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这一从臆测到实体的名词由来已久,但其概念和含义在现代遗传学中已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摩尔根在“基因论”中提出了遗传粒子理论。整个“基因论”是以粒子性的基因彼此独立,互不重叠的论点为基础的,他认为基因呈直线排列。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证明基因不仅可以重叠,而且可被分隔。同时 Mcclintock 的跳跃基因的重新肯定,假基因、超基因以及癌基因等的相继发现,是基因学说研究中突破性事件。它不仅使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受到挑战,也使风行一时的“基因是转录单位”的概念不能成立。接着提出“基因是  相似文献   

2.
实验果蝇的一些饲养技巧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双翅目小型昆虫,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摩尔根利用果蝇实验发现了连锁互换规律及白眼基因的性连锁遗传,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论断,其学生穆勒则开创了X射线诱变的先河。目前果蝇还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行为遗传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可以说果蝇已成为遗传学各分支学科的最常用实验动物之一,实验室培养果蝇是一项基础技术。现介绍笔者在果蝇饲养方面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许是当今人们最熟知的分子生物学法则,然而这一法则的发现及被人们普遍接受,却相当曲折不易。本世纪初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遗传学迅速发展。1910年至20年代中期,摩尔根等在果蝇上发现了连锁交换现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事实,建立了细胞遗传学理论。既然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实体,可以设想,它是由某种物质所构成的,于是人们提出基因的化学本质问题。动、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份分析表明,染色体主要有两种成份:(1)脱氧核糖核酸(DNA);(2)一组小的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质,称为组蛋白。对于DNA,人们早已“熟识”,它是瑞士科学家米谢尔(F.Miescher)1869年在伤口脓细胞中首次发现的,后来发现它是细胞核的主要成份故称核酸。在本世纪20年代,德国化学家福尔根(R.Feulgen)发明了DNA特异染料,证明DNA  相似文献   

4.
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典的遗传学成果年度1933194619581959196219651968获奖人 (美)摩尔根(T .H.Morgon)l引0年开始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连锁交换规律,确立染色体遗传理论,并提出基因学说. (美)穆勒(H .J.Muller)1927年首先用x射线诱发了果蝇的突变,开始了人工诱变和应用的遗传学研究. (美)比德尔(G .W.Beadle) (美)泰特姆(EL.Tatum) (美)莱德伯 (英)桑格 (F名anqer)比德尔和泰特姆于194、年发表链抱霉营养缺陷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开辟了生化遗传学的研究.莱德伯格和泰特姆于1946年至1947年发现并证实了…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想借这次全国基因会议的机会,讨论一下有关基因和位点这两个概念。 按照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基因是决定遗传性状的一小段染色体,并且可以通过杂交实验决定它在整个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位点(Locus)。  相似文献   

6.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5-3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周荣家 《遗传》2008,30(8):951-952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8.
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家蚕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生物反应器, 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有关蚕丝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和分子进化都已有较详细的研究和报道, 但关于蚕丝结构基因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定位的研究, 几乎尚无报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Fib-H)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研究结果, 初步将家蚕丝心蛋白H链基因定位在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第25连锁群染色体的端部, 即25~0.0的位置, 从而解决了该基因迄今尚未定位的问题, 并证实了丝心蛋白H链基因在染色体位置上为单一座位.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Morgan)的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实验证据,但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通过梳理科学史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历程,呈现了摩尔根和斯特提文特(Sturtevant)、布里吉斯(Bridges)、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佩因特(Painter)等学者在不同角度上的探究成果,以越来...  相似文献   

10.
早在1869年,米切尔就在细胞核中发现了核酸,然而揭示核酸奥秘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华特·休顿(Walter S. Sutton)提出了“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因子究竟在什么地方?”的疑问,后来他在研究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相吻合,因此得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才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1910年摩尔根(T.H.Morgan)在研究果蝇的遗传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伴性遗传现象。1916年摩尔根的学生勃利奇(C.B.Bridges)发表了一篇题为“分离现象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的论  相似文献   

11.
连锁的两个基因间最大重组值不会超过50%的证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连锁和互换规律是遗传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连锁基因间重组值和交换值的关系,不少人往往难以透彻理解。连锁的两个基因间可以相距很远,例如,玉米第一染色体上的基因Sr(条纹叶)与bm_2(褐色中脉)间为172图距单位(两连锁基因间重组值1%定为1个图距单位),又如豌豆第一染色体上的基因a(花青甙形成)与i(子叶颜色)间为203图距单位,然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得到的杂种F_1,在其产生的配子中重组型配子却不会超过50%。为什么两连锁基因间图距超过200图距单位而重组值却不会超过50%呢?《遗传学》仅列举了发生单交换和双交换的结果,并提到了重组值不会超过50%是因为两基因间发生了多次交换的关系,但没有具体说明。本文着重证明两个连锁基因间不论发生几次交换后重组型配子仍然不会超过50%,对单交换和双交换的结果也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和孟德尔一起留名史册的科学家,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如同两朵豌豆花向孟德尔"绽放"了遗传的秘密,两只果蝇,为摩尔根"定位"了基因的载体。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被重新发现后,人们对遗传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摩尔根一开始并不轻信孟德尔的学说和染色体理论,他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生物的性别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决定性别的基因是显性的,  相似文献   

13.
果蝇遗传的研究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进入遗传的“基因学说”是染色体学说更架深入和更加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和摩尔根与他的学生在果蝇遗传方面的研究分不开的。作为一种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果蝇有它特殊优越之点,而这些特点又大大帮助了研究者在实验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果蝇是一种温带的动物,它的  相似文献   

14.
赵功民 《生命世界》2009,(10):70-75
自那年秋天起,大学停止教授摩尔根遗传学说,科研中有关摩尔根遗传学说的课题也被停止进行,学术刊物上只登李森科那一派观点的文章。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发生几起毁掉育种材料的事件,因为当时把杂交育种看作为“摩尔根主义碰运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16.
基因的直线排列本讲座的第五篇文章中曾提及香豌豆与玉米的连锁遗传并且从玉米染色体的局部交换上面还提供了连锁遗传细胞学上的根据。实际上,有关连锁遗传解释最早的线索还是来自果蝇遗传的研究。应该说伴性遗传问题的提出是第一次具体地把遗传因子安插到一个固定的染色体上面。没有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理论基础,想把  相似文献   

17.
FISH在人类未受精卵染色体异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细胞遗传学的主要技术代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是用荧光标记的依靠探针杂交原理在细胞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某一特定核酸序列的位置 ,并可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它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基因定位等领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 ,将在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PGD)、生殖细胞 (卵母细胞和精子 )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用途 .它是联系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之间的桥梁 .  相似文献   

18.
生物的生理功能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本文依据基因所属连锁群或染色体和连锁群中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记述不同的测定方法与基本原理,是遗传学教学改革后实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体现出实验教学改革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植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上海分会和中国园艺学会上海分会10月7日上午在上海文化俱乐部联合举办了青岛遗传学会議传达报告会,到会的有三百多位生物学工作者。首由夏镇奥同志报告遗传学座谈会的会议经过。接着遗传学家谈家桢用幻灯结合讲解介绍了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基本内容。他说:摩尔根学派认为遗传物质主要是染色体及其上假定的基因,特别是细胞核里的“去氧核糖核酸”。而细胞质里的中心体、粒线体、色素体和某些生物体内的“细胞質基因”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米丘林学派李森科认为细胞内的点点滴滴的活质和染色体及基因一样有同等的遗传作用,这就是目前两派争论的焦点。他认为李森科所用的方法一般不够精密、科  相似文献   

20.
答:基因(gene)一词由丹麦植物学家、遗传学家约翰逊(Johannsen)于1909年首先提出。最初的概念是:基因是决定遗传性状的一个基本遗传单位,它和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是同义词。当时没有证实它是物质,更不了解它的结构。后来摩尔根等人建立了染色体和基因的遗传学说,认为基因不仅是决定性状的一个功能单位,而且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由于把基因和染色体联系起来了,从而证明基因也是一种物质。但是,当时把基因看成是不可分的、最小的遗传单位,在一个基因内部没有更小的成分可以发生突变或交换。后来,通过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对基因的了解进入到分子水平。在精密的微生物遗传分析中证明,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