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9月和10月的炭疽暴发事件中,很多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粉末及各种环境中的物质进行检验。自“911”事件后的炭疽暴发,即组成了实验室应急反应网络(1abomtoryresI)onsenetW0rk,LRN),但是很多实验室不熟悉或全然不知其在实验室应急反应网络中的作用。由炭疽发生的经验可知,微生物学工作者所询问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城市小区中生物剂气溶胶的扩散模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典型生物剂炭疽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离散相模型对小区环境中生物剂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对扩散后生物剂气溶胶的数目分布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吸入式炭疽的剂量-反应模型进行污染区域的划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生物剂气溶胶在小区环境中的扩散规律及数目分布,并依据人员感染炭疽概率的不同划分出小区内的污染区域。结论:利用离散相模型和剂量-反应模型,可以对城市小区中生物剂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并划分污染区域,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建立适合国境口岸现场应用的生物恐怖防控快速检测方法,从而保障口岸安全.针对生物恐怖炭疽芽胞杆菌,选择目标菌种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引物,运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套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并模拟生物恐怖炭疽芽胞杆菌可能存在的基质条件,评价LAMP技术在快速筛查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LAMP技术排查生物恐怖炭疽芽胞杆菌简便、快速、特异,检测灵敏度为102~103 CFU/ml;且能有效检出在偏酸、偏碱及黏稠基质中的炭疽芽胞杆菌.而高盐环境对该反应影响较大,有必要采用能有效去除盐分的核酸抽提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炭疽自然疫情和实验室相关事故频发,有关炭疽生物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简要介绍炭疽芽胞杆菌基本特点和目前对炭疽的治疗及预防概况,再结合历年来炭疽实验室典型生物安全事故,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针对性地提出炭疽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对策,供炭疽实验活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批准立项,1996年对外开放,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依托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国内率先建立的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是我国生化工程学科的发祥地,主要从事以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生物工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反应器与过程工程、生物催化与反应工程、生物分子设计与产品工程、生物传感与系统工程、生物炼制与能源生物技术、细胞与组织工程等方面.在生化工程方面具有"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的综合研究和开发实力.  相似文献   

6.
炭疽活疫苗家兔免疫力与血清抗芽胞IgG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疫苗是预防炭疽流行和炭疽生物恐怖的重要手段。已有动物实验表明,炭疽活疫苗的保护力优于以保护性抗原为主要成份的无细胞疫苗,但两类现行疫苗都有待重新评价和改进。炭疽疫苗的效力必须用适当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与分析才能了解其性质和细节。试验中力图探寻炭疽活疫苗家兔免疫力与血清抗芽胞抗体水平的关系。用“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免疫家兔,以特定制备的炭疽芽胞抗原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炭疽芽胞IgG抗体水平,并用强毒炭疽杆菌攻击进行效力试验。免疫家兔血清几何平均抗芽胞IgG滴度在免疫后一个月内持续升高,14d达到206,28d时达到776,这时其抵抗20MLD毒菌攻击的保护率为80%,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的保护力。一个月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42d时滴度降至223。实验所揭示的炭疽减毒活疫苗诱导的家兔抗芽胞IgG抗体与抗炭疽保护力之间的关系,既为评价现行疫苗提供了资料,也为研制新型疫苗建立了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技术》2011,(6):57-58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批准立项,1996年对外开放,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依托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国内率先建立的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  相似文献   

8.
比较细菌芽胞的遗传同源性、结构和抗力差异,为炭疽芽胞的替代试验菌的可靠评价提供依据。采用资料检索、生物信息分析、显微镜观察和微生物学技术分析不同芽胞的遗传同源性、超微结构和抗力差异。炭疽芽胞与腊样芽胞的结构和大小相似,生物遗传同源性最近,对热力、UVC和有效氯的抗力相近。腊样芽胞对炭疽芽胞的代表性最好,可以倾向性选用其替代炭疽芽胞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1973年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采用2%蛋白胨作培养基,用通气培养方法,可获得3.4亿—9亿/毫升芽孢的芽孢液。这是无毒炭疽芽孢苗生产的重大改革。我厂在研究通气培养法生产无毒炭疽芽孢苗的过程中,对无毒炭疽芽孢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探索,并对  相似文献   

10.
《动物学研究》2007,28(2):178-178
魏辅文,男,1964年4月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动物生态及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1987年在西华师范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4入选人事部新世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4年9月,19g8年3月建成验收.2001年,原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发育生物学中心.实验室以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等手段探索生物个体发育和与发育相关的人类疾病的遗传调控及其分子机理,为国家重大需求如动植物遗传改良与人类遗传发育疾病防治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是发育生物学知识创新和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用FFTC标记的抗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球蛋白和RB-200标记的抗无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体球蛋白进行双重染色,结果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显示特异性染色反应,其荚膜发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荚膜内的菌体里黄红色。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形成荚膜或不形成荚膜的)等都被染成红色,与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就避免了交叉反应,成为一种特异性很高的快速检验炭疽芽孢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以羊、牛、马、驴、骡、骆驼、鹿等家畜为主要易感动物,猪、狗炭疽偶有所见。人患炭疽,主要由于剥食炭疽病畜和处理染菌皮毛而遭受感染。 炭疽的实验诊断并不困难,炭疽杆菌营养要求不严,在普通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中均可生长良好。本菌在机体内可形成炭膜,含谷氨酸多肽物质,有抑制细胞吞噬的作用。在含血清或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于CO_2条件下培养,也能形成典型炭膜。这一形态特征,有助于炭疽杆菌的鉴别诊断。本菌在外环境中能形成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乃至数十年,并不失去其致病能力。炭疽杆菌芽胞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长期为患,这是我国炭疽疫源地存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生物制造技术由于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生产安全性高等优势,为传统的精细化工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和生命。本期"精细化学品生物制造"专题邀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催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行业知名专家,围绕生物制造技术在精细化学品及其医药化学品、食品及饲  相似文献   

15.
<正>炭疽杆菌是炭疽的病原菌,而炭疽是一种具有相当经济重要性的高度传染病。家畜诸如牛、绵羊、山羊和马是该病最普通的受害者;而炭疽的人类病例经常是由于暴露于受染动物或动物制品诸如皮革,毛发、肉或骨而发生。大多数的人类炭疽病例实际上是皮肤型的,同时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反应良好。但是胃肠型和肺型虽然在所有人类病例中少于5%,却常常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6.
《植物学通报》2007,24(1):I0001-I0001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在北平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研究所植物部和1929年成立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是利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系统发育重建以及进化机制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区系和生物地理学,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重建,居群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进化发育和进化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17.
刘炬  徐俊杰  陈薇 《微生物学报》2012,52(7):809-815
炭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在我国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芽孢可作为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因此,发展灵敏、高效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和紧迫。按检测的靶标分类,针对炭疽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四大类:针对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方法,针对细菌繁殖体的检测方法,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方法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方法。其中,针对炭疽杆菌芽孢和细菌繁殖体的检测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其在特异性以及临床的实用性方面难以令人满意;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技术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但在临床诊断等方面还有欠缺;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接对炭疽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的检测成为可能,这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归纳,关注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并展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从事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NatureBiotechnology 2 0 0 1年 19卷 10期 95 8~ 96 1页报道 :炭疽毒素是由炭疽杆菌 (Bacillusanthracis)产生的。在临床上 ,炭疽病是罕见的 ,但目前由于在生物战争和恐怖行为中有可能使用炭疽杆菌 ,因而引起科学家对炭疽病的日益增加的关注。如所周知 ,炭疽杆菌毒素是由保护抗原 (PA) ,即单一的受体结合部分 ,以及两种酶促部分 ,即水肿因子(EF)和致死因子 (LF) ,共同组成的。这 3种蛋白作为无毒的单体从炭疽杆菌体内释出后 ,就扩散到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受体 ,并组配成为有毒的可结合于宿主细…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毒素中和试验的操作细节标准。此实验室试验,测量含炭疽致死毒素抗体抗血清的特异性保护J774A.1细胞抗炭疽芽胞杆菌致死毒素的细胞毒性作用的能力,其比色试验建立在活细胞降解MTT的基础上,用炭疽吸附疫苗(AVA)制备的人和家兔抗血清验证这个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高水平的重复性和复现性,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正>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实验室从建室至今走过20多个年头,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同步,其成长道路是我国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历史侧影.实验室最初由华中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和园艺学院果树学教研室组建而成,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业科研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依托高校所建生命科学类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