联合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E与室间隔和侧壁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室间隔和e''侧壁均值的比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血清miR-12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比值(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2水平与LVEDD、LVESD、EDV、ESV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IVSD、LVPWD、EF、E/A、E/e''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结合血清miR-122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miR-122能够准确评估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