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后代影响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至今有关化学诱变剂对胎儿遗传物质的诱变作用的研究尚少报道。本文使用一些药物作用于妊娠的小白鼠,参考Kram等(1979)胎鼠体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分析技术,用母体骨髓细胞及胎鼠细胎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陈少华 《遗传》1992,14(2):16-17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妮滤液(GJ)对环磷酸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尤江斌  区宝祥  刘丽梅 《遗传》1985,7(2):27-29
姐妹染色单休交换((SCE)对DNA 损伤 的反应敏感。人淋巴细胞SCE被广泛应用于 环境污染的监测、诱变物和致癌物的筛选、对某 些理化因素职业性接触的剂量衡量及药物细胞 遗传毒理的评价等。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了解影响淋巴细胞SCE的 因素对其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影响淋 巴细胞自发SCE率的环境因素及技术因素已 研究得比较多,但对于遗传因素的意义了解得 仍然很少,就我们所知,迄今仅有两个这方面的 研究报告LZ,;]。本文报告一个较大样本的研究, 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对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前报道了化学诱变物的细菌检测试验,就是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菌株与大鼠肝脏微粒体组成检测系统,观察待检化学物质诱发突变菌株出现回复突变的菌落数,以判定有无诱变性(Ames法)。此后,我们用哺乳动物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检测化学物质的诱变性,所得结果与细菌检测法符合一致。这表明细菌检测法确可作为化学诱变物的初筛和预警系统。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鉴定一些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和新合成的试验性药物有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5.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克信  张征  尤柯 《遗传》1987,9(4):27-29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系一条染色体中 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同源节段的互换。SCE 可以自发产生,各物种细胞中自发SCE频率 相对比较稳定。但若用诱变剂或致癌剂处理细 胞,则SCE频率可显著提高u1。已经证实,一 些物质的诱变、致癌力与诱发SCE能力之间 存在很高的相关性[=,330目前,国内SCE技术 已用于多种遗传病、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的病 因学研究,以及化学“三致即物质作用机理的研 究[[3,A)。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细胞SCE 频率尚未见报道。为了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探 索本症的病因.,作者对20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 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和20例正 常人细胞SCE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 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从BUdR/Giemsa技术用于检查SCE以来,已经用SCE分析法测试了许多化学物质的诱变性和致癌性,大多数促使SCE频率升高的化学物质都是诱变性致癌剂。因此,在遗传毒理学中已把SCE分析法作为诱变剂致癌剂的  相似文献   

7.
2BS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仲权  阎淑琴  沈淑琴 《遗传》1986,8(4):39-41
十多年中发展起来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简称SCE)显示技术【1,10,11,1$,1y],已实际应用到 许多研究方面。SCE现象可以自然发生,在细 胞培养中,其发生率有一正常值,在某些物理因 素或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可使SCE频率升高,这 一现象可利用作为在环境中,诱变因子和致癌 物质引起的DNA 损伤方面的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Salmonella typhimurium基因回复突变测试和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分析,研究了四种餐洗剂及其主要成分LABS、Dispersol D、Alkanolamide的潜在诱变活性。结果表明四种牌号餐洗剂在高浓度时能诱发SCE形成,除TL牌餐洗剂加入S9代谢激活系统后未见诱变作用外,其他三种餐洗剂和三种主要成分都表现出致HisG46和HisD3052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在相当于人日常使用量时,没观察出它们使SCE频率升高的现象,也不表现出致STY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实验还观察了餐洗剂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成分使细菌菌落异常生长的现象,并讨论了不同诱变效应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氟化钠对小鼠活体SCE及对孕鼠骨髓与胎鼠肝血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些化肥工业、 国防工业高氟原料的大量使用,必然导致含氟 废物的增加。处理不当,则会污染环境、危害人 民健康。氟是人体内参加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目 前,对氟化物是不是诱变剂,报道不多,在仅 有的报道中,有的学者认为该物质具有一定的 诱变活性[7]。有的则相反[6]。为了探讨与人们 生活密切相关的氟化物对当代遗传物质危害 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对其子一代的遗传危 害。本室利用小鼠活体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方法 及对妊娠小鼠及其胎鼠微核试验,从整体角度 评价了氟化钠对两代小鼠潜在性的遗传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浆滤液(GJ)对环磷酰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BV转基因小鼠孕期使用拉米夫定对降低母血HBV含量的作用及其对母胎安全性的影响,探讨孕期采用HBV抗病毒治疗,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可高水平表达HBsAg的HBV转基因小鼠,分别从孕早期(孕第5天)和孕中期(孕第10天)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mg/kg,天)直至分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母鼠血中HBsAg、HBV DNA等感染指标的变化,同时从多阶段、多方面,用多指标观察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使用药物对母鼠、胎鼠及新生鼠安全性的影响。结果:21只孕期接受抗病毒药物的HBV转基因母鼠,无一例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对胎鼠无致畸作用,且不影响新生鼠早期生长发育,同时小鼠病毒DN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HBV转基因小鼠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可降低病毒负荷,有助于减少HB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且对母鼠及其子代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以离体人类外周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测定指标,研究糖精(邻磺酰苯酰亚胺)的诱变活力。结果表明,对照组的SCE率为4.24±2.05/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的丝裂霉素C明显地提高SCE(8.26±3.02—28.52±7.81/细胞)。50微克/毫升的糖精诱发的SCE率为5.75±2.7/细胞,150微克/毫升的糖精诱发的SCE则为5.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 族维生素,在体内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本文通 过建立叶酸缺乏的孕鼠模型,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发育的影响,并研究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系统的表达变 化。方法:雌性C57BL/6J 小鼠叶酸缺乏组6 只、正常对照组6 只,分别饲以不含叶酸和含2 mg 叶酸/kg 的纯合饲料。四周后与雄 鼠交配,于怀孕第13.5 天(13.5 dpc)对孕鼠剖腹取胎,观察和评价胎鼠发育指标,并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比率进行统计。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 R)、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 Ⅱ)、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的 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叶酸缺乏组雌鼠合笼前每日体重增长量降低,13.5 dpc胎鼠吸收胎和死胎比率升高,胎重下降,IUGR 比率显 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缺乏组胎鼠肝脏组织中IGFⅡ和IGFⅡR 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IGFⅠ、IGFⅠR、IGFBP-1 和IGFBP-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叶酸缺乏会导致小鼠孕 中期胎鼠IUGR 比率升高及胎肝IGFⅡ和IGFⅡR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叶酸缺乏对IGF系统基因的调控,可能与胎鼠IUGR 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体内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本文通过建立叶酸缺乏的孕鼠模型,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发育的影响,并研究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系统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叶酸缺乏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分别饲以不舍叶酸和含2mg叶酸/kg的纯合饲料。四周后与雄鼠交配,于怀孕第13.5天(13.5dpc)对孕鼠剖腹取胎,观察和评价胎鼠发育指标,并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比率进行统计。用Real-timePCR法检测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生长因子I受体(IGFIR)、胰岛素生长因子II(IGFII)、胰岛素生长因子II受体(IGFII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叶酸缺乏组雌鼠合笼前每日体重增长量降低,13.5dpc胎鼠吸收胎和死胎比率升高,胎重下降,IUGR比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缺乏组胎鼠肝脏组织中IGFII和IGFIIR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FI、IGFIR、IGFBP-1和IGFBP-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叶酸缺乏会导致小鼠孕中期胎鼠IUGR比率升高及胎肝IGFII和IGFIIR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叶酸缺乏对IGF系统基因的调控,可能与胎鼠I-UGR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我国分布既广又常见的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vizans)为实验材料,用活体给药,离体外周血培养的方法,以SCE为指标,测试两种已知阳性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甲基磺酸甲酯(MMS)的诱变性。实验证明,这两种药物的剂量为15毫克/公斤体重时,无论雌性和雄性动物的SCE和对照组都显著差异,对照组:♀8.3±0.55,♂8.6±0.62;环磷酰胺:♀13.67±0.86,♂11.47±0.60;甲基磺酸甲酯:♀11.87±0.74,♂10.9±0.62。 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对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中华大蟾蜍进行了实际的检测,观察其淋巴细胞的SCE变化,结果如下:庐山样本的SCE最低,♀为7.7±0.23;♂为7.6±0.30。黄山、复旦大学校园样本的SCE略高于庐山的样本,但统计学上是不显著的。而来自某工厂污水厂和氧化塘样本的SCE,♀性分别为11.78±0.27和13.9±0.33;♂性分别为11.23±0.27和12.71±0.24,这些结果与庐山、黄山、复旦大学校园所得结果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中华大蟾蜍淋巴细胞SCE可作为一个灵敏可靠的遗传毒理学新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6.
5-溴脱氧脲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能够代替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掺入DNA,使姐妹染色单体分色,计算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率,可以估计DNA的损伤。因而,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SCE测定各种诱变因子的活力。但是研究BrdU本身诱变活力的报道不多,且多是离体的研究,体内实验很少。目前国内尚无类似的报道。 本文以我国特产仓鼠为实验材料,采取一次性腹腔注射BrdU活性炭悬浮液方法,研究不同剂量BrdU对仓鼠骨髓淋巴细胞SCE频率、染色体畸变率、分裂指数、细胞增殖周期以及对姐妹染色单体分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曹雪松  张自立 《动物学报》1992,38(2):214-219
本文对几种化学诱变剂诱发小鼠体内脾脏、骨髓和精原细胞的SCE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分析了几类常见化合物在小鼠脾脏细胞中诱发SCE的活力。结果显示诱变剂在脾脏细胞中诱发SCE比骨髓和精原细胞敏感。几类化合物都能显著地诱发小鼠脾脏SCE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利用小鼠脾脏细胞检测环境诱变物是相当灵敏的。  相似文献   

18.
大鼠孕期染镉对胎鼠心脏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玲  谭灿  张建湘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470-1473,1480
目的:探讨SD大鼠孕期染镉,对胎鼠发育及心脏发生的毒性作用。方法:24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在孕期第7、10、13天,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三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溶液。怀孕第21d观察胎鼠死胎率、心脏畸形情况;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胎鼠心脏组织LDH酶活性及总蛋白含量;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LDH活性的变化。结果:①高剂量组死胎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死胎率无差异(P>0.05)。活胎鼠及死胎鼠心脏,肉眼下均未见明显外观和内部分隔畸形。②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胎鼠心脏LDH活性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③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胎鼠心脏总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①孕鼠氯化镉摄入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可明显导致胚胎死亡,具有胚胎毒性,但肉眼下胎鼠心脏无明显的畸形。②氯化镉能增加胎鼠心脏LDH的活性,并存在剂量依从性。③氯化镉能抑制胎鼠心脏总蛋白的生成,对胎鼠具有心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妊娠第7-16天Wistar大鼠连续给予口服蝉棒束孢子实体低、中、高3个剂量(0.85、1.70、3.40g/kg)10d,观察给药组对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活胎数、每窝平均胎仔数、胎鼠重、胎鼠身长、前囟宽度、子宫连胎重及胎鼠外观、内脏发育、骨骼发育的影响,研究妊娠动物接触蝉棒束孢子实体后引起的致畸可能性。对正常小鼠、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0.4、0.25、0.125g/kg),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评价蝉棒束孢子实体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各剂量组在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胎鼠重、胎鼠身长和前囟宽度、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0g/kg BW)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中、低两个剂量组均能降低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葡萄糖后0.5h血糖水平(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0-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且对小鼠体重及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均无不良影响。提示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对大鼠无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对高血糖小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威  孙熙年 《生物技术》1998,8(5):40-43
SCE频率分析是研究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的有效手段。以人类外周血林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评价了香烟烟雾水溶液的遗传毒性。首先,定量测定了香烟烟雾水溶液中含有H2O2、O2-等活性氧,从而间接证明了其潜在的遗传毒性。然后,将一定量的香烟烟雾水溶液加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结果表明实验组SCE频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因此直接证明了香烟烟雾水溶液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