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东南部钦州地区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广西钦州地区的板城石夹水库首次发现早石炭世杜内期和维宪期放射虫化石,计10属14种(亚种)和5未定种,其中有1新属(Guangxitrisphaera)和2新种(G.wanyaoensis和Pylentonemabanchensensis),它们分属于Albaillella paradoxa组合带和A.cartalla组合带。这些化石可以同西欧和北美两个同名化石组合带对比。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广西横县六景那高岭组、郁江组,武宣二塘二塘组和象州大乐四排组(大乐组)的无颌类和鱼类微体化石。经过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的研究,这些化石被归于13属(其中包括1新属、2未定属)11种(其中包括3新种4未定种和1比较种)。结合以往在莲花山组和那高岭组下部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大化石资料讨论了广西中部下泥盆统的脊椎动物组合序列:莲花山组以Yunnanolepis-Qujinolepis组合,那高岭组以Asiaspis expansa-Machaeracanthus? bohemicus组合,郁江组以Turinia sp.-Cheiracanthoides comptus-Ohiolepis newberryi组合,二塘组以Nostolepis guangxinensis-Wuxuanichthys wangi-Ligulalepis cf. toombsi组合为代表。另外,据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和大化石资料,对广西中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甘肃靖远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介形类记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描记甘肃靖远磁窑地区臭牛沟组的介形类化石,计21属32种(其中1新属、19新种、2未定种),并建立Microcheilinella-Prtjpbaordoa-Healdianella-Grobrpcpmcja介形类组合。根据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对比,将臭牛沟组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4.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组”上部三叶虫Redlichia(R.)guizhouensis-Redlichia (R.)nobilis顶峰带产包括软躯体化石的多门类化石组合,文中描述其中的单板类化石小厄兰岛螺属(Oelandiella Vostokova,1962),含2相似种和1未定种:Oelandiell...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石炭世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地区中石炭统羊虎沟组介形类化石10属27种(包括9新种、2未定属种)。化石保存较好,分带明显。自下而上划分了三个组合:Bairdia-Microcheilinella组合Ⅰ;2.Healdio-Bythocypris组合Ⅱ;3.Healdia-Paraparchites组合Ⅲ.化石除地方种外,可与美国南半部密苏里、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等诸州之石炭系中所见介形类大致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6.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对在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106-701m层段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52属120种(包括相似种和未定种),疑源类化石2属2种及一个未定类型,根据孢粉属种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两套组合;1)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组合;2)Kraeuselisporites ma-nasiensis-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产于该井413-710m层段。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赋存地层相当于西山窑组;第二组合产于106-413m,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晚期,赋存地层相当于头屯河组,系统分析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及其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推测新疆三塘湖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晚期为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7.
云南景谷盆地晚第三纪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首次报道景谷盆地介形类化石13属30种(其中19新种,1未定种)并建立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三号构组以Potamocypris-Candoniella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时代为中新世早期;回环组以Herpetocyprella-Metacypri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大红猫村组以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为代表,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沟鞭藻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黑龙江绥滨86-11孔的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描述化石10属16种(包括2新种,6未定种);其中不少是在我国首次描述的。这些化石分成两个组合,其优势分子分别为Gonyaulacysta jurassica和Amphorula delicata。根据组合内各分子的时代分布,两化石组合的时代分别为Late Oxfordian—Early Kimmeridgian和Portlandian期,并对其产出层位东荣组的时代作了讨论,认为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早期杷榔组宏观藻类化石,包括4属4种藻类,其中2未定种,1新属,1新种,即江古宽带藻(新属、新种)Latizonuphyton jiangguensis gen.et sp.nov.,球状玛拉利亚藻Moraniaglobosa Walcott,1919,中华细丝藻(未定种)Sinocylindra sp.和?约克那斯藻(未定种)?Yuknessia sp.。其中,Latizonuphyton jiangguensis gen.et sp.nov.最为丰富。该组合中大多分子见于澄江、凯里和布尔吉斯等生物群,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念忠 《古生物学报》1992,31(3):280-303
记述了广西横县六景那高岭组、郁江组,武宣二塘二塘组和象州大乐四排组(大乐组)的无颌类和鱼类微体化石。经过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的研究,这些化石被归于13属(其中包括1新属、2未定属)11种(其中包括3新种4未定种和1比较种)。结合以往在莲花山组和那高岭组下部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大化石资料讨论了广西中部下泥盆统的脊椎动物组合序列:莲花山组以Yunnanolepis-Qujinolepis组合,那高岭组以Asiaspis expansa-Machaeracanthus? bohemicus组合,郁江组以Turinia sp.-Cheiracanthoides comptus-Ohiolepis newberryi组合,二塘组以Nostolepis guangxinensis-Wuxuanichthys wangi-Ligulalepis cf. toombsi组合为代表。另外,据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和大化石资料,对广西中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新疆柯坪奥陶纪卡拉道克期疑源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疑源类14属,22种,其中1新联合,2比较种,1未定种。该疑源类化石组合与美国、英国等地卡拉道克期的疑源类可以对比,并与伴生的三叶虫、笔石、牙形类化石所指示的时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黔东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及其界线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台江八郎和丹寨两条剖面凯里组中疑源类化石的分析,研究,台江剖面产疑源类化石有17属35各(12未定种),其中以Leiosphaeridia,Synsphareidium,Cymatiosphaera,Pterospermella最为丰富,可划分为3个组合,即Cymatiosphaera cf.cristata-Fimbriaglomerella memebrancea组合,Cristallinium-Micrhystridium-Pterospermella组合和Dictyotidium-Granomarginata组合,丹寨平寨剖面凯里组所产疑源类化石有:13属21种(5未定种),同样划分为3个组合,即Leiosphaeridia-Tasmanites组合,Retisphaeridium-Micrhystridium tentatium组合和Baltisphaeridium-Bubomorpha hunjiangensis组合,本文对两条剖面中的凝源类化石的组成,相对含量做了详细的统计,发现在八郎剖面9-2层和平寨剖面3层疑源类的丰度,分异度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由早寒武世向中寒武世疑源类组合面貌的转变,这一疑源类转变层位正好是与三叶虫划分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层位位置相一致,这充分表明疑源类化石可作为划分中,下寒武统的极有价值的微体生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柯坪奥陶纪卡拉道克期凝源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古生物学报》1995,34(4):454-467
描述凝源类14属,22种,其中1新联合,2比较种,1未定种。该凝源类化石组合与美国、英国等地卡拉道克期的凝源类可以对比,并与伴生的三叶虫、笔石、牙形类化石所指示的时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南部地区早期中生代一些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1属、31种,其中一新属、10新种及3未定种。除2属7种属于早、中侏罗统之外,其余皆属三叠系,尤以上三叠统最多,丰富了我国三叠纪的介形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滨浅湖沉积中产有十分丰富的动物遗迹化石,共鉴定出遗迹属 10个,未定属 1个,其中遗迹种 7个,未定种 4个。遗迹化石包括Beaconitesantarcticus, Beaconitescapronus, Planolitesmontanus, Macaronichnussegregatis, Taenidiumbarretti, Cochlichnusanguineus, Gordiasp., Skolithossp., Ophiomorphanodosa, Sagittichnussp.和Favreinasp.。这一遗迹化石群落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进食迹、觅食迹、居住迹和停息迹,其中大部分呈全浮痕保存,少数呈上浮痕保存,并形成于经常干旱和周期性泛滥的滨浅湖沉积环境中。该群落可识别出两个遗迹化石组合,即 1)Beaconites Taenidium组合,它主要产自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沉积环境;2)Sko lithos Ophiomorpha组合,它代表了丰水期水体能量相对较高的滨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坎岭组,共计8属14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3未定种。Thrallella.Octonaria,Predarwinula三属为本介形类组合最为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分子。据此推测,坎岭组时代为晚奥陶世中期(Caradocian)。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2011年采自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的介形类化石共计6属10种4未定种,可建立一个Metacypris-Paracandona-Cycl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根据介形类化石与国内已知化石组合对比研究,常路组二段的时代大致为古新世——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8.
江西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江西彭泽、于都、乐平、玉山、崇义及上高等地上石炭统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四射珊瑚16种,其中船山组有11属12种(包括8新种、1未定种),栖霞组有3属4种(包括3新种、1未定种).根据珊瑚化石的分布规律,将船山组的珊瑚建立2个组合,并与有关地区的珊瑚组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些珊瑚形态构造特征的剖析,文章还探讨了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珊瑚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饶河东安镇组的 Buchia 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2年,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一队四分队马万昌、付磊等同志,在饶河县东安镇西部(插图1)出露的灰色粉砂质板岩、页岩中发现一些双壳类化石,并测制剖面,建立了东安镇组。因标本少,经顾知微教授等鉴定,仅2属5种。1983年,袁福盛等又进行了较详细的化石采集工作,获得了数量较多的双壳类化石标本,经笔者重新研究,化石以Buchia为主,共4属,计16种,其中包括2新种,1亲近种,2比较种,3未定种及2归属存疑的未定种。所定各种多  相似文献   

20.
云南沾益龙华山泥盆纪大孢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龙华山剖面上部地层(“海口组”)发现的大孢子化石,共计5属、10种,其中3新属、8新种,未定种1个,大孢子类型1个。根据孢子组合特征和相关的证据,认为该段地层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晚期(Givet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