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表在近期Nature上的两篇论文指出,有可能由杆状病毒得到更有效的生物杀虫剂。杆状病毒有可能替代化学药物,在某些情况下用于防治昆虫害虫。它们杀昆虫的过程是:与食物材料一起被昆虫幼虫摄入,在其肠中溶解并释放出侵染性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随后进入肠上皮细胞并开始复制。在其它器官中的复制造成大范围组织被破坏并致死。杆状病毒是良好的害虫防治剂,因其寄主范围窄,能在一周内杀死目标昆虫。但是,在此期间寄主植物已遭破坏。最有效的杀昆虫剂是作用时间短,能在毁坏作物之前迅速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存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白眉野草螟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是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做土茧在土壤中越夏,研究明确滞育幼虫在夏季持续高温和极端高温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该害虫秋季虫源基数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白眉野草螟带土茧滞育幼虫和不带土茧滞育幼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设置43,46,49,52和55℃极端高温,分别处理0.5,1,2和4 h;设置35,37,39和41℃普通高温,分别处理1,2,4和8 d。【结果】极端高温处理2和4 h后,带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0.04℃(95%置信区间: 49.36~50.47℃)和48.81℃(95%置信区间: 47.74~49.37℃),去除土茧后分别为48.20℃(95%置信区间: 47.66~48.74℃)和47.36℃(95%置信区间: 47.08~48.37℃);52℃温度条件下,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1.29 h(95%置信区间: 1.17~1.44 h),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1.02 h(95%置信区间: 0.93~1.18 h)。普通高温处理41℃时,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3.21 d(95%置信区间: 2.92~3.52 d),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2.66 d(95%置信区间: 2.33~3.02 d)。【结论】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土茧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小麦收割后深耕灭茬,使土茧或幼虫裸露到地表,利用夏季土表高温杀死滞育幼虫,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防治或根除重大害虫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害虫遗传防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综述了不育昆虫技术、雌性致死系统和昆虫显性致死技术等经典害虫遗传防治策略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近年来,许多新的分子生物手段被不断提出并整合到害虫遗传防治策略中,包括归巢核酸内切酶基因、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Medea元件、Killer-Rescue系统、Wolbachia-细胞质不亲和性系统等。基于这些新的工具手段,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启动了下一代害虫遗传防治项目。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害虫遗传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本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和外来入侵生物的有效狙击,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温度是影响昆虫种群的发育、生存、范围和丰度的重要环境因子,适宜的温度是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分布在东南亚和东亚一带包括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的一种为害豆科作物的重要刺吸类害虫。为了掌握低温和高温温度胁迫下点蜂缘蝽的呼吸代谢响应  相似文献   

5.
在昆虫病理研究中,病毒病不论就其理论意义,或就其在微生物防治中的实践意义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与日俱增。 在探讨应用病毒防治作物害虫时,有必要首先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病毒感染寄主的各种特点,作为实际应用的参考。 作者对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和麦穗夜蛾Hadena sordida Bkh.两种经济上较重要的害虫进行了病毒病人工感染试验,本文介绍几种昆虫病毒对这两种夜蛾幼虫的感染,混合感染的结果以及温度因子对发病的影响。 试验材料系采用在实验室饲养的卵块和Ⅲ、Ⅴ龄  相似文献   

6.
高温灭菌是指用热能杀死微生物。其原理是高温使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活,致使微生物死亡。高温灭菌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灼烧灭菌法几种。如果操作不当,即达不到预期的灭菌效果。现就常见错误分析如下。1高压蒸汽灭菌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由于湿热灭菌有潜能存在,被灭菌物体的温度比蒸汽的低,蒸汽在其表面凝结成水,放出潜能,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又由于水和水蒸汽比空气的热容量大、导热快、穿透力强,所以,与干热灭菌相比,灭菌需要的温度低、时间短。由于高压蒸汽灭菌法水蒸汽的温度随其所受压力的…  相似文献   

7.
张广学 《昆虫学报》1999,42(-1):1-5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 对策应是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共存。人类必须学会既要和众多的非生命物又要和数千万种生物包括100多万种昆虫协调共存。天敌昆虫是大害虫的克星; 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植物是由昆虫传播花粉的; 昆虫是人类的美味佳肴和医病良药; 有些昆虫是重要工业原料。所以人类要锐意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对于农林害虫要尽可能谋求自然控制; 提倡利用植物的抗害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种间信息物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控制害虫。尽量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尽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或方法防治害虫。我国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钦俊德 《动物学报》1995,41(1):12-20
本文综述昆虫与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历史渊源、昆虫选择寄主植物的生理机制,植物对虫害的反应、用抗虫基因在作物中移植以防治害虫和展望。着重叙述昆虫神经中枢对于植物理化特性所产生的感觉内导的综合作用,植物蒙受虫害后的补偿作用及由此诱导所产生的化学防御作用。讨论了以抗虫基因移植于农林作物来防治害虫是否会引起昆虫对这种新育成的植物产生适应或抗性。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对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Hymenoptera:Formicidae)防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关热处理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的最佳组合仍值得进一步探究。为此,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干热(45.5、46、46.5、47、47.5、48、49、50和51℃)和热水(41、41.5、42.5、43、45、46、47和48℃)处理红火蚁工蚁0.5~5 min,记录工蚁的击倒率、及处理后12 h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红火蚁工蚁的击倒率和死亡率越高。干热处理过程中,48℃高温处理4 min、49℃高温处理3 min、50或51℃高温处理2 min均可杀死100%的工蚁。采用热水处理时,45或46℃热水处理5 min、48℃热水处理2 min便可杀死全部的工蚁。因此,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物理防治措施,热处理可用于红火蚁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转基因抗虫作物自 1996年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 ,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 ,同时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如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种植 ,是否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是否会影响有益昆虫 ,包括重要经济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重要蝶类的种类及种群数量 ,已成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对靶标害虫有效控制的同时 ,一些对杀虫蛋白不敏感的非靶标害虫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由于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客观上也使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上升 ,这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靶标害虫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 ,靶标害虫取食转基因抗虫作物后发育迟缓 ,也间接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花粉或花蜜是一些重要经济昆虫如蜜蜂、熊蜂和一些寄生蜂 ,甚至捕食性天敌的食物来源 ,或花粉飘落到一些鳞翅目昆虫如家蚕或重要蝶类昆虫的寄主植物上 ,直接或间接对这些昆虫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 ,特别是对有益昆虫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某些有益昆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